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第3卷第13期

1952年12月11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2年 > 第3卷第13期
【打印】 【字体:

三年來廣東農林生產情况及明年方針任務

廣東省人民政府農林廳副處長   劉向東


  一、三年來工作情況和成績

  三年來廣東農林生產有了中央、中南的正確方針政策指示,及在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獲得巨大成績。在糧食方面,今年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十一點三,總產量已達一百五十億斤以上。以抗戰前最高年產量為一百四十四億斤計(僞省府統計局數字),已超過戰前百分之五左右,單位面積產量全省已顯著提高,揭陽縣安樂區全區大面積的高額豐產,每畝平均約計一千斤;少數豐產模範如吳木邱等,每畝平均一千七百多斤。甘蔗在戰前最高總產量爲三千三百四十六萬市擔,今年已達五千七百九十五萬市擔,超過戰前百分之七十三點一九,珠江區單位面積產量每畝八千斤,萬頃沙農場最高的每畝平均一萬五千多斤。黃蔴戰前最高年產一十六萬市擔,今年已達二十五萬九千五百市擔,超戰前百分之六十二點二,東莞縣袁達林的單位面積產量每畝達七百五十九斤。烤菸今年產量爲一十萬零二千市擔,蠶絲已恢復到二十二萬市擔,茶葉恢復到三萬七千市擔,各種水菓總產量共達五百零七萬市擔。耕牛繁殖恢復三百三十一萬頭,生猪估計達五百五十萬頭。魚業亦迅速發展,水產市場各地已經建立,取消了魚欄封建剝削,魚苗站各地已建立,供應淡水的魚苗總量達戰前水平百分之八十七,魚的總產量今年已達三十萬噸,恢復戰前水平百分之八十三。在林業方面,亦有很大發展,三年來共造林二百零四萬九千四百三十市畝,供應國家木材需要共計五十六萬三千立方公尺,今年超任務百分之八點三六。護林方面,在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基本遏止了濫伐山林現象。

  上面情况,說明廣東的農林生產,已從過去國民黨反動統治下每年急劇下降的趨勢,扭轉爲逐步向上發展,這是一個歷史上的大轉變。

  這一巨大成績,是怎樣得來的?最主要的是有了廣大人民所尊崇和信任的黨、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三年來發動了千百萬人民進行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運動,特別是土地改革運動勝利,使勞動農民翻了身,獲得了土地,提高政治覺悟和生產的積極性,這是保證了農業增產的基本條件。

  廣東省人民政府在這個基礎上,貫徹了中央、中南及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對保護與獎勵農業生產方針政策,並採取許多有效辦法和措施,大量發放救災口糧和各種農貸,三年來共計貸款二千二百四十五億三千八百八十六萬元,贷稻榖共一億五千一百五十六萬七千二百市斤,貸大米共計二千七百五十萬市斤,收購與發放備荒種籽共一百五十九萬九千九百八十八市斤(銀行、民政廳及地方貸款未計),使農民在生產上又獲得了物質的幫助。因此,便利了進行保障農業生產上各項建設。例如:

  第一,水利工作:三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共有十五萬零八百五十宗,受益田畝一千三百萬市畝,完成土方(防潮防洪在內)共計九千九百萬公方,超國民黨反動統治二十多年所完成土方,三年來因興修水利增產稻穀估計約達十一億七千六百萬斤。

  第二,積肥運動:三年來已普遍的展開,如興梅區今年推展「一戶一堆」(一千斤)運動,高雷區如徐聞縣過去很少厠所積肥,今年已增建厠所五千二百九十七座,北江區增積石灰等肥料達百分之三十,澄海縣部分統計,單挖河坭就達三百七十萬擔,東江區挖塘坭一億一千多擔,許多地區自已動手解決肥料,轉變了依靠商品肥料的觀念,保障了增產來源。

