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26期

1953年11月12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26期
【打印】 【字体:

家五年計劃經濟建設中華南黨的任務

——一九五三年十月三日在中國共產黨華南第一次代表會議上的報告


同志們: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總任務是:爲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而奮鬥。根據這樣一個總方針,國家規定了我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首先集中生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材。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正確地發揮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作用,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份的比重穩步增長,保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爲了實現黨的總路綫總任務,爲了實現我國第一個一五年建設計劃的基本任務,從華南的具體實際情况出發,我們華南黨的具體任務是什麼?實現華南黨具體任務的方針又是什麼?全黨應該如何來保證這些任務的實現與方針的貫徹?這就是我們華南黨第一次代表會議所要解決的中心議題。爲此,我代表分局向大會提出「國家五年計劃經濟建設中華南黨的任務」的報吿,請同志們加以討論和修正。

  一、華南的政治經濟情况與地區特點

  (一)政治情况:整個華南地區迄今爲止,各項社會改革,特別是主要的改革——土地改革、鎭壓反革命、民主改革已大體完成。就華南的工作條件來看,幾項主要改革完成得還比較好,尤其是下半年多來的農村土改覆查,抓緊解決了土改中的遺留問題;城市與內河沿海的民改與補課(特別在廣州市,幾乎以全力抓緊進行),使這些地區的面貌也有所改變;因此可以說,對城鄕工農羣衆的發動、組織及其覺悟的提高,在華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的。而對封建制度的摧毁,對反革命分子的淸除,也是比較徹底的(尙有小部分地區與少數企業部門還不徹底)。由於做到了這兩條,加以國防建設的鞏固與國防力量的强大,以及華南人民的革命傳統,各老根據地和抗戰游擊區的工作基礎,人民民主專政是取得了初步的鞏固了。作爲國防前線的華南,從此可以說是有了較牢固的依靠。但是,由於華南解放較遲,兩省一市的工作都多多少少走了些彎路,這就使華南的改革結束的最遲,而許多由改革轉到建設的準備工作,做得極不充分;同時,在某些改革上還存在着不充分與出現遺留問題特多的狀况,而且華南又爲圍防前綫,帝國主義輿蔣匪分子的破壞比較直接;這一些,都會給今後華南工作增加許許多多困難的。

  這樣一種情况,一方面說明華南今天迎接國家的五年經濟計劃建設有了一定的條件(政治上有了保證〕,可以擔負起國家給予它的任務;另方面則必須在今後工作中知道自己的弱點,更加謹愼小心,積極努力,做好工作,有意識地對過去工作上的先天不足給以彌補,並應時刻提高對敵人的警惕與隨時給敢於向我進擾的敵人以打擊的思想準備。

  (二)經濟情况:華南自解放以來,隨着改革即着手進行了各項經濟的恢復工作。在農業方面,以廣東來說,向爲經濟作物產區,糧食一向不足而要靠外糧進口,但一九五二年廣東糧食產量已達一七五億斤穀(包括雜糧與冬種作物產量,但不包括經濟作物),超過了戰前糧食生產的水平,因而去年不但進出兩抵,保證了全省糧食的供應之外,還調出了一部分糧食以供全國調劑。主要經濟作物——甘蔗的產量也接近或超過戰前水平,種蔗面積已達到九十四萬畝(比戰前稍多一些),產量已達五十六億多市斤。其他如蠶絲、水菓等,則尙未達到戰前水平。至於水產方面,則距離戰前水平還很遠。

  在工業方面:華南的工業,除發電、機器製造、洋灰、採礦等一部分重工業外,主要是製糖、碾米、榨油、繅絲、織布、針織、皮革、製膠、製藥、紙煙、火柴、製鹽、造紙等輕工業,而工業的分佈又主要在廣州與廣東,其中私營工業的數量又很大。這些工業過去是有相當基礎的,乃是華南今後配合全國經濟建設及發展華南地方工業的有利條件。但現在這些工業尙有相當一部分(如繅絲、製膠、碾米等)並未恢復或未完全恢復;有的雖已恢復或接近恢復,並有個別新的擴建(如製糖、造紙、製鹽等),但生產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尤其廣東省的相當數目的地方國營工業,現尙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幹部很弱,生產改革未搞好,產品質量很差,成本很高,一直在虧本。這些情况如不積極設法予以改變,是無法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新發展的。ﻪ

  在手工業方面:華南手工業是特別發達的,其產品不僅滿足華南人民的需要,而且有許多(如抽紗、興寧土布、香雲紗等)遠銷國內及海外各地。解放後,美帝對我實施禁運,許多土產外銷受到限制,加以我捫主觀上未能很好予以領導與扶植,致使有所衰退。但在今年,全國實行大建設以來,所有土產都有了銷路(個別的除外,如抽紗尙未打開銷路),滯銷變成暢銷,暢銷變成脫銷,在此刺激手工業生產遂大有恢復與發展,特別爲廣大農民在土改後所需要的生產資料以及對廣大人民生活資料所需要的手工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是很快的。當然,某些手工業過去爲地主階級統治時代所需要的,現則一蹶不振或者只能維持一時,這種情况應認爲是必然的與健康的。可以肯定,華南的手工業是有其廣濶前途的,是華南經濟是設中絕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在商業方面華南因爲地方輕工業有相當基礎,經濟作物特別發達,手工業特別發展,又加物產豐富,交通方便,所以商業也特別發達,中小城鎭也特別多。解放以來,我們對城鎭的保護與商業的恢復是給予了足夠的注意的,特別經過去冬的工商業調整,使今年入春以來淡季不淡,各城市營業額大爲增加,稅收亦可超任務予以完成。因而,華南的商業恢復是有很大成績的,這對於今後發展華南經濟建設,擴大城鄕交流,供應人民需要與爲全國建設積累資金均有重要的作用。反之,商業在華南如搞不好,則問題很大,最主要的是會引起農民對我們不滿與城市的失業問題。然而,今天在商業上國營比重太少,陣地薄弱,是一個嚴重的弱點,如廣東省國營商業的批發只佔市場總批發量的百分之三十,這一情况必須予以改變,否則,防止與克服私營商業的消極與破壞因素,無法使商業工作很好來爲生產服務與很好配合全國的經濟建設。

