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第广东法令汇编第4辑期

1956年01月3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6年 > 第4辑
【打印】 【字体:

廣东省統計局關於一九五五年

廣东省農業生產情况的公報

—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一、一九五五年農作物產量及計划完成情况

  廣东省一九五五年的農業生產,根据各縣最近綜合報吿材料及水稻选擇典型实割实測結果,粮食總產量为二百一十九億八千万斤。比一九五四年增產0.18%,完成本年度國家下達粮食增產計划90%。其中:

  稻谷產量一百八十億三千万斤,比一九五四年減產0.44%,完成本年度國家下達稻谷增產計划90%;

  小麥產量一億九千万斤,比一九五四年增產40%,完成年計划104%;

  大豆產量一億一千万斤,比一九五四年減產18%,完成年計划60%;

  薯類折谷產量三十三億一千万斤,比一九五四年增產1%,完成年計划86%;

  其他什粮產量三億二千万斤,比一九五四年增產260%,完成年計划94%。

  一九五五年主要技術作物產量:

  黃蔴七十一万七千担,比一九五四年增產66%,完成年計划85%;

  烤菸產量十一万担,比一九五四年增產73%,完成年計划117%;

  糖蔗產量七千七百八十万担,比一九五四年增產10%,完成年計划94%;

  花生產量三百五十五万担,比一九五四年減產11%,完成年計划63%。

  二、战勝災害,達到粮食保産的主要措施

  一九五五年全省粮食總產量達到保產,是在战勝極为嚴重的自然災害下進行的。早造旱患遍及全省,受旱成災面積達七百八十万畝,为近數十年來所未有。計自去年秋到今年立夏前,在六、七个月間,全省各地一般很少下雨或沒有下过雨,造成塘干井涸的大旱。但是由於各級党政的坚强領導,動員了全省千百万農民、人民解放軍与机關幹部,展開了頑强的抗旱搶插斗爭,並採取了各种增產措施,終於取得了全年粮食保產的偉大成績。主要措施如下:

  一、兴修農田水利。在抗旱斗爭中,据不完全統計,全省共完成封江堵河工程二一、四四八处,打井四二三、八一六眼,出動龍骨車一五九、二九五架,使用抽水机一万多匹馬力,解决了早稻九O三万畝農田插秧的水源問題,对战勝旱災,取得早稻少減產和全年水稻保產起了决定作用。此外,今年全省还新建、修建農田水利大小工程合計一七八、O六六宗,全部工程效益共增加農田灌漑面積和排水面積一、六六二、九五六畝,並使四、八八O、五四六畝水田改善了灌漑狀况;这給進一步發揮農業生產潛力,避免旱災威脅起了重大作用。

  二、在互助合作运動的基礎上進行了耕作制度与耕作技術的改革。沙田地區今年完成掙稿改翻耕七十二万五千畝,佔沙田面積25%,一般能增產60%到100;粤西及海南撒播改条播或插秧二十八万畝;由於兴修水利,單造改双造一百八十万畝,旱地改水田三十八万畝,海南晩造休閒地多种一造的二十七万畝;全省擴大冬种面積四百七十万畝。在改革耕作技術方面:今年实行小科密植的水稻面積計二千七百万畝,比去年增加兩倍,今年春前已建成的一万五千多个農業生產合作社,有八成以上採用小科密植。推廣优良水稻品种一千二百六十万畝。全省展開羣众性的積肥运動,僅以冬季積肥計就達二億担;供銷合作社全年供应了二十八万噸化学肥料和十二万噸餅肥;粤西、粤东、粤中等地稻稈回田一千七百多万畝。全省推廣了新式步犂四万一千部。

  三、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獎勵生產与扶持生產政策。如今年一月至七月銀行發放農業貸款卽達三千九百余万元,帮助農民解决了缺乏耕牛、農具、种子、肥料等的困难;全年發放災區及農村社会救济款共一千三百二十余万元,帮助了廣大災區農民生產、度荒;实行粮食“三定”政策,鼓舞了農民生產熱情,合理規定了農產品的收購价格,保証了農民出售農產品与副業品的合理收益等。

  三、爭取超額完成第一个五年計划的粮食増產任务

  根据國家下達廣东省第一个五年計划粮食增產指标,一九五七年比一九五二年增產七十億零八百万斤,卽增產36.8%,每年平均需增產十四億斤。在合作化基礎很弱小与仍有自然災害的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兩年已完成增產粮食三十億斤,超过平均每年增產指标。虽然一九五五年只達到一九五四年的粮食產量,加重了今后兩年(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的粮食增產任务,卽三年的粮食增產任务要集中在兩年內完成,也就是說,按照國家所給粮食增產指标平均每年为十四億斤,而今后兩年每年需要增產二十億斤;但是考慮到今后的有利条件,特別是全省半社会主义農業合作化提前实現后,我們認为在今后兩年內完成並爭取超額完成十億斤,卽每年平均增產粮食二十五億斤的粮食增產任务,是完全可能的。今年早造全省因受災普遍減產,但根据一千三百五十一个老社調査統計,早稻仍比去年增產15%。今后兩年在合作社大發展和提前实現合作化的基礎上,貫徹执行各項農業增產措施,每年爭取增產11%,卽可超額完成上面所提出的平均每年增產粮食二十五億斤的任务。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