1984年第3期

1984年03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84年 > 第3期
【打印】 【字体:

海南行政区概况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汉朝,称珠崖。三国时代,“海南”一名曾用以泛指南海南部沿岸各地,到了宋代始渐用以专指该岛,一直相沿至今。明朝为琼州府,清朝设琼崖道。现在海南行政区公署,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南、中沙群岛。

行政区划、人口

  海南行政区下辖1个黎族苗族自治州,1个市,17个县(其中自治州分管8个县)。县以下设农村人民公社313个。海南行政区公署设在海口市'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实行民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设在通什镇。

  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汉族、黎族、苗族,壮族和回族:少数民族同胞主要分居在自治州所属八个县。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区总人口566.8万人,其中自治州189.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6人,较全省各地都稀。

  海南岛是广东主要侨区之一,在海外的华侨约有120多万人,主要侨居泰国、马来亚、越南和南亚诸国。岛内归侨、侨眷有100多万人。

地 理

  海南岛位于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1°3’之间,在广东的南端。北面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西濒北部湾与越南相望,南和东南临南海和太平洋。全岛总面积为33,920平方公里。岛形近似椭圆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一穹隆山地。其中山地占25.4%;丘陵占13.3%;台地、阶地、平原占61.3%。

  全岛共有100米以上的山峰667座,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以中部的五指山海拔1,877.1公尺为最高点:较大的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

气 候

  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C~26°C之间。终年无霜雪,中部由区气温较低,西南部较高。全年极端最低气温-1.4°C,最高40°C。

  雨量较为充沛。东部和中部雨量最多,平均达2,000—2,800。毫米;西南沿海八所至英哥海一带年降雨量只有900毫米左右。冬春雨季雨量稀少,往往造成部分地区干旱。

  海南岛是个多台风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平均每年在岛上登陆或受影响的台风有八、九次之多。台风一方面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另一方面又带来全年三分之一的雨量。

资 源

  全岛土地总面积为5,086万亩,计有:宜农地1,523.8万亩,占总面积30%;宜植胶地1,020万亩,占20%;宜热作地196.9万亩,占3.9%;宜林地1,387.5万亩,占27.3%;宜牧地(草山草地)466.6万亩,占9.2%。目前,已开发利用为农、林、橡胶热作用地仅1,524.8万亩,土地潜力较大。

  岛上水,力发电资源丰富,理论储藏量为99.5万千瓦。

  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50多种。主要的有:铁、锰、铜、钻、钨、锡、钛、锆英石、石油、褐煤、油页岩、玻璃砂等。岛上的石碌铁矿和儋县长波矿区(褐煤、油页岩)储量最大,英歌海海岸拥有丰富的海底石油。

  岛上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各类植物4,2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约有1,000多种,特有的约500多种。森林树种多,以阔叶乔木为主,乔木树种约1,100多种,其中花梨,母生等20多种为稀有的热带贵重材种。

  岛上共有兽类70多种,稀有的坡鹿、黑冠长臂猿等被列为全国一类保护动物。鸟类约有340多种。为了保护岛内特有的珍贵自然资源,国家自1958年起,先后在岛上建立了“猴猕保护区”等7个自然保护区。

  在环岛的海域里,鱼虾贝藻类多达800多种,其中有40多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农 业

  海南雨量充沛,日照长,热量丰富,作物一年可以多熟,有着发展热带农村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首要地位。全区农业人口477万人,占总人口84%;耕地面积660多万亩。1982年农业总产值17.5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70%。

  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其次是番薯。198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为26.5亿斤。由于人口增长快,粮食还不能完全自给。

  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芝麻、菠萝、茶叶等为主。近年来,糖蔗生产发展较快,1982年总产量达182.7万吨。菠萝产量为49.6万担,主要作为原料加工罐头提供出口,是海南创外汇的一项重要资源。茶叶以五指山绿茶著名,列为全国名茶之一,出口国外。