  (三)地區特點華南地區確比較複雜,南與港澳相連,西與芒街河內緊接,海岸綫長建七千餘華里,島嶼港灣數達幾百個,而最値得注意的是內部的階級與民族關係也比較複雜,據現有統計,五千三百萬總人口中,城鎮人口約一千萬,少數民族八百萬(大小七個自治區),僑眷六百餘萬,沿海漁鹽民及內河船民約二百餘萬。這就決定了謂在經濟建設的指導上必須照顧各個地區的不同情况、條件與要求,充分發揮各界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來参加建設。特別是少數民族數目很大,生產困難特多,更必須以大力予以幫助。

  華南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平均雨量爲一千五百公釐),大部分地區見不到霜雪。因此,一年四季皆適於耕種,這是農業生產最優良條件之一。譬如水稻收兩造後還可冬種小麥、豆類、番薯、油菜以及別種蔬菜等作物。又如蠶桑,在江浙一年只春秋兩季可收成兩次,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一年則有七、八次的收成。經濟作物如甘蔗、黃蔴、桐油、松香、菸、茶等出產也特別豐富,尤其是甘蔗產量獨豐,爲全國最大最理想的產糖區(現僅廣東產糖已佔全國總產量三分之一)。此外,還有許多有價値的產物,如金鷄納霜、菠蘿蔴、椰子、咖啡、可可、八角、肉桂、香茅草等,幾爲華南所獨有,而水菓的種類繁多,產量甚豊;其中有荔枝、香蕉、菠蘿、柑、橙、龍眼、柚、木瓜、楊桃等,都是其他地區不遠或少產而又富有經濟價値的。所以,華南的農業(包括經濟作物)具有很優越的發展條件,潛在力量很大,祇要我們努力,是可以使華南成爲糧倉,成爲糧食與工業原料的供應地。此外,華南海岸綫很長,海水長年不凍,漁鹽及其它水產也特別豊富,而森林與礦產也相當可觀,亦應在今後經濟建設中予以重視。

  華南地區輕工業之所以比較有基礎,商業之所以很發達,這是與華南私人資本主義的比較發展分不開的,如廣州市私人工業佔:工業比重百分之七十二,廣東省私人工業比重亦佔百分之六十左右,在我們考慮華南的經濟建設時,就必須很好地執行「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方針」,亦即繼續進行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正確發揮私營工商業的作用,這對於加速華南經濟建設與配合全國經濟建設,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綜合上述,華南地區在經濟建設中是具有許多有利條件的,如農業生產條件的優越性,工業有相當基礎,手工業與商業很發展,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經濟建設中很好注意並加以運用;但亦必須重視其困難的一面,如改革遺留的尾巴很大,經濟恢復工作尙未全部完成,國營經濟力量薄弱,加之地區複雜,階級關係複雜,以及處在國防前綫等,這都要在今後經濟建設中很好加以注意與時時加以警惕的。

  二、在五年計劃經濟建設中華南黨的任務

  華南在五年計劃經濟建設中所處的地位問題。五年計劃的方針已明確規定,主體是發展工業——主要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爲國家工業化與國防現代化打好基礎,同時又規定也不是孤立的發展工業,需要有各方面的配合和有比例的發展;因此,全國各地的建設都必須包括在五年經濟建設計劃的整體之內,無條件的服從它、配合它,以保證國家建設計劃的順利進行。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華南本身雖未擔負大的工業建設任務,但海南鐵砂礦、廣州造紙廠、平桂錫礦的擴建,兩三個糖敝的新建,以及國防建設的繼績加强,特別是地方工業的恢復與發展以及工業原料的供應等,任務已很重大。重要工業暫時未分配給華南,是完全合理的。這是由於:第一、華南爲國防前綫,暫時不宜配置重要的工業;第二、華南資源不明,現無建設重工業的條件。因此,華南在五年經濟建設計劃中,應無條件地爲配合全國工業建設服務。

  華南在五年計割經濟建設中的地位的確定,也就規定了華南黨在這一時期的任務。我們的任務是什麼呢?中央已有指示,即是兩省應以最大力量卽農村工作,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以配合全國的工業化建設。同時,必須抽調一部分較强的幹部去加强城市、工礦工作,辦好現有的國營工廠,爭取超額完成任務。但又必須指出:華南搞工業的重點,應放在搞好與發展地方國營工業和改造資本主義工業上面,這就是在不放鬆對國營工廠的領導下,要積極而適當地發展地方工業和以大力進行對資本主義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還有,要搞好商業和其它財政工作,它對華南建設亦很重要。

