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第3期

1954年03月09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4年 > 第3期
【打印】 【字体:

廣東省小型水利工作檢査報吿

(53)粤監字680號


陶代主席、古、易、馮、賀、文、張副主席:

  省監委於今年九月廿六日會同分局紀檢會、省財委、水利廳、民政廳、防汛指揮部、省銀行等單位組成水利工作聯合檢査組,分赴粤東、粤北、粤西進行現場檢査(各區黨委和行署的有關部門也派幹部參加)。審査組在各區黨委和行署的領導和協助下,在澄海、梅縣、淸遠、英德、陽江、廉江六縣重點檢査了小型水利一百六十八宗,同時結合檢査了大中型水利十三宗。檢査結果,各地檢査組均向區黨委、行署會報,在其指導下作出結論。檢査組回來後,我們又邀請有關部門(分局紀檢會、省財委、水利廳、省銀行、農林廳、民政廳、防汛指揮部)座談討論,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見,作出綜合結論。茲將小型水利的情况、存在的問題和我們對問題的看法及處理意見簡報如下:.

  「兩頭、中間大」,是小型水利的基本情况。這就是說,工程基本成功的是少數,基本失敗的也是少數,而不合規格、局部崩潰、漏水或有很大危險的則居大多數。在我們檢査的一百六十八宗小型水利工程中,基本成功的二十二宗,佔百分之十三强,基本失敗的二十宗,佔百分之十二弱,而不合規格、局部崩潰、漏水或有很大危險的一百二十六宗,佔百分之七十五。粤東、粤北、粤西三個地區的具體情况雖然不盡相同(粤東較爲好些),但「兩頭小中間大」的基本情况則是一致的。

  成功的小型水利,費錢少,見效快,收益大,基本上克服了各種自然災害,使農業生產大大發展,使旱田變爲水田,一造田變爲雙造田,鹹田變爲淡田,增加了單位面積產量(普遍增產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有的增產一倍以上),也擴大了耕地面積,農民生活也隨之得到改善。如澄海縣第二、第五兩區三、四年來修的海堤、水圳、水溝、水閘、水涵等均全部基本成功,使十萬多畝稻田得到收益,基本上克服了旱、洪、涝、潮等災害;五區有數千畝鹹田「引淡拒鹹」改良土壤,一造變爲兩造;一九五二年比一九五一年的總產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據農民估計,今年還可比去年增產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而羣衆的工程費負擔則很輕,每畝由三斤穀子到一萬三千元。又如廉江縣第一區新村與新屋仔兩鄕,三年內共修了山塘、水陂、泉井等廿八宗,其中只有十一宗基本成功,有八宗基本失敗,有九宗局部有毛病或有危險,可是對發展農業生產也起了很大作用,使四千一百四十二畝耕地得到灌漑,單新村鄕即有二千二百九十畝「一造旱一造水」的田變爲「兩造水田」,兩鄕共增產三千四百五十三擔,多數稻田增產一擔左右,有的超過一擔以上,直至增產兩倍;農民生活得到改善,農民反映:「過去年年旱災,每年早造歉收,甚至失收,七、八月荒來了,不但無米,連芋頭也沒有吃。今年修了水利,挿了秧,不但有米,芋頭也有不少」。「去年未修水利,種坡禾,收成少,我們吃的是三分米七分蕃薯,今年修了水利,種水禾,情形不同了,我們吃的是七分米三分蕃薯了」。因此,農民說:「水利就是米缸」,「有了水利等於袋中有錢,家中有糧倉」。又如陽江十一區北極鄕築成功一個海堤,使八百畝稻田免除了潮災,其中有七十多畝單造田變爲雙造田,並在堤內新墾了三百畝稻田,每年收穀子一千擔,農民安心施肥,全鄕普遍豊收,平均增產百分之四十。羣衆自己籌料出工,貸款一千萬元從新墾田收益中淸還,農民不用負擔工程費。上述這些情况表明:羣衆性小型水利適合目前中國小農經濟的現實情况,最適合當前羣衆的需要,搞好小型水利,是目前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關鍵。這個經驗證明分局「以開展羣衆性小型水利運動爲主」的水利工作方針是完全正確的。

