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24期

1953年10月23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24期
【打印】 【字体:

發揚戰勝自然災害的精神,爭取完成

糧食增任務

南方日報一九五三年九月廿九日社論


  粵東沿海地區的人民,因九月初狂暴的颱風襲擊而遭受的災害,在黨和人民政府全力領導和幫助下,現在已經基本上克服過來:損壊了的漁船、房屋和堤圍已經基本上修復;衝進農田裏的鹹潮已被排除;農作物已經搶救過來或補種上其他作物;受災害的農民的生活已獲得安頓,災區的生產已基本上恢復。這是繼防洪、抗旱鬥爭勝利後,廣東農業生產戰線上的又一個重大的勝利。

  今年是廣東農村結束土地改革、轉入生產的第一年。在這一年中,全省各地均在不同的程度上,接連遭受到水、旱、風、蟲等各種自然災害的襲擊。這種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是近數十年來少見的。但依靠着人民與黨和政府共同一致的努力,艱苦頑强的鬥爭,不僅迅速克服了災害,戰勝了災荒,恢復了生產;而且在大部分地區還能獲得了豐收,使全省早稻平均還能增產一成,晚稻根據目前禾稻生長的情况估計,也還能增產百分之五以上。災害如此嚴重,不僅沒有減產,而且還能增產,這更是過去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廣大農民在和自然災害鬥爭中,獲得如此巨大的勝利,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爲什麼解放前連年的水災曾使到無數農民流離失所,不少良田變成荒土?爲什麼一九四三年的旱災會使到全省造成大飢荒,大批農民陷於死亡?爲什麼今年水、旱、風、蟲等各種自然災害接連發生,情况如此嚴重,但農民卻能迅速克服災害,戰勝災荒,使全省非但不減產,而且還能增產?這就是因為:過去,在反動統治壓迫和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農民只是土地的奴隸,他們旣沒有這樣的力量,也沒有這樣的可能來抗拒這些嚴重的自然災害;今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已被推翻,封建的土地制度已被廢除,農民已從土地的奴隸變成士地的主人,因而,他們就能以當家作主的精神,發揚勤勞勇敢的傳統,積極頑强地和這些自然災害作鬥争。不能設想如果土地不是已經囘到農民的手裏,如果勞動的成果不是完全歸農民所有,而是大部分被地主剝奪,他們就能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興修了幾萬宗小型水利;他們就能在幾天時間內把寬達九十公尺的河面堵塞;他們就能把河裏的水翻山過嶺的車到亢旱的農田裏;他們就能在棘芒深處把遺忘了幾十年的水泉找出來;他們就能日夜不停的車水、戽水;他們就能戰勝旱患完成夏種,以及他們就能夠非但爭取到不減產,還能争取到增產!事實說明:今年農業生產戰線上所以能夠戰勝災害獲得如此巨大的成績,廣大農民羣衆之所以如此積極起來,是因爲他們已經分得了土地,成爲土地的主人,發揮了當家作主的精神的結果。「人定勝天」只有在土地改革實現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在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下,面臨着嚴重的自然災害的農民就只有「聽天由命」。因此,和自然災害鬥爭的勝利,就充分說明廣東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兩三年來實行土地改革的正確性,充分說明廣大般民蘊藏看的潛力是無限豊富的,當束縛着他們的封建枷鎖一旦被打破後,他們的潛力就會得到大大的發揮。

  其次,今年農民和自然災害的鬥爭,是在黨和人民政府全力領導和幫助下進行的。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不但積極領導農民實現了土地改革,而且結合着土地改革的進行,還領導和幫助農民興修了大批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對防洪、抗旱的鬥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在今年,當每次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黨和人民政府又採取了各種有效的措施減免災區人民的負擔;撥出大批欵項賑濟和扶助受災的農民;派出大批幹部深入鄕村領導般民進行鬥爭;調撥糧食,收購土、副、特產品,貸發種籽,肥料,安定災區人民的生活,扶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動員人民解放軍和各階層人民大力支援災區人民的鬥爭。每當災害臨頭的時候,即以救災爲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領導幹部親自帶頭,深入災區,以實際行動帶動廣大羣衆。這些事實,充分表現出黨和人民政府對人民羣衆的負責精神和幹部的優良品質。在黨和人民政府這種充滿了信心和決心的領導和鷲助下,廣大農民羣衆鬥爭的信心和勁頭也大增。沒有黨和人民政府的這種全力的領導和幫助,要戰勝這様嚴重的自然災害也是不可能的。

  此外,我們連續地戰勝了自然災害,在農業生產戰線上,還給了我們得出了一條寶貴的經驗,這個經驗,可以說是增產的經驗,爲什麼說是增產的經驗呢?我們試想一下,要增加生產,除了宣傳貫徹政策,組織勞動力,改良種子,改良耕作技術等等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這就是要時刻注意和自然災害作鬥爭。而這種鬥爭,在廣東這樣的地區,却又是十分要緊的。今年,我們水,旱、風、虫都遇到過,而且是嚴重地遇到過了,今後如果再來,也無非是這様的「天災」。可是我們不怕了,因爲我們已經有了戰勝它們的經驗。因此,這個經驗使我們充滿信心,就是使我們相信,我們能夠把一個歷來是缺糧的省份,變爲多糧的省份。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今年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還是相當大的,要完成今年糧食增產的任務,還有困難,須要我們繼續發揚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那種同心協力的精神,作進一步的努力。今年早造的稻穀雖已增產了一成,晚造的稻穀根據目前情况的估計,也還能爭取增產百分之五以上,但因爲其他作物如黃豆、花生、番薯等仍然受了災害的影響而歉收或減產,這些作物在廣東程食生產上又佔一個相當大的比重,還是影響了今年糧食桁產任務的完成的。"災區,農民更有明春度荒口糧缺乏的困難,也必須加以解決。因此,我們絕不能因已有的勝利而麻痹、鬆懈起來,必須盡最後努力,保證今年郡食增產任務的全部完成。當前的一個任務,就是要繼續防除各種自然災害,保證秋收稻穀的增產。這裏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繼續防除虫害,並在禾稻揚花抽穗以及成熟的時候,盡可能的防止風害,保證宅的豊收;一些揷秧較遲、生長較弱的禾稻,也要盡可能的加工加肥,爭取它不減產或少減產。除此之外,當前還要積極做好冬耕的準備工作,以擴大今年冬耕的種植面積,增加冬耕糧食作物的收穫量,把冬耕作爲一造來做。這是順利完成廣東糧食增產任務的重要一環,也是解决災區農民的春度荒口糧的主要措施。因此各級領導和幹部必須把這個任務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加緊進行具體的準備工作,深入了解各地農民的冬耕耕作習慣,以便能明確知道在何種地區應該推廣何種冬耕作物,並總結羣衆的經驗來敎育羣衆,改進冬耕的耕作方法;要具體了解農民冬耕種籽、肥料準備的情况,具體幫助農民解决這些困難;要正確掌握價格政策和做好供應、收購工作,把農民個人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以鼓舞和提高農民冬耕的積極性;還要積極領導農民組織起來,以解決農民當前旣要繼續進行晩稻的田間工作,又要進行副業生產,還要進行冬耕準備,和解決秋收冬種時,農民勞動力不足的困難。這些工作,無一不是當前就要着手積極準備和開始進行的。因此,我們必須繼續發揚高度爲人民羣衆負責的精神,積極的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使能勝利開展一個大規模的冬耕運動。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