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28期

1953年12月17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28期
【打印】 【字体:

幫農民算三筆賬

人民日報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社論


  當前黨和人民政府的嚴重任務之一,就是敎育和領導廣大農民走社會主義的路。敎育農民的目的是要不斷啓發農民的階級覺悟,把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逐步提高到社會主義的高度。這個敎育不但需要正確的思想內容,而且需要通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如果光對他們談眼面前的經濟利益,不宣傳社會主義,不宣傳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的好處,那當然是不對的。這不是領導農民前進,而是遷就他們的自發傾向,助長他們的小私有者的思想。但如果光對他們宣傳千篇一律的大道理,不從他們的切身經驗出發,不從他們眼面前的經濟、政治利益出發,那同樣是不對的。因爲農民最相信的是事實,是他們自己的經驗,而不是他們所不能了解的大道理。正確的敎育方法,應該是從實際出發,通過農民的切身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生動事例向他們宣傳大道理,用算細賬的方法使他們從眼前利益看到遠大利益,看到眼前利益必須服從遠大利益。在這一方面,各地都有了不少經驗。廣西灌陽縣第一區用實物和圖片展覽的方式敎育當地農民便是許多例子中的一個。

  農民從這些實物和圖片的展覽中看到:一九四八年未解放時買一斤鹽要二十三斤穀子,現在只要人民幣一千七百元,折合三斤五兩穀子。一個人一年吃十二斤鹽,全區共有三萬三千九百二十四人,一年共節省八百零一萬四千五百四十五斤穀,比全區一年應繳的公糧多三倍。一九四八年做一件棉衣服至少要二百斤穀子,現在連手工錢在內,只要六十五斤穀子。一九四八年買一把二斤十四兩重的鋤頭,要六十斤穀子,現在只要一萬七千一百元,折合三十四斤穀子。這是說農民買的工業品便宜了。在另一方面,農民賣的農產品却比解放以前値錢了。例如一擔柴火解放前只能賣得一斤半米,現在賣八千元,折合八斤米。連一根最小的坑木,也値一萬八千元,約合十八斤米,而在解放以前,坑木當柴火賣,賣不到二兩米。在這個展覧會上,還有許多關於增加生產和志願軍保衛祖國的圖表、圖片和實物,加上通俗的文字說明和生動活潑的口頭解釋,把這裏的一切同全國其他方面聯繫起來。農民在這裏不但看到了解放以來生活改善的具體情况,喚起了他們對舊生活的慘痛冋憶,而且看到了新生活跟全國各方面的生活、工作和鬥争的聯繫。他們看到了農產品和工業品的聯繫、棉布和郝建秀工作法的聯繫、鄕村和城市的聯繫、和平生活和抗美援朝鬥爭的聯繫、穩定的物價和黨的各項政策的聯繫、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聯繫、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聯繫——他們看到了創造新生活的具體道路。這様具體生動的敎育,能夠有效地提高農民的政治覺悟,激發他們愛國主義的熱情,使他們更好地用實際行動來響應黨和人民政府的一切號召。

  各地農村宣傳敎育工作者,應當根據當地具體情况和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綫的實際要求,創造各種各樣的算細賑方法,有系統地向農民進行具體細緻的思想敎育。目前特別需要幫助農民算淸三筆賑,這就是:第一,黨和人民政府和工人階級在解放以來使農民得到了哪些利益,證明黨和人民政府始終是爲人民謀利益的,證明農民的利益和工人階級的利益、和工業化的利益是分不開的,證明農民擁護黨的總路綫,響應黨和人民政府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的號召是不會錯的;第二,農民爲什麼要響應黨和人民政府的號召,把糧食和其他農產品賣給國家,這對於國家有什麼利益,對於農民有什麼利益,第三,農民爲什麼要響應黨和人民政府的號召,參加互助合作,這對於國家有什麼利益,對於農民有什麼利益。

  在算第一筆賬的時候,應當吿訴農民全國解放以來,已經有三萬萬以上的無地少地的農民永遠擺脫了封建的壓迫和剝削制度,分到了七萬萬畝左右的土地和大批耕畜、農具、房屋及其他生產資料,大大提高了生產積極性,普遍增加了農業生產量。在各級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四年來興修了小型塘壩涵閘等工程三百一十多萬處,鑿井七十三萬眼,恢復和新建大型灌漑工程二百一十四處,擴大灌漑面積約四千六百多萬畝,並在原有二億一千多萬畝的農田上改進了灌漑排水設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政府幾年來共發放農貸十萬億元,幫助廣大農民解決了生產上和生活上的困難。政府又用各種方法努力供給農民肥料;一九五一年由合作社和中國土產公司供應關內農民肥料八十七萬八千噸,一九五二年由合作社系統供應關內農民各種肥料二百五十三萬噸;一九五三年在關內供應各種肥料三百六八十三萬噸。黨和人民政府領導廣大農民羣衆開展互助合作運動,講究耕作技術,創造和推廣先進生產經驗,不斷提高產量,增加收入。人民政府和工人階級大力恢復和發展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事業,組織城鄕物資交流,開展供銷合作運動,實施國家收購政策,使農民能以公平合理的價格賣出農產品和買進工業品。在這所有方面,最重要的是必須拿本戶本村本鄕本縣在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後的具體事實來作比較,以便使農民充分了解,農民所得到的這些利益,不但是反動政府所永遠不會給的,而且也是任何農民個人的力量所永遠不能得到的。在算這筆賬的時候必須着重指出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人民政府是工人階級領導的政府,農民所得到的利益,很多是直接出於工人階級的努力,是國家實行工業化建設的直接結果。由此來使農民信服,農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和工人階級的利益、和國家工業化的利益,都是分不開的。國家的利益、國家工業化的利益和工農聯盟的利益,就是農民的最大的利益。

