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4期

1982年12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82年 > 第4期
【打印】 【字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

批转《全省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紀要》的通知

粤府〔1982〕290号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省人民政府同意《全省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纪要》,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全省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纪要


  为进一步贯彻第二次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一年来村镇建设的经验,研究今后村镇建设的任务和措施,省建委、农委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三日,在从化温泉召开了全省村镇建设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区、自治州、广州、深圳、珠海、韶关市、十个试点县、四个邀请县的建委(基建局)、农办和省直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

  会议总结了一年来我省村镇建设工作。一九八一年,全省农村建新房的有六十八万户,建筑面积三千三百多万平方米,投资十七亿六千万元,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同时,还建设了二百八十多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和公共福利设施,投资六千九百多万元。涌现了一批有规划、有公共设施配套、利用山坡和荒地向空中发展建房的好典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领导同志对村镇建设新形势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进议事日程,没有建立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村镇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不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二是村镇建设缺乏统~规划,只注意建房,不注意排水和改善环境,造成村镇房屋建设混乱。三是乱占滥用土地,甚至出租、买卖土地建房。会议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不仅是农民要建房,还要发展社队企业、商业、服务行业、文化教育事业和其它公共福利设施。因此,必须加强领导,正确引导,实行综合开发,全面规划。为适应这种形势,必须按照国务院批转的《第二次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纪要》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会议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下列措施:

  一、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村镇建设是一项面广点多,比较复杂,政策性强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地(市)县未建立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要按照省编委、建委的联合通知精神,尽快建立起来,配备专职干部。地、县成立村镇建设科、股。公社、大队可指定一名主要领导同志负责,配备专职人员并吸收计划、建筑、农业、财政、物资、卫生、教育等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研究,统一规划村镇的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 分期分批地开展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各地、县要从现在起,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分期分批把所有村庄和圩镇的建设规划制订出来。圩镇规划由公社负责制订,村庄规划由大队负责制订。规划技术力量不足的,可先制订粗线条的规划,解决合理布局,控制用地,然后制订详细规划。

  三、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村镇建房用地。各地(市)、县可根据上述条例和实施办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村镇建设用地指标和宅基地面积的合理标准,并相应建立和健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耕地管理,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切实解决滥占耕地建房问题的报告》的批示,切实抓好:(一)从现在起,在今后若干年内,农房建设不准再占用耕地,只能用现有宅基地和空地、山坡地调剂解决。(二)坚决刹住城乡干部带头乱占耕地和买卖耕地建房的歪风。今冬明春,各地、县应组织力量,对乱占、买卖、滥用耕地建房,认真进行一次清理,要分级负责,一件件彻底清查,认真处理。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以罚款、没收或拆除。对国家干部和农村社队干部非法占地建房的,要从严处理。对利用耕地进行敲诈勒索、行贿受贿、非法买卖土地等行为,应依法论处。要以典型事例教育干部和群众,狠刹侵占耕地建房的歪风。

  四、 要加强村镇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力量的培训工作。首先组织现有的基建、水利、农业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村镇建设规划的骨干力量,并依靠他们培训县、社、大队的规划测绘人员。培训工作要分级负责。培训方法,要把办培训班和搞村镇建设规划试点,基础知识教学和规划工作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五、村镇建设事业的经费,应按财政部和国家建委一九八二年三月下发的《关于村镇规划建设事业费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和省建委、财政厅最近发的《关于村镇规划建设事业费使用管理问題的通知》执行,每年由各级地方财政根据财力和实际需要列入预算。国家财政和省财政给予适当拨款和补助,不足部分概由地县财政解决。此款不得挪作他用。

  六、要搞好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各地村镇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立足于本地。要认真抓好地方建筑材料的生产。要注意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火山灰、油岩渣、贝壳灰、炉渣、粉煤灰等掺和料,发展地方砌筑水泥生产。国家补助的钢材、木材、水泥、玻璃等,各级计划部门应会同主管机构商定分配方案,做到专材专用,切实供应到农民手中。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