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秋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大發展
南方日報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二日社論
目前廣東農村情况的集中表現是:廣大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和互助合作積極性日益高漲,農業生產合作社大發展的形勢卽將到來。全黨應積極準備,迎接這一新的形勢把農業合作化運動推進一大步,以適應國家工業化的需要。
自去冬以來,廣東省的互助合作運動發展得很快。去冬今春,全省試辦了二百多個生產合作社,並帶動了互助組的發展。截至春耕結束,全省組織起來的農戶佔總農戶的百分之三十,而在去年則僅爲百分之十左右。在春夏間,全省又成功地試辦了七百多個生產合作社,互助組也隨着有了進一步發展。到了現在,全省共有一千零三個生產合作社,分佈在省內九十三個縣和六個市,六百三十六個區(佔全部區的百分之七十五),八百九十一個鄕裏,像鮮明的旗幟一樣,有力地吸引着周圍的農民。互助組的數量已很龐大。據統計,參加互助合作組織的農戶已佔總農戶百分之四十七强。剛誕生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雖然缺乏經營管理的經驗,而且社員的成員又多是生產條件較差的貧農,但在生產中已初步顯出了優越性。據二百零三個社的統計,在今年夏季收穫中,增產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以上,大大超過互助組、單幹農民的,約佔百分之二十;增産比互助組略爲超過的,約佔百分之六十以上,只有百分之十五的社增產不多,其中個別社還減了產。這就是說,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生產不僅好過單幹農民,而且好過互助組。在總路綫的宣傳敎育下,在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示範和其他社會主義措施的促進下,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日益提高了。廣大的貧農熱烈參加互助合作運動,估計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貧農參加了互助合作組織。中農也開始傾向互助合作,估計已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中農参加了互助合作組織。現在互助組不但數量不斷增多,而且質量也不斷提高。常年互助組已有九萬多個,有些鄕的常年互助組已佔該鄕農戶的百分之二十,中山縣的常年互助組已佔全縣農戶的百分之二十。許多地方的互助組爲了準備轉爲農業生產合作社,主動向合作社學習,實行包工制,合夥經營副業,開墾荒地,從事多種經營,訂定生產計劃,進行技術改革。他們正積極擴充組員,由臨時互助提高爲常年互助,由常年互助進到聯組活動,在互助合作運動開展得好的縣,聯組已成爲大量的組織形式,爲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中山縣有聯組四百多個,二十戶以上的大組曲江縣有二百多個,英德有一百多個。所有這些情况在說明:農村中互助合作運動日益高漲了,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已日益成爲衆多的農民的迫切要求,農業生產合作社大發展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了。
廣大農民的互助合作積極性日益高漲,其必然導致的結果是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大發展,這是目前廣東農村的基本情况。但,應該指出: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條件,在不同類型的鄕村裏是有差別的;農民羣衆對農業生產合作社目前是否傾向和傾向的程度,在不同的階層中也是有差別的。從鄕村來看,大體有三種情况:第一類鄕是過去土改一類鄕,黨、團基礎强,互助合作運動開展較好,今年在本鄕或其附近又有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好「樣子」。在這些鄕村裏,估計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農戶,積極要求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這類鄕全省約有一千個。在這些鄕中,有一部分原已辦了兩三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夏收已獲得顯著增產,社員收入增加,對周圍農民吸引力很大的,就有百分之三十到半數以上的農戶,積極要求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第二類是土改基礎、互助合作運動和鄕村骨幹都屬一般情况,本鄕或其附近沒有生產合作社「樣子」,羣衆對社的情况了解得很少,或者雖辦了社而未辦好,對羣衆影響較小的鄕。在這些鄕村裏,只有少數鄕村骨幹,黨、團員,貧農積極分子或個別好的常年互助組要求辦社,多數羣衆還抱觀望態度。這類鄕約佔全省百分之六十以上。此外是第三類鄕,卽土改中或互助合作運動中的落後鄕,羣衆的覺悟程度還很低,沒有辦社要求,而鄕村骨幹也抱消極態度。從階層來看,貧農和中農,中農中覺悟較高和覺悟較低的、富裕的和生產存在困難的,對農業生產合作社採取的態度,都有差別。