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第2期

1954年01月1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4年 > 第2期
【打印】 【字体:

廣東省人民政府勞動局四年工作初步總結報吿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廿日


  在國家財政經濟恢復與發展的四年當中,我局主要抓着調整勞資關係、救濟與安置失業工人、重點檢查工礦安全衛生等方面工作,以配合調整工商業、發展生產、活躍經濟,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職工羣衆的生活。茲將工作中的成績、缺點、經驗等作一槪畧的總結。

  一、工作收穫

  (一)四年來,調整了勞資關係,保障了職工羣衆的利益,貫徹了「勞資兩利」政策,勞資雙方在政策認識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對改善經營管理,發展生產上起了一定的作用。據不完全的統計,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共解決了勞資糾紛五、OO二宗(其中解僱的一、五六九件,佔全部爭議百分之三一點三,工資糾紛的有一、〇八九件,約佔全部爭議的百分之二一點七);建立了二、七四九個勞資協商會議、訂立了二、一二五個集體合同、二〇五件集體協議、八〇八件單獨契約;加上通過五一年的、取銷「無情鷄」(年終非法解僱陋習),檢查工會法的執行情况,五二年「五反」運動中的反「三停」(資方停伙、停薪、停業)等工作,使勞資關係由初期混亂緊張的局面走上目前的相對穩定狀况。經過了這些工作,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權益,制止了資方非法解僱工人,穩定了職工的生產情緖,某些資本家虐待工人、侵犯人權的不法行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通過反「三停」的鬥爭,有力地支持了「五反」運動。

  通過宣傳工會法與檢查執行情况並組織資方學習共同綱領,敎育工人認識「勞資兩利」政策,逐步提高了職工羣衆與資本家對勞動政策的認識。有的資方也初步樹立了「依靠工人搞好生產」的思想。如湛江市火柴廠(這火柴廠一九五二年由政府接辦了)資方經過五一年檢查工會法後,大都能誠懇接受工人的批評建議和合理要求,並曾主動調整了工資和改善了醫藥設備。一些工人向資方追補舊的剝削賬和侵犯資方「三權」,也通過敎育得到糾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勞資協商與簽訂合同,因而在配合調整工商業、發展生產、活躍經濟上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各地區許多廠店勞資關係和生產經營都有了顯著的改善,如汕頭市蓋一電池廠的資方經過了工人主動團結爭取後,把逃避到香港的十一億元資金調回擴大生產,海口市瓊南烟廠通過協商節約了開支,將每月三千八百萬元的開支降至八百五十萬元,從虧本走上盈利;三埠鎭機製業通過調整勞資關係後,工人積極硏究技術設法降低成本,使噴霧器售價每套五十萬元降到二十七萬元,營業額從而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各地勞資爭議也隨着生產的發展相對的減少,且多通過協商形式取得解決,今年九月份全省只發生勞資爭議五十七件,其中大部發生於小鎭,省轄市受理的勞動爭議很少,如江門、佛山兩市,九月份各只受理一件。

  (二)救濟與安置了一大批失業工人和訓練與調配一部分工人參加建設工作。四年來,通過以工代賑、囘鄕生產、生產自救、轉業訓練、介紹就業、發放救濟糧金等方式,獲得救濟人數共一七七、〇三二人(累計數),獲得安置介紹就業的二三、八七四人(不包括介紹到懇殖、國防建設系統人數),訓練了五、六二五人,動員回鄕生產的有一三、六二二人(不包括在業而過剩的工人)。計共用去救濟糧五、三三八、二九九點四六二斤,現金一二、七三三、四九八、五九六元。同時在十二個市鎭的企業中進行收集救濟金,至目前止共徵集了二四、四六八、八七六、五五六元。經過了這些工作,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穩定了社會秩序,另方面使失業工人獲得了救濟、安置和組織教育,使其情緖安定和創造了就業條件,從而在廣大職工羣衆中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三)在部分工礦企業實行勞動保險和初步地改善了勞動保護工作。勞保條例頒佈以來,本省共有三十五個廠礦開始實施,這些廠礦的職工人數共有二O、OO五人,曾享受勞保待遇的職工及其家屬共九八、九七七人(次)。由一九五二年八月至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配合各有關單位進行了三次安全衛生重點檢查工作,根據在一九五二年八月及一九五三年四月兩次檢查中的統計,共檢查了二九三個單位,發現了六、〇三三件問題,解决了四、七二九件,佔百分之七八點四(最近一次檢查的數字未算在內),經過檢查,初步提高了行政領導與職工羣衆對安全衛生的認識,批判了漠視勞動保護的觀點,同時使廣大職工進一步體會人民政府對工人的關心。經檢查的各單位普遍設備了牙輪、皮帶、機器等的防護裝置和工人的防護用具,並初步改善了工人的福利衛生設備,勞動保護組織機構與保安工作制度等也初步建立起來,對生產起了推動作用。

