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南區勞動就業問題的報吿(轉載)
中南軍政委員會民政部部長 鄭紹文
主席、各位委員:
現將中南區勞動就業工作的情况報告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本年七月二日召開了勞動就業的專門會議,提出全面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的方向,並於七月二十五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一四六次政務會議通過了「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
失業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帝國主義長期的侵略與國民黨長期的剝削統治,因而造成了中國社會上嚴重的失業現象。隨着反動統治的潰滅,大量的失業人員就遺留給了人民的新中國。三年來人民政府在解決就業問題與救濟一時難以就業而又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的工作上,獲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接管的時期,我們包下來了所有的公敎人員,隨着國家經濟建設的恢復與發展,三年來已有二百二十餘萬失業人員獲得了職業,其中有一百二十餘萬職工與一百萬失業知識分子、從來不事勞動的農村游民、還鄕的舊軍官及地主,他們在土地改革之後,現已開始勞動,目前就業人數較之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得多,有勞力而不勞動的人和沒有勞動機會的人,比諸以往是大大的減少了。
同時,三年來,社會經濟不斷進行改組,凡不利於國計民生的行業和專靠偷工減料、投機倒把來發財的行業,或則漸被淘汰或則日趨沒落,這就必不可免的要發生失業和半失業的現象,他如廠礦及各種企業,經過了民主改革、生產改革與勞動組織的改進、先進工作法的推廣,勞動效率提高了,勞動力有了剩餘;農村中土地改革之後,農民的勞動熱情大爲提高、加以互助運動的展開及某些農具的改良,勞動力也有了剩餘。可是原來耕地不足、勞力過剩的情况並未改變,這様,就增加了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現在農村中的剩餘勞動正在流入城市,加重了城市的失業和半失業的情况,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失業和半失業的現象,是我們前進路上難以避免的一時困難,這與反動統治下的失業現象有着本質的不同。
解決勞動就業問題,應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必須適應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不能單純的從社會救濟出發,在即將開始的國家大規模的建設中,有計劃的有步驟的把城鄕剩餘勞動力充分的應用到生產事業中及其他事業中來,使之轉向生產,创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準備更多的與更好的就業條件,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在過去三年中、國家的經濟還未恢復、反動統治遺留給我們的社會貧困狀況還很嚴重的情况之下,我們尙能在接管時期包下來所有舊公敎人員,與此同時,還能解決二百二十餘萬人的就業問題,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從恢復的階段走向發展的階段,其所需勞力,將比以往爲多,加以我國之大,物產之富,
在實現新民主主義的建設並走向社會主義前途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廣大的勞動力,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因此,我們完全具備了解決就業問題的客觀條件和必需的物質基礎,我們也有信心來解決爲任何資本主義國家所不能解決的失業問題。
同時我們應該估計到解决全面就業問題,是存在着困難的,這不是簡單的工作,而是非常複雜的工作,還須要有較長的時間。因爲我們國家的建設雖將全面展開,但還未完全展開,各項生產事業及社會事業,雖將大量開展,而還未完全開展,全國現有三百多萬的各種失業人員,就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不能求之過急,在工作進行上,應有全面的長遠計劃。登記雖然是全面的,但在組織就業時,又必須有先後緩急之分,逐漸的一批一批的解決。由於要求就業人員的勞動條件不同,容納的部門應該是多方面的,只有向各方面想辦法,才能解決問題。
在過去三年中,中南各級人民政府在解决就業問題與救濟失業問題上,都做了不少工作,而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就。當接管的時候,我們執行了中央包下來的政策,把所有的舊公敎人員全部包了下來,以介紹職業,訓練轉業、還鄕生產等方式,有二十二萬失業工人獲得了勞動機會,並有八萬七千二百一十三人得到經常救濟,經外區來我區招考、招聘及本區以各種訓練吸收參加工作或個別安置等方式,有二十六萬失業知識分子就業,其中有屬於舊軍政人员、失業知識分子三萬九千人。在社會救濟方面,自一九四九年接管武漢之日起至一九五一年十一月止,共資遣了戰俘七十萬人,難民十三萬五千一百六十七人回鄕生產。三年來,
