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勸阻農民盲目向城市流動
(轉載)
中央人民政府内務部社會司
近來有不少地區發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盲目流入城市。他們大多持有地方人民政府的證明信或迁移證,其中有的並携帶家眷到處流動,沿途要求人民政府補助。如北京市南苑區在八月十日到二十三日,就有外來找工作的農民八百多人。他們多來自鄰近北京的通縣、武淸和安次等地。重慶市在勞動就業登記工作中,也發現由江北、瀘縣等地介紹來的失業人員,僅九月九日到和十一日統計,就有三十五人,其中有的人是不願種地,把已分得的土地交回農民協會,專門到重慶找工作的。此外,山西、蘇南、西安、秦皇島等地都發現類似情况。
這種農民盲目向城市流動的現象所以發生,主要是有些地區的幹部(主要是區、村幹部)不了解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所頒佈的「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的精神。這一決定中曾經指出:「城市與工業的發展,國家各方面建設的發展,將要從農村吸收整批的勞動力,但這一工作必須是有計劃有歩驟的進行,而且在短時期內不可能大量吸收。故必須大力說服農民,以克服農民盲目地向城市流動的情緖。」有些幹部沒有認眞硏究和領會這一指示的意義,不懂得國家經濟建設工作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問題必須隨着各種建設工作的開展而逐步解決,並非一下就可以解決的。他們對農民盲目流入城市不但不加勸阻,反而採取推出門了事的不負責任態度。山西省有些村幹部怕給農民開介紹信會受上級的批評,便對農民說:「不用介紹信,進城也可以做工。」這種不負責任的現象,助長了農民向城市盲目流動。其結果不但浪費了國家許多錢財,影響社會秩序,而且給各地人民政府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困難。對於農民來說也很不利,因爲他們盲目跑到城市,一時找不到工作,便只好賣掉衣服被褥等物,走上流浪的道路。因此各地人民政府應密切注意這種情况,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勸阻農民盲目向城市流動,特別是在冬令時期,更應防止農民盲目流動,免得因飢寒而造成不幸事件。
我們國家卽將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當然要集中力量首先發展工業。但發展農業也同樣重要,如果農業經濟的發展趕不上工業發展的需要,就會影響工業建設的進行。各級人民政府的幹部應該認識這一點,並且要知道目前的勞動就業主要是解決失業問題: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並不是失業者,他們有地種,有飯吃。今天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所以盲目向城市流動,是因爲他們的勞動潛在能力未能發揮出來。根據「關於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的精神,解決這一問題的正確辦法應該是:配合農村的各種經濟建設,以開展農業生產爲主,結合發展副業,積極組織起來,發展互助合作。各級人民政府的幹部應該一方面對盲目向城市流動的
農民,大力說服和勸阻,講明利害,打通思想,使他們安心生產;同時還應提倡興修小型水利、獎勵植樹造林、修築農村公路、發展淡水漁業和各種副業及手工業、並提倡土特產品先在農村初步,加工、打開產品的銷路等,以便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其次應擴大耕地面積,有計劃地移民墾荒,吸收和訓練農村中的半知識分子,使他們能夠參加文化敎育和醫藥衛生工作及農林牧畜等最初級的技術指導工作。這樣作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而且可以促進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原載人民日報)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