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第16期

1953年06月1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3年 > 第16期
【打印】 【字体:

關於『西南區一九五二年生產救災工作報吿』的通報(轉載)

中央人民政府内務部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三日內社(52)字第四六二號


  「西南區一九五二年生產救災工作報吿」很好,抓住了癥結所在,提出了明確辦法,報吿中所提各種偏向,如虛報災情多要救濟糧,積糧不發餓死人,對副業生產未引起應有重視,農業稅收不按「依法減免」辦事;不很好貫徹自由借貸政策,致災區借貸停滯等。其他災區可能有同樣偏向,應認眞檢査糾正。茲將「西南區一九五二年生產救災工作報吿」摘要通報,供各地硏究參考。


附西南區一九五二年生產救災工作報吿(摘要)


  一、基本情况(畧)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兩年來在救災工作上,對災荒情况的掌握是很不夠的,因此對缺糧人數只能作片面的估計,如四川省西充縣以一戶缺糧情况來推算全縣缺糧人數,墊江縣按春荒缺糧人數加百分之五作爲夏荒缺糧人數。或者誇大災情,如該省忠縣九區金雞鄕六合村十五人缺糧報爲七十四人,誇大了五倍;瀘縣合江縣假報災情;蓬溪縣甚至假報餓死人。這是由於平日對災荒情况麻痹大意,一旦災荒發生後就冒報、謊報。當然有的地區對於防救災荒是有計劃、有號召的,但由於督促檢査不夠深入,所以對計劃、號召的貫徹情况亦不了解,往往祇是報災要糧,而不反映具體工作情况及總結經驗,因而計劃不能完全實現,甚至落了空。這充分說明我們犯有嚴重的官僚主義,今後必須認眞的徹底的加以糾正。

  (二)在救濟糧欵的使用上,因不掌握災荒的眞實情况,以致有的地區發生層層積壓,發放不及時,在災荒嚴重的時候,甚至發生餓死人,尙未發下(如貴州、雲南、四川、西康)。有的只憑一個典型材料,不從實際出發,簡單的逐級分糧,造成嚴重地盲目分配或平均分撥。有的則沒有很好的配合其他農業、水利各種糧款進行發放,甚至與其混淆不淸。更由於各級領導交代政策不夠,區鄕幹部不了解如何發,發給什麼人。如四川省部分縣在發放救濟糧時進行「五比三評」中,不恰當的提出「比勞動」,弱、貧、病困難者得不到救濟;許多地方强調投入農業生產(買農具、種籽、耕牛)而忽視搞副業保本吃利,解決吃飯問題。雲南省鄧川縣兆邑鄕共發救濟款一百九十八萬元,便有一百五十八萬多元用於買農具、買猪、買馬、買船板、修房屋、葬坟等,而不是用於救災,可見當地是無災荒的。以上情况,足以說明各地救濟糧款發放使用是極混亂的。必須及時加以糾正。(內務部按:這種做法是違反「專款專用」原則的,應即責成該縣檢査糾正。)

  (三)在副業生產上,兩年多來,雖有很大開展,但仍未引起足夠重視。一般貧瘠高山地區往往是災荒嚴重的地區,副業生產條件較好,但目前仍有很多副業尙未很好地組織與扶植。如四川省巫山縣起陽鄕的紡織,峨邊縣雙溪口村的藥材,雲南省鎭雄瓦橋鄕的草碱,貴州省興義縣發玉鄕的桐樹、花椒等,尙未從長遠發展生產着眼,而加以組織與扶植,對災民渡荒上未起到應有的作用。這是由於一般幹部覺得副業是零星分散的,搞起來很麻煩,解決問題不大,因此,未能同領導農業生產一樣認眞的有計劃的從各方面大力去開展。另一方面,各級貿易,合作部門,在支持副業上,雖作了許多配合工作,但有的幹部因收購的麻煩或單純營利觀點,就認爲無發展前途,放鬆了在規格、技術上的指導,因而對已有的副業生產的扶植受到阻礙,這些不應有的現象,都必須迅速糾正。

  (四)自由借貸是社會互助之一種,在災民度過災荒上有它一定的作用。有些幹部對這一問題認識不足,加之對政策了解與宣傳不夠,所以有的地區未很好的展開,甚至發生了很多的缺點或錯誤。如「有本無利」、「有借無還」、「强借」、「搜借」、「開鬥爭會借」,這種違反政策的辦法,增加了羣衆的顧慮,所以有的反映「多借不如少借」、「少借不如不借」,部分鄕村幹部僅强調解决貧僱農困難的一面,而忽視了放貸戶利益的一面;只從解決目前的困難着眼,而忽視了今後的長遠利益。這就使互助兩利的自由借貸政策不能及時通過實例敎育率衆,以致自由借貸關係停滯,影響了許多災區人民度荒口極不能解決,且阻礙了農村生產(特別基副業)的發展,也容易造成羣衆「沒有吃的有政府借,還不起政府頂」的依賴思想,增加救災工作上的不應有的困難。

  (五)去年雖頒佈有農業稅征收條例與災歉減免辦法,但由於未認眞貫徹執行,對於應該「依法減免」的災民或農戶沒有予以減免,因而有的災民在交公糧後,不久就發生缺糧現象,甚至餓死了人。如西康省會理縣六區貧農劉周民一家十五人,一九五二年自耕田土收谷三石(每石約四五〇斤)、包谷三斗,上了公糧七一三斤,今年二月起即無口糧。又如貴州省畢節縣王承堯去年莊稼種得遲、歉收,秋征應納公糧六斗,他只有三斗,不足之數,由鄰居借繳,今年陰曆正月出外討口二十餘天,於二月初一日餓死。(內務部按:發生以上偏向地區應設法補救;對違反中央政策,不關心羣衆疾苦的失職幹部應從嚴追査處理。)這樣就加重了災荒的發展,且使「依率計征」「依法減免」的政策不能和羣衆見面,影響了人民政府在羣衆中的威信。

  三、今後工作的意見(畧)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