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第3卷第11期

1952年11月17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2年 > 第3卷第11期
【打印】 【字体:

迎接經濟建設的新時期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週年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三年中,東北地區的黨組織遵照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任務,緊緊依靠着工人階級,團結了全體農民和其他民主階級,在蘇聯專家幫助之下,有計劃地進行了經濟的恢復和改造工作,並從今年開始了有重點的、有步驟的、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由於全體勞動人民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辛勤努力,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其中首先是美帝國主義的軍事威脅和實際侵畧行動),到一九五二年底,東北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總値按固定價格計算,巳經可以預料,將比歷史上最高水平的一九四三年超過百分之二十四點八。其中工業超過百分之十,農業超過百分之四十八點二。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五點九。在工業生產總値中,國營工業包括地方國營工業佔百分之八十一點五,而在國營工業中,生產資料的生產總値, 又佔到百分之六十七點五。今年的工業基本建設投資中,新建和改造部分已佔到百分之七十點四。這些情况,說明東北經濟建設的恢復階段已經基本上勝利地結束。東北地區將在全國統一的經濟計劃之下,走问經濟建設的新時期——大規模建設的時期。

  三年來的事實,使我們有理由確信:工人階級所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制度,是富有生命力的社會制度,它比腐朽的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內部社會改革優越百倍。這一社會制度給我國的工業化事業和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濶的道路。雖在抗美援朝的嚴重鬥爭中,我國經濟仍能迅速恢復和發展,我國的財政經濟狀況仍能較預期爲早地達到了根本的好轉。特別是國營工業首先是作爲國營工業基礎的冶金工業、動力工業和機器製造業的恢復和發展,大大加强了我們國家的經濟力量、國防力量和政治地位。而隨着抗美援朝的勝利,國防力量的增强,國家各項政治改革工作的完成,財政經濟狀况的根本好轉,我們國家就具備了從事全國規模的經濟建設的條件。特別是由於有正在向共產主義邁進的偉大的蘇聯的經驗的指導和經濟的、技術的援助,我們進行經濟建設的條件,和蘇聯開始經濟建設時相比,更有了莫大的便利。因此,在中國人民領袖毛主席的偉大號召下前進,「穩步地實現國家工業化」,就是我們面臨着的光榮的歷史任務。

  當然,如果以經濟的恢復時期來比較,我們今後的任務要艱鉅百倍。我們經濟的恢復工作雖已基本完成,舊有的工業設備雖已差不多充分加以利用和進行了不少的改造,並開始了重點的大規模的建設,但是,這些成績與我們經濟建設的遠大目標之間,還有極大的距離。我國舊有的工業基礎極爲薄弱,不僅技術落後,基礎太狹,而且主要地只是輕工業。東北地區的工業雖較他處爲多,重工業比重也較大,但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長期實行掠奪政策,形成了舊時代東北工業的殖民地性質;工業主要是原料採掘業,機器製造業則很微弱。因之,我們必須大大擴展我們現有的工業基礎。我們要繼績儘可能利用新的技術設備來改造現有的工廠,尤其要建立我們所沒有的而爲國家工業化所必需的工廠,卽建立新的製造廠,開闢新的礦井,並以最新的技術設備把它們裝備起來。這就是我們當前最根本的任務。這也就是說,我們要把工業的基本建設放到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 我國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要把這個任務光榮地擔負起來。

  問題是這樣明顯,如果沒有工業的基本建設,如果不把基本建設做好,那麼,國家的工業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們國家也就不可能有鞏固的國防和眞正的獨立,也就不能設想社會主義的前途。

  爲了進行工業的基本建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工業的基本建設,乃是國家的百年大計,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基礎,必須有計劃地進行。因之,加强國家的計劃工作有着頭等重要的意義。國家的建設計劃,就是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方針和步驟的藍圖。

  實現國家工業化,有兩條相反方向的道路。從輕工業開始,依靠輕工業的積累來扶植重工業的發展,這是資本主義發展工業的一般道路,是必需數十年乃至百年才能使工業眞正發展的道路;另一條道路,則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生產資料的工業開始,這是社會主義發展工業的道路,這是困難多而發展快的道路。毫無疑問,我們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建設工業的道路來建設我們的工業。必須依據毛主席的指示,「走俄國人的路」,迅速地發展我們的工業,從重工業開始,從生產資料生產的發展、機器製造業的發展開始,以便迅速地求得經濟的獨立,增强國防力量,來消除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威脅。正如毛主席所敎導的那樣:「只有中國的工業發展了,中國在經濟上不倚賴外國了,才有全部的眞正的獨立。」(論人民民主專政)假如有人幻想按照資本主義發展工業的道路來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那顯然是錯誤的,根本行不通的。