  廣州市及其他幾個工業有些基礎的城市,則必須以抓工業爲中心。特別是廣州市的工業,不管從數量或質量上來看都是很可晚的。在廣州市的國營工廠,其生產數量並不算少。至於地方國營工廠,大小數目達五十多個,有的生產品數量雖不多,但爲全國工業建設所需要(如氧氣工廠、鋅板工廠等)。還値得指出的,是廣州私人工業數量很不少(擁有動力的工廠大小約兩千五百家,其中十人以上的有八百家),雖大多數規模不大,但其產品多種多様,從精細儀器、機械、建築器材(小五金)以至日常用品,不但可以行銷全國,且有部分出口。在廣州市,如果在五年計劃中進一步搞好現有國營工業,還可以提高產量是不成問題的。對地方國營工業如能充分發揮其潛力,進行必要的増加設備與進行某些擴建,生產也是可以大大提高的。對私人工業,如能,在一定時間內將一些規模較大、關係國家建設與人民生活較大的私人工業納入國家資木主義與國家計劃的軌道之內,並爭取吸收私人資本再建立與擴建一些工廠,則工業的比重定會日益增大。這樣,廣州市的面貌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成爲華南經濟建設中的一個工業陣地的。廣州市的發展方向是必須爭取這種改變的迅速到來,這對於廣州市本身的發展與繁榮,對於華南的經濟建設的推動,對於全國經濟建設的配合,都是有很大意義的。特別重要的是,只有這様做,整個華南轉向以工業建設爲重點時,我們就有了一個可靠的工業陣地了。這應該是華南今天以發展般業爲中心而同時不可放鬆與忽視的一個方面。

  由此看來,華南今天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雖是從屬的,但又是重要的,是國家工業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並且是將來大有發展前途的一個環節。因此,在五年經濟建設期間,我們要集中力量搞好農業與漁、鹽、林、礦,爲工業提供糧食與原料;搞好地方工業與手工業,和改造資本主義的工商業,増加生產,發展經濟,以滿足城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在農業及漁、鹽、林業發展的基礎上,在地方工業與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在逐步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基礎上,搞好商業、稅收等工作,以活躍經濟、穩定市場,並爲國家工業建設提供資金;還要犒好勘測資源的工作,爲將來國家在華南建設大工業準備條件此外,還要提供經濟建設的幹部給中央。這些任務,祗要全黨努力,是完全可以完成的。

  三、大力組織發展農業生與搞好工礦、交通、財政等工作的具體方針

  (一)大力組織發展農業生產:從長遠着眼,不用說,必須進一步動員,眞正把農業生產搞起來。要使農民踉着我們過渡到社會主義,不在土改結束後把他們組織起來,利用現有的生產技術盡量發揮農業生產的潛在力,增加生產,使他們具有廣大再生產的能力和積極性,並逐步改善生活與提高文化是不可能的,而要工業化迅速地「化」起來也是不可能的(因爲它要有相應的農業生產的提高)。今天我們沒有機器大量用之於農業方面,又決不能坐着等待機器,反之,我們今天是有許多事情好做的,譬如,中國農業生產潛在力還是很大的,但現在人的作用與現有的技術條件的作用並未充分發揮。要充分地把這些作用發揮起來,還有一個時間,到那時恰好機器也有了,就可以從根本上改造農業。不懂得這一點,就是不懂得今天黨在過渡時期在農村中應該做什麼,也當然不會理解我國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路程其所以比較長的原因。應該肯定,我們必須立刻開始做起來。我們當前的領導農業生產的工作,已經不是舊的發展生產的含義,而是新的含義,這一新的含義就是我們在一步一步地進行着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現在看來,分局自四月會議提出結束土改、全力轉向生產後,各地並未完全轉上去,這是由於土改後轉向生產必須有一段時間搞穩定生產關係,這是土改後首先要抓的一着。但現在這一着(穩定生產關係)大體抓好了(當然問題還是有,但需要在結合生產、貫徹生產政策中繼續予以注意解決),今後工作則應該是全面結束改革,全面轉上生產。不如此,要想把農村生產搞起來是困難的,要想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以及把農村陣地求得眞正的鞏固,是無法辦到的。今年搶救水災與抗旱(特別是抗旱),各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最主要的是由於戰勝了自然災害,農民生產搞好了,因而也就增進了我黨與農民之間的密切關係,這是必須引起我們予以十分注意的問題。

  要全力轉上生產,決定的在於打通幹部思想。從領導農民打倒地主轉而領導農民生產,乃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不論在政策方針上、工作內容上與工作方式方法上,都必須有一系列的轉變。根據歷史經驗,在每一個轉變關頭,黨內必須進行系統的動員和敎育,才不致迷失方向,才能團結全黨實現新的任務。在今天,同樣的,必須在幹部中進行動員,展開學習,使大家認識領導農業生產的嚴重意義,弄通方針政策,警惕過去熟悉的東西就要閒起來了,而不熟悉的又迫使我們非做不可,從而全心全意,兢兢業業,鑽向生產與領導生產中去苦心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勝利地實現從改革到生產的巨大轉變。

