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加強對農村生產運動領導的三個環節
中南局農村工作部所提當前加強對農村生產運動領導的三個環節,是正確的。入春以來,中南區全體農村工作幹部,在貫徹生產政策,領導和組織農民群眾進行農業生產方面,業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不能否認,在我們的生產領導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幹部不懂生產(包括生產政策、領導生產的方法以及必備的生產業務知識)。過去一個時期,對於生產的領導,存在着兩種偏向:一種是空泛的號召,不解决實際問題;另一種是教條主義傾向,把書本上的經驗,生呑活剝,不顧當地地理條件,也不看社會條件,不顧當地農民的耕作習慣與水平,硬往下搬,强制羣衆執行。以上兩種偏向結果都是脫離羣衆妨礙生產運動正常發展的。當前全體從事農村工作同志學會領導生產,真正鑽進去,乃是開展生產運動,解决領導與羣衆相結合的關键問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有從事農村工作的同志,又必須有甘當小學生的態度,真正深入羣衆,向羣衆学習,挖掘群衆中的經驗,經過提高,反轉來教育和指導羣衆。這是豐富領導經驗和提高幹部最有效的辦法。必須教育幹部,糾正那種不甘吃苦、高高在上,只滿足於一般號召、不肯深入鑽硏的作風,還必須通過具體範例,幫助那些雖已具有深入群眾的决心,但不懂方法,不得其門而入的同志,而代之以領導帶頭、滿懷熱情、向羣衆學習生產知識的作風。這樣我們才可能逐步把廣大羣衆團結在我們周圍,形成一個有聲色的生產運動。
我們之所以如此強調幹部要深入羣衆、鑽研生產,不僅因為這是幹部取得生產知識的必由之路,而且是貫徹發展生產的各項社會政策,有效的發展和組織互助合作運動,正確深入的對農民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幹部,使幹部密切聯繫羣衆,勝利開展生產連動的基本方法。如果只把它看成是為了単純解决生產技術問题,那是不對的。
中共中央中南局六月十五日
中南局:
全區目前農業生產情况是:插秧工作已大致結束,现在正進入薅草、麥收、夏種的緊張階段。但由於入春以來,各地連續遭受了程度不同的霜、雹、風、早、蟲、水等自然災害,生產發展極不平衡。河南九十七縣受到霜災的襲擊後,麥季歉收,已成定局,估計小麥全省平均收成約在六成左右。湖北旱情至今仍未全部解除,襄陽、荆州專區尙有八個縣大部地區因缺水不能解決揷秧問題。最近湘、赣、粵、桂等省,又發生水災,共約有一百餘縣的部分地區受災,生產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爲爭取我區一九五三年糧食增產計劃的完成,必須作更艱巨的努力。
在生產指導上,自從中央發佈了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關於春耕生產的指示、克服農村「五多」現象等指示,及中南局發佈了由社會改革轉入經濟建設時期加强對農業生產領導的指示,和中南行政委員會發佈關於開展農業愛國增產運動十項措施以後,各地都注意了加强對農業生產的領導,生產中心的空氣已經形成,「五多」現象有所改變,部分地區互助合作運動中的冒進現象,也得到了基本糾正。發展生產、保護私有權的政策,開始爲羣衆所瞭解,在生產及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當中,部分幹部已經能夠開始認眞總結羣衆中的經驗,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初步得到羣衆的擁護。但就目前總的情况來看,轉生產當中最大的問題,仍是領導與羣衆結合不起來,不少地區,生產運動仍然停留在一般號召上,缺乏具體有效的領導。因此,在自然災害與生產困難面前,羣衆失去依靠,少數壞分子從中挑撥,入春以來,有些地區農村社會秩序呈現了動蕩不安,此乃重大原因之一。爲了解決以上問題,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中南局委員會的指示,我們認爲,目前農村工作指導上,應當抓住如下三個環節:
(一)必須加强全體農村幹部對生產的具體指導工作,認眞解決領導與羣衆相結合的問題。當前基本情况,仍然是大部分幹部,沒有鑽進去,領導生產,却不懂得生產,還沒有摸到領導生產的門路,生產工作的領導,還停留在一般號召上,因而廣大羣衆對幹部的領導還沒有發生興趣,幹部也由於不能取得羣衆的信任而陷於苦悶。因此,生產運動,顯得軟弱無力,沒有出現一個領導與羣衆相結合的偉大的壯濶的生產運動。甚至有的地方產生了幹部與羣衆互相埋怨的現象。這種狀况,在由社會改革轉向生產的過渡時期,是不可能避免的現象,但是,我們領導的責任,應該盡量縮短這個過程,把生產運動眞正領導起來。這就要各級黨委親自下手,幫助下級幹部取得經驗,找出門路,以示範行動,迅速克服不結合實際的空喊生產的領導方法。並注意組織各種報刊,及時地、連續地提倡這種作風,與介紹成熟的經驗,推動大家前進。