  實現國家工業化,必須首先和着重發展作爲工業生產領導力量的國營工業,把國營工業放在第一位。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國家經濟的領導作用,才能帶動各種經濟事業的發展。一切與此相反的做法,例如企圖以發展私人資本主義工業來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必然要犯嚴重的錯誤。隨着國營工業的發展,私營工業在符合國計民生需要的條件下也就會得到一定的合理的發展。東北三年多來的事實,已完全瞪明了這一點。東北的私營工業,一九五一年的生產總値已達到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二百零五點一,超過一倍以上。

  工業的發展,必須有其他經濟事業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發展的配合。工業不僅要供給農民以生活資料,更重要的是要供給農民以生產資料,供給農民以機器和肥料,以便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逐步改造農業,使小生產的農業逐步實行合作化和集體化。我們如果不注意在發展工業中同時逐漸從技術上改造農業,不僅將使農業停留於小生產的落後狀態,而且也就會破壞了工業發展的條件。農業的發展,一方面以工業的發展爲前提,另方面又給工業進一步發展開闢廣闊的道路——擴大工業品的市塲和供給工業以原料及糧食。因之,我們要加强對農業生產的領導,要積極引導農民按照黨所領導的合作化與集體化的道路去發展農業。如果沒有農業的配合,我們的工業建設就會跛起脚來。

  工業的發展,又需要把市場組織好,需要發展壯大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經驗證明,只有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在市場上起了其應有的領導作用之後,才能更好地推動私人商業作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活動,才能對工業生產有利,對人民有利。任何輕視發展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的做法,就必然造成私人投機商業在市場上的自由泛濫,並損害正當私人商業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活動,其結果必然大大破壞工業的發展。因之,我們要有計劃地去發展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切實改善和提高這些部門的業務,並發揮正當私人商業的作用,以減少和打擊私人投機商業對工農業生產的破壞作用。

  上述這一切,都必須通過國家的經濟計劃來實現。因之,加强計劃工作,將是我們大規模經濟建設必須首先注意的問題。

  要正確製訂我們工業建設的計劃,必須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主觀力量和客觀條件,分析需要和可能。旣要反對對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優越性估計不足、對羣衆的創造力量估計不足、對後備力量增長的速度估計不足的保守主義傾向,也應反對不管主客觀條件和可能、只按主觀願望的冒險主義的傾向。

  其次,有了建設的計劃,還需要執行計劃的人才。經驗證明,沒有精確的資源勘測,就沒有正確的設計,而沒有設計,就無法施工和安裝設備。資源勘測和設計工作,誰都知道是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的科學水準的人才的;有了正確的設計,我們還需要有掌握技術的幹部和工人,這就是說,我們還需要大批的施工和安裝人才。而爲了管理好現有廠礦和新建廠礦,使之充分發揮作用, 我們又需要大批的工業管理人才。正因爲我們需要採用蘇聯的先進技術標準來建設我們的工業,按照蘇聯的先進方法來管理我們的工業,我們就不能單純依靠僅僅掌握比較落後的技術的舊的技術人員,而必須大量地培養能夠掌握先進技術的新的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因之,培養勘測人才、設計人才、施工和安裝的人才,訓練掌握複雜技術的各種技工,以及不斷地提高企業管理幹部的經營管理能力,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事情。

  技術幹部和熟練工人,正是我們在大規模經濟建設面前所遇到的困難,是實現國家工業化必須解決的頭等重要的問題。

  我們需要這樣的幹部,他們不僅要對工人階級的事業抱有無限的忠誠,把自己完全獻身於國家的建設事業,而且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熟練的生產業務。因此,我們必須動員全黨來學習蘇聯經驗,學習經濟業務,學習工業建設。我們必須抽調大批幹部到工業的基本建設部門中去。過去我們曾經這樣做了,也培養了一批經濟建設的人才,但比起我們今後的需要,却是極其不夠的。不僅數量上不足,而且掌握技術和業務的程度,也大大落後於需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以內,基本建設是首要的任務,而基本建設需要的技術水平,則遠遠超過工業恢復時期。我們目前實際上已再一次遇到「不熟不懂」的情况。隨着大規模建設的到來,不熟悉的事情和不懂的事情還會大量增加。如果現在不努力學習,如果不動員全黨來學習生產技術,學習經濟知識,學習蘇聯經驗,將來我們會發生更多更大的困難。技術是決定工業建設成敗的關鍵,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爭取在一定時期內克服技術落後的現象。

