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做好農村救濟工作,扶助受災人民發展生產!
南方日報一九五三年八月廿三日社論
廣東省人民政府最近撥出農村救濟款一百三十億元,並指示各行署、縣,市領導機關在九月中旬前後將這筆救濟款分發到應該受到救濟的各地受災農民手中。這件事情再一次說明人民政府對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困難的無限關切。我們廣東各地受災地區的各級幹部,應該保證徹底地執行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及時做好農村救濟工作,使受災人民迅速戰勝困難,放手大力生產!
大家知道,解放以來,人民政府曾經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救濟工作。這就使許多受災人民能夠迅速擺脫災難,發揮創造性的勞動,建設自己的生活。遠的不說,單是今年六月間廣東部分地區受到水災襲繫時,政府就撥出一百三十八億元進行了對災區人民的緊急救濟,結果使數百萬災區人民在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就戰勝了洪水災難,重建了家園,恢復了生產。現在,廣東省夏收已經完畢,夏種也將結束,雖然大部地區都獲得豐收和增產,但是仍有部分地區因上季受到自然災害的襲擊,在夏種期間,若干地區又遭受到嚴重的旱災,因而已經或將要發生失收或減產的現象,使農民遭受到生產和生活的困難還有歷史上幾乎長期發生災荒的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某些貧瘠的山區的人民,生產和生活也仍然存在着困難,而農曆「八月荒」即將來到,這些地區的人民的困難的程度就更會加重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淸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及時撥岀了巨額救濟款,使部分地區的受災人民完全有可能戰勝面前的困難。
由此可見,人民政府是何等關心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困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是中國歷史上最愛人民,屬於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的財政政策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人民政府是堅決要領導和支持人民消滅任何災難,使人民能夠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幸福的生活的。這一切已被千百次的事實一再證明了。
可是,過去某些地區的領導機關和農村工作幹部並不重視做好農村救濟工作。正如廣東省人民政府指示中指出的過去有些地區發放救濟糧、歡時,「一般都存在着平均主義、幹部包辦代替和放任自流,盲目發放,發完了事,以致發生不應救而救,該救、而不救的現象。」這樣就直接違背了人民政府救濟工作的原則,其結果是「旣不能結合生產,又不能眞正扶助災民解決生產與生活的困難,甚至助長了羣衆單純依賴政府的思想。」例如,龍川縣第六區在今年六月間發放水災救濟款時,由於區的領導上不深入領導救災,甚至不向鄕村幹部交代政策,結果全由幾個鄕的主要幹部包辦分配救濟糧。而鄕幹部怕羣衆說自己不公平,便一律平均分配。該區鐵東鄕的一百卅八戶被救濟戶中,就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戶數是本來不應救濟的,而重災戶却得不到必要的救濟,全鄕重災戶中領到救濟糧最多的也只有八斗穀。雖然本來他們是應該領到好幾擔穀子的。該區有些村子由於平均分配,結果每人只得八斤穀,有的重災戶反映說:「還不夠兩餐飽。」事實證明,龍川縣第六區領導上在那次救濟工作中是嚴重的對災民不負責任,這實在是一種犯罪行爲!可惜得很,這樣的現象決不只是龍川第六區出現過。這樣的偏向再也不能重覆了,這難道還不明白嗎?
那末,應該以怎様的態度來對待農村救濟工作呢?怎樣才能把這個工作做好呢?
首先是各級領導機關(尤其是縣區領導機關)思想上必須重視農村救濟工作。過去有些縣、區領導機關僅僅把救濟工作當作一般事務工作佈置下去,草草了事,結果偏向不斷發生,不能解決災民的困難,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些領導機關對救濟工作的重要意義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必須指出,發放救濟糧欵,不但是救濟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做好農村救濟工作,對密切黨羣關係、幹羣關係和鞏固工農聯盟具有很大的意義。尤其必須認識,做好救濟工作,是直接爲了推動生產運動的。凡是眞正做好了救濟工作的受災地區,就必然會出現生產熱潮。各級領導機關如果能夠這樣來認識救濟工作,那就將會自覺地執行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做到「縣區組織足夠力量,深入重災鄕村,幫助鄕村幹部摸淸情况,準確發放,並及時總結經驗,推廣全面,切實做好發放救濟糧、欵工作。」
在救濟工作過程中必須反對平均主義,堅決貫徹按照受災輕重程度發放救濟糧款和救濟工作爲生產服務的方針。這是檢査救濟工作做得好壞的標準。做法上大體可分爲三個步驟:一、宣傳政策、摸淸災情;二、確定對象,進行發放;三、訂生產度荒計劃,展開生產運動。廣東省人民政府的指示中說在救濟工作中必須抓住由鄕至戶的這一主要關鍵。怎樣抓呢?就是要抓上面說的三個步驟。說得具體一點,每一個鄕的分配工作,都必須做到摸淸情况、心中有數、經過羣衆醞釀、提出名單,召開鄕代表會議審査通過、領導批准,然後分村召開大會發放。這是許多地方的經驗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在六月間惠陽縣各區濟欵時,是照這樣的步驟和辦法做的,結果惠陽各區救災工作基本上做得及時和準確,羣衆歡聲載道,大力恢復生產。這種步驟和方法,是有領導的走羣衆路線的方法。它一方面把救濟政策交給羣衆,一方面又由鄕村幹部和工作組掌握災情,旣由羣衆提名,又要經過審査批准;旣解決災民困難,又着重發動生產。有些同志不了解這些,以爲這樣的做法太麻煩,因而急躁圖快,包辦代替,結果分配下去以後,羣衆意見極多,鄕村幹部挨罵受怨,生產運動搞不起來。各地必須深刻地接受這些敎訓,眞正深入細緻地去進行救濟工作。
目前廣東各地絕大部分地區農民正在與各種自然災害作鬥爭的基礎上,爲爭取秋季增產而緊張地勞動着,部分受災較重的地區也在爲爭取秋季不減產或少滅產而鬥爭。廣東省人民政府撥出巨額農村救濟款的及時和準確發放,將大大鼓舞受災人民爲爭取好的秋收而努力。我們應該及時完成農村救濟工作的這一重要任務!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