  热带作物种类繫多,以橡胶、椰子、香茅、胡椒等为主。1982年全区热带作物到达面积468万亩,其中,橡胶400万亩,占85.5%,干胶总产量为9.56万吨;椰子产量达3,360万个。目前,全区有以橡胶为主的大型热带作物国营农场95个。

  畜牧业以养猪、牛和家禽为主。1982年末生猪存栏256万头,出栏83.7万头。家禽以鸡鸭为主,“文昌鸡”和“加积鸭”以其肉嫩鲜美而闻名。牛存栏93.8万头,每年提供2~3万头菜牛出口和调近万头耕牛支援本省各地。

  该岛有辽阔的渔场,近海渔场面积约达6.56万平方浬;西、南、中沙群岛渔场面积约达2.24万平方浬。此外环岛沿岸还有可利用养殖的浅海滩涂38.5万多亩。目前,琼海、文昌和陵水等地均建有国营海水养殖场。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132.6万担。

工 业

  海南解放前几乎没有工业,仅有一些民间手工业作坊。解放后,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已建立了制糖、制盐、罐头食品、橡胶、农机、电力、森林和矿山开釆等主要工业部门。全部工业企业共有1,434间。其中,地方国营485间岁农垦系统330间;集体619间。地方国营工矿企业职工人数为9.67万人。

  198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7.52亿元,其中轻工业4.6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1.8%。

  制糖是该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全区中、小型糖厂26间,日处理甘蔗能力达1.3万吨,1982年产糖10.34万吨。

  以岛内特产菠萝、椰子为原料的罐头食品工业较为发达。菠萝罐头远销世界五大洲,椰子糖、椰香饼、椰蓉等食品,也是名牌出口产品。

  橡胶工业,从七十年代起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一个能够生产多种产品的橡胶加工工业部门。

  英歌海、东方、三亚三大盐场和尖峰岭、坝王岭、吊罗山三大林场以及海南铁矿,是全区的重要骨干企业。1982年全区原盐产量19.42万吨;铁矿石产量392.96万吨;原木13..28万立方米。铁矿石、原盐产量列全習前茅。

  电力工业以水电为主。目前已建成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9万千瓦,主要电厂(站)有:牛路岭电站、南丰电站和叉河电厂等。

交通运输

  海南的岛外运输以水运为主;岛内运输水陆并重。沿海有大小港湾60多处。海口、三亚和八所等三大港口有码头泊位19个,其中万吨级2个,年吞吐能力达到470多万吨。1982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为556万吨。

  1982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4,121公里,公路货运量为79.2万吨。岛内公路,以海、榆线为骨干,贯通全岛。海榆线是以海口为起点、三亚(榆林)为终点,分海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

  铁路营运里程148公里。民用航空,海口市和广州、湛江每天有班机通航。

  目前,海南的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岛外间运输,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薄弱环节。

对外贸易

  全区设有专业对外贸易进出口支公司六个,经营粮油、食品、土产、畜产、茶叶、轻工工艺、五金矿产等业务。1982年全区出口产品收购总值为8,027万元;出口商品总值1,760万美元,随着开放政策、灵活措施的实施,海口市将成为一个出口口岸。

文教卫生

  全区有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2,543人;中等专业学校(含师范)23所,在校学生6,465人;普通中学489所,在校学生25.75万人;小学5,171所,在校学生88.69万人,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幼儿园1,349所,在托幼儿6.12万人。

  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24个。设有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4小,电影院和影剧院26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差转台9座,电视覆盖率51%。

  全区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56个.其中,医院461所,病床位1.8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1万人,其中,中医师505人:西医师3.633人,护±3,807人。赤脚医生遍布全区农村。

旅游业

  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具有热带、亚热带的特色和海岛风光。主要古迹有东坡书屋遗址、“五公祠”和“海瑞墓”等。崖县的“鹿回头”、“大东海"、“天涯海角”,万宁的东山岭为著名风景区和冬季避寒胜地。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和兴隆华侨农场,被誉为热带植物园,可供游人欣赏。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对名胜古迹进行了修葺,海南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