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第8期

1954年07月0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4年 > 第8期
【打印】 【字体:

中共中央華南分局關於

春夏間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的指示

一九五四年五月


  目前廣東全省農業互助合作的主要情况是:已建成的二百三十二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社)急需鞏固和提高;夏收以前計劃新建的六百二十個社正在着手建立,大量發展起來的互助組亦急需鞏固和提高。因此,在春耕後和夏收前這段時間內,農村互助合作主要應該抓緊做好三件工作,卽切實把現有二百多個社的鞏固、提高工作做好;切實把現在着手建立的六百多個社辦好;並訓練好一批互助組(特別是常年互助組)的骨幹。做好了這三件工作,就能爲進一步開展合作化提供系統經驗;培養出一批幹部,樹立榜樣,起示範作用,爲下一步大批建社打下基礎。這也就是說:做好上述三件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於鞏固現有陣地,促進今冬明春互助合作又一個高漲形勢的到來,並爲迎接這個高漲形勢作好準備工作,從而使今冬明春的互助合作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爲此目的,分局特作如下指示:

  一、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充分認識到:要做好上述三件工作,是有許多困難存在的。如春耕前建立的二百多個社,雖然成績不小,但問題很多,切不可稍有忽視或放鬆,始有可能爭取到早造比一般農民有更大的豐收;只有到了早造收穫的時候,我們才能最後作出此批社是辦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的結論。又如春夏間計劃新建的六百多個社,固然領導上已有了第一批建社的經驗,但必須看到面寬、任務大(比春耕前幾乎多了兩倍),幹部力量更爲分散、薄弱;互助組的基礎更差(第一批兩百多個社的基礎幾乎都是全省有名的互助組,而此六百多個社就沒有那樣的條件了),時間旣短,又比冬季農事活動較多,而且是易於發生自然災害的季節,稍走彎路,卽會喪失時機;特別是此批社建成時(卽六月底七月初),正是一面夏收(在互助組基礎上的個體農民的夏收或單幹農民的夏收)又夏種(社的第一次集體夏種)的季節,必須迅速轉入生產,在幾天之內,同時完成夏收夏種的任務,方能使社的工作處於主動,否則將必然造成嚴重的後果,又如上述三件工作一齊來,再加建立信用合作社及其他方面的工作,任務是很繁重的。目前幹部對完成上述工作的信心是很大的(這是好的方面),但對以上困難認識很不够,盲目樂觀的情緖各地都有,此種思想如不加以防止或克服,則必然大大削弱主觀應有的努力,致工作受到不應有的損失,甚至遭受失敗。因此,各級黨委應强調敎育幹部,足够認識困難,防止與克服盲目樂觀情緖,抓緊領導,深入下層,及時發現問題與解决問題,兢兢業業的工作,戰勝各種困難,始能爭取此段工作獲得應有的勝利。

  二、鞏固、提高現有社的關鍵在於爭取早造增產,合理分配收益。爲此,應十分重視防止與戰勝各種自然災害,加强夏季作物的田間管理(包括勤鋤草、合理施追肥、灌漑或排水等等),與此同時,就是做好社的經營管理。在經營管理中,又主要是貫徹以糧食爲主的多種經營的生產方針,以便充分使用剩餘勞力,增加生產,增加收入;積極推行短期包工制,克服人力上的窩工浪費;建立必須的財務與責任制度,逐漸做到事有專責。社的第一個夏收卽將到來,合理分配收益將是考驗第一批社的又一個關鍵。爲此,應切實檢査建社中的三評情况與業已確定的分配原則,發現有嚴重不公之處,必須適時調整;應切實檢査每個社員的出勤情况,發現出勤過少者,今後應較多的給以出勤機會,增多其勞動日,以免社員與社員間的實際收入過份懸殊。現在卽注意收益的分配問題,方不致到分配時因毫無準備,突然發現不公,倉卒調整,造成被動局面。

  三、爲很好地完成六百多個社的建社任務,除自始至終應貫徹思想發動之外,還應强調掌握兩個關鍵:

  第一、切實做好三評工作,貫徹互利政策。上次建社中,許多地方三評草率,致不少社均有土地多勞力少的社員吃虧,從而影響社的鞏固工作,這一敎訓必須吸取。應該充分認識三評工作的複雜性與重要性,敎育幹部深入細緻地進行此一工作,處理每一個重要問題時均應反覆地算細賬,充分討論,確實做到每個社員都不吃虧,大家眞正自願之後,才最後肯定下來。在評定土地產量與處理早造作物時更應十分愼重。評定土地常年產量應以每塊土地的土質、水利與當地一般羣衆的生產水平作根據,評產結果,應大體接近一九五三年的實際產量(一九五三年歉收或超額豐收者例外)。過去有些地方以査田定產的產量或在査田定產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卽算做土地入股的常年產量的辦法,其結果必然是評產過低,有些社員吃虧,此種辦法不宜再採用。關於早造作物,應按誰種誰收的原則處理。

  第二、在建社過程中要强調密切結合生產,特別是社的晚造生產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爲此,當建社工作進入社員報名入社之後,卽應盡可能地以社爲單位,統一組織進行春夏間的農事生產活動,並製定晩造的生產計劃。這樣做一定會有很多困難,且對中耕鋤草等工作可能有些影響,但爲了避免造成夏收夏種緊張時間可能發生的混亂現象,能這樣做還是有利的。

  四、全省要求一九五四年常年互助組發展到十二萬個,每個以六戶計,則當有七十二萬戶,卽佔全省農戶的百分之十强。計粤東常年互助組應大體發展到總農戶的百分之十三,粤中、粤西、粤北三區常年互助組應大體發展到總農戶的百分之十,海南常年互助組應大體發展到總農戶的百分之七。以上是領導上的一個計劃數字,各地可以機動伸縮。爲此,各地應將現有常年互助組和準備提高爲常年互助組的臨時互助組的骨幹,分批輪訓一遍。此種訓練,應由縣委統一舉辦,在夏收前最少訓練一批,夏收後秋收前繼續訓練。

  以上請各級黨委硏究執行。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