  二、缺點與偏向

  (一)調整勞資關係方面存有片面福利觀點。如一九五一年佛山市在絲織等四個手工業行業中訂立「底薪」制度(季節性停工時資方給工人的生活補助費),協商時沒有分大、中、小廠的區別,一律規定在停工期間由資方供給職工伙食費每人每月十二萬五千元和限期開工,以致一些資金脆弱的中小戶因負擔不了「底薪」而致歇業,針織業歇業的即有十五家之多。許多廠店所建立的勞資協商會議、集體合同多流於形式,偏重於解決工人的工資福利,而以搞好生產爲中心則不明確。此外,處理解僱問題限制太死,爲了怕背失業工人的包袱,有的地區對確實無法維持的廠店亦不許解僱,結果讓其拖垮。處理臨時工問題不管工作性質是否季節性、臨時性,滿三個月即無區別地要轉爲固定工人。對手工業的地位、前途及階級關係認識不夠明確,一九五三年以前一個時期各地遍普將僱傭關係與勞資關係混淆對待,直接間接影響了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和勞動者內部的團結。

  (二)在貫徹勞動就業政策上,對勞動就業登記的目的性與解决就業問題的長期性認識不足,又沒有結合本省的情况特點來靈活執行中央、中南的指示,因此登記面過寬,全省十八個市鎭共登記失業人員有四三、七八O人,求業人員也登記了一二、二七四人(其中家庭婦女佔多數),且多數是文化低,缺乏技術,一時難以安置,有些則是老弱殘病,根本無法就業。因之登記後失業人員普遍存在着急躁情緖與單純依賴政府介紹就業和救濟的思想,加上統一調配範圍太廣,限制了用人單位的方便,許多資本家顧慮「請神容易送神難」(怕將來解僱不了,背包袱),不敢放心僱用工人,這樣就使我們的工作陷於被動。過去勞動部門調配工人時沒考慮用人單位的需要,爲生產服務的思想是不明確的,有的地區從安置失業人員和「卸包袱」出發多,如湛江市勞動局調配失業工人參加國防建設時搭配一些不合條件的人進去,因而被批評爲「賣猪肉搭骨頭」。我們對救濟業務的具體掌握上也有很多缺點,個別地區把工賑隊伍長期固定下來,而不是使失業工人逐步就業。工賑費用不按規定開支,甚至聘請小學敎師或政府機關爲突擊任務而僱用的臨時工作人員也當作工賑報銷。生產自救絕大部分因計劃不週和經營管理不善而虧累垮台。汕頭竟搞帶有中間剝削性質的報關行爲生產自救,名爲「南北服務社」。加上我們對各地檢查督促不夠,致工作混亂,會計制度不健全,貪汚事件屢有發生,未能做到及時的糾正。

  (三)勞保工作方面:過去對勞動保護注意不夠,傷亡事故嚴重,由一九五〇年八月至一九五三年九月止共發生事故六、七一四次,死亡三一五人,重傷五八五人,輕傷六、四三三人,其中有色金屬礦和鹽業發生事故最多。我們過去沒有大力展開批判「重視機器不重視人」的資產階級觀點,檢查安全衛生雖發現和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沒有有意識地抓住個別廠礦作出成績,取得經驗以推動其他。勞動保險工作也存在很多缺點,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三十五個單位當中,有三戶未進行卡片登記,十八戶未進行覆查。

  總的來說是對「發展生產」與「保護勞動」全面的統一的認識不夠,特别是生產觀點不夠明確,因而在處理具體問題時就會發生偏向。在領導方法上,調查了解情况,硏究與掌握政策不夠,未能經常深入下層,掌握重點,具體幫助解決問題與總結經驗,對於存在的某些偏向亦未能及時發覺糾正。

