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1期

1981年03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81年 > 第1期
【打印】 【字体: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省农委等六单位《关于

广东陆地自然生态科学座談会

情况的报吿》的通知

粤府〔1981〕14号

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现将省农委、科委,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科协、林业厅《关于广东陆地自然生态科学座谈会情况的报告》印发给你们。保护森林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我省四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对农业、林业的发展关系尤为密切。望各地对报告提出的意见认真重视和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有关工作。当前特别要抓好保护森林的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五日发出的《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和省府粤府〔1980〕226号文件,切实制止破坏森林现象的发生。报告中关于建议新建一些自然保护区及成立广东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问题,由有关部门另作专题报省府研究决定。


关于广东陆地自然生态科学

座談会情况的报吿


广东省人民政府:

  根据省委领导同志关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指示,我们于九月十日至十五日在广州召开了广东陆地自然生态科学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在穗的植物学、林学、水利学、土壤学、地理学、气象学、昆虫学、动物学和环境保护学等三十二位科学家和教授。会议分析了我省陆地自然生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恢复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途径和措施。到会的科学家并发出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呼吁书。刘田夫、王德、叶选平等省委、省府领导同志到会听取了科学家的意见,并分别讲了话,表示支持科学家的建议和呼吁。

  到会的科学家一致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为自然界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构成了有其动态规律的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某一个环节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然调节的能力,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调,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就受到了阻碍,使动、植物种类的数量和比例发生了变化,生物生产量下降,生产力衰退,最终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尤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稳定自然生态相对平衡的重要因素,是涵蓄水源的“绿色水库”,农业的“保姆”。因此,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更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还指出,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的“基因库力”,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探索和认识本地区生态平衡的内在规律,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良好场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必须十分重视,认真保护。我省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虽小,但它是我们探索热带和亚热带自然规律的重要研究基地。例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我国南亚热带不少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它不仅是我国华南地区仅有的一片低地常绿阔叶林的活标本,而且世界上少有的一种特殊植被类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它列为国际自然保护区之一,并定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圏”研究计划中的一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到会的科学家十分强调要珍惜这个“北回沙漠带上的绿洲",并发出呼吁,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积极支持开展科学研究,以尽快恢复和建立有利于发展生产的生态平衡。

  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四季常青,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农林牧业的优越条件。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左”的错误的干扰,政策体制多变,使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加上我们过去对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按自然规律办事,出现乱砍滥伐、不合理毁林开荒等现象,使我省自然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据与会代表反映的材料,归纳起来主要是:

  (一)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一是有林面积逐年减少。一九七五年全省有林面积一亿二千万亩,一九七九年下降为八千八百多万亩。海南岛解放初期有天然林一千二百九十五万亩,现减少为三百六十七万亩,加上约四百八十万亩橡胶林,也只有八百四十七万亩。二是森林木材蓄积量减少。海南岛的木材蓄积量竟由六千四百万立方减为二千九百八十五万立方。三是成熟林少,中幼林多。现有林地面积八千八百多万亩,中幼林竟占七千一万亩。四是木材消耗量大于生产量。近年来我省木材年生长量仅为一千六百万立方,而年消耗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致使中幼林也遭到砍伐。"

  (二)生物资源减少,濒危动、植物种类增加。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有二百多种植物种类显著减少,有二十多种已濒于绝种。又如海南原有三百四十多种鸟类,现已有一百多种不易见到。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海南坡鹿和长臂猿,也快要绝灭。因为森林受破坏,鸟类减少,病虫害逐年增加。五十年代全省松毛虫为害松林仅一百九十万亩,现在发展到七百多万亩。

  (三)水源短缺旱情加重。如海南岛原有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二十五,一九七七年下降为百分之七点二,由于水源林受到破坏,保水力很差,一九七七年大旱,全岛百分之六十二的山塘水库干可千八百口水井干涸,五十三万人生活用水发生困难。全岛最大的松涛水库,原有水源林一百四十三万亩,现仅剩三十九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百分之六十降为百分之十七点五,地面裸露,增加了蒸发量,减少了迳流量,使枯水期迳流量从一亿多立方米降为五千多万立方米,整年迳流量减少了约一点三亿立方米,等于保灌十万亩农田的水量。

  (四)水土流失严重,山塘水库淤浅,河床提高,通航能力下降。全省水土严重流失的县(市)达七十多个,其中流失面积超过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三十六个。受淤的河道达八千多条,水库八百五十一座,危害农田一百三十八万亩。水土流失带来河床提高,影响通航能力。珠江流域每年平均总输沙量约一亿吨,相当于冲走了二十三万亩良田。

  (五)土质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森林破坏以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表现在腐殖质,氮和含水量低。由于土壤板结,孔隙度少,水份不易渗透,要连续降雨三天,雨量七十毫米以上,雨水才能渗透下去。形成了三天不雨小旱,五天不雨中旱,十天不雨大旱的现象。

  (六)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加。由于森林被破坏,大大削弱了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主,减免自然灾害的能力,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日益严重。如一九七五年惠阳地区特大暴雨,仅惠东县八小公社,塌房七万多间,六万多人无家可归,死伤一千多人,受淹稻田二十余万亩。如果西支江上游的森林不遭受破坏,涵蓄水源能力不致削弱,灾情不会有那么严重。又如一九七七年海南岛白沙县受到三号台风和暴雨袭击,有三分之一无林荒山发生山崩,冲毁农田五千一百多亩,冲坏大小水利工程六百多宗,倒塌房屋一千二百多间,死亡五十九人。

  座谈会上专家们对我省如何保护好自然资源,尽快恢复、建立生态平衡,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要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科普宣传教育。建议省的报纸、电台、科协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带头保护自然资源,按自然规律办事。对积极保护自然资源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一些不爱惜自然资源,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科学家还建议,要加强中学的生物学教学,教育青少年养成爱自然,爱森林,爱生物,保护各种鸟兽的新风尚。

  (二)要大力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我省现有森林资源不多,应切实制止乱砍滥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确保我省森林资源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对天然林应严加保护;对次生林要实行封山育林;对中幼林要加强抚育。同时要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营造用材林、水源林、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了保护好森林资源,当前要特别注意营造薪炭林,以尽快解决人民用材、烧柴问题。

  (三)巩固、发展自然保护区。我省现有十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小,布局不合理,只占全省土地面积百分之零点零六三。目前各保护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多是兼职的,管理水平不高,急需整顿提高。建议现有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要适当扩大到占全省土地面积百分之一。建议把粤北莽山、九连山、龙门南昆山列为新建的保护区。对于纳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圏保护区行列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要特别加强保护管理,尽快解决旅游和科研的矛盾,保证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

  (四)开展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尽快组织力量摸清我省生态环境的现状,探索自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为我省恢复和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农林牧渔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建议省科委在科研计划中,要考虑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选定一些研究课题,对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的项目,要加以组织,列为重点,给予支持。并建议省科协成立广东省生态学会,推动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把学术和科普工作尽快开展起来。

  (五)加强领导,做好规划。建议在省人民政府下成立广东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管全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管理工作。今后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大规模工程建设时,建议必须经过专家评议,由保护委员会审定。

  (六)要加强法治。建议各级政府要坚决执行国家颁布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水土保持的法令。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明法纪。严格制止乱砍滥伐林木和任意捕杀珍贵动物,保护好自然资源,恢复自然生态平衡,为四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望批转各地、县。


广东省农委 广东省科学院

广东省科委 广东省科协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广东省农业厅

一九八O年九月二十七日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