  第三,除虫運動: 三年來防治面積共一千五百四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二市畝,減少稻榖損失約計六百一十八萬八千市擔。據今年東江、興梅、潮汕區統計,共發動三百一十餘萬人,北江區一百零九萬餘人(淸遠佔三十九萬人),珠江區約五十八萬人,高雷區約四十萬人;粤中區台山縣歷史性蟲害,基本上已經消滅。

  第四,互助組織和愛國豐產競賽運動:本省互助組織,雖在開始,且存在許多缺點,但在生產上已起了推動作用,各區已取得初步經驗,培養了若干典型,爲農民發展互助合作的榜樣。全省不完全統計,各種互助組織共有一十五萬零五百九十五個(其中定型互助組七千多個)共二百餘萬人,祗揭陽縣參加季節性互助組織的就有十一萬餘人。其中特別是汪漢國互助組,起了模範帶頭作用。該組去年對山田原定增產百分之十,即每畝增產至五百五十斤,在後增至六百五十斤,平地田原定每畝增產至七百一十斤,後增至九百一十斤。由於兩年來的豐產,組員生活大大改善,過去每年欠半年糧食,現在已能完全自給,以至有了剩餘,這就對農民顯示了一條向富裕發展的道路!

  在愛國豐產競賽上,亦日益發展,單揭陽縣安樂、漁湖兩區,參加千斤運動競赛的就有一萬五千多戶,今年全區產量普遍提高,千斤豐產模範,已非個別事實,而是羣衆性表現。由於互相競赛結果,農民精耕細作,日益進步,多犁多耙,多除草,多施肥,已成爲一種熱烈空氣。這些技術的進步,又加强了增產條件。

  最後是對農林、水利、病蟲、獸醫、水產、牧畜、選種等幹部大批訓練,支持了各項工作。三年來各專區短期訓練班學員人數共五千九百一十一人,省農林廳農訓班共訓練一千七百二十四人。同時農林廳及所屬各單位大多數工作幹部,三年來經過各種運動考驗和敎育改造,一般地對政治思想和政策水平已經提高,敵我界線逐漸分明,增强了團結友愛,工作積極性與工作效率提高,加强了推動工作力量。

  因此,三年來在各級黨委和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大家一致團結努力,戰勝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嚴重災害和克服各種困難。所以三年來農業生產上獲得巨大成績,不是偶然的,而是經過艱苦鬥爭得來的。

  二、主要缺點、偏向及今後應注意的問題

  三年來在農業生產工作上,還存在許多嚴重的缺點和偏向,首先表現在農業工作者忽視政治學習,單純的强調技術重要性。因此,常常不關心政治,對於當前最突出和最新鮮的農村階級之間的生產關係變化而引起對生產上所提出的新的要求,許多同志還不了解,甚至熟視無覩,脫離了實際。例如各級農場在過去沒有明確的經營方針、實驗硏究;不注意示範推廣;對互助組和豊產運動未加重視,未有系統的總結經驗及時推廣;相反,許多農場還採取地主富農的經營方式,對豐產模範的豐產數字,還將信將疑(初時)。三年來許多農業工作者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力量和創造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了資產階級思想影響和束縛。這

  個偏向所招致的損失,是很大的。

  其次,在工作作風上不夠踏實,缺乏實事求是精神,滿足於表面和形式的成績。例如在行政機構上搭架雖多,而充實的較少,致官僚主義和貪汚浪費相當普遍存在;對業務進行上,缺乏考慮實際需要,如盲目的購買和推廣大糠機及爭用拖拉機。此外,對基本情况了解不多,對各項工作計劃和指示不夠準確,往往違反農時。例如對肥料和種籽供應,常變爲「馬後炮」。對於土地畝數和產量,到現在還祗知道一個大槪。因此對工作佈置,祗得從上級指示出發,而缺少與實際結合出發,承上啓下,常處於被動地位,招致許多可以避免的錯誤和損失,妨礙了生產。

  從以上一些事實,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就是要做好農業生產工作,首先要克服幹部中殘存的資產階級思想和觀點。這一思想不加批判或克服,對農業生產,大有妨礙。