  爲了培養幹部,我們必須開辦從初級到高級的技術學校,特別是高等技術學校,大量招收職工和優秀的靑年知識分子入學。我們不僅要大量開辦這樣的學校,而且我們要把學校辦好,派遣優秀的幹部到這樣的學校裏去擔任領導工作和敎學工作,盡可能快地培養出我們所需要的技術人才。我們還必須不斷提高職工羣衆的技術水平,發動廣大工人羣衆學習技術,以解決我們的技術落後的困難。我們必須使每一個較大的工廠或礦山,都能設立這樣的技術學校,並在廣大職工中造成學習技術的熱潮。但學習技術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沒有文化的應首先學習文化。因此,應該用極大力量有計劃地在職工中推行速成識字法,掃除職工中的文盲半文盲,並把職工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到小學畢業或初中畢業的程度。

  對於現有的殘留着較多的舊的政治觀點和技術觀點的技術人員,必須繼績堅持正確的政策,即團結和敎育改造的政策,一方面,必須善於團結他們,把他們當作國家的財富,使他們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須繼績幫助他們從思想上和技術上進行自方改造,用啓發自覺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淸除他們中間的資產階級的思想影響和資產階級的技術觀點,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技術的水平。

  我們必須重覆一遍,技術、幹部和熟練工人,是決定工業建設成敗的關鍵。

  再次,要大規模的建設工業,建設新的工廠、礦井和革新我們舊有工廠的設備,我捫還必須有巨額的資金。

  我們工業建設的資金從何而來呢?

  斯大林一九二六年的「論蘇職經濟形勢與黨的政策」一文中說到蘇聯工業化道路的問題時說:「爲了工業而自己節約的道路,社會主義積累的道路,這條道路,列寧同志曾多次指出過,乃是我國工業化的唯一道路。」列寧斯大林的這個指示,在中國也完全適用。毛主席向全國勞動人民所號召的增產節約運動,正是這樣一種積累建設資金的道路。

  我們應該盡可能積累和利用國家工業內部的積累。由於國營工業的恢復,已給我們提供了相當利潤,而且隨着工業的發展,這種利潤將會大大增加。按照東北的情况,今後五年内國家工業的內部積累將佔國家工業投資的大部。因此可以說,工業內部的積累,是我國工業建設主要的一項來源。但增加國家工業的利潤,這並不是說靠提高工業產品的價格來達到目的,而必須靠增產節約來完成。發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地推廣先進經驗,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髙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同時和一切貪汚、浪費和官僚主義現象作鬥爭,是增加企業內部積累最主要的經常的任務」。我們將廠礦中由於增加生產、減低成本所創造的財富,大部分用於擴大再生產,用於投資,一部分用以提高職工的物質水平(不關心職工生活福利是錯誤的),這是完全符合於工人階級長遠利益的事情。

  我們還必須經過國家預算,儘可能積聚和利用其他國民經濟部門的收入,如城市的稅收、農業稅和國營商業利潤等等。城市資產階級向國家交納其利潤的一部分作爲稅金,不僅爲國家建設所必需,而且對資產階級在國家經濟領導下的正當發展也是有利的。農民交納的農業稅,也可有一部分作爲國家工業建設的基金,必須加以充分地利用。但我們必須經常注意適當減輕燃民的負擔,減少工業品和農業品的差價,我們決不能也決不會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以提高工業品價格的辦法和增加農業稅的辦法去加重農民的負擔。因爲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是依靠工農聯盟的進一步鞏固爲基礎的,我們國家工業的發展,是依靠國內廣大農民購買力的發展爲前提的。因此,我們應該儘可能減輕農民的負擔,而且還需要供給農民廉價的工業品,特別是充分供應農民的生產資料,促使農業生產的發展,促使農業合作化和集體化的發展。爲了擴大工業建設的積累,我們又必須進一步發展國營商業,改善國營商業的經營狀况,使我們的國家商業旣能爲國家的建設、爲人民的需要所服務,又能爲工業建設積聚一部分資金。

  我們還有這樣的可能,卽利用人民的儲蓄來積聚建設工作的資金。我們應當在完全自願的原則下鼓勵人民在銀行存款,付給一定的利息,我捫就可以利用這一批資金來投入工業建設。

  但積累資金,這還是事情的一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正當利用我們有限的資金,實行嚴格的節約制度,使積累的最大部分用於工業建設的需要。斯大林同志說:「善於合理地、有計劃地支出財力——這是一件最主要的藝術。」這就是說,必須按照工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積累速度,正確地制定國家的建設計劃,防止百廢俱興、處處照顧、失掉重點的偏向。這就是說,必須和貪汚現象、各種鋪張浪費現象進行堅決的鬥爭,必須嚴格財政統一制度和財政紀律,精簡機關編制,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用經濟核算的辦法達到節約的目的。

