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24期

1953年10月23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24期
【打印】 【字体:

爲着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遠大目標而奮鬥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周年

人民日報一九五三牟十月二日社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四年了。在這四年中,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之下,已經徹底打倒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血腥統治,使黑暗的舊中國變爲光明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國。工人成了國家的領導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和其他經濟的政治的重大利益,知識分子已經可以把自己的知識貢獻於國家的建設,人民的生活已經徘到普遍的逐步的改善。我們的國家已經完全獨立和統一,民族人民都團結在自由平等的大家庭中間。我國人民民主制度一天比二天更加完備,基層的普選已經任今年開始了。我們和偉大的蘇聯人民結成了鞏固的同盟,和英勇的朝鮮人民一起打退了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畧,並且勝利地實現了停戰。我們在一九五二年完成了經濟恢復工作,在一九五三年進入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第一年。由於這一切,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四周年的時候,在我們的心中是怎樣充滿着對於舊時代的痛恨,對於新時代的感激和熱愛啊!在我們的眼前是怎様展開着對於將來的幸福生活的希望,爲着實現這樣的希望我們甘願再付出多少辛苦的勞動。

  在今年國慶節的前夜,在我國經濟發展方面有兩件令人注意和興奮的事一件是國家統計局發表了一九五二年國民經濟和文化敎育恢復與發展情况的公報,一件是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討論了我國過渡時期的經濟建設的總路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報,以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一年相比,全國國營工業的總產値増加了百分之四十五,糧食總產量増加了百分之十三,棉花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四,鐵道運輸發送貨物噸數增加了百分之一十九,國營商業國內收購總値増加了百分之五十六今銷传總値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二。國家基本建設的規模也擴大了,去年中央六個工業部完成的投資總數,較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一十。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文化敎育事業也有顯著的増長,全國職工和農民的生活也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我國經濟的迅速恢復,首先應當歸功於人民民主制度、各種人民民主的改革和蘇聯對我國的眞誠無私的援助。事實證明了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的指示的完全正確:「只要我們仍然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只要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團結國際友人,我們就能在經濟戰線上迅速獲得勝利。」人民民主的經濟是以社會主義經濟爲領導力量的,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保障了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一九五二年,國營和公私合營大型工業的總產値,佔全國大型工業總產値的百分之六十六,國營和合作社商業在國內商品銷售總額中約佔百分之五十以上。在農業方面,雖然農民的個體經濟還佔極大成份,但是農民的互助合作運動已有很大發展。一九五二年通過勞動互助組織起來的農戶,在老解放區,一般佔農戶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在新解放區,一般佔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在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方面,它們已起了顯著的帶頭作用。當然,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直接地是依靠全國職工和農民的創造性勞動,人民民主制度使他們在勞動中發揮了高度的積極性。在一九五二年,國營企業職工在完成國家計劃以後,還在增產節約運動中創造了巨量的財富,國家作了重大的貢獻。

  如果說國家統計局的公報堅定了全國人民在經濟戰線上的信心,那麼,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關於經濟建設問題的討論就使得全國人民進一步了解了我國在過渡時期的前進方向。

  我國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周年的口號中得到了明確的答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口號中還說到了從今年開始的我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材,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正確地發揮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作用;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份的比重穩步增長,保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這是一個偉大的光榮的歷史任務。它像一座燈塔,照耀着我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這一偉大的光榮的歷史任務在共同綱領中已經有了原則的規定,只是經過四年來我國人民實際生活的發展,現在它比過去更加具體了。

  四年以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早已規定了在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我國,必須發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爲工業國。這裏所說的工業國,當然不是資本主義的工業國,而是社會主義的工業國。因爲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就是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經濟。所以,我國工業化必須是也只能是社會主義的工業化。

  在這個目標之下,共同綱領還具體規定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爲整個社會經濟的領導力量;在它的領導之下,扶助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的發展;鼓勵私人資本和國家經濟合作,向國家資本主義方向發展;引導農民逐步地按照自願和互利的原則,組織各種形式的勞動互助和生產合作;並鼓勵和扶助廣大勞動人民,根據自願原則,發展合作事業。這些規定實質上就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內容。

  四年以來,我國不但經過了多次大規模的羣衆鬥爭,在各方面基本上完成了民主的社會改革工作;而且在國民經濟恢復的過程中,已經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工作,使各種經濟成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創造了今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有利條件。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會議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同志和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富春同志分別作了關於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吿和與蘇聯政府商談蘇聯對我國經濟建設援助問題的報吿。這兩個報吿也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注意和擁護。我國人民堅持朝鮮停戰協定的忠實執行和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美國政府與我們相反,它正在用一切方法阻撓關於戰俘遣返協議的公正執行和政治會議的順利召開。美國政府不願意以和平協商來解決國際爭端、緩和國際局勢的頑固立場已經使它愈來愈孤立了,而我國、朝鮮和蘇聯以及一切人民民主國家在朝鮮問題上的完全一致的正義立場,則得到了一天比一天廣泛的同情。中蘇兩國的親密的友好合作,在蘇聯援助我國新建和改建一百四十一項規模巨大的企業這件事上,特別表現了巨大的發展,我國人民對於蘇聯政府的感謝,在毛澤東同志九月十五日給馬林科夫同志的電報中充分地傳達出來了:

  「由於偉大的蘇聯政府同意在建設和改建中國的九十一個新的企業以及正在建設和改建的五十個企業中,給以系統的經濟的和技術的援助,中國人民將能夠在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和最新技術成就的努力之下,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强大的重工業,這對於中國工業化、使中國逐步地過渡到社會主義和壯大以蘇聯爲首的和平民主陣營的力量,都具有極其重大的作用。」