  轉上生產,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單是幹部有了決心還不夠,而必須帶動廣大農民同我們一起來實現這個轉變。那麼,如何才能帶動農民轉上生產,其關鍵何在?我們說一是搞好互助;一是學習生產,眞正能以生產領導生產。關於互助,那怕是最低級的,應該明確地肯定,它是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起點,也是在今天農村搞好生產的最好組織形式。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民的積極性與生產效能呢?只有把農民很好地組織起來才有可能。特別在華南,農業生產季節長,空隙短,突擊性很大,經濟作物與副業特別發達,這就需要更多與更好地組織勞動力。要把農民組織到合作互助運動裏來,就必須很好地硏究與體會中央、中南屢次的指示並予以貫徹執行,旣要積極發展又要防止急躁、反對冒進的偏向。在土改之後,農民有個體經濟的積極性,但也有互助合作的積極性,只要我們眞正耐心敎育農民,特別是以具體事例與典型示範來不斷敎育與提高農民的覺悟,使之能親自體會互助合作的好處與自願接受互助合作的道路,則農民就會跟着我們前進。土改後,我們對農民的領導只有互助合作這一條正確的道路,它爲進一步發展生產所必需,又爲對農民實行社总主義改造的具體道路,不如此,就不能領導農民前進。現在應當把方針明確起來,即十分重視與搞好互助合作,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要重視利用與改造舊有互助形式與大量發展並逐步提高臨時性的季節互助,要重點培養與穩步推廣長年互助,要重點試辦農業生產合作社,並要有計劃的在五年計劃中建設幾個眞正能作爲社會主義示範的國營農場。此外,應該弄明確的,就是互助合作運動除了勞動生產上的互助合作之外,還有供銷合作社與信貸合作社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農民避免中間剝削與高利盤剝的重要武器,也必須同時予以積極而穩步地發展。

  關於學習生產、眞正做到以生產領導生產問題,不僅爲增產所必需,亦爲能否領導羣衆生產所必需,「外行」人是沒有辦法領導農民生產的。現在某些鄕村出現的農民不願開會、幹部覺得不好領導的現象,一方面是農民小資產階級的自發趨勢在作怪,一方面是我們幹部在領導土改時有一套辦法,而在領導生產時却很少辦法或沒冇辦法。肯定地說,今天轉生產時幹部若不很好學習生產與領導生產是不會轉好的;而互助合作如果只有政治(即使是最好的執行政策)而不結合生產技能也是空洞的,搞不好的。

  學習生產是指些什麼呢?如在華南,要搞好生產而不懂得領導農民搞水利是不行的;不懂得如何領導農民積肥與指導肥料的使用是不行的;不懂得在今後相當長期間內,如何領導農民戰勝自然災害是不行的;而華南農事空隙短,季數多,不懂得抓季節與利用空隙搞些農業基本建設和搞副業生產也是不行的;在華南,經濟作物特別發達,在這方面沒有知識也是不行的;還有,今天已經創造出一些好的增產經驗(如深耕細作、小株密植、選種除虫等),我們幹部如果不首先加以總結,並眞正掌握它,也是談不上以生產領導生產的。以上這些,都說明了學習生產並不簡聞,但也並不神秘。只要我們決心眞正深入到生產裏去,拜老農爲師,對農民先當學生後當先生,則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因爲我們幹部的文化總比農民多一點,腦子裏的馬列主義也多一點,而現在的農業技術主要還是靠兩隻手,並不那麼複雜,何况我們還有示範農場以及技術指導站的幫助,還有些技術人員可以作顧問,因此,能否鑽進去與能否以生產領導生產,主要問題還是在於我們有沒有決心去做。

  要轉好生產,我們需要立即組織向生產大進軍。現在,合作互助整套政策與作法我們已經有了,但生產知識今天却主要是掌握在農民的手裏。爲了搞好生產,大會後必須進行全黨動員,做好生產宣傳工作;必須從分局委員起實行到田間去(各級規定時間與次數)向農民請敎,特別是向老農與生產模範請敎,並規定區級以上幹部每人作好二個互助組或一個鄕的生產調查。縣、區、鄕幹部對前述的生產知識必須要大體懂得;每一生產季結束後,應以縣或區爲單位召集生產模範會議,總結生產經驗;每一年底,省與行署各召開一次總結全年生產經驗與表模大會,總結本年度的經驗並推動下一年度的生產運動,要辦好農業學校與培養一農業生產幹部的訓練班;各示範農場與技術指導站必須做到名符其實的指導生產的助手;各農林、水利、合作等機構必須圍繞着搞好農業生產來做工作,要深入下去,從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自己的業務並從而幫助黨加强這方面的領導。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在現有基礎上,兩省挑出若干縣(不要多,兩省共有十來個左右就可以),加强幹部設置爲重點縣,以便能先進一步取得經驗,以加强對整個生產運動的領導與推進(縣委書記、縣長及主要骨幹決定三年不動,級別可先予提高)。

  所謂搞好生產,主要就是多打糧食。中央規定華南兩省以農業生產爲第一任務,其目的就是要能爲工業建設提供糧食與原料。今後華南糧食除全部自給外必須增調一部分糧食出境供全國調劑使用。爲此,五年計劃的糧食生產指標,確定爲在一九五二年的基數上(廣東爲一七五億斤,廣西爲一一三億斤,均不包括經濟作物)增產百分之三十五。

  經濟作物在華南有其特殊意義,在不妨礙糧食增產的條件下,應適當發展(主要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與利用不適於種糧食的荒山與土地),這對於增加農民的馈大再生產能力與滿足工業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有重大意義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決不應採取消極的辦法去限制,而應該以積極增加生產與有計劃地加以引導,使其不致盲目的發展與妨礙糧食的增產。

  必須指出,要增產糧食,主要要靠搞好水利,大量積肥和多養猪與多種含油作物。水利與肥料解決了,就可以使一造變兩造,可以做到單位面積增產,並能普遍進行冬種。當然,提倡深耕細作,小株密植,選種除蟲都是很重要的方法,必須加以發揚推廣,從各方面來保證增產計劃的超額完成。