收容了游民乞丐四萬七千九百四十八人,經過敎育改造、資遣還鄕生產及就業者二萬二千六百五十三人;其餘二萬五千二百九十五人,則分住於二十五個生產敎養院從事勞動生產。
但是中南區仍存在着失業半失業的現象,根據統計,目前各種失業半失業和求業的人員,尙有八十萬人,內計工人十七萬六千零七十八人,知識分子約十三萬人,舊軍政人員八萬人,其他失業半失業及求業人員(位括城市贫民在內)三十六萬三千九百二十二人。證諸以往事實,我們要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硏究一下這些人的實際情况之後,困難就有了。現有的失業工人,除一部份是歷史遺留者外,多因國家的經濟改組而發生的,技工少,一般工人多,爲了適合國家建設的需要,其中有一部分人還可以在原來的行業中找到工作,另外一部分人,則須轉入其他行業。爲了適應新的行業的要求,
原來的勞動條件與技術條件,均須有所改變,這就發生了轉業訓練及其一系列的困難。
一般說來,目前中南區的知識分子,不是多而是少,已經感到不夠應用,可是現有的失業知識分子的就業條件是不大好的,他們當中雖然可能有些人政治上較爲進步,但多數人還很落後,甚至有一部分人在政治上和歷史上有些問題弄不淸楚,且多爲中年人,又缺乏專門技能。失業舊軍政人員的情况,亦大致相同。還有家庭知識婦女,或則從來就沒有就過業,或則早已脫離了職業,他們有家庭的牽掛,也有的有子女的拖累,過去生活是依靠丈夫與積蓄或其他來源,現因國家建設進步的鼓勵與社會風氣改變的影響,亦要求就業。至於其他要求就業人員,有的過去爲臨時工人,現久已找不到工做,也有手工業工人與獨立勞動者,也有行商小販,他們的特點,是很少專門技能,婦女多,勞動力不夠强,文化低與家庭負擔較重,到農村去工作有困難或則不願意,這是他們的共同點。
根據上述情况,我們要解決這八十萬人的就業問題,並不是沒有困難的。但是三年來中南區各種建設事業的進步與成就,提供了解決這些人員就業的有利條件,並加强了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信心。中南現在的情况,無論如何,要比過去爲好,在以往的三年中,我們除了全部包下來所有的公敎人员之外,還解決了五十多萬人的就業問題,今後當然可能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自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公佈之後,在中南各階層人民中,在失業與半失業人員中,獲得了廣泛的歡呼與衷心的擁護,他們爭相閱讀登載着這個決定的報紙,有的甚至把它買來保存起來,對祖國美好的前途充滿了信心,他們從實際生活的體驗中,感到人民政府和人民領袖毛主席的偉大與新民主主義國家制度的優越性。
爲了做好勞動就業工作,特向本次會議提出以下意見,以供採擇:
一、解決勞動就業問題,必須要貫徹適用於國家建設的方針,把所有的城鄕剩餘勞動用到生產方面來,生產擴大了,經濟發展了,勞動力的需要量就會隨之而不斷的增加,這樣才能全面解決就業問題,並從而消滅失業現象。但生產的擴大與經濟的發展是逐漸的,需要一定的時期,因此,解決就業問题當前還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農業、漁業、手工業、運輸業、商業等各方面,設法依據實際的需要與可能,有計劃、有步驟的分批實現,不能急於求成,一切急躁與不合實際的做法,都將會妨害此一工作的進行。
二、根據現有材料,自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公佈之後,公私企業,都有乘機開除或解僱職工的事件發生,為了保護工人的利益及減少失業現象,必需嚴予制正。某些公私企業,如因經濟改組關係,本行業確無發展前途,而需轉業或緊縮經營或歇業者,均須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第一條各項規定,依法辦理解僱手續,否則,以違法論處。一切公私企業,凡在政務院「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公佈之後,未依照該決定第一條各項規定之法定程序,而擅自解僱的職工,均須一律復工。
三、為了廣泛的開闢就業道路,必須加強手工業品與土特產品的推銷工作,更進一步的做好城鄉物資交流,活躍市場,發展經濟。各級工商管理機關及貿易合作等組織,應注意研究發展手工業的具體辦法與實施計劃,解決原料供應與成品推銷的困難。目前近代工業尚未大量發展,手工業在人民經濟生活中,仍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所需勞動力也很多,如我們能在這方面多想辦法,做出更多成就,不但有利於解決勞動就業問題,而且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亦屬有利。
四、勞動就業工作,是整個政府的工作,是我們當前的歷史任務與政治任務,各行政部門、各企業廠、礦及其他生產事業機關,必須密切配合,克服本位思想,加強離體親念,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及事業發展的需要,作出用人計劃,送請各級勞動就業委員會或勞動部門調配,未經批准,不得任意解僱與招聘職工,以便於剩餘勞動的調配。在用人時,要切合實際,適當的降低用人標準,防止單純的只想用年青的現成的幹部,要分擔使用失業人員就業的任務。估計目前各項建設尚未大量展開,一時還不可能容納更多的剩餘勞動,因此,有計劃有組織穩步轉移部分的城市失業人員到農村生產就有了必要。