  我們全國人民正以百倍的信心,在國際和國內的日益有利的條件下,照着毛主席的話,努力學習蘇聯,爲實現我國工業化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任務而奮鬥。

  我們正在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個年度計劃。上半年的執行情况,一般說來是令人滿意的。但在個別工業生産部門中有幾種產品沒有完成計劃,也有些部門的利潤上繳計劃沒有完成;基本建設工程大部分擠在下半年,時間很緊;農業生產方面有一部分地區因遭受災害,收成可能還停留在去年的水平上;商業因市場擴大,銷售任務也隨着加重;稅收任務有半數以上要在上半年內加緊完成。因此,全國人民必須作重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本年度的國家計劃;而我們只有努力完成和超額完成本年度的計劃,才能爲明年的計劃和整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打下穩固的基礎。

  本年度的時間只剰下三個月了。要在最後一個季度內保證完成並爭取超過計劃,就必須加緊開展生產節約運動。我們的増產節約運動不但是解決目前的問題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今後長期建設所必需的。爲要實現工業化,爲要發展重工業,我們需要有不斷増加的大量資金,而爲要得到這個資金,我們只能從生產的增加和財政上、生產上的節約來逐漸積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資金積累的經驗,完全證明了這一點。

  斯大林同志一九二六年在「論蘇聯經濟狀况和黨的政策」一文中說:「人們有時忘記了,沒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資金,沒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後備,旣不可能製定任何工業計劃,也不能建設這樣或那樣『規模宏大』和『包羅萬象』的企業。」這對於我們同樣是極其重要的指示。我們必須要有日益增長的財富積累和充分的後備金,並集中地加以使用,才有可能進行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

  目前全國各大行政區和多數省,市的國營企業和機關都召開了會議,提出了增產節約的辦法,規定了增產節約的具精數字。例如全國鐵路系統提出在本年內增產節約四萬一千億元,北京市各工礦企業擬定了堆產節約一萬二千億元的計劃,天津市擬定增產節約兩萬億元,東北瀋陽市各國營工廠計劃增產節約一萬零七百億元的財富,鞍山鋼鐵公司及鞍山市其他國替工業提出了増產節約九千億心的計劃,華東紡織管理局所屬上海各廠决定在今年第四季度內增產三千二百億元,其他各地也都紛紛提出計劃數字。廣大的工人、農民和機關工作人員踴躍地響應着黨和政府的號召,積極地爲増產節約、超額完成一九五三年計劃而鬥爭。現在的任務是要把這個運動迅速開展起來和深入下去,使它成爲更廣大羣衆的持久的運動。

  在一切公私企業中,我們應該使增產節約和改善企業管理相結合。在發動和組織勞動競賽的時候,不應打亂原來的工作部署,而要按照原來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改善企業的經替管理工作。這就是說,不應簡單地草率地用加班加點突擊生產的辦法去增產節約,而必須從加强管理工作,即從建立和健全計劃管理、技術管理、責任制度和經濟核算等工作入手,來提高勞動生産率,降低成本,增加生產。在國營企業中,如果勞動生逢率每年增加百分之十,那末,五年的產血總値就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由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得來的。如果每年能降低成本百分之一、五年中所積累的資金,就等於建造三個年產三萬輛汽車的工廠的投資。這些資金對於我國新的建設工释是何等的需要啊!

  當然,在製訂增產計劃時,還必須注意使原材料的供應、產品的鎖路和各部分生產保持平衡,而不要盲目地増產,以免反而浪費國家的財富。

  各項基本設目前應集中力量在主要的工程項目和對明年的增產有决定意義的建設項目上,保證它們按計劃完成,並保證施工的質量。所有應該推遲的或應該削減的次要項目,經過硏究審査之後,就要堅决予以推遲或削滅。但施工已經進入緊張階段的項目就不應該草率停工,以免造成浪費;同時要採取妥善的辦法,降低建築安裝的成本,爲國家節約資金。

  國家財政和稅收部門負有重大的責任去掌握預算,完成稅收任務,防止偷稅漏稅,商業系統要切實努力完成國家的收購計劃,並有計劃地做好銷售工作,加速資金周轉,降低流轉費用,保持合理的儲備,並向一部分私商投機套構的不法行爲作堅決的鬥爭。

  在農村中要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不斷地鞏固工農聯盟,進一步密切聯繫最廣大的農民羣衆,根據當地的條件和羣衆經驗,逐步地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發展互助合作,提高糧食和其他農作物的產量,戰勝自然災害和農民生產中的困難。目前特別要抓緊領導秋收、秋耕、秋種工作,努力增加糧食和棉花的收穫量,並注意節省糧食的消費,動員農民把更多的餘糧賣給國家,以支援國家的建設。

  所有的國家機關和軍隊以及一切工作人員,都必須盡力服從國家建設的需要,盡力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認眞實現毛主席在一九五零年六月所指示的我國財政經濟根本好轉的條件之一,即「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人人都會懂得,只有在我國人民現時生活已經有所改善的條件下,盡力増產節約,去建設我國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才能大規模地發展農業,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工人、農民和全體人民的生活,這是長遠的利益所在;只有把我們眼前生活中的局部的利益,服從於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長遠的利益,這才是全體人民最高的根本的利益。偉大的光榮的.歷史任務正在召喚着我們,讓我們爲着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遠大目標而奮勇前進吧!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