  (二)搞好城市工礦與鐵路交通工作:這一工作必須與大力搞好農業生產的同時以足夠力量搞好。應確定廣州及汕頭、湛江、海口、江門、柳州、南寧、梧州、桂林等市,應在不放鬆對國營工業的加强領導下,以搞好地方國營工業與對私營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爲中心任務。韶關、佛山、潮州、石岐、北海等市工業不多,則必須多用力量搞好手工業。今冬明春除某些個別大工業必須進行生產改革、或正在進行生產改革而尙未結束的單位應結合增產節約運動繼續予以完成外,所有已經過整理的各工礦交通企業,應一律以全力發動增產節約運動,積極增加生產;未經過整理的,應即集中力量把它整理好,只進行最必要的改革,然後調整人事,製定增產節約計割,迅速進入生產。這樣,迅速把工業動作起來,擴大生產,積累資金,逐步地進行馈建與新建國營地方工業。必須認定這是各城市工礦交通企業堅定不移的方針,要很好予以貫徹。對私營工業凡具有條件可以實行公私合營的,經過協商得到雙方同意應積極進行組織公私合營,條件不具備的,應首先採取統購、包銷、加工訂貨等形式將之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之內,這一點在廣州市更特別重要。

  對各城市與墟鎭的手工業的方針:是凡是爲人民所需要的,特別是爲農民提供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的,應大力扶持。各地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加强城市與墟鎭的手工業工作,並可依照佛山、石岐、寶安等地經驗,先召開座談會或代表會摸摸底,指出手工業大有前途,很好解決其存在的師徒關係、僱傭關係和勞資關係以及原料及銷路等困難。至於手工業的合作化,現在尙無具體經驗,大約可有三種形式一是供銷合作社內設手工工場或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即將那些缺乏資本而具有手藝的手工工人吸收到合作社來,爲合作社進行生產;一是經過包購包銷的形式,將手工業者同合作社聯繫起來,手工業者從合作社那裏取得原料供應、資金周轉與打關銷路的方便,而合作社則從手工業者那裏取得了成品,掌握了貨源;一是舊有的手工業者之間的聯購聯銷形式,在一定時期內也是需要的,但應注意防止其內部資本主義剝削的產生與擴大。

  關於鐵路交通工作,不論鐡路與公路、內河與外海航運,都應以發展生產、溝通城鄕內外交流,並爲國家建設積累資金而作積極的努力。這就要求要積極的組織貨源,充分發揮運輸的潛在力並合理地減輕運輸費用。特別是車運與內河航運經營不善,運費過高,已大大影響生產的發展,必須迅予解決;其內部的嚴重不純現象,亦必須在今冬明春加以解決。對內河船隻的修理,汽車的修理,公路的保養,以及提高這些部門的經營管理業務能力,都必須在今後予以充分地注意。對於私營的外海船隻與內河輪渡與私人經營之公路運輸,要求逐步接過來或採取公私合營的方法,以期把整個水陸運輸統一管理經營好,更好地發揮運輸的力量。此外,民船與碼頭工人還存在着不少問題,交通部門應取得各城市黨委的領導,求得能比較徹底地解決一下。原則上,民船配合國營交通,應使其有貨可運;各種陋規應再檢查一次,看是已否取消?運費規定是否合理?僱傭關係及勞資關係是否正常?至於碼頭工人問題,必須逐步採取包起來的解決辦法。

  (三)搞好財政、金融、貿易工作關於財政工作,要合理地、積極地從增加生產、擴大交流方面去培養財源;要厲行節約,緊縮開支,以保證平衡國家預算和保證用在國家的重點建設與加强國防力量上。爲此,國家規定的收入,必須保證完成。如農業稅,三年內不予增加,在無特別災情的情况下,應按照定產標準,依率計徴,依法減免,增產不增稅,堅決完成徵收任務。中央這次對農業稅的規定,旣爲國家財政所必需,而同時也給了農民以照顧。關於工商業稅,應堅決按章辦事,在「出多少產品,做多少生意,即收多少稅」的原則下,堅決完成國家稅收任務。今年以來稅收幹部中發生的束手束脚,不敢同偸稅漏稅的私人資本家進行鬥爭的現象,應予糾正,同時,也要防止與糾正簡單粗暴從事的錯誤作法。特別要指出,過去在稅收政策上所犯的錯誤,是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不利於社會主義經濟與半社會主義經濟的,今後對資本家應繳納的稅收任務一定要如數繳納,對國營與合作社則應給予一定的優待和保護,這是稅收工作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在財政管理上,今後必須强調按照預算辦事,嚴格控制開支,盡量使能夠節省下來的錢都用之於生產和建設方面去。財政部門今後必須將業務重點放在管理生產建設經費上,但管理與監督生產建設經費的原則是財政工作爲生產建設服務,而決不是死扣數字或其他。財政部門的單純財政觀點和脫離黨委領導的傾向,必須堅決反對。

  關於金融工作。銀行一定餐發展生產與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服務。本身賺錢多少不是主要的(當然,也一定要賺錢),因此,貸款利息不宜過高,放款手續不宜太繁,要因地制宜,給下面以方便行事;應具有明確的階級路路綫與生產觀點,使銀行成爲保護基本羣衆利益的金融機關,而不應採取舊式商人辦錢莊的作法。但也必須指出銀行決不是救濟機關,雖必須充分照顧羣衆解決困難,但仍應有借有還,千萬不能使羣衆有「借了錢可以不還」的錯覺。

