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3期

1982年09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82年 > 第3期
【打印】 【字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

批轉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推广

恩平县扶持农村退伍军人

劳动致富经验的意见》

粤府〔1982〕173号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九日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推广恩平县扶持农村退伍军人劳动致富经验的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贯彻执行。

  我省农村有八十多万退伍军人,他们经过部队的教育和锻炼,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与组织能力,他们有理想、有干劲,是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劳动致富,符合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是做好农村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的根本办法。望各级人民政府重视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出部署,指定专人去抓。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恩平县的做法,解决资金、技术、供销等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把扶持农村退伍军人劳动致富工作开展起来,落实下去。


关于进一步推广恩平县扶持农村

退伍军人劳动致富经验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近年来,恩平县对农村退伍军人釆取了扶持措施。县有关部门在资金、种苗、饲料和技术等方面给退伍军人以优先照顾,拨出专项补息贷款四十七万七千元(补息由地方财政、公社企业利润和财贸部门支农资金中支付),帮助他们发展农副业生产和解决产品销售问题,扶持了八百四十八户发展生产,劳动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扶持,退伍军人的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来信来访明显减少,退伍和征兵工作好做。全县退伍军人困难户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三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全县三千七百五十四户退伍军人,有三百五十户年收入一千元以上,有五百七十五户建了或在建新房,不少人有存款,买了自行车、手表,有的还添置了电视机、收录机。横陂公社在乡退伍军人二百九十九名,过去约有三成经常外流,现在基本上不外流了。

  去年下半年,我们总结推广了恩平县扶持农村退伍军人的经验,从一些先行点的情况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践证明,扶持农村退伍军人劳动致富,是新形势下做好退伍安置工作的好办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退伍军人安置政策,使退伍军人安心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大好形势,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促进四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但是,从全省看,扶持农村退伍军人劳动致富工作还没有普遍开展起来,一些地方重视不够,扶持的资金、技术和产品的销路等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退伍军人生活困难,串连上访时有发生,影响了地方的安定团结。

  为了进一步推广恩平县的经验,把扶持农村退伍军人劳动致富工作在全省普遍开展起来,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 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扶持工作。目前我省农村有八十多万退伍军人,去年回乡的就有十五万多人,其中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立过功的近四万人,伤病残一万多人。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劳动致富,关系到安定团结、军队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大局。各地、市、县各有关部门要把扶持退伍军人劳动致富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落实退伍军人安置政策,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研究部署。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认识,拨出专项补息贷款,制定扶持办法,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分期分批进行扶持。扶持工作要落实到公社、大队和有关业务部门。公社或大队要统筹规划,审查确定扶持对象、扶持项目、贷款金额,督促有关方面签订和执行承包合同,加强管理,把扶持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二、 有关业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扶持工作。农村退伍军人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财金、商业、供销、粮食、食品、外贸、科研等有关部门,要把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劳动致富作为自己的职责,从资金、技术、产品销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宣传、民政和武装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联系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当好参谋。要大力宣传“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安置原则和“安心农村光荣,劳动致富光荣”,宣传退伍军人劳动致富的先进事迹。要主动同有关部门联系,研究解决扶持工作中的问题。

  三、 扶持工作要有重点。近年来回乡的参战、立功、伤病残和超期服役的老战士困难较大,要把他们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从贷款、种苗、饲料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对生活困难较大的其他退伍军人,也要尽量给予照顾。扶持面尽量放宽些,补息贷款的使用不要过于集中,以使更多的退伍军人得到扶持。

  四、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退伍军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处理好国家、集体、小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要重合同守信用,保证完成集体提留和产品交售任务,按期归还贷款。

  各地在抓好扶持工作的同时,对退伍军人回乡初期的口粮、责任田、住房、治病等实际困难,也要切实帮助解决。

  为了推动扶持工作的开展,教育广大退伍军人安心农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做新农村的建设者,建议各县、市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劳动致富先进退伍军人的评选活动和召开表彰先进会议。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


广东省民政厅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日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