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5期

1953年02月2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5期
【打印】 【字体:

粤東區查田定產試點工作總結

粵東行政公署查田發證委員會

 

  必須明確指導思想

  一、査田定產是農村由改革到生產過渡時期不可踰越的一個環節。它是一個廣泛的羣衆運動,也是一件繁重細緻的工作,在每一個步驟中都必須深入的依靠羣衆、發動羣衆,通過廣大羣衆自願自覺的行動才能做好;因此,必須反對一切圖簡單、怕麻煩,包辦代替的做法和單純的技術觀點。

  如何發動羣衆呢?根據各縣的經驗,除了明確貫徹依靠雇貧農,鞏固地團結中農,進一步發動後進,通過各個階段逐步提高外,必須掌握以下幾個環節:

  (一)發動羣衆按市畝標準自報田畝。發動自報的過程也即對農民羣衆進行啓發敎育提高的過程。通過自報,深入貫徹政策,發動羣衆,建立互信共信觀念,密切羣衆與丈田人員的關係。凡重視並做好這一工作的地區,羣衆對丈田關心,顧慮較少,丈田人員信心很高,爲下一步的發動羣衆奠定了基礎。

  (二)結合生產。土地改革後農民的主要要求是生產。農民歡迎査田,主要是爲便利生產。整個過程祗有與生產結合得好,才能發動羣衆安心査田定產。

  (三)發證結合發動羣衆追舊契,通過追舊契進行囘憶及對比敎育,以提高羣衆積極性。

  (四)在整個査田過程中,要反覆深入地交代政策與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敎育,不斷提高其覺悟程度,才能經常保持農民的査田定產熟情。

  二、査田定產的要求是:一縣範圍內做到査實田畝,合理平衡地劃片評等,縣與縣之間做到基本平衡合理。這一要求必須貫徹到整個過程各個階段的具體做法中去,不能完成這一要求,將達不到査田定產的目的。因此必須樹立統一的全面觀點和實事求是的作風,反對自私本位觀念。整個過程中都要對幹部及羣衆貫徹這種敎育,適當掌握對本位自私思想的鬥爭。

  査田定產工作的幾個關鍵

  一、宣傳動員結合發動自報。宣傳結合自報,就是爲了通過羣衆的行動暴露羣衆的各種顧慮,加以解決,如此才能做到宣傳政策與實際結合。自報中羣衆顧慮很多,有很多思想鬥争。如把宣傳與自報結合進行,則發動羣衆的內容比較豐富、實際,羣衆發動程度也就比較充分。宣傳內容主要是說明査田定產的好處,交代政策,但要針對自報中羣衆的各種顧慮具體地宣傳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使査田定產成爲羣衆的自覺自願行動。宣傳的方法方式要多樣化,充分運用農村中的土地改革宣傳網,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動員工作。

  二、政治與技術相結合,必須由羣衆掌握技術。査田定產是一個羣衆運動,也是帶有一定技術性的工作。祇有技術爲羣衆所掌握,羣衆才能積極行動起來;同時必須有羣衆的熱情,技術才能眞正被羣衆所接受。怎樣做呢?

  (一)逐級有計劃的訓練丈量人員,然後通過他們將技術廣泛的交給羣衆。在普丈展開之前必須學通,達到丈量準確之後,才可開始普丈,不可急於求快,否則丈量不準,田査不實,羣衆不滿。

  (二)採用簡便易行的丈量辦法,才能使羣衆易於掌握技術。根據各地的經驗,一般的祗用三角形、梯形、長方形三種,而具體在一個地區以採用羣衆習慣的一種地形爲宜。對一些不規則的地形,則採取割凸補凹或分割丈量辦法。

  (三)不斷加强丈量人員的政治敎育,深入思想發動,及時表揚模範,提高丈田的效率和眞實性,普遍發動羣衆,支援丈田人員。

  三、如何做到劃片分等平衡合理?劃片分等平衡合理與否,是訂產能否平衡合理的基礎,因此做好劃片分等,乃是整個查田定產工作的成敗關鍵。必須:

  (一)明確與統一劃片分等的標準。各縣經驗,一般可以土質、水利、地勢、陽光、風向爲標準,但如果祗是籠統地提出凡上述自然條件相同即可劃爲一片,往往很難掌握,就極易產生劃片分等不能一致的現象。潮安、澄海二縣「規定統一等差」的經驗是成功的。以土質水利等爲劃片分等的基本條件,加上「等差」,使等與等之間有了明確界限,這様分等的標準就更加明確,也易統一全面的等級,不致你粗我細。在劃片分等之時宣佈了統一等差,農民就很自然的運用起來,所以有人說:「土質水利是尺子,等差是把刀。」根據潮安經驗,等差以四十斤爲宜。

  (二)樹立標準鄕。在全面尙未進行劃片分等之前,先選擇有代表性的鄕做爲重點,進行劃片分等,樹立標準鄕,以爲旗幟,其他有關區鄕負責人必須參加標準鄕的工作。由於標準鄕先走一步,即可從此取得經驗,指導全面,並根據標準鄕的地等及各鄕、自然情况,掌握各鄕地等,做到領導上心中有數。

  (三)領導上要掌握等級規律。根據潮安、澄海二縣摸出來的評等規律,一般的都是橄欖形(兩頭小中間大),而且圓蒂在上,尖尾在下;但水田則又都是頭大、中間小、尾更小。各地必須根據當地情况,找出不同類型鄕的規律,加以掌握,才會心中有數,及時糾正及防止降等偏向的發生。