  三、幾點經驗

  (一)要搞好勞動行政工作,必須主動取得中共各級黨委的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因爲工作本身是複雜的,如檢查工會法的執行情况、檢查安全衛生、勞動力調配、調整勞資關係和工資改革等,牽涉範圍很廣,故必須由黨委統一來領導,勞動部門並須主動取得財政、工商、衛生、民政,工會、監察等部門的配合和幫助才能把工作做好,特別是勞動部門目前幹部少(下面機構不健全,幹部流動大),且缺乏經驗和技術,更非這樣做不可。過去檢查工會法執行情况和在私營企業、手工業進行民主改革中結合調整勞資、師徒關係、發展生產取得一定的成績,這是與黨委的統一領導和主動取得有關部門配合分不開的。

  (二)結合生產和每一時期的中心任務。勞動部門的任務是發展生產與保護勞動,而這兩者是統一的而不是孤立的,我們的方針是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工人的生活福利,任何脫離此一方針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去年進行了活躍經濟的各種措施後,今年出現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隨着生產的發展,勞資關係也就此較正常了,糾紛減少了。相反的如果片面强調福利,影響了生產,結果企業搞垮了,工人就要失業。

  結合每一時期的中心任務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規律,如各地在進行民主改革中,結合進行整頓勞動紀律,改善經營管理,調整了公私、勞資、師徒關係,收到很大的效果。如果由勞動部門孤立地來進行這些工作則是不容易搞好的。

  (三)依靠羣衆,貫徹政策。勞動行政的每一項工作都是與職工羣衆的利益息息相關的,因此要貫徹各項勞動政策,必須首先使這些政策思想爲羣衆所掌握,發揮他們的智慧和創造性來支持與監督政策的執行,才能使政策經常貫徹下去。爲此,各項工作必須結合政策思想敎育來進行,如各地貫徹工會法就是大張旗鼓地對幹部、職工、資本家進行宣傳並組織他們學習,發動羣衆進行檢查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而擴大與鞏固其效果的。工礦安全衛生檢查也是依靠職工羣衆暴露問題和解決問題並在檢查以後從思想上制度上予以貫徹。至於『五反』前後一個時期勞資關係一度緊張和混亂,執行政策的左右搖擺,則是由於我們對職工進行「勞資兩利」「對資產階級又團結又鬥爭」的政策敎育不夠的結果。

  (四)健全勞動行政機構與提高幹部的政策業務水平是搞好工作的關鍵。幾年來我們工作上的被動是和機構不健全、幹部水平低有很大關係的,今後應健全原有機構,工商業較發達但未設勞動部門的地區也應把機構建立起來。幹部除加强政策理論和業務知識的鑽硏外,特別重要的是深入工廠車間,深入羣衆,把我們的工作密切與生產結合與羣衆結合,才能使幹部的水平與工作效率提高一步。

  四、一九五四年工作安排

  一九五四年本局主要抓兩個中心工作:一是配合國防建設與基本建設調配勞動力;一是結合工礦企業的增產節約運動搞好安全衛生,貫徹安全生產方針,同時結合進行調整勞資關係。大致安排如下:

  (一)第一季工作主要是進行勞動力調配及召開全省第四屆勞動行政會議。具體工作是:在一、二月份頒發「貫徹勞動就業新方針指示」和「勞動力調配暫行辦法」,進行勞動就業新方針的宣傳,對已登記的失業人員進行一次淸理,對各地救濟工作進行一次檢查,並按照勞動、民政部門的分工,逐步把喪失勞動力的失業人員移交民政部門處理。對各地建築工人進行一次重點調查登記,選擇有培養前途的失業工人、失學靑年進行托訓。了解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要,有步驟地進行調配,以支持基本建設和國防建設。

  三月初旬召開全省勞動行政會議,傳達中南區勞動局長會議決議和總結四年來工作,佈置一九五四年工作。在會議以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並編印勞動政策参考資料。

  (二)第二、三季以結合增產節約運動進行工礦安全衛生檢查爲中心,結合進行了解國家資本主義企業的情况調整其中的公私、勞資關係,繼續調配勞動力,以適應建設的需要。安全衛生檢查,夏季以國營、地方國營工廠爲重點,秋季則以礦山爲重點,着重健全組織與制度,使勞動保護工作經常化。第三季擬與有關部門合辦一期工資工作訓練班,作爲調整私營企業工資的準備。

  (三)第四季召開交流經驗性質的座談會,着重硏究與總結私營工商業與手工業中調整勞資關係與師徒關係的經驗,這一期間,選擇重點,在地方黨委領導下進行私營企業工資調整工作。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