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番禺縣十二區春荒情况及問題的通報
廣東省人民政府民政廳一九五三年五月廿五日(53)民社創字第一四七號
番禺縣府四月六日報稱該縣春荒,全縣缺糧二百三十餘萬斤,其中以禺北第十、十二、十二三個區較重,要求我廳增撥救濟糧一百萬斤。當時我廳處理這個問題亦不及時,至五月初才與該縣共同派員組成檢査組浙往荒情嚴重的十二區進行調査了解。據了解該區春荒仍在繼續向上發展,缺糧戶及絕糧戶日有增加,個別已有餓腫現象,要求賣耕牛的不少。但縣區鄕領導上未作過切實深入的摸底,也沒有硏究出具體的克服辦法,領導農民生產自救,甚至有些幹部不敢在羣衆中公開調査荒情和讓羣衆討論渡荒辦法,縣府報吿也說「只能做到一般的號召,自力解決春荒」。我們認爲該縣不積極領導農民生產渡荒,而希望多撥救濟糧來解決問題的想法是與中央的救災方針不符的,我廳爲扶助農民生產自救,決在農村救濟款中增撥該縣三千萬元,指定用於禺北救荒,希望番禺縣府迅速派出工作組切實掌握和有重點的使用這批救濟欵,積極扶助農民生產自救,徹底克服單純救濟觀點和平均發放的偏差。茲將檢査組報吿節錄通報於後,希各地引起注意。報吿中所提出的幾點意見,我們同意。
附:
番禺縣十二區春荒情况檢査報吿
一、該區的一般情况與春荒的發展趨勢:(畧)
二、目前存在的幾個問題:
1.領導上對渡荒工作不夠重視。該區春荒雖日趨發展,但縣府在此之前未作過深入的調査,摸淸情况,從實際的渡荒工作中也看不出縣的領導上已把克服春荒當作急迫而嚴重的任務來對待。據說,最近縣開了十多天的生產會議,對渡荒工作,只原則的提出要「生產自救,自由借貸,在禺南修公路,禺北築水利,以工代賑」。區生產助理囘到區府的第二天,區委會即調他去搞覆査。區裏一搞生產渡荒工作的專職幹部也被調走。
2.土改覆査與渡荒工作沒有很好結合。土改隊對春荒雖也覺得嚴重,認爲必須解決,但很少進行實際的渡荒工作,客觀上形成「單打一」現象。湴湖鄕過去土改時開羣衆大會,到一千人以上,但現在覆査,羣衆大會只到二、三百人。羣衆反映:「吃的湯湯水水,走起路來肚子響,那有心機開會」。寮米鄕農民反映:「晚上開會到十一、二點鐘,早上三、四點鐘要去採菠羅蔴渡荒,覺都睡不好」。事實上,渡荒工作沒搞好,覆査也受影響。
3.沒有掌握荒情,工作被動。區鄕幹部對缺糧、斷糧的戶口和數字多少,到夏收兩個月期間的發展情况怎樣,農民的生產生活情况,有多少可以自救,有多少必須政府扶助,要多少物質力量,都沒有一個底。湴湖鄕的土改同志認爲幹部沒有想出好辦法之前,不能在羣衆中公開調査荒情,討論渡荒,怕羣衆面向政府,幹部束手無策。因此全面情况不能掌握,有人餓腫也不知道。生產自救從縣到鄕多停留在號召上,究竟如何結合各地的具體情况進行生產自救,借貸自由如何才能開展,幹部和羣衆思想上都沒有底子。湴湖鄕的土改同志說;「我們對渡荒問題討論了兩天,談來談去想不到辦法,還是生產自救、自由借貸八個字」。農民要求賣牛,要求救濟,心中無底,便只有叫他們自己想辦法,打發出門了事。
4.發放救濟款有平均主義現象。全縣十二區,縣先後撥出救濟款二次共二四、五〇〇、〇〇〇元,十二區得五、〇〇〇、〇〇〇元。第一批三、〇〇〇、〇〇〇元。區撥各鄕時,全區十六鄕,每鄕照顧,最多的卅萬元,最少的十萬元。春荒最爲嚴重(人口則較少)的湴湖鄕才分得廿五萬元。到鄕時也平均發放,如寮米鄕共廿萬元,分給十個圍,每圍二萬元。湴湖鄕廿五萬元,據說也分發了上百人,每人只得二、三千元。
三、我們的幾點意見:
1.縣的生產救災辦公室對於當前渡荒的問題,應列爲迫切的重大任務,組織足夠的人力、物力,面向困難區,重點深入,重點領導。覆査地區要依靠土改隊爲主力;縣和區都要配備適當數量的專職幹部,掌握全面情况,經常聯繫各有關部門,組織銀行、貿易等機構的物資力量投向荒區,如發放春荒短期貸款、扶助生產、收購土特產等。
2.土改覆査工作要與當前渡荒結合起來。渡荒工作搞不好,覆査也大大受影響。土改隊應該首先面向困難戶,組織生產渡荒,解泠期難戶的生活問題。發動羣衆,貫徹遗査渡荒兩不誤,可以白天組織領導羣衆生產渡荒,晚上開會覆査。
3.把領導生產自救和開展自由借貸的口號,變成具體的實際行動。首先多種多樣找尋副業門路。根據目前的情况說明從零散的副業門路中還是可以解決不少問題的。如寮米鄕已有一一〇多人去上山採菠羅蔴,剝製曬乾後,每斤賣四千至八千元;寮米、竹料、龍崗、長黎等鄕沿河有竹林(尙未分配,由各農會掌握),可斬伐一部分,順流溪河排放廣州,每百斤可換廿五斤谷。其次要幫助解決農民副業中資金缺乏的困難(目前該區銀行營業所上撥來一筆春荒副業手工業短期貸款七、〇〇〇多萬元。要迅速掌握情况,有重點的發放下去)。第三對自由借貸目前羣衆尙有顧慮,不過根據調査親戚鄰里間的互助借貸還是有的,這些小額的親戚間互助互濟精神是要予以鼓勵和推動的,以發揮羣衆智慧和互助精神,使扭轉目前農民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和等待幹部想辦法,等待政府救濟的思想。
4.照顧重荒區,發動以工代賑。據說禺南修公路,打石仔每人每日可得五、六千元,可動員禺北貧苦農民前往以工代賑,農民說日有三、四千元即願去。
5.救濟欵應有重點的發放,克服幹部和羣衆平均主義的思想偏向。對於無勞動力又無依無靠的孤老病殘,應特別注意給予照顧。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