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第3卷第5期

1951年11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1年 > 第3卷第5期
【打印】 【字体:

廣東省人民政府民政廳十個月來

民政工作總結報吿


十個月來民政工作情况


  十個月來人民政府根據省首屆人民代表會議的決議,主要的做了以下幾件工作:

  (一)民主建政工作

  一、人代農代會議的民主制度已初步形成

  各市縣從去年三月開始召開人民代表會議,到去年八月開過人民代表會議的有八十二市縣十個鎭,到今年八月,一年半來全省各市縣已普遍召開,只開過一次的有四個縣,開過二次的有卅六市縣,開過三次的有廿一市縣,開過四次的有三十四市縣,開過五次的有七個縣,開過六次的有四個縣。在一百零六市縣中,開過了三百三十四次,說明人民代表會議這個國家的「基本制度」已初步形成,這是空前未有的民主運動;各市縣代表會議的中心一般的以抗美援朝,防襲防鑽,土地改革,鎭壓反革命,生產救災渡荒等運動爲中心議題,使這些任務成爲廣泛的四大革命階級所共同决定擁護執行的任務,因而獲得了偉大的成績;會議的召開是一次比一次的進步,民主的實質一次比一次提高,尤其最近一個時期各地都經過人民代表會議來淸理積案把「殺、關、管、放」這一完整的鎭壓反革命政策經過人代會議的討論,成爲全體革命人民所掌握的政策,使廣大的人民更深刻的體會到主人翁的地位,有些代表說:「政府把殺人的事情都交給我們來辦,這才是眞正的人民政府!」但是各市縣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還存在着許多缺點,一年半來各市縣雖已普遍召開過代表會議,但大部份市縣沒有按照劉副主席和政務院的指示按期召開,只開過一次的尙有四縣。今年上半年開過一次的七十五市縣,開過兩次的只有五市縣,尙未召開的有廿二市縣,這說明人民代表會議制度尙未形成普遍的鞏固的制度;有些縣份發揚民主還很差,趕不上今天廣大人民的民主要求。各市縣的協商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仍未普通成立(成立的八十三市縣「包括欽廉」,未成立的二十三市縣)有些雖然成立了,但連辦公的機構都沒有,沒有專責駐會委員,好一點的是起了籌備下屆會議的作用,能够經常協商,連糸代表,反映羣衆的意見的還很少數。這說明許多市縣對於政權建設工作仍有忽視的態度,許多幹部還沒有深刻了解「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人民代表會議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的「基本制度」「基本的組織形式」「是現時建政的主要制度」許多幹部「習慣於少數人包辦一切,而不習慣於和人民的代表商量辦事」因此就認為召開人民代表會議太麻煩,藉口「工作太忙」或開人民代表會議會影响土改,或藉口經費太少而拖延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有個別地區由於基層不純,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有少數不純份子混入,因此錯誤地忽視這種國家的「基本制度」這些認識上的錯誤,和工作上的缺點必須從提高思想水平與嚴肅制度和工作作風來克服。

  關於區鄉農代會議自省首屆人代會議後,由於全省土改運動從全省着眼,三縣着手進而推廣爲十一縣土改運動的開展,特別是今年春鎮壓反革命運動和夏天的「八字運動」展開了全省規模的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區鄕農代會議則比較普遍的召開,(最多的鄕有開過十多次的)成爲組織廣大農民羣衆,從思想發動到集中羣衆要求,推廣運動最好的組織形式,使民主制度逐步深入農村,一切重大的工作都經過農代會議的討論作出决議共同執行,擁戴自己的領袖,淸洗鑽入基層的異己份子,作風不純的幹部受到批評與監督,優秀的幹部受到羣衆的擁護與表揚,這一時期區鄕農代會議的進步超過了縣人民代表會議,今後必須結合各種運動把區鄉人民代表會議(目前一般的是農代會議)進一步推廣提高並要鞏固成為經常的制度。