  三年來另一事實說明,要提高農業生產,必須依靠農民羣衆本身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少數農業工作者可能完成。農業工作者首要任務是先向羣衆學習,根據羣衆生產經驗,加以分析和實驗,使提高成爲較有系統的科學知識,再運用到生產中去,作爲指導農民,發揮農業更大生產潛力,保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現在情况却是兩樣,如淸遠農民陳信聰等水利工程創造經驗;劉赛烈等豐產經驗,是極有價値的東西,却「棄之於地」,另一面是陳舊而不適合今天生產東西(如摩爾根反動遺傳學應用方法等),倒有意無意地留戀着不願丟掉。因此三年來科學技術沒有和羣衆經驗很好結合,發揮技術工作者應有的能力,就是因爲沒有確立,

  依靠羣衆觀點。

  由此證明,我們當前最迫切的也是共同要求的,就是要深入調査硏究農業基本情况,提高政治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習,接受米丘林學說和蘇聯先進經驗,要求每個農業工作同志,能懂得政治又能了解業務,才可能避免或少犯錯誤。今天要刻苦學習,才能擔任工作任務。

  三、今冬明年方針任務

  我們遵照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指示,明年最低限度要增產糧食一十五億斤,要完成這一巨大任務,在思想上首先要克服盲目樂觀傾向,要準備戰勝可能產生的自然災害和各種困難而鬥爭,才能實現。對甘蔗、黃蔴、菸葉、蠶桑及柑桔、香蕉等水菓,在明年要維持原有面積,不許盲目擴大而侵佔稻田面積。但不能消極等待,應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質量和规格,準備今後發展條件。關於畜牧業、林業、水產業和茶葉,可以大量的發展(生產計劃數,另行佈置)。

  明年對於國營農場及各地實驗農場,要認眞加以整頓,並依中央規定土地畝數與條件,使能負擔各種農場任務作用。國營農場是社會主義性質,對於組織領導和耕作方法,要遵照中央規定,建立新式的向社會主義發展的農業規模,使成爲引導農民向社會主義前進的旗幟和奮鬥目標。縣的實驗農場,必須能起示範推廣作用,產量一定要比同樣性質的土地提高百分之十以上,保證直接聯繫羣衆,成爲推廣科學技術及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核心,帶動農民向增產和豐收道路發展。

  互助組織必須掌握中央「謹愼地、逐步地、而又要積極地」,「根據可能條件穩步前進」的方針,要明確互助組織發展的方向和步驟,首先是大量發展爲農民較容易接受的季節性臨時互助組織,重點的發展定型互助組,試辦生產合作社。對定型互助組,要重視培養典型,取得經驗,由點到面結合發展,堅決依靠貧雇農,緊密的團結中農,不准富農參加互助組織。要反對輕率的越階段的冒進,也要反對消極等待態度,要求先普及後提高,由簡單變工組到定型互助組,再進到生產合作社。所有互助組,應以自願兩利原則,反對强迫命令和形式主義,積極創造條件,穩步前進。

  愛國豐產競赛運動,在土改後地區,應積極進行,今年底各區依實際情况,要舉行一次大小不同的勞模評比,總結豐產與互助組經驗會議,推廣典型,適當的獎勵生產模範,廣泛展開宣傳敎育,並佈置豐產競赛計劃。

  在今冬工作方面,要根據可能條件,大力開展冬耕、水利、積肥及除蟲運動,並注意保護耕牛過冬。由於廣東氣候特殊,做好冬季工作,對明春生產有重要意義。但各種工作進行中,要有計劃和步驟,結合土改覆査工作,先在做好冬耕工作中結合做好其他工作,保證減少明年春荒,爭取增產豐收。各區應加强了解本區生產特點,努力使旱地多變水田,一造轉爲雙造,使充分發揮地力。總的方向,是組織起來,推廣科學技術,普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更廣泛地深入地開展愛國豐產運動,保證明年增產豐收,完成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給我們的任務。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