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綠肥生产的通知
粤府〔1980〕211号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发展绿肥生产,是解决有机肥料的重要途径。我省农民有种植绿肥的习惯和经验,解放以来,冬、夏季绿肥以及红萍、山毛豆等都曾有过大发展的年代,对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近十多年来绿肥面积逐年减少,加之土杂肥、农家肥在现阶段又难以大量增加,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下降。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过来,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就不可能有新的较大增产。为此,特对发展绿肥生产作如下通知:
一、从现在起,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绿肥有一个新发展。目前,农民群众在调整生产布局中,摸索出了不少因地制宜发展绿肥生产的新经验;随着土壤普查工作的开展,人们提高了对发展绿肥、改良土壤的科学知识;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解决绿肥种子自给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总结了经验,建立了一批留种基地;引进和推广细绿萍等新品种卓有成效。因此,只要依靠群众,加强经营管理,争取绿肥有一个新的发展是有可能的。
二、我省绿肥品种繁多,发展绿肥生产要釆取冬季和夏季绿肥并举,专用和兼用绿肥并举,当年生和多年生绿肥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择优发展。要大力发展紫云英、细绿萍、太阳麻,山毛豆和蚕、豌豆等专用与兼用绿肥,特别要抓好紫云英、细绿萍和蚕、豌豆的发展。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水利、土地及耕作制度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品种,有重点地加快发展。土地多,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多发展紫云英和细绿萍;人多田少,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北部山区要多发展紫云英、萝卜青和蚕、豌豆等兼用绿肥;旱地多,水利条件比较差和夏收夏种间歇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可以多发展田菁、太阳麻等绿肥。各地要充分利用丘陵、山坡和水面,大种山毛豆、相思树,大养水浮莲、水花生、假水仙。
三、发展绿肥生产的重要条件是解决种子问题。省、地、县的农业、农科、供销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把种子问题解决好。省选择信宜、高州、罗定、揭阳、揭西、五华等一批基地县,繁育紫云英原种;地、县要逐步建立繁殖大田种子的基地;有条件的生产队要逐步建立种子田,尽快解决我省紫云英生产的用种问题。在种子还不能自给之前,应继续努力从外省釆购种子。省供销社应积极配合省农业厅抓好这项工作。细绿萍繁殖快,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今年有七十一个县的种子越夏试验成功,为繁殖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前应由点到面,广泛发动社队就地留种,就地繁殖,以减少萍种调运的困难,降低成本,加快发展。田菁、山毛豆、太阳麻、海南菁等都应因地制宜逐步建立种子基地。各级农业部门的场、站、所应积极试验、示范和繁育、推广绿肥高产良种,认真抓好留种的技术培训和高产经验交流。
四、为了调动群众搞好绿肥留种的积极性,省人民政府决定从明年开始,每年从农业投资中安排四至五百万元,划出标准氮肥(尿素或硫铉)二万吨、钾肥一万吨、磷肥五万吨,稻谷指标二百五十万斤,用作绿肥种子生产、调剂、外采的补助。补贴标准原则上按现行办法执行。各地、县、社也应安排必要的财力、物力,大力扶助绿肥生产。
要建立绿肥生产的责任制和推广绿肥种子生产、供销的合同制。绿肥种子和大田绿肥生产,应当普遍建立包产到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联产计酬或超产奖励的责任制。已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也应釆取措施,种好绿肥。
五、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当前,一部分人对发展绿肥生产认识不足,认为绿肥生产在当造没有经济收入,不愿意种,依赖化肥。要使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种绿肥当造虽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但绿肥能增加有机肥料,培育地力,改良土壤,为全年和更长时间的增产创造了条件。化肥对农业生产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化肥不能代替有机肥,而且在若干年内化肥数量也不可能大幅度增加,不能满足农业不断高产的要求。
六、各级涉要把绿肥生产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要通过试验、示范、总给和交流经验等方法,不断提高绿肥的单位面积产量。要逐级制定发展绿肥生产规划,从实际出发,积极而又稳步地发展。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