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怎樣發展工業建設
李富春
(一)
中國人民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以後,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時期,即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中國人民在一步一步地向着社會主義這一偉大目標前進的路上,現在開始了國民經濟的有計劃建設。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人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有計劃地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促進農業和手工業的合作化,使我國由落後的農業國變爲社會主義的工業—農業國。只有國民經濟計劃化以及正確地指導全國經濟的發展,才能實現這些複雜的巨大的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成立以來的短時期內,在各個戰線上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並爲國民經濟計劃化創設了必要條件。由於完成了全國範圍內各項民主的社會改革,肅淸了國內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賤餘勢力,提高了工人羣衆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已經大大地鞏固了。由於經濟恢復工作的勝利,我國工農業的生產力特別是近代工業的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工農業的主要產品已經超過了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年產量的水平;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大大地增長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比重,確立了國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隨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家的財政收支已經平衡,物價穩定,人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
中國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是和偉大盟邦蘇聯的無私援助分不開的。
在這時期內,美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的台灣,並對我國鄰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畧。中國人民爲了保衛國家的安全,保衛正義與和平,在毛澤東同志的號召下,英勇地進行了抗美援朝的偉大鬥爭,並取得了决定的勝利。
(二)
中國共產黨中央規定我國從九五三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期內的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基礎,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地增長。在這一總目標之下,相應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積極地有步驟地促進農業和手工業的合作化,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根據黨的上述指示,國家計劃委員會正在編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大綱。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我國工業建設的具體方針是:
第一、把發展國家的重工業作爲五年建設的中心環節。這將需要巨量資金、較長的時間和比較複雜的技術,但决不能捨棄這一方針而選擇另外的方針。因爲祇有建設國家的重工業,即發展冶金、燃料、電力、機械、基本化學等工業,才能建立我國工業的堅實基礙;才能保障國防的鞏固和圖家的安全;才能建立强大的經濟力量,保證我國經濟上的完全獨立和社會主義經濟力量的迅速增長;才能給輕工業以廣濶發展的前途,給我國農業的改造提供物質的和技術的條件,使我國經濟不斷上昇,人民的生活不斷改善。
我國在基本建設和國民經濟的一般發展中,將十分注意到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的對比關係,即保證生產資料的增長速度大於消費資料的增長速度,並使前者與擴大再生產的速度相適應,後者與人民購買力提高的速度相適應。
第二、在我國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使社會主義經濟的比重不斷得到增長。這是我國發展經濟的根本道路。因爲只有不斷增長社會主義經濟的比重,才能保證人民民主制度的日益鞏固和發展,才能爲我國過渡到社會主義奠定物質的基礎,最後使我國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因此,我們將以最大的力量來迅速發展國營工業,國營商業和合作社商業,並不斷加强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作用。由於中國的歷史條件和經濟發展的情况,目前對於資本主義經濟,在總的限制政策下,仍將利用其有利於國計民生的部分,並採取定貨、委託加工、公私合營等方法將其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同時削弱和逐漸淘汰其不利於國計民生的部分。
第三、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在這裏,首要的問題是進一步發展工農業的生產,並在此基礎上擴大商品流轉,加强城鄕經濟聯繫。因此,對於發展農業特別是增產糧食,將給予很大的注意。因爲只有發展農業和增產糧食,才能逐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從農業方面積累工業建設的資金;才能保證工業原料的充分供應;才能擴大工業品的市場,促進工業的發展;也才能擴大商品糧食的來源,滿足城市的需要。爲了發展農業,在目前條件下,需要着重發展農民互助合作運動,但同時也照顧到保護還沒有參加互助合作的農民的利益。爲了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除我們的工業必須供應農民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外,我們的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財政機關和信貸部門,將正確地掌握價格政策、稅收政策和信貸政策,以便使農民在增加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入,使農業獲得不斷擴大再生產的條件。