  關於貿易工作。要從擴大城鄕互助、內外交流中擴大國營商業陣地,穩定市場,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增加國家稅收和合理利潤,爲國家積累資金。爲此,必須首先掌握貨源,積極做好加工定貨,因今後一定時期內生產不足將是主要的方面,且這樣做,我們就可以雄厚國營商業力量。其次,在華南私商勢力很强大,要領導市場,就必須具有足夠的力量,故必須有計劃的穩步擴大國營商業陣地。再次,必須以社會主義經濟法則來限制、利用資本主義的經濟法則,來指導市場活動,但決不可在價格政策上無視供求關係的作用,毋寧說,在某些價格政策上要特別重視供求關係所發生的作用。最後,華南是商業特別發達的地區,經濟作物很發展,土特產特別多,因此必須在價格政策上經常注意適當地照顧農民,並通過供銷合作社把農民經濟同國家工業,國營商業聯結起來,再加以適當的政治工作,適當地有步驟地引導農民經濟納入國家經濟計劃的常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工農聯盟的鞏固,否則我們就得不償失。這是我們商業部門必須經常重視與考慮的問題,這也是羣衆觀點與政策觀點的具體表現。當然這裏要區別羣衆的暫時利益與長遠利益,片面的羣衆觀點也是錯誤的。

  爲着搞好商業工作,加强業務學習,很好了解人民與市場需要並積極改善經營方法和克服機關化、官僚化的作風,樹立經濟核算的思想,反對供給制思想,逐歩實行經濟核算制仍是很必要的。

  (四)今冬明春主要工作的具體安排:今冬明春華南黨必須很好抓繁組織農村的大生產運動與深入展開增産節約運動。

  甲、爲着明年發動大生產運動與在農村展開増產節約運動,除今冬必須抓緊冬種當做一造做好外,還必須做好明春大生產的準備工作,即切實修好水利、積好肥和整頓好互助組,在農民中充分進行合作互助的敎育,並總結好今年的生產經驗以資提倡與推廣。並決定於明年一、二月兩省應召開全省農業生產勞模大會,好好總結經驗,並通過此一會議進行動員大生產。各縣、區在春耕前亦應召開勞模或生産代表,以便推廣先進經驗與進行全面的動員。分局、廣東省府與關西省委、省府處及各區黨委、行署,務於春耕前動員大批幹部下鄕,幫助解決生產上的困難與領導生產上的一些問題,更好地鼓舞羣衆的生產情緖。同時在春耕前要集中力最完成徴糧與購糧任務。

  乙、經過黨代表會後,今冬明春城市應以抓增產節約爲工作中心。應迅速展開増產節約的宣傳動員,深入羣衆掀起運動。但必須明確,增產節約是我們實行經濟建設與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主要手段,必須是一持久的運動,因此,决不能只形式主義的搞一下,不要像過去那樣的要求得不合理,這主要應從大的方面,從增加生產與反對生產中的浪費方面來搞;而更重要的,它決不僅僅是爲了克服目前財政上的困難,主要的要求應是通過這一運動,使各級領導幹部,具體熟悉財政經濟工作特別是工業生產工作、和基本建設工作,具體的挖掘潛在能力,以改進我財政經濟各方面的工作,提高領導水平,推動今後的建設事業前進。因此,增產節約應以城市工礦交通企業爲中心,而工礦交通企業部門,又必須很好發動本部門的幹部與工人羣衆的積極性來完成增產節約計劃。某些工礦民主改革與生產改革未完成或尙未進行的,大的工礦應結合增產節約完成生產改革,一般的工礦,特別是小的工礦則應一律發動增產節約運動,並在增産節約運動中結合完成民改與生產改革的主要內容與要求。廣州與佛山的經驗已證明這樣的做法只有好處沒有壊處。因他們不同於大工確與大企業,內容太複雜了倒反而搞不好。此外,機關部隊則必須對全體人員進行敎育,造成節約風氣,提高工作效率,緊縮編制,嚴格制度,節省開支。

  四、加黨的領導,加政治工作,繼續反對分散主義

  (一)加强黨對經濟建設與財政工作的領導和監督:在開始進入計劃經濟建設階段的今天,黨的主要力量與任務,就是保證國家經濟建設計劃的完成。也就是說,黨已經領導了戰爭和改革取得勝利,現在應該轉向領導經濟建設以取得更大的勝利——即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勝利。

  經濟建設,是廣大幹部與工人、農民以及各階層人民所組成的巨大行動,需要黨很好加以領導,才能保證其順利進行。但是,經濟建設工作進展得很快,華南薰的力量與領導上注意力的轉移,則遠落在這形勢的後面。應該承認,在經濟建設與財政等工作部門、特別是在其領導部門中,政治工作和黨的工作是薄弱的。而這些部門,由於它在國內國外與各密級的聯繫最多,如無黨的堅强領導與深入的政治工作,就容易受資產階級的影响就容易產生只埋頭於業務而脫離政治的偏向,容易產生只知搞錢而不問羣衆死活與是否合乎政策的錯誤;更壞的則是被資產階級思想所腐蝕,可以公開表示看不起黨的領導作用,這必然最後會走到完全脫離黨的領導的道路上去。

  必須迅速把黨的領導力量與注意力轉移過來。主要抓經濟建設,抓財經工作。應迅速加强經濟建設戰線上的幹部配備與黨的領導力量,加强黨的工作;要經常敎育他們,使之頭腦淸醒,知道應依靠誰,與誰合作,向誰鬥爭,爲誰服務,以及利用的界限是什麼,我們最後的目的是什麼。要經常組織黨(通過支部)的檢查與政府(加强監委)的檢查,嚴格黨的生活與組織紀律,嚴肅政府的法紀,應做到賞罰分明。要不斷地表揚模範、獎勵先進,要不姑息地懲處違法亂紀分子,要批評工作落後者與工作落後的部門。