  在算第二筆賬的時候,應當吿訴農民,農民的生產品首先是糧食對於國家究竟有什麼意義。全國不種糧食的城鎭人口有一萬萬上下,農村裏不種糧食而種棉花等等經濟作物的、雖種糧食而因災害等等糧食不夠吃的,又有幾千萬,他們一年需要好幾百億斤糧食。工業愈發展,工人、城鎭人口和種經濟作物的農民也愈多,他們需要的糧食也就愈多。誰把糧食賣給他們呢?由商人賣,商人就要賺他們的錢。如果每斤糧食抬價一百元,一百億斤糧食就要抬價一萬億元,這是人民的一筆多大的損失!而且商人爲了賺更多的錢,還會囤起糧食不賣,讓很多人吃不到糧食,讓國家的建設垮台?讓工農聯盟垮台,這對人民是一個多大的危險!所以農民爲了擁護黨和人民政府,擁護工業建設和工農聯盟,就必須把糧食賣給國家而不賣給私商。不錯,私商現在爲了從農民手裏搶買糧食賺錢,可以把買價也抬高些。這是因爲私商買得少,賺得多,出一點高價也沒有什麼。但是國家買得多,不但不賺錢還要賠錢,一斤多賠十元,一百億斤就要多賠一千億元,這筆錢從哪裏出?國家定的價錢必須是旣不虧賣糧的人,也不虧買糧的人,所以賣價旣不能偏低偏高,買價也不能偏低偏高。正如廣西灌陽縣的展覽會所證明的,人民政府是爲人民謀利益的,解放以來政府每年都用公平的價格向農民收買或者預購大量的農產品(單是土產特產副產品在過去三年中政府就收購了一百萬億元),根本改變了過去私商向農民壓價以致豐收成災的現象;同時政府又把買來的糧食用不高的價格賣給缺糧的農民,或者用低利貸給他們,對於災民還用糧食救濟他們。這些事實是個個農民都知道的。因此,應當充分利用本戶本村本鄕本縣的具體事例,用算賬的方法證明把糧食和其他農產品賣給政府的好處。許多農民經過充分的宣傳解釋後,都能懂得應當把糧食賣給國家的道理。例如東北松江省有些農民反映:「打下糧食不早給送去,怎能對得起國家?若不是國家預購,用錢緊還不是往外批靑?」(見本年十月十六日東北日報)湖南省漢壽縣四區農民李才貴說:「我的穀子要賣給合作社。政府又沒有田,我們不賣給它,明年又哪裏有穀賣給我們?工廠的工人吃什麼?把糧食賣給私商,如果被囤起來,不是害了我們自己?」(見本年九月十八日新湖南報、)

  在算第三筆賬的時候,應當告訴農民旣然國家工業建設愈發展,需要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愈多,農民爲了幫助國家建設,爲了改善自己生活,就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提高產量,而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提高產量的唯一大路就是參加互助合作。在這一方面,我國廣大農村有無數的實例,可以證明互助組比單幹强,農業生產合作社又比互助組强。例如廣東省揭陽縣第四區美德鄕汪漢國模範互助組,在組織起來以前,因土質極壞,洋田平均產量每市畝只有七百斤,坷田五百斤;組織起來後,集體力量大,能做到深耕細作,逐漸改良了土壤,到一九五二年洋田平均產量每市畝提高到一千零二十六點三斤,坷田每市畝提高到八百三十六點三斤。(見本年十月二十八日南方日報)又如河北宣化縣小東莊高錦山農業生產合作社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扶持下,太大發揮了合作社的優越性,並逐步改善了經營管理,因而獲得了很大的豊收。今年全社三百一十一畝二分水浇地,共收得十四萬九千九百多斤粗糧,平均每畝達四百八十二斤,超過常年產量一點七六倍,比互助組和單幹農民每畝地多收一百六十多斤。(見本年十一月七日河北日報)跟着國家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就能爲農民製造大批新式農具和拖拉機,我們現有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就能發展爲更高級的、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像蘇聯的集體農莊一様。再過一些時候,我國農民便能像蘇聯農民一樣,過眞正豐衣足食的生活。對農民說明這一切時,也要充分利用本戶本村本鄕本縣的具體事實,使農民充分了解互助合作有哪些優點,懂得爲什麼只有組織起來,才能最有效地改進耕作技術,改良土質,增加產量。

  只要好好幫農民算淸上面說的三筆賬,農民便能從自己切身經驗中具體認識,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工農聯盟的基礎上,按照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和計劃辦事,用實際行動響應黨和人民政府的一切號召,把糧食和其他農產品賣給國家幫助國家建設,發展互助合作多產糧食和其他農產品來滿足國家和個人的需要,農民才能走上豊衣足食的新生活的道路。

  爲了做好這樣的宣傳敎育工作,農村宣傳敎育工作者應該深入農民羣衆,充分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的實際情况,並認眞學習黨和人民政府的各項政策和指示,特別是有關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綫的文件,以便把兩者生動地通俗地聯繫起來。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