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16期

1953年06月1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16期
【打印】 【字体:

中山大布鄕農民協會領導農民生產渡荒的經驗

中山縣府「生產通訊」


  中山縣第二區大布鄕春耕後部分農民的生活困難未得到解決,但農民存有依賴思想,每天都有十多人到農會要求批准向銀行貸款或賣東西,有些借不到錢便罵幹部,弄得有些幹部不願辦事,負責保管農會經費的黃土安不敢見農民。有些幹部也認爲非要政府貸一億元不能領導農民渡荒。幹部和羣衆思想混亂,影響了當前生產工作的開展。

  農協常委會開會硏究後,分工下去了解農民現行的渡荒辦法,發現了好辦法就向農民介紹,幹部帶頭實行。目前全鄕除了原有三十二戶靠單車搭客外,割菠蘿麻的有二百三十多戶,掘柴頭的四十多戶(另十三戶到外鄕替人運柴賺錢),織竹器的二十七戶,掘土茯苓的廿五戶,摘金銀花的十戶,油帽的四戶,賣豆腐的三戶,此外是種園圃的。全鄕農民每日的副業收入有一百八十萬至二百萬元,生活困難基本上解決了。其主要經驗與做法如下:

  (一)深入羣衆中去,發现和總結羣衆中行之有效的生產渡荒經驗,來教育羣衆、指導生產渡荒工作

  農協常委會硏究了如何領導農民生產自救,度過夏荒,扭轉了幹部「非靠政府貸一億元不能解決夏荒問題」的依賴思想和怕麻煩思想,決定幹部分工分片深入到農民羣衆中去了解他們的思想情况,宣傳生產自救,並發現現行有效的度荒辦法。

  鄕長林帝海發現貧農梁房母去年晚造禾被水浸死,只靠割菠蘿麻度日,由去年十二月糴米吃到現在,但未向農會借過錢,現在還存有十多萬元和十九斤麻(値五、六萬元)。另外一個小販原是賣豆腐的,因生活困難,連本也吃了,最近去割菠蘿麻,生活問題得到解決,並且找到本錢,恢復了賣豆腐。並從梁房母處了解到一個人每天可割菠蘿麻三斤至四斤,長的每斤可賣四千元,短的每斤也可賣三千五百元,有人來鄕收購。又在新安了解到個別農民織竹器、掘柴頭可解決生活困難。

  (二)用典型推動和幹部帶頭實行的辦法,把總結出來的生產度荒經驗向羣衆推廣

  幹部總結出農民現行有效的割菠蘿麻、掘柴頭、米仔頭(土茯苓)、織竹器等辦法,但未被普遍採用。於是決定用梁房母作典型來宣傳,並由鄕幹部帶頭推動農民生產自救。鄕長林帝海囘家說服了母親上山割菠蘿麻,並積極推動別人去割。鄕委林旭母、林田母自己帶頭去割,又動員別人去割。住鄕政府値日的鄕幹部向到來申請貸欵、賣東西的農民解釋生產度荒的道理,推動他們生產自救。推動了三十多戶去割麻以後,又開了羣衆大會,介紹梁房母的度荒辦法。又叫割過菠蘿麻的人去串連,結果再推動了一百七十多家去割菠蘿麻。文書黃土安在自己的大組裏帶頭織竹器,帶動了全組二十多家人織竹器度荒。又有些農民去掘米仔頭、摘金銀花等。

  大村帶動小村,由點到面推開。先在大布村搞起來,在鄕委會上介紹了大布村的度荒辦法,帶動了平湖村三十多戶也去割菠蘿麻,沙崗村也有一部分農民去割,這樣在全鄕搞起了生產自救,也沒有人去農會要求借貸及賣東西,幹部工作信心也加强了。

  (三)生產度荒工作展開後,密切注意和檢查工作進行中的情况,及時發現問題,解决問題,推動生產度荒工作不斷深入

  一、發現和解決了生產和度荒結合的問題。生產自救初步搞起後,又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些農民只顧搞副業而忽視中耕除草工作,像黃健華母怕菠蘿麻給人家先割完,寧可不除草去割菠蘿麻。鄕幹部於是跟她說如果生產放鬆,收成不好,今後半年口糧也成問題,所以農業生產更重要,並和她分配好割菠蘿麻和下田工作的時間。鄕長林帝海和家庭進行勞動分工,母親割麻,弟弟養鴨,自己工作和生產。鄕幹部討論和硏究了這些辦法,分頭下去檢査,幫助勞動力强的農民訂出勞動分工(家庭分工)辦法(一家幾人,一些人搞農業生產,一些人搞副業度荒),勞動力弱的訂出時間分配辦法,解決了農業生產和度荒的矛盾。現在全鄕普遍耘了兩次田,有一半農戶耘了三次,並積極想法種綠肥下田。鄕委又及時推廣了將菠蘿麻的皮落田的經驗,增加了綠肥的來源。

  二、發現和解決了農民不注意節約的問題。生活問題得到解決後,一部分農民忘記了困難時的情况,有一千吃一千,有一萬吃一萬,沒有長期打算。鄕委發現了這個問題:也發現了有些農民能夠節儉度荒,如容君鐵全家八、九口人,有兩個半勞動力,自己下田,妻子去割麻,賣得一萬元便糴一萬元米,到現在已糴了三十多萬元的米,保證了到夏收也不缺糧。於是召開了羣衆大會,表揚節約生產的容君鐵等,批評敎育了個別還不積極生產自救的農民,扭轉了一些農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

  三、發現和解決了私商壓價收購副業產品的問題。初時農民割到的菠蘿麻,多數由私商下村收購,後來割的人多了,私商又乘機壓價,由每斤三千五百元壓到三千元,還想壓低至二千多元,並用司秤代市秤欺騙農民,反說政府不收菠蘿麻,壞人又乘機挑撥,一部分農民怕割了沒人買,思想開始混亂。鄕委及時硏究了這個問題,打電話問土産公司(原來土產公司收購價是每市擔卅七萬至四十萬元),於是決定由農會代收,解決菠蘿麻銷路問題,並開羣衆大會講明,解除了農民的顧慮,農民的熱情又高了,割菠蘿麻的增至二百三十戶。農會每天代土產公司收購三百多斤。現在全鄕農民情緖很高,家無閒人,到處一片生產自救的氣象。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