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
批轉省农田基本建設指揮部《关于改造
低产田情况和意見的报吿》
粤府〔1980〕119号
一九八〇年六月三十日
现将省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关于改造低产田情况和意见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这份报告总结了不同地区改造低产田的不同方法,值得各地借鉴。过去的经验证明,不论那一种地区,改造低产田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安排项目,讲求实效,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改一片成一片,不要到处“撒胡椒面”。我们如果把全省一千五百万亩低产田切实加以改造,每亩增产一百斤粮食,就可以增产十五亿斤。这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收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办法。去冬今春多数地方改造低产田收效较大,质量较好,但有些地区对此仍重视不够,或把面铺得过宽,质量较差,因而成效并不显著。
改造低产田,是我省当前增产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一项重要措施。望各地认真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把这项工作抓好。
关于改造低产田情况和意見的报吿
省人民政府:
今年三月中下旬,我们组织了各地区农田基建办公室主任(或科长)及省水电、农业、财政等单位的同志,到肇庆、韶关、广州、佛山四个地区的一些点,检查低产田的改造情况,最后在斗门县汇报总结。
这次检查的现场,主要是各地近年来改造山坑田、低㙟田、沙质浅脚田、低沙田等较有成效的典型。这些大队、生产队,因地制宜,釆取不同的整治措施,讲求实效,并与调整生产布局结合起来,发展多种经营,达到增产增收增分配,群众普遍满意。这些单位的经验,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改造低产田确实投资少,材料省,见效快,增产大,是我省发展农业的一项重大措施。
(一)改造低沙田。斗门县六乡公社八顷大队是商品粮地区,属低沙田,二千八百多亩水田均在珠江水位负零点四至零点六米以下,长期渍水,产量很低,经济贫困。一九七八年水稻亩产只有六百九十三斤,甘蔗亩产一点六吨,人平分配五十五元,社员每月口粮四十斤,十年来没有一年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外逃港澳七十多人。一九七八年冬,在地、县支持下,采取综合措施改造低沙田二千五百多亩,并与调整生产布局相结合,主要是用挖泥船把荒冲荒氹及少量低洼田挖深二米变为鱼塘,整治排灌渠道,把大量肥泥喷上稻田蔗地,既抬高田面,减少涝渍,又增加有机肥料,塘基种蔗,塘头建猪舍养猪,做到粮、蔗、猪、鱼互相促进,一年就改变面貌。一九七九年水稻每亩增产一百二十四斤,总产增长百分之十八;甘蔗亩产增二点二吨,总产增长一点七倍;塘鱼总产增加一倍,集体养猪增加一点四倍;人平分配上升到一百三十三元,增长一点四倍;并超额完成粮食征购任务,社员口粮增至每月五十多斤。增产加上节省电费、机耕费、化肥等共增加收入十三万五千多元,而综合整治低沙田只用去十三万二千元(平均每亩四十三元五角,其中国家每亩补助十五元,其余为贷款和自筹),也就是说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番禺县横沥公社前进大队,耕地三千四百亩,属低沙田。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两小冬天,使用挖泥船、推土机和人力三结合,喷泥、平田、填冲,整治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大围间小围,扩大了耕地面积三百五十二亩,结合发展养猪、种蔗。两年来水稻每亩增产三百八十八斤,口粮从四十斤提高到五十斤,人平分配从一百二十八元增至一百八十四元,历年拖欠的十一万元债款已偿还八万多元。改造低沙田平均每亩用去资金五十元,国家补助十二元,其余为贷款和自筹。
这两个大队的做法,在珠江三角洲有条件的低沙田地区是应当积极推广的。