據最近各地區已經創造出來的成功經驗來看,要切實有效的解決領導與羣衆相結合的問題,必須是深入農民,在農業生產的全部過程中,學習農民生產中的成功經驗,加以總結提高,反轉來再用以敎育農民,這也就是先當學生後當先生的辦法,這應該是一切農村工作同志學習生產知識的起點。應當認識,廣大農民,特別是老年農民,是有豊富的生產經驗,和向災害作鬥爭的經驗的。但是,這種經驗往往是分散的,不系統的,沒有把它總結起來,集中起來,所以也就不能起指導作用。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深入下去,經過艱苦的工作,把這些分散的、零星的經驗集中起來,加以週密對照、比較、分析、硏究、總結提高,變成指導生產的武器。事實證明,因爲這些經驗,是當地農民所固有的,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很容易被羣衆所接受。如河南霜災後所運用的「澆麥保苗」辦法,湖北浠水縣委在抗旱中所提出的「掇秧」辦法,就是從若干農民中總結起來的。這種辦法,一經總結提高,即可爲廣大羣衆所接受,因而也提高了幹部在羣衆中的威望,可以使幹部與農民密切結合起來,這就是很好的例證。但是,總結這些經驗時,必須抱着虛心學習的態度,反覆和有經驗的農民商量,耐心地細緻地進行調査硏究,並根據當地具體情况愼重地有重點有步驟地組織推廣,切忌不向羣衆學習,抓住片鱗隻爪、一知半解,就片面地機械地去搬用。至於現有的科學經驗,和外區經驗,必須經過農場或個別農民積極分子的試驗,證明是確實可行的,然後再加以推廣;凡未經當地試驗成功的經驗,不能急於推廣,更不能强制羣衆去執行。總之,必須使我捫幹部深入到羣衆中去,學會生產知識,才能夠使領導與羣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有聲有色的生產運動。
(二)結合當前緊張的生產運動,要進一步正確地貫徹各項社會政策,充分發揮社會政策對於生產的推動作用。事實證明,政策深入貫徹以後,對於穩定農民生產情緖,解除對生產的各種顧慮,澄淸各種混亂思想,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起了很大作用。如河南汝南縣,宣傳生產政策後,農民生產情緖提高,全縣的不完全統計,增添牛一千六百餘頭、驢一九四頭、馬三十九頭、驟十二頭、犁一千零一十五件、耙五百三十七件、鋤三千三百九十九件。但是這様地區,目前全區爲數還很小。從各地反映的情况看,當前社會政策中,亟需要看重解決的突出的是借貸政策和互助合作中的互利政策(耕牛農具合理報酬問題)。因爲在過去社會改革運動中,曾有不少侵犯中農利益的地方,在目前生產運動中,有些地區仍然存在着此種現象,諸如强迫借貸,有借無還,或變相强迫借貸,互助合作中耕牛水車不給代價或少給代價等,這些問題,必須結合生產運動予以適當解決,使政策的宣傳,和具體執行相結合,才能使羣衆相信我們的政策;但處理這些問題時,必須從實際情况出發,在堅持政策的原則下,照顧雙方具體困難,才能有利於問題的正確解決。如河南在解決借貸問題上,採取「雙方說通」的辦法,以「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道理,說通貧雇農民,同時敎育中農,爲了團結生產,照顧貧雇生產生活上的困難,應該允許貧雇農在一時不能償還時,採取分期或緩期償還等辦法,以利於團結生產,這樣,旣便利於克服目前仍然存在的强迫借貸現象,又防止了不顧貧雇農實際困難,硬性逼債的辦法。
另外,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抓緊對農貸和信貸合作社工作的領導,注意從各方面主動地系統地幫助解決貧雇農生產上生活上的困難,糾正發放農貸中的平均主義現象。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的幫助貧雇農解決其生產困難,則整個生產運動,將受到很大影響,據湖南邵陽縣七十五個鄕統計,即有六百四十七戶出賣土地。這種情况,應引起特別注意。
(三)當此緊張的生產季節,爲了克服生產困難,搶住「火色」,與自然災害作鬥爭,還必須根據羣衆固有習慣,抓緊各個生產環節(如割麥、揷秧、薅草、車水、追肥等),號召大量組織各種臨時性的生產互助組織。在羣衆中是有組織臨時生產互助的習慣的,只要幹部加以硏究,依據其原有經驗,適當改進其不合理部分,總結幾條經驗,簡單訂出幾條辦法,就可以大量推廣。臨時互助組,不僅爲農民今天生產所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培養農民集體勞動習慣,爲常年互助組的發展打下羣衆基礎的最好辦法。春耕開始以來,我區的臨時互助組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在幫助羣衆解決困難上,起了不小的作用。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多數地區組織互助脫離羣衆固有的優良習慣,幹部主觀地規定一套辦法,反而爲羣衆所反對,而有些地區領導機關對此又缺乏認眞的領導,因此,在互助合作已有發展的地區,挿秧後必須進行一次總結,解決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求得進一步的發展;在重視不夠呈現自流現象的地區,應該結合今後生產,積極發展。
在大量號召組織臨時互助組同時,還要注意重點搞好常年互助組。已經有常年互助組基礎的地區,必須根據中央關於互助合作決議中所指示的各項原則,從耐心打通幹部和羣衆思想着手,通過羣衆民主討論和總結,加以整頓和提高,特別要注意糾正若干地區在常年互助組內所採取的盲目將耕牛、農具折價歸公的辦法。在沒有健全的常年互助組,領導上沒有取得組織常年互助組經驗的地方,也必須注意几點培養,要求最低限度,在一個區的範圍內,要在三四個鄕中,培養一個至三個常年互助組,並有專門幹部具體領導,做出成績來。這樣就可以爲提高臨時互助組和開展互助合作運動打好基礎。目前部分地區所存在的對互助合作運動領導所表現的自流現象,必須堅決糾正。
上述三個問題,如果能獲得良好的解決,將會使我們廣大農村工作同志,逐漸領會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領導方法,從而學會一套普通生產知識,逐漸學會組織起來的一般經驗和理論,並能夠正確地貫徹和執行農村生產的各項社會政策,我們就能克服領導與羣衆脫節的現象,就能夠把廣大農民團結在我們的周圍,形成一個巨大的向自然作鬥爭的力量,有力地克服目前因災害所造成的若干損失,保證今年生産計劃的完成。以上意見,是否有當,請指示。
中共中央中南局農村工作部
六月十二日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