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3期

1982年09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82年 > 第3期
【打印】 【字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

批转湛江地区《关于貫彻省委、省政府

〈全省晩稻生产座谈会纪要〉

的情况报吿》

粤府〔1982〕160号

一九八二年七月九日


  现将湛江地委、行署《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全省晚稻生产座谈会纪要)的情况报告》批转给你们,请参照办理。

  湛江地区联系实际,认真分析本地区晚稻生产不稳不高的原因,提出了争取晚稻生产有个大突破的六条措施,省人民政府认为这些措施很好,很有针对性,希望湛江地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下去,环环扣紧,做出显著成效。

  现在全省已进入夏收夏种的大忙季节,不论早造收成如何,对晚造生产不能有丝毫放松。要将粤发〔1982〕27号文件精神迅速贯彻到群众中去,联系实际,开展大宣传、大发动。各级都要把有关部门的力量组织起来,分头到社队去督促检查,措施要一项一项落实,特别要狠抓种植面积的落实和按季节组织好晚造生产,大力做好有机肥和各种生产资料准备。今年晚造全省杂优稻面积预计可达八百万亩,这是夺取晚造丰收的一项重大措施。有种子的地方要力争尽量多种一些,而且一定要种好。要象湛江地区那样,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办法,落实技术措施,切不可停留于一般号召。


关于貫彻省委、省政府

《全省晚稻生产座谈会纪要》

的情次报告


省委、省政府:

  为了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粤发〔1982〕27号批转《全省晚稻生产座谈会纪要》的精神,我们于六月九日至十一日召开了各市、县农业书记和农办主任参加的紧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如何确保早造增产和抓好晚造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会议认为,省委、省政府的《纪要》指出我省晚稻生产不稳不高、大起大落的问题,我区同样存在。从一九七0年至一九八一年的十二年间,全区晚稻增产五年,保产一年,减产六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早稻连续三年增产,全年计算是二增一减,而晚造一造计算则是二减一增。除了一九七九年两造都获得大增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共增八亿多斤粮食外,一九八0年和一九八一年晩造都减产,去年晚稻亩产从一九七九年的四百五十九斤降至三百八十九斤。如何解决晚稻的稳产高产已成为粮食生产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晚稻生产不稳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常受台风、寒露风、冷害及洪涝暴雨的袭击。据统计,从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二十六年间,台风在我区登陆的有四十六次,在其它地区登陆而受影响的有一百次,合计一百四十六次,平均每年五点六次。其次,在生产措施上没有重大的突破,晚稻生产没有一个高产、早熟、抗害性强的品种,加上栽培技术水平不髙,因而不能趋利避害,造成晚稻生产的大起大落。

  为了扭转晚稻生产不稳不高状态,争取今年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实现我区晚造粮食总产三十五亿斤的目标,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在去年晚稻种植一百五十八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力争种到三百万亩,占晚稻面积的一半。多年的实践证明,杂交水稻是当前实现晚稻高产、早熟、抗害性强的最好品种。一九八O年晚稻,全区种杂优三十一万亩,亩产八百O六斤,比当造稻谷平均亩产四百六十斤增产三百四十六斤。去年晚造在严重受灾滅产的情况下,杂交水稻仍表现出其明显的优势,全区种植一百五十八万亩,有收面积一百三十五万亩,亩产平均六百三十八斤,比其它常规品种有收面积每亩增产二百七十斤。种植杂优水稻,不仅增产效果显著,而且有利于改革耕作制度,有利于搞好冬种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目前越来越多的社队已尝到种杂优稻的甜头,积极性很高。鉴于农村实行包干到户的新情况,要将三百万亩杂优的种植计划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需要做许多具体细致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因此,各级领导要以战斗的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从宣传动员到种子调拨、推销、就位、播种等都要抓得很紧,以保证完成三百万亩杂优的种植任务。

  二、 抓好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无论是杂优或常规品种都要抓好选准播种期,准确使用用种量,实行疏播育壮秧;讲究办田,下足基肥;讲究插秧规格,疏密适宜;合理施肥、排灌和合理使用农药等等。使这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

  三、 大力提倡聘请农老,引进技术。我区各项生产都有一些地方创造了高产栽培的经验,如高州的水稻,电白的花生,吴川的黄红麻,化州的蚕桑、柑橙,徐闻的菠萝等。各市、县可根据不同的生产项目和结合当地情况,聘请这些地方的老农作指导,本区没有的,可以一到外区或外省去聘请,使他们的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这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各级领导要予以重视和支持。

  四、 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普及和教育工作,注重智力开发。从某

  种意义上说,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农民群众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程度如何。现在,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情很高,各地除建立和健全四级农科网、签订承包合同制外,还要广泛运用各种形式的宣传,如有线广播、出墙报、开设各种科学技术讲座和印发各种技术资料等,千方百计满足农民的要求。同时,要层层开办技术培训班,培养出更多的农民技术专家,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 运用田头总结、参观、评比等方法启发和教育群众,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群众性摩参观总结,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六、 切实加强对晚造生产的领导。县、社、队第一把手要用主要精力抓好这项工作,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计划生育,群策群力,为晩造生产开创一小稳产高产,大幅度持续增产的新局面。


中共湛江地委

湛江地区行政公署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