  但是,小型水利工作搞得不好,工程失敗,不但不能使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且徒然勞民傷財,影響農業生產,損害農民利益。如梅縣南口區錦雞鄕修兩口山塘(卷頭坑山塘和袋背瀝山塘),卷頭坑山塘用去一千九百零六萬元工程費,山塘面積狹小,只能灌漑七畝半,羣衆每畝負擔工程費二百五十萬元,且修好後堤身漏水,底洞被水冲壊大半,完全不能貯水。羣衆說:「只見砂石下,不見水出來」。袋背瀝山塘花去了七千多民工,用去二千七百多萬工款,前後施工兩年,完工後不能貯水。去年四月遇大水,石堤被冲崩,猛水挾石頭而下,冲崩石山,水石冲至村莊與稻田,冲毁房屋三間,魚塘兩口,小陂頭兩座,一百多擔穀田被冲壞,其中五十擔穀田全部失收,七十多擔穀田減產百分之六十,至今仍有四、五擔穀田不能耕種。老大娘泉伯姆說:「自古不修水利,我們這裏從不受旱,也不受浸,修了水利,給我的魚塘也扛走了」。現在一提起重修,羣衆就說:「我們搬家好了!」又如廉江第三區今年內修了三宗水利(坡脊水陂燈草山塘、那良水陂),坡脊水陂用去三千三百二十萬元工款,尙差二天未完工,陂身全部被大水冲毁了;燈草山塘用去二千一百萬元工款,完工後一點水也貯不上,羣衆叫做「旱塘」;那良水陂搞了兩個月,因水利糾紛不解决,搞不成停工了。三宗水利徒然勞民傷財,羣衆得不到一點收益。

  小型水利能搞成功,其基本原因是在設計,施工和管理中正確解决了羣衆、技術、領導三個問題,即三者能正確結合,依靠了羣衆力量,又使羣衆與技術結合;有技術指導,又使技術與羣衆結合;有政治領導,又使領導與羣衆、技術結合。如澄海第二、第五兩區的水利工程,其所以能夠成功,是由於:(一)在設計時,縣長親自下鄕和農民商量,根據農民生產需要提出興修水利方案,然後再由縣府農建科長帶領農民工程師會同區長及其他水利幹部,深入現場,和有水利經驗的老農一起共同勘測,反覆硏究,擬出初步計劃,縣區根據初步計劃,召集鄕幹與老農開會硏究修正,最後再到鄕召開羣衆大會討論通過計劃。在羣衆討論中,一方面根據羣衆正確意見,補充修改計劃,一方面掌握思想領導,對羣衆不正確意見和思想,進行說服敎育,對羣衆提出來的切身利益問題,也作恰當的解决。這樣,計劃旣切合實際,又爲羣衆所掌握。(二)在施工時,組織了施工的領導機構,縣區派出主要幹部負責指揮,縣長區長與農民工程師都親到工地督導;又組織了施工隊伍,把民工組織起來,並挑選農村中積極分子派到民工中作骨幹,帶動羣衆。施工中遇到技術上的困難,領導幹部、農民工程師和民工骨幹共同討論硏究,想出解决辦法。因此,工程質量高,進度也快。(三)完工後,又動員羣衆推選二十三個有經驗有熱情的農民,組成區的水利委員會,實行統一管理,其中有八個專人經常負責開關涵閘,分片包乾。又如陽江北極鄕海堤工程,其所以能夠成功,也是由於:(一)在設計時,由土改隊、鄕政府和農會組成了工程的領導核心,領導幹部和農民工程師商量規劃設計,作出初步計劃後,再動員羣衆反覆討論硏究,然後訂出計劃。(二)在施工中,全部工料工款和民工,均依靠羣衆自籌自出,又組織了施工隊伍,分組分段包監。領導幹部帶領農民工程師親到工地指揮施工,經常和羣衆討論硏究施工中的問題。幹部親身帶頭抬石,土堤初完成被海潮冲崩幾個缺口,幹部提出「全鄕的人命就在這個堤了!」的口號,發動全鄕男女日夜搶救,並動員鄰鄕羣衆趕來協助,終於把缺口堵住,最後完成了施工計劃。(三)工程完工前,即動員羣衆組織了護堤隊,鄕長親身参加。海堤築成後,每逢翻風下雨,護堤隊即輪流出堤巡邏,保護海堤。