  (二)展開黨內反資產階級思想的鬥爭:應當肯定,社會上旣然存着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反映這兩個階級的思想鬥争就必然也客觀地存在着,而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也就會不時地向共產黨襲擊,在黨內找到他的代言人。偉大的「三反」「五反」運動,會給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以有力反擊,反映着資產階級生活作風的貪汚腐化現象在黨內也基本上克服了,但是,資產階級思想在黨內的反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淸算,某些地區和某些部門反而有趨增長之勢,它必然給我黨領導全國人民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事業以嚴重的危害,因而今天必須進一步徹底地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華南,資產階級思想在黨內的反映是特別嚴重的。今年四月,在省、市先後展開的反官僚主義、反小資產階級思想、反國民黨作風的鬥爭是有成績的,幹部的羣衆觀點加强了,作風上也有所改進。但由於分局思想領導水平不高,沒有提到資產階級思想在黨內反映這一原則高度去認識與敎育幹部,因而華南黨內反映的資產階級思想仍是普遍的,改變程度並不大,必須在這次會議與今後工作中嚴重地注意解決這個問題。辦法是,用檢查領導部門與領導幹部在製訂政策與執行政策思想的情况與表現,徹底把資產階級思想揭發出來,以此警惕與敎育華南的全體黨員與全體幹部,使其對照自己的思想來劃淸思想界限。只有這様,才能保持黨內無產階級思想的純潔性,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忠實地執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與總任務。

  (三)加强經濟建設理論與業務的學習:黨要能領導經濟建設和財政各部門工作,要眞正能從思想政策上與資產階級劃淸界綫,不懂得經濟建設的基本理論,不熟悉自己領導部門的業務是不行的。因此,由改革到建設必須在全黨、全體幹部中進行一次系統的敎育,以加强對轉變的認識,迅速學會新的本領,學習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知識。應當承認,我們今天對經濟建設的知識是很少甚至是盲目無知的,社會主義的經濟知識旣懂得不多,資本主義的經濟知識也不大懂,我們所懂得的只是農民鬥爭地主的一些知識。老實說,那是比較簡單的,今天是不能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了。所以,毛主席吿誡我們今天全黨要學習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要硏究社會主義的經濟法則。學習的辦法,一是一定要學習理論(如聯共(布)黨史簡明敎程以及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與經驗),但最主要的是要放棄自己經驗主義的思想方法,多到下面去,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去,向羣衆學習,向幹部學習,向專家(主要是蘇聯專家)學習,並向任何一個比自己懂得多一點的人學習。特別是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應照毛主席所講的,把大腦工廠開動起來,多到下面去找原料,多送進好的原料以便出產上等産品,不要老是出廢品。這是値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

  (四)必須把整黨建黨工作做好。要發展一定數量的黨員,並加强黨支部在羣衆中的核心作用:在土改與其它各種改革中,有工作隊來領導,可以把任務完成。拿農村土改來說,當時農民中沒有黨的組織而有土改工作隊是可以把農民領導起來的,因那時農民的目的只是打倒地主取得土地,在那時,所謂社會主義道路或資本主義道路的兩條路綫的問題是不存在的。今天工作隊沒有了,地主打倒了,土地拿到農民手裏了,讓農民自己選擇道路走呢,還是黨領導農民走呢?如是前书,一定走向資本主義道路。所以毛主席指示:農村「五多」要反對,主觀主義的作法要反對,但決不是放任自流。相反的,必須加强黨對股民的領導,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而避免資本主義的道路。因此,在農民中必須有黨的組織。在城市,工礦、機關、學校,今天要從各方面實行社會主義的改造,要把工作做好,沒有支部在羣衆中實行黨的領薄,當然也更是不成的。談到黨的領導,決不可滿足於那級黨委發指示開會(這當然是很需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羣衆中有黨的核心——支部能起核心作用,今後必須抓緊這個工作。把土改前的老黨員應切實地摸淸楚,並把在土改初整中某些遺留問題解決。夠黨員條件的應立即承認其黨籍,編入支部分配工作,至其覺悟不夠高,可用輪訓的辦法來解決,不要老拖着整黨的尾巴。發展新黨員今天應該在堅持「愼重打好底子,不能有絲毫馬虎」的原則下採取積極發展的方針。根據是:農村在土改、覆查與在生產中特別是在搶救水災與抗旱中,湧現出了好多積極分子,尤其是經過這樣多考驗的鄕幹部,再加上半年來較好的作了積極培養入黨對象的工作,建黨的條件是成熟的。城市經過民主改革與生產改革的各企業,以及靑年圏有基礎的學校、機關,建黨條件也比過去好的多。前次組織工作會議決定發展黨員數目應爭取完成。做到農村在明春,在百分之四十二的鄕村建立起黨的支部,城市裏重要的企業和專科以上的學校應建立一定數量的黨的支部。建黨方法必須加强區委與依靠區委的領導,並採取挑選培養好對象,個別吸收介紹批准入黨的辦法。因用訓練班建黨的辦法,過去是採取了,收到了效果,但亦確有缺點,現在情况不同,一般不宜再行採用(入黨後必須普遍進行短期訓練)。