第四、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提高勞動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約●維●斯大林敎導我們說:「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就是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在我國的五年建設計劃內,不僅將規定發展生產的計劃,而且將規定與之相適應的改善人民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的計劃。由於勞動者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人民羣衆將更廣泛地參加國家的建設事業,並發揮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奮鬥。
爲了提高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五年計劃規定勞動生產率增長的速度大於工資增長的速度,以保證國家資金的積累,促進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使國家的物資有積存。很明顯,這是完全符合於勞動人民長遠的利益的。
(三)
爲了實現五年建設計劃,我們的國家在蘇聯及各兄弟國家無私的積極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之下正在採取下述的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大力進行新的工業企業的建設。五年以內我國新建的企業,將包括黑色冶金聯合工廠、有色冶金企業、媒炭礦井、選媒工廠、石油加工工廠、機械製造工廠、汽車製造工廠、動力和定力機械製造工廠、化學工廠、火力和水力發電站,以及若干輕工装工廠。這些工廠和礦山,都將採用近代化的裝備。除了上述規模巨大的企業外,在可能的條件下,我國還將改造與擴建一些現有的企業,並建設一定數量的中、小型企業。爲了配合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將修建數千公里的鐵路,並對公路建設和內河航運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我國開始進行建設的時候,曾有一些同志,由於缺乏經驗和不具體了解國民經濟發展事業的艱钜性,把新的企業的建設計劃、提得過大,要求過急。對於這種不符合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和我圖實際情况的想法和做法,黨中央曾進行了必要的批判。
第二、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的潛在力量,因爲我國現有的企業將擔負供應新企業以設備及訓練人材等方面的艱鉅任務。我國現有的企業是發展我國工業的基礎,因此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現有企業設備的充分利用,並採取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合理地調整設備和組織各個企業的生產,同時,在現有企業中逐步地實行科學的管理制度,加强計劃與技術管理,加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提商企業管理的水平,克服缺點和毛病,以便使我國的現有企業能充分發揮潛在力量,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的生產計劃。
在我國開始進行建設的時候,曾有一些同志,由於不了解現有企業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看不起原有的企業,不注意利用現有企業。對於這種不符合黨的方針的想法和做法,黨中央也曾進行了必要的批判。
第三、厲行節約,積累資金。國家巨大規模的建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需要從各方面積聚資金。
列寧、斯大林曾敎導說實行節約和社會主義積累,是實現工業化的唯一的道路。毛澤東同志也指出:增加生産、降低成本、克服浪費現象、厲行節約,是積累資金的根本方法。按照這些指示,中國共產黨在工業和商業以及交通運輸的企業內部,廣泛地開展了增產節約的運動。同時,我們正採取妥善的步驟,在一切國營企業中,在公私合營企業和合作社企業中,推行經濟核算的方法;在新的工礦企業的建設中,我們特別加强對働察設註的領導和施工的管理。
第四、大力培養建設幹部。工業落後的舊中國遺留給我們的最大困難之一,是工業建設幹部和技術力量的缺乏,這種情况使經濟建設不能大規模地展開。數年來經濟恢復的經驗使我們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爲了培養工業建設的幹部,國家已用很大的力量,根據建設的需要,新建了若干高等學校,擴大了原有大學、專科學校的規模,調整了各高等學校的院系,發展了一定數量的中級技術學校,改革了課程,並加强了對這些學校的領導;在各個較大的企業中,普遍舉辦了初級技術學校、藝徒學校或業餘補習學校和短期訓練班,推行了師徒合同等有效的訓練方法。在培養工業建設幹部工作中,黨和政府將十分注意提拔和培養工人中的優秀分子,並逐步地使他們成爲我們建設事業中的專家,成爲新的工業知識分子的骨幹。
最後,爲了加强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保證我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完成,中國共產黨人正在學習列寧、斯大林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學習蘇聯共產黨,學習蘇聯的領導經濟工作的方法和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先進的勞動方法。認眞地學習蘇聯,無疑地是使我們的偉大祖國走上建設新生活的正確道路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