  二、整頓鄕村基層政權劃小區鄉

  葉主席多次指出我們人民政權的脚還沒有到地,農民羣衆說:「大天下解放了,小天下還沒有解放」。這就是說基層政權不純。經過十個月來結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的三大高潮,四萬三千幹部下鄕摸底,在一千五百萬人口的廣大農村裡,七百二十餘萬的農民隊伍,開展了規模鉅大的反封建鬥爭,經過了這七百多萬農民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審查基層政權幹部淸除異己份子,改造作風不純的份子選舉自己的領袖替自己辦事,使農村基層政權逐步純潔起來,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人民政權的脚開始伸入農村。但在今年四月全省二屆民政會議和全省大規模的「八字運動」開展以前由於摸底不深,對敵情認識不足,對基層估計過高。對古副主席去年人代會議的指示,「必須在發動羣衆與組織羣衆的基礎上去建設基層政權」的方針體會不深,因而發生了「和平建政」「孤立建政」「單純選舉建政」「撤換建政」的偏向,有些地方認爲「民主」就是「選舉」「民主建政」就是「選舉建政」,所以有些地方建了五次還是不純,羣衆說:「去了一個和尙又來一個禿子」「換湯不換藥」。有些地方發生了「建政工作的階段論」的偏差,一方面是「整好基層再打敵人」,另一方面是「打倒敵人再整頓基層」,沒有認識整個土改運動的三個階段就是整頓基層建設基層政權的過程。許多地方對於依靠貧僱農團結中農及農村中其他反封建階層的農村建政路線認識不淸楚,發生了依靠中農團結貧僱農的主次不分的偏差。這些偏差經過全省二屆民政會議及「八字運動」開展後在全省範圍內已開始轉變過來,獲得初步成績。體會這個成績獲得的主要原因必須指出「基層問題關鍵在縣責任在縣」的高度責任精神是有决定性的。從去年到現在,基層情況的發展變化,完全証明了這一點,同時還要補充一項就是「黨委負責」就可更有保証地取得基層問題的完滿解决。

  解放以來人民政權的脚沒有完全到地,區鄕區域太大亦是原因之一。爲了貫澈整頓基層的方針,必須結合土改運動去進行劃小區鄕,(劃小區鄕的工作應根據各縣幹部情況逐步劃小)其目的是便於人民管理政權,密切政府與人民羣衆的聯系,充分發揮人民政權的基層組織的作用,便於在土改鬥爭中湧現出來的貧僱農幹部能够領導深入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幷便於以小鄕爲單位開展鬥爭分配或調整土地,所以擬定了劃小區鄕區域指示和計劃,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於本年六月批准,七月正式公佈實施,這一工作已在各地開始執行。總的要求在土改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基本上把小鄕劃好。

  三、少數民族地區建政情況:

  本省有黎、苗、瑤等少數民族,分佈海南和北江一帶山地,人口約卅餘萬(其中海南黎、苗族有廿五萬至廿七萬人,北江瑤族約四萬餘人)海南黎、苗民族地區一九四四年建立人民政權,一九四九年夏,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將白沙、保亭、樂東三縣劃爲黎、苗民族自治區成立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全瓊解放後白、保、樂三縣各級人民政權已普遍建立起來,據現有材料,白沙已建立五個區人民政府,五十七個鄕人民政府,保亭己建立五個區人民政府,五十六個鄕人民政府,樂東已建立六個區人民政府,八十個鄕人民政府,所有鄕幹部,全是當地黎苗民族中的積極份子,各區的副區長和其他工作人員,亦有半數是黎、苗民族的幹部,積極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工作。北江區連南縣人民政府於一九五O年五月成立,有瑤族人民的副縣長,三位瑤族幹部任縣府參議。一年多來培養提拔瑤族幹部二百四十八名。其中二人任區工作隊副隊長,一人任農協主席,二人任股長,村幹二百一十七人,縣公安大隊有卅五名瑤民戰士,積極創造民族區域自治的條件。

  解放以來海南白沙、保亭、樂東、北江連南等民族聚居縣份均開過一次至二次代表會議,各民族什居縣份人民代表會議都有各族代表人物參加,並推行着區鄕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的政策,省人民政府和海南行政公署都成立了民族事務娄員會,全省首屆人民代表會議有少數民族代表四人,海南首屆人民代表會議有少數民族代表三人,各級人民代表會議少數民族代表已有六百四十三人,在作爲人民民主政權建設基本制度的人民代表會議上,亦初步的貫澈了民族平等與團結互助的政策,今年七月初省人民政府抽調了八十個幹部和專家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兄弟民族訪問團第二分團到北江、海南進行訪問,工作尙在進行中。