  建立支部並不等於解決了在羣衆中的領導核心問題,今後必須加强對支部工作的領導管理,縣、區組織部主要力量應放在搞好支部領導上,要定期參加支部會議和召開支書聯席會,佈置與檢查支部工作。縣、區黨委下鄕佈置與檢查工作,應先召開支部會議,通過支部與推動支部來進行,這是提高支部工作能力的最好方法。並應在一定時間內,使支書、支部委員能得到輪訓的機會,使之能較有系統的學習一些黨的建設基本知識。

  (五)放手提拔與切實有計劃地培養幹部:「幹部決定一切」這句話,今天對於我們更有特殊的意義。在華南,暫時雖無大的工業建設任務,但是要把農業生產搞好,把現有工業搞好,並在這基礎上來發展華南的地方工業;此外,還要把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好,還有上調幹部的任務。這是需要很多很多的幹部的。今年以來,分局提出了這一問題,提拔了一批幹部,但離實際需要甚遠。這次會議必須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要打通思想,一級一級往上送,要更大膽提拔,機關要少留,多送些到經濟建設部門中去。否則指示計劃再好,實際沒有人去執行也是空的。至選拔幹部的標準,要堅決打破老資格的觀念,但必須具有優良的政治品質與一定的業務能力。並要改變舊的觀念——從鬥爭中提拔幹部,今後一定要明確,要從領導生產中去提拔幹部(自然,生產也是鬥爭)。

  對幹部不進行有計劃的培養是提拔不起來的,首先要在農村、工廠、學校、機關中,把工作中表現得最優秀的分子吸收到黨裏來,以師傅帶徒弟的方法,放手分配工作,經常檢查與指導,到一定時期就提起來,可以多設副職,可以把職位高於級別。必須指出,工礦企業部門必須把熟悉技術而又有點文化的工人與年輕有爲的技術員,一定要當做幹部與工程師來培養。一個工礦企業要逐步地做到有兩套的配備,一定時期就調出一套。因爲工業幹部只能從現有工礦企業中來培養(那怕是小的工礦企業也比用其他方法培養工業幹部更爲有效),糖業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导,値得學習。再就是要從長期算,各地各部門必須把現有多餘幹部與從編餘人員中挑選一批,組織各種訓練班(如學文化、學業務),作爲幹部的後備力量是很必要的,這比光是養着好。特別是組織幾千土改幹部學文化,各地必須十分重視,在將來這是一筆寶貴的財産,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的。

  (六)謙虛堅忍,更好地加强黨的團結問題:毛主席這次向全黨發出號召,要求大家謙虛堅忍,做好工作,具體執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總任務。這就必須大家按照黨的路綫與原則辦事,並堅固地團結到黨的正確路綫下而來,這應該是黨的最大利益與最高原則。華南幹部來自各方面,不管本地輿外來、軍隊的幹部,兩年來爲華南的建設是做了很艱巨的工作的,大家基本上是圍結的。但由於過去地方主義的幹部政策在外來與本地幹部中所造成的隔閡是相當深的,加以某些幹部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及領導上對某些問題處理不盡恰當,以及語言、生活習慣不同,外來與本地幹部之間的關係現仍不夠密切。分局認爲今天本地幹部與外來幹部關係不夠好,外來幹部應負更多的責任。因今天在華南經過三反、整隊、土改與反地方主義,本地幹部有很大進步,敵我問題與地方主義問題已是不存在了。而外來幹部今天又多爲主要的領導幹部,有責任多主動地去團結本地幹部。自然,本地幹部也應好好地向外來幹部學習,也需要進行自我批評,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現決定二今後不許給本地幹部亂戴地方主義的帽子;二,過去在三反,整隊及整黨中,處理不妥善的重新處理,以求妥善;三,外來幹部應積極幫助提高本地幹部,使其成爲很好的助手與將來的代理人。如現能提拔接替的,應迅速提拔接替。必須指出,如果華南的工作不靠本地土生土長的幹部來擔任,總算是無根之花,是經不起考驗的,是建立不起社會主義的。

  (七)繼續反對分散主義,加强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華南黨今年四月的反分散士義是取得很大成績的,但分散主義的思想根源是有其社會基礎的,是資產階級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腐朽的資產階級是極端個人主義的,是强調所謂個性自由的;而我們的黨是無產階級的黨,是强調集體的力量的;因此,我們黨的領導最高原則是黨的領導的集體性。這也就是說,一切重大問題均必須經過黨委的硏究討論才作出决定,任何個人,任何部門不尊重黨委的領導是絕不容許的,是違反黨的原則的。特別在今天,進入計劃經濟時期,爲着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爲着過渡到社會主義,更必須強調這一原則。斯大林曾經說得好:「一個人的決定,從來是、或者幾乎是片面的決定。在每個委員會裏,在每個組織裏,都有能發表錯誤意見的人。根據三次革命的經驗,我們知道,在一百個未經過集體審查和集體修改的個人決定中,差不多有九十個是片面的」。

  要反掉分散主義,加强黨的領導,毛主席曾指示我們:黨委要抓一切政策決定與重大事件,要做到高度集中。一個地方,一個機關,一個部門,黨委應負起領導作用,所有黨員應很好服從黨委的領發。黨委不管黨嵐就是不稱職,黨員的工作不服從黨委管就是鬧獨立性,黨性不强。在華南黨內,今後必須加强黨的觀念,必須在實際工作中眞正做到黨委的集體領導,並向任何鬧獨立性、鬧閑分散主義的現象作鬥爭。爲此,在華南全黨好好組織一次關於增强黨性、加强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高度發揮全黨積極性與加强統一集中的領導,我們才能勝利地完成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中華南黨所應承擔的重大而光榮的任務!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