  最後,國家工業化能否以最大的速度進行,能否正確地進行,決定於黨的領導作用。

  中國今天的經濟,還是五種經濟成分構成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的經濟不僅合法存在,有其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還必然有其一定的發展。但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存在,由於其固有的追逐利潤和盲目生產的特點,如不給以國營經濟的强力領導,就必然會影響到國家計劃經濟的正確實施,以及影響到國營企業本身。同時,由於廣大小生產的農民經濟和手工業經濟未得到改造,也就經常地影響着國家的經濟計劃。這些情况,正是說明了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在經濟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的意義。 放棄和放鬆黨對經濟建設的領導,經濟工作就會迷失方向,其可能的惡果之一就是讓私人資本主義自由泛濫,讓廣大小生產的農民經濟自流發展。如果是那樣,我國的經濟就要向資本主義的道路發展,而不是向社會主義的道路發展。如果是那樣,就必然要破壞工人階級的領導,破壞工農聯盟,破壞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我們國家就會違反歷史發展的道路向後開倒車。誰不願意使中國社會倒退,誰就應該時刻保持淸醒的頭腦,不斷鞏固和加强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從我們國營企業內部來說,我們是否可以放棄或放鬆黨的領導呢?當然,我們的國營企業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在這樣的企業內,沒有階級的對立和階級的剝削,不論是企業的領導者或是一個普通的職工,他們都是工人階級的一分子,他們只有一個立場——工人階級的立場,只有一個共同任務——爲國家發展工業和建設富强的祖國的任務。但如果有人認爲這樣就不必加强黨對企業的領導,就不必在企業內部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思想鬥爭,就是完全錯誤的了。

  我們應該正視這樣的情况,就是在我們國營企業內部,在工人階級內部,還有各種舊的思想影響的殘餘,還不斷遭受着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並且由於工人階級隊伍的迅速擴大,非工人階級出身的人也帶來了不少新的非無產階級的思想。例如在我們的技術人員和職員中,雖然他們在解放以來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其中有一些人仍然保持着資産階級的思想作風,技術上保守,脫離實際,脫離羣衆,不問政治。又如在我們的企業管理幹部中,雖然他們幾年來已學得了一些管理人民企業的知識和先進經驗,但其中有一些人,官僚主義作風嚴重,不依靠工人階級,不重視先進生產經驗,不深入下層,不重視黨的政治工作,不依靠黨、工會、靑年團的組織,舊的觀點和資產階級管理工廠的方法還未徹底淸除,並發展着某些自滿情緒。在企業的黨和羣衆工作的一部分幹部中,也同様存在着忽視依靠工人階級的思想和各種各樣的官僚主義作風。在工人羣衆中,解放以來覺悟有很大提高,勞動熱情高漲,但其中也有一些人,特別是不斷從非工人階級隊伍中擴大的新工人,曾經受資產階級思想以至封建思想的蒙蔽, 帶來了舊社會的不良影響,舊的勞動態度尙未徹底轉變,不愛護國家的公共財產,不能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統一起來,劃不淸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思想界限。所有這些,都影響到黨的方針政策的實施。因之,在各種工業中加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領導作用,發展黨的組織,加强黨在羣衆中的政治工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肅清人民企業內部舊的思想影響的殘餘,肅淸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和影響,克服官僚主義和自滿情緖,乃是黨在企業中爲着保證實現國家計劃所必須進行的經常的和最主要的工作。

  爲了實現黨的領導,發揮黨在國家經濟工作中的領導作用,每個經濟工作的領導幹部,必須認眞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豐富理論知識,爲「穩步實現國家工業化」而鬥爭。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之下,在建國三年以來,經過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鎭壓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的鬥爭,實現了工農業經濟的恢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已經極大地鞏固了。這對於今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說來,已經準備了足夠的條件。只要我們堅決遵照毛主席所昭示的方針,緊緊團結和充分動員全黨和全體人民的力量,在偉大蘇聯的援助下,我們一定能像過去所取得的種種勝利一樣,戰勝新的經濟建設任務中的一切困難,勝利地完成工業建設的任務。今天的一切狀况都已說明,我們國家的工業化已不是渺茫的遠景,而是放在我們面前的現實任務,我們應該努力奮鬥。(原載十月一日人民日報)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