一般情况是:貧農態度是積極的,堅决的,而中農則基本上還處於觀望、猶豫狀態,只有少數覺悟較高或生產困難較大的中農才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已參加了合作社的中農,還有不少是動搖不定,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上述情况向我們說明: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大發展,確已具備羣衆條件,合作化運動的高漲形勢是無可懷疑的,而指出了運動發展的不平衡狀况,則可作爲我們製訂發展計劃的根據,在有條件多辦的鄕村可以堅决多辦,不能多辦的則少辦,條件暫時還不具備的則待創造條件後再辦,這樣就可以免犯急躁冒進的錯誤。上述情况又在說明,中農不僅已經逐步參加互助組而且開始逐步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互助合作運動的羣衆基礎是日漸擴大的。但中農是「動搖者」,故說服他們走合作化道路是一個長期艱苦的工作過程。目前由於農業生產合作社剛辦起來,它的優越性雖然對貧農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對中農則暫時還未有很大的吸引力,故中農對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要求還不積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農業生產合作社辦得更多和更好,把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更高度的發揮起來,才能日漸增多地吸引中農參加合作社。
在目前農村中另一方面的情况是:隨着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的發展,階級鬥爭日趨尖銳。農村中的資本主義分子結合小農中滋生的資本主義自發勢力,極力抗拒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阻遏和破壞互助合作運動。他們在生產上拼命和農業生產合作社進行競爭,企圖證明富農的生產比合作社優越;他們利用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某些弱點,散佈流言蜚語,大肆造謠污衊,企圖以此減弱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影響,動搖農民積極要求入社的意志;他們還利用各種可恥的伎倆拉攏社員組員退社退組,企圖瓦解互助合作組織,有的還千方百計鑽到互助組或農業生產合作社中來,企圖篡奪領導把互助合作組織變質,他們又善於利用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作爲造謠誹謗和煽動羣衆的藉口。最近他們藉口供應問題,利用幹部還缺乏思想武裝、羣衆還未弄明白道理的弱點,大事叫囂,煽動羣衆,多方打擊供銷合作社,孤立擁護國家經濟措施的互助合作組織,對互助合作運動的發展和統購統銷政策的實施製造嚴重的障礙。這些情况,向我們每一個農村工作幹部深刻地說明: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一場十分複雜和尖銳的階級鬥爭,如果認爲土地改革完成後的農村已經沒有什麼階級鬥爭,那是多麼幼稚的、錯誤的想法。由供應問題引起的農民羣衆的思想混亂狀况,現已成爲發展合作化運動的一個困難。但這個困難是完全應該和可以克服的,只要我們耐心地向農民說明國家工業化的方針,說明統購統銷政策的意義,再一次揭示兩條道路的利害來反對富農思想影響、適當批判自發勢力,在農村中以統購統銷政策爲中心展開總路綫的再敎育,這就必然能够解開農民的思想疙瘩,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進一步提高農民的互助合作積極性,從而促進合作化運動高漲形勢的到來。我們認識了目前農村工作中的一些困難,就要排除這些困難而前進,若因此對合作化運動高漲形勢的到來發生懷疑,則是不應有的。
根據目前農村中互助合作高漲形勢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在八月間召開的互助合作會議上,訂出了今冬明春廣東省再辦九千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計劃。爲了切合目前合作化運動的不平衡和幹部情况,同時又給今後更普遍的發展作準備,這次發展在佈局上採取在全局部署下有陣地地發展的方針,要求除少數民族地區外達到全省區區有社,全省百分之五十的鄕卽五千七百個鄕中有社,每一個鄕按可能條件分別新建一個到三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此同時,還擴大現有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要求每個社平均戶數達四十戶,其中要有五個二百戶的和一百個一百戶的大社。預計按計劃完成後,全省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農戶將佔總農戶百分之四左右。廣東省要從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試辦階段踏進發展階段了,這是一件社會主義的大事,全省農業戰綫的幹部應以高度的社會主義熱情,以克服一切困難的戰鬥精神,立卽積極進行各項準備工作,爲迎接和勝利完成這項光榮任務而奮鬥!廣大農民應毅然决然,在黨和工人階級的領導下,向社會主義的幸福大道奮勇前進!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