  (四)加强大公無私的團結敎育,防止鄕本位自私,以免鄕與鄕之間發生不團結現象。

  四、縣訂產與縣聯評。

  (一)縣統一定產是査田的最後一步和貫徹政策取得結果的最後一環,是査田定產中正確處理公私關係、局部與全部關係的問題。因此擬定訂產方案,必須愼重從事。根據潮安、澄海兩縣經驗,必須有確實可靠、具有代表性的充分材料做根據,要有全局觀點,切實按照政策辦事,防止只照過去「指標」訂產的偏向。旣照顧國家收入,又要照顧農民生產;要照顧縣內平衡,還必須照顧與隣縣平衡,內外照顧;並須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羣衆及代表意見,使能明確做法。

  (二)縣與縣間主動進行聯評。潮安、澄海訂產之前,在該兩縣交界處由行署領導組織了聯評,基本上統一了等級,做出了協議。但由於兩縣內外結合不夠好,各縣訂產時沒有完全貫徹聯評決議做訂產的依據,結果訂產懸殊太大,引起了交界地羣衆的不滿,造成一些混亂現象。爲了克服今後縣與縣間訂產不平衡現象,除上一級政府或各縣主動進行聯評外,服從聯評決議是十分重要的。

  五、統計工作。統計工作是全部工作的集中表現,是領導工作必需的工具。各縣經驗證明:由於統計工作不健全,領導上對運動就摸不着頭腦,工作上陷於盲目被動,偏差也不能及時發覺。因此必須成立專門機構,領導掌握(丈田階段主要掌握丈田日報表、覆査報吿表及最後全面統計,評等階段主要掌握各等田畝數字。)

  工作步驟問題

  在工作步驟上,粵東區現在存在着三種情况:第一種是揭陽縣的做法,先進行劃片分等,然後普丈,普丈完畢,聯評併等站隊,最後發證;第二種是普寧等縣的做法,首先普丈査田,然後劃片分等,土地站隊,最後發證;第三種是豊順已經試點成功的做法,龍川縣也是這様佈置,即是「三步併作兩步走」,第一步先査田,第二步劃片分等站隊與發證同時並進。三種做法中,豊順的做法較好,工作緊密,而且可以縮短時間。但必須領導上掌握得很好,適當分配力量,有機結合,並注意二點:

  (一)準備要充分,不能急躁圖快,否則會造成走過場,工作搞不好。準備階段時間不能少於七天,這期間內主要是開好各種會議,摸淸幹部和羣衆的思想情况,宣傳動員,解除顧慮,把羣衆比較充分的發動起來。

  (二)工作必須交义進行,做這一步工作時就要開始準備下一步工作,使工作步驟緊密銜接。另方面在試點工作普丈完畢後,就開始舖開面的準備工作;在第二批普丈完畢後,就要進行第三批舖開的準備工作。

  今後做法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由點到面,點面結合問題。必須由點到面,點面結合,逐步開展。點的作用主要是訓練幹部及取得直接經驗,保證順利地向面舖開;因此試點對全部工作有着決定性的作用。必須由黨委統一領導,縣長親自掌握,認眞的做好試點。各區鄕要抽調骨幹參加,如全縣分批舗開,第三批舖開的區鄕則參加第二批的重點工作。不派骨幹或不派人參加,定會造成舖開的困難。不重視試點或不試點便逐批舖開的做法是危險的。以土地改革覆查之點爲點,覆査結束即轉入査田定產。試點範圍最好是一個完整區,再劃入周圍區的二、三個鄕做爲試點區,一般以二十個鄕左右爲宜。

  二、劃片分等與發證相結合。豊順縣的經驗,劃片評等結合發土地證同時並進,相輔相成,這様工作步驟緊密,时間抓得緊,尤其是在調動羣衆方面效果很好。但必須注意在査田期間徹底調解糾紛,弄淸業權。其次每日丈量完畢,必須及時歸戶。每一步工作必須抓緊,否則便要影響全盤工作進行。同時對發證工作必須巖肅愼重,寫證時字跡要端正,不得潦草馬虎,人力要適當分工。龍川由於寫證時字跡馬虎,羣衆不滿,應引此爲敎訓,切實防止。

  三、縣與縣聯評問題。縣與縣的聯評是做到全區平衡合理的關鍵。潮安、澄海試點中未能很好解決,全區展開時必須提起重視。但各縣土地改革覆査進度不一致,因此便造成了聯評的困難。根據中央指示,外區經驗及潮安、澄海的敎訓,要做好聯評,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統一觀點:聯評的要求是做到基本平衡,必須具有全局觀點、不能各顧各、自私本位、不管外區外縣。聯評決議不能隨便修改,否則便失掉聯評作用。對不執行決議者,應給予嚴厲批評,並要保證糾正。

  (二)在做法上由行署掌握,全區以揭陽、梅縣、龍川、普寧爲標準縣,抽調周圍縣交界區鄕幹部參加標準縣交界鄕的評等訂產工作。標準縣在製定本縣定產方案前,必須先確定交界鄕的產量。在製定訂產方案時,要全面着眼,交界看齊。進行時標準縣要爭取主動,互相照顧。標準縣確立後,周圍縣則向標準縣看齊,但標準縣在確定訂產方案時必須取得周圍縣同意,另方面如周圍縣進行步驟一致,則可通過聯評形式,組織聯評委員會去進行工作。

  此外,全區統一等差爲四十市斤。各縣掌握這個標準,貫徹到劃片分等中去,以減少聯評中的困難。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