  反之,小型水利基本失敗或局部失敗,其基本原因是由於在設計、施工或管理中沒有正確解決羣衆、技術、領導三個問題,即三者不能正確結合,或者是沒有依靠羣衆,或者是缺乏技術指導,或者是技術指導脫離了羣衆,或者是缺乏政治領導,或者是領導脫離了羣衆或技術。如梅縣錦鷄鄕卷頭坑山城,其所以失敗,是由於:(一)設計時沒有依靠羣衆,又缺乏政治領導。縣府農建科技術人員和銀行幹部到當地勘測,僅看見那裏是一個長細的峽谷,並沒有考慮到農民的生產需要與經濟負擔。從單純技術觀點和單純任務觀點出發,爲了完成「一村一塘」的任務,便决定修這個只能灌漑七畝半,羣衆每畝負擔二百五十萬元的山塘。(二)在施工中,沒有依靠羣衆,缺乏技術指導和政治領導,把工程承包給私商僱工建築,我們沒有派幹部領導,也沒有技術人員参加技術指導,私商偸工減料,羣衆馬虎應付,把碎石亂砌起來,工程質量極壞,完工後山塘不能貯水。又如袋背瀝山塘,其所以失敗,也是由於此塘是篡奪了鄕政權的地主惡霸分子林沛棠爲了地主階級利益興修的,農民根本不需要修此水利,從設計到施工,完全不是我們領導,也沒有我們技術指導,羣衆是被强迫去勞動的,因此,羣衆馬馬虎虎把碎石亂砌起來,工程質量極壞,堤身石鬆,溢洪道不能排水,山洪一至就冲垮了。又如廉江第三區坡脊水陂,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在施工中沒有依靠羣衆,缺乏技術指導和政治領導。不但沒有很好的動員組織羣衆,且在施工中途把靑壯年抽走,拉老弱、少年和地主惡霸來做工;沒有派技術人員到工地指導,也沒有派幹部領導,全權交由一個六十七歲的老農民負責。因此,在施工中把砌石工程改爲四合土工程,老弱少年與地主惡霸無氣力,勞動態度又壊,四合土隨便馬馬虎虎撈了一下對放下去,以至堤身不凝固,時間又拖長,遇着大雨,一冲就垮了。

  從上述經驗體會到:羣衆、技術、領導是小型水利工作中的三個基本環節,正確解決這三個問題是搞好小型水利工作的基本關鍵。羣衆,技術、領導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把三者正確結合起來,小型水利就可以搞好;反之,把三者對立起來,或者三者不足,就會把小型水利搞壞。這是因爲小型水利是羣衆性、大量性的工作,這個工作今天又和小農經濟結合着,人力、物力、財力都要依靠羣衆,國家包不了,出主意想辦法也要依靠羣衆,因羣衆有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經驗。小型水利又是技術性的工作,沒有技術指導,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設計和良好的施工。農民有小型水利的技術經驗,但他們的經驗是片斷的、分散的,有限度的,農民的經驗不和科學技術相結合,小型水利也不能搞好。水利部門的技術人員有科學技術知識,但他們缺乏小型水利的低級技術經驗,技術人員的科學技術知識如不和農民的經驗結合起來,小型水利也會搞壊。小型水利的目的是廠發展農業生產與減輕農民負擔服務的,技術必須體現這個目的才算成功。所以,技術指導必須和羣衆經驗及羣衆的生產需要、負擔能力結合,才能搞好小型水利。由於小型水利是羣衆性和技術性的工作,又是兩者相結合的工作,故又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沒有政治領導與組織領導,水利也不能搞好。缺乏政治領導與組織領導,羣衆不能發動起來,組織起來,技術指導也不能和羣衆相結合。

  根據這個經驗,今後要搞好小型水利,必須在設計、施工和管理中正確解决羣衆、技術、領導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如何解决呢?我們根據各地經驗建議解决意見如下:

  (一)關於羣衆問題:

  爲把羣衆充分發動起來、組織起來,依靠羣衆搞好小型水利,必須做好設計、施工和管理中的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

  首先要做好設計中的政治工作:根據各地經驗,設計中政治工作的最有效辦法,是把設計工作與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具體結合的方法,就是結合討論水利計劃去具體解决四個問題:(1)要使水利適合羣衆生產需要。在勘査測量和規劃、設計中,必須反覆地和羣衆商量,大多數羣衆認爲這個水利適合他們生產需要時,才可作興修計劃。這是發動羣衆興修水利的先决條件和前提。(2)要打破農民「靠天」思想和依賴政府思想。不少農民想「靠天下雨」,不想修水利,要修水利就須依賴政府貸款投資,甚至有向政府「揩油」思想,希望貸了款不用還,自己不出錢出料,出力就要拿工錢。這二個思想不打破,就不能發動羣衆自動自覺地起來出錢、出料、出工修水利,如果勉强貸款興工,農民會把水利看作「官辦水利」,馬虎應付施工,甚至故意偸工,拖長修好水利時間,多做工多拿錢,修好水利後也不認眞管理,認爲「政府出錢興建,壊了政府也會出錢修理」。因此,必須結合討論水利計劃,打破這二個思想。從討論水利效益中去打破其「靠天」思想,從討論工料、工款、民工計劃中去敎育他們爲減輕自己負擔,應自己自籌工料工款,自出民工(不要錢)。(3)要打破農民各種思想顧慮。槪括起來農民有六怕:怕負擔重,怕水利失敗,怕自己受損失,怕受益不均,怕出工不合理,怕傷風水,得罪鬼神(過去還怕增產增糧,新農業稅頒佈後不怕了)。這反映了農民的私有性與落後性,爲了思想發動,必須結合討論水利計劃以打破這些思想顧慮,如怕負擔重,就須動員羣衆討論工程效益,討論如何自籌工料、工款,自出勞力,以減輕負擔;如怕失敗,就須動員羣衆討論工程設計,以提高其信心;如怕自己受損失,就須動員羣衆討論某些損失的賠償辦法;如怕受益不均,就須動員羣衆討論灌溉計劃和制度;如怕傷風水和得罪鬼神,就須結合討論計劃進行思想敎育。(4)解决水利糾紛問題和水利用地問題。水利糾紛不解決,羣衆修水利情緖不高,若勉强興修,或會在施工中打起來,或會在完工後爭奪用水,使糾紛加劇,妨礙生產。故必須在施工之前,結合討論水利計劃,一面調整各方利益,一面進行集體主義敎育,加以解决。如已發生械鬥,即應用個別串連辦法,敎育爭取大多數羣衆,孤立與打擊壞人,求得解决。如糾紛不解决,則不可冒然施工。水利用地也常常成爲動員羣衆修水利的障礙,必須結合討論水利計劃,採取調整土地等辦法加以解决。

  其次要做好施工中的政治工作與組織工作。根據各地經驗,施工中須做好三件工作:(1)要組織施工隊伍。按合理出工原則,把勞動力組織起來,編成若干小組,分工包乾。有計劃地挑選積極分子分配到各組中作骨幹,帶動羣衆。(2)應注意及時解决羣衆思想問題與困難問題。羣衆在施工中進行義務勞動,實際困難很多(如缺糧、缺種、缺勞力、疾病等),思想情緒很易波動,必須經常注意,及時加以解決。除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外,還須着重加强政治敎育,建立懲獎制度。(3)應把技術工作與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在施工中,領導幹部、技術人員應經當和民工骨幹共同討論硏究施工,檢討缺點,推廣經驗,佈置工作,並通過民工骨幹去帶動民工。

  再次,是要做好管理中的組織工作與政治工作。根據各地經驗,必須做好四件工作:(1)發動羣衆組織統一管理機構(水利管理委員會),實行統一管理(委員不能脫離生產,也無酬勞)。(2)由羣衆推選專門管理人(人數若干,視水利規模和負擔能力而定),在管理機構領導下負責日常管理養護工作。其酬勞最好採取代耕或半代耕半工資辦法。(3)動員羣衆民主討論訂出管理制度,養護制度,搶險辦法,做到管理周詳、用水合理,防止搶水、偸水或破壊。(4)管理費按照受益合理負擔。