五、發展文化教育與衛生事業應配合今後全面的掃除文盲工作和展開的衛生運動工作相互進行。在城市工廠和農村,要廣泛地開展社會文化教育事業,諸如興辦業餘學校、夜校、冬學等;在廠、礦企業附近,並須提倡舉辦托兒所,收容職工子女。在開展衛生工作方面,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城市衛生工作,一方面要大力開展地方的衛生事業,建立與充實衛生機構,有組織的成立衛生隊等,吸收中醫西醫,相互研究,取長補短,作深入地有計劃地調查病和病因,宣傳衛生常識與進行防治醫療事宜,逐漸戰勝各種病災。在開展以上兩項工作時,隨著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的發展,吸收和容納大量的失業與半失業的知識分子、技術人員或勞動人民,集中予以必要的短期訓練,分批調配以上各有關的工作崗位,也是有意識的將城市的失業知識分子輸送到農村去的必要道路。這樣,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不但可以解決一部分勞動就業問題,且在推動文化教育與衛生事業的前進上,增加了力量。
六、為了和緩農村剩餘勞動流入城市,以此加重城市的失業與半失業現象,必須適當的處理農村的剩餘勞動。在大規模移墾邊疆的條件未具備以前,各地應注意調查當地可能開墾而又可以開墾的荒地,在不妨害水土保持、蓄洪洩洪與破壞農田水利的條件下,作出開墾實施計劃,以個人自由開墾、組織農民合作開墾或移民開墾等方式,穩步的依次進行。中南多江多湖,還須注意計劃並興辦蓄洪墾殖的工程,此外還要大力發展有銷路的農村副業,有計劃的推廣經濟林與經濟作物,興辦各種規模大小不同的水利工程,修建公路,疏濬河流。並發展手工業及農業副產品的初步加工,有步驟、有計劃的修蓋房屋與興辦公共工程,以資容納大量的剩餘勞動。
七、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勞動就業委員會「關於失業人員統一登記辦法」的規定,失業登記將是全面的,並由一個機構統一進行。在登記時,必須依此辦法的規定進行工作,嚴格登記,其範圍只限於省或專轄市以上城市的失業人員,而不及於農村的剩餘勞動。凡在農村分得了土地的人,他們的生活已有了一定的來源與依靠,他們與城市的失業和半失業人員有所不同。失業知識分子的登記,只限於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否則,將會使處理時發生困難。在處理就業時又必須有分別、有步驟,要先解決失業人員的問題,後解決半失業人員的問題;先解決生活困難與有技術者的問題,後解決生活不很困難和缺乏技術者的問題。
如因一時不能就業而又生活困難者,以及喪失了勞動力的老、弱、殘、病、鰥、寡、孤、獨,則應予以救濟或收容教養,使他們做一些可能做的輕微勞動,以貫徹生產自救的方針。
八、做好勞動就業工作,還必須依靠廣大群眾的支持與臨助,為此,必須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宣傳與教育工作,使廣大人民認識我們這樣經濟落後的大國,僅僅經過三年的時間,已能全面的提出並看手解決全部勞動就業問題,這充分說明了我們國家人民民主制度的優越性,同時也充分的表示了我們國家經濟力量生長的速度。因此,全國人民,尤其是失業和半失業的人民,更應當從這一事實中,認識到我們國家的可愛,信心百倍的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之下,如完成其他任何巨大任務一樣,為完成勞動就業的計劃而奮鬥,協助政府解決失業人員就業中的各項困難。此外,還應教育所有失業半失業人員,使他們認識到實現全面勞動就業還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就全國而論,尚有三百餘萬的各種失業半失業人員,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全部就業,不能急躁,不可抱有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以期避免增加就業中的困難。如在城市中不能獲得就業機會,就應該,在政府的領導與幫助之下,轉入農村,轉向農村生產。
九、加強各級勞動就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組織與領導,這是做好勞動就業工作的基本條件之一。為此,必須由有關部門及人民團體組織強有力的共同辦公機構。各級勞動就業委員會,除經常向上級委員會反映情況會報工作而外,還應研究有關勞動就業的政策文件,經常給下級委員會以工作上的指導。為了切實了解失業半失業人員的情況,並須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掌握重點,推動全面,同時還須與需用勞力的企業機關及一切部門,取得緊密聯繫,研究其對勞力的需求,並了解多方面情況,以便即時作有效的供應。總之,實現全面勞動就業問題,是有困難的,也是有辦法的,有前途的,我們只能做好,不能做壞。
以上請各位委員指正。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