(二)改造沙质浅脚田。开平县金鸡公社属丘陵地区,一九七八年冬开始,釆取开“三沟”,排“五水”,排灌分家,入泥改土,适当平整,建田头猪、牛、羊舍,增施肥料,轮种花生,山岗造林等综合措施,改造沙质浅脚田七千多亩。一九七九年水稻平均每亩增产二百六十二斤,猪、牛、羊、花生全面增产,人平分配从八十五元增至一百一十九元。平均每亩改造费用二十五元,其中国家补助十元。恩平、高鹤等县的丘陵地区,采取类似金鸡公社的做法改造沙质浅脚田,都取得显著效果。
(三)改造山坑田。广宁县厚溪公社厚田大队,八百八十亩山坑低产田,大多数是深洴“湖洋田”,牛不能下田,人要架木板才能插秧,更不能冬种。经过五个冬春改造,开“三沟”,排“五水”,分级平整,大量入肥改土,去年水稻亩产达到一千四百零三斤,比整治前每亩增产三百六十多斤,冬种小麦、蚕豆都长得很好,人平分配从六十多元增到一百零二元,口粮从三十多斤增至五十斤。
以上事例说明,只要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下功夫改变水土等基本条件,提高低产田的生产能力,并与适当调整作物布局、科学种田结合起来,就能较大幅度地增产增收,尽快地改变穷队面貌。这是在目前经济条件下最实际、最有效的一项增产措施。一九七八年冬,凡采取有重点地打歼灭战办法来改造低产田的,都比较成功。去冬今春,各地更加注意集中财力、物力,改一片成一片,凡是这样做的,都卓有成效。至今年三月底统计,全省共改造了低产田二百三十万亩,其中改造得比较好的有九十万亩。搞得比较好的是佛山、肇庆、广州、韶关四个地区
其中佛山改造了四十二万亩,肇庆三十五万亩,广州二十一万亩,韶关二十八万亩。
从这次检查来看,改造低产田必须坚决贯彻如下几条:
(一)领导要亲自抓,抓组织行动,抓具体落实。对改造低产田与冬季生产要作统筹安排,落实规划,组织行动,解决资金、材料等问题,并搞好样板,以点带面,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否则,成效就不大。
(二)全面规划,适当集中,打歼灭战。这一点十分重要。佛山地区前年冬集中抓二十八个公社,连片改造低产田二十万亩,去年每亩增产稻谷一百九十五斤,甘蔗、花生、塘鱼等也获得增产;去冬今春又重点抓了三十七个公社,整治了低产田四十二万亩,成效比较好。由于国家补助的资金、材料有限,必须择优投放,集中力量,做到改一片成一片,当年配套,当年发挥效益。但是,有些地、县把钱、物平均分配下去,撒了胡椒面,结果打了消耗战,改造标准很低,实际上只是搞了一点备耕工作,作用不大。
(三)因地制宜,抓住主要矛盾,综合治理,坚持高质量。低产田有各种类型,要抓住主要矛盾,实行水、土、肥综合治理。宁可搞少一点,但要搞好一点。
(四)采取公社、大队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生产队各自为战的形式。这样做,便于生产队行使自主权,统筹安排劳力,质量有保证,劳力不离队,负担可减轻。需要在大队范围内搞协作的,要采取以工换工的办法解决互利问题。
(五)坚持自力更生,民办公助的方针,推广合同责任制。改造低产田,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集体经济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地取材,搞劳动积累。但是低产的地方多数是穷社穷队,为此,国家从投资、贷款、材料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援,也是必要的。对于国家补助资金材料的大队、生产队,要订立合同,并进行检查验收,才能保证计划的完成,取得应有的经济效果。
改造低产田一定要讲求经济效益。各地在今年夏收当中对于经过改造的各类低产田,要认真検查验收其增产效果,总结经验教训。省农田基建指挥部将再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制订今冬明春改造低产田的规划。力争在一九八五年前把一千五百万亩低产田改造过来。初步设想,今冬明春全省改造低产田三百万亩,重点放在商品粮基地和山区,集中抓好低沙田和山坑田的改造,为明年农业丰收创造条件。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
广东省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
一九八〇年六月十日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