  (二)關於技術問題:

  首先要敎育技術人員,批判錯誤的設計思想,確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從檢査中發現,過去有不少技術人員存在資產階級的設計思想,即單純技術觀點與單純任務觀點,缺乏羣衆觀點與生產觀點。他們設計時忽視羣衆的經驗,不考慮羣衆的生產需要與負擔能力,根據自己主觀見解,從個人名望出發去進行設計。這是使設計脫離羣衆、脫離實際的思想根源。必須批判這種思想,敎育他們,確立羣衆觀點與生產觀點,認識科學技術必須和農民經驗相結合,技術必須體現農民的生產需要與負擔能力,應設計出「花錢少、收益大」的水利工程。確立正確設計思想,是使技術與羣衆結合的關鍵。

  其次,要培養農民技術人員。需要多,技術人員少,是一個很大矛盾,解決的唯一辦法,是大量培養農民技術人員,在農村中這些人員很多,水利部門應抓住今冬糧食計劃收購期間,在各縣開訓練班,大批訓練。內容以起碼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正確的設計思想爲主,方法應理論與實際結合,参觀成功水利,總結典型的經驗,以活事活例敎育他們。同時也以試點帶徒弟。

  再次,應恰當使用現有技術人員。現有技術人員不多,應使用到三個地方起作用:(1)派到農民技術人貝訓練班講課;(2)派到示範工程中加强技術指導;(3)派到縣的水利領導機構中協助技術指導。

  (三)關於領導問題:

  首先,各級領導機關必須堅決貫徹分局「以開展羣衆性小型水利運動爲主」的方針,全力把小型水利搞好。具體領導時,必須抓住羣衆與技術兩個基本環節,把兩者結合起來,搞好設計、施工和管理。

  其次,建立水利上層領導機構和基層領導核心。上層領導機構(水利委員會)應以縣爲單位建立,縣書縣長應兼任正副主任,以便黨政統一全縣水利工作領導。設辦公室,做日常工作。每個工程也須建立領導核心,由鄕村各方面骨幹分子組成,集體領導,分工負責。

  再次,統一領導,反對分散主義,反對本位主義。水利部門派出去的幹部與技術人員應在當地黨政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使技術指導在統.一領導下和羣衆結合起來;銀行幹部也應在當地黨政統一領導下工作,使貸款統一發放,統一收回。過去貸款工作中的遺留問題,也應在統一領導下,根據政務院農貸工作指示,分別加以解決,堅決糾正過去某些地方水利與銀行各自爲政的分散主義。此外,過去某些地方,以村爲單位興修水利,一村控制水源和用水,隣村缺水灌漑,影響生產,發生糾紛。今後必須克服這種本位主義,在一鄕一區內統一規劃水源利用與水利興修,使水源利用合理,水利使用合理。

  最後,須注意幾點領導方法:(1)發展與鞏固結合。全省幾年來修了二十八萬多宗水利,大多數是局部有很大毛病的,應注意補修鞏固這些水利。在現有水利已很多,新建要求不迫切的地方,應以鞏固爲主;在現有水利很少,新建要求很迫切的地方,應以發展爲主;在現有水利已相當多,但新建要求還相當迫切的地方,則應鞏固與發展並重。(2)點與面結合。應克服過去一哄而起,全面展開的做法,按照羣衆運動一般發展規律,搞好點推動面,逐步推開,穩步前進,搞一個就要成功一個。(3)水利工作與中心工作結合。一月以前應與糧食統購工作結合,在統購期間着重訓練農民技術人員,和搞好示範。統購結束至春耕前,應大力搞水利。春耕開始,則須與春耕生產好好結合,其關鍵問題是合理組織勞動力,做到水利春耕兩不悞。

  以上意見,不知妥否,請予批示。我們另寫一個較詳細的報吿,擬發有關部門和各行署、各縣參考,一併送上,可否發出,也請批示。

  敬禮!


省監委  區夢覺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日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