  但是一年多來少數民族地區的建政工作尙有許多缺點:(1)一年多由於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建政工作重視不够,以致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到今年六月才成立,因而對民族區域自治與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的工作,缺乏有計劃有步驟的推行。(2)因缺乏少數民族地區的建政經驗,個別地區發生了硬搬漢區減租廢價等羣衆鬥爭方式,忽視少數民族區域中的統戰工作,對於消除民族間的闔隔和促進民族團結還做得不够。(3)民族聚居縣份未能按時召開人民代表議會,民族什居縣份少數民族代表名額一般的都少於該族人口比例,如海南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數9.27%,而首屆人代會議少數民族代表僅佔1%,陵水縣少數民族佔該縣人口總數5.38%,但少数民族代表僅佔2.97%,會議上亦只討論一般問題,對少數民族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沒有專門提出討論加以解决,對少數民族照顧不够。(4)對於少數民族的幹部培養提拔不够。

  四、市鎭建政工作:

  市鎭代表會議一般的結合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配合農村土改及各種市政建設工作來進行,協商委員會起的作用較大,如汕頭、湛江、佛山、江門市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市鎭基層建政工作因缺乏經驗,各地都在摸索創造過程中,汕頭市開始建立居民小組的組織形式,在防空緊張時改爲防空小組,街有防空指揮所,其作用等於街辦事處、湛江市去冬從整頓工會基層入手,從發動工人羣衆過程中建立街辦事處和居民小組,佛山市以下沒有什麽組織主要是抓緊協商委員會經常協助政府進行工作,聯系羣衆,個別地方開始試驗街坊代表會議的方式,由於缺乏經驗,這些方式我們都允許同時存在,創造成熟經驗然後總結加以推廣。

  (二)生產救災渡荒工作

  一、寒衣勸募運動的開展:

  去年省首屆人民代表會議爲了响應中央人民政府的號召援助院北、蘇北、河北、河南等省淮河及永定河受災人民渡過嚴冬,同時又鑒於本省災區及各兄弟民族與老根據地人民,因歷受蔣匪反革命統治壓迫剝削燒殺搶掠,生活痛苦,無冬衣禦寒、制定了統籌救濟、募集寒衣廿三萬套、援助鄰省災民,籌募本省任務加募十五萬件,並成立寒衣勸募委員會進行籌募工作,這個决議由於各界人民及海外僑胞的熱烈捐助已超額完成任務,送繳中南十八萬套,海南分配四萬套,北江二萬六千三百九十八套(連南瑤族人民幾近每人平均一件)欽廉七千套,使本省兄弟民族及各重災區人民渡過了去年奇寒的嚴冬,尙餘十萬零九千套代金撥省救災委員會作緊急救濟之用。

  二、生產救災渡荒工作:

  今年本省春荒來得早、又普遍又嚴重,其原因主要是海南,欽廉風災,晩造失收,部份地區歉收,入冬奇寒入春雨水過多、致冬季作物普遍失收,春播種子遭受受損失(一般的播兩次,多者四五次)農民大量減少渡荒口糧,農民靠以渡荒的早熟作物亦受損失,因天氣寒冷和補播種子,使夏收季節推進遲半月,延長了「四月荒」的時間,四月又有十二個縣發生水災,據五月初七十六縣兩個市的統計因天寒、雨久、水浸失收、減收糧食二、三二三、五O二市担,損失種籽二六二、八三八市担,損失肥料折米一九九、三四二市担,瘟疫流行死牛一五、五四五頭,死猪二三、O二六隻,缺糧災民二、O三四、九五一人,絕糧人口三七O、O九O人,這些數字雖不盡正確。但災荒嚴重的程度可以概見。

  今年災荒來得早來得重,我們對救災渡荒的工作也特別提早加强,一過舊歷年就發出通知,促請各地注意今年的春荒,提早動員幹部領導羣衆接受去年救災動手過遲的經驗教訓,及早檢查,進行災前防災、佈置災來抗災,準備災成救災的準備工作,各地接獲通知後,一般的都能引起重視,特別是粵中、北江專署、化縣、廉江、陽春、開平、龍川、紫金等重災縣份,即組織檢查組深入災區進行調查,從此大規模的救災渡荒的門爭先後展開,在緊張的救災,渡荒過程中,中央和中南省府用了最大的力量來幫助我們進行救災渡荒的工作,中南四次共撥糧二、七O一、七九三市斤,欵三十三億四千萬元。省府撥谷五百萬斤,除留六百五十萬斤下半年使用外全部先後撥出及時發放,四月初省府發出「關於搶救春耕春荒的緊急指示」,並隨即組織九個廳長級幹部領導的春耕渡荒督導團分赴各地督導,並付予各督導團「為着种下去」「為着不餓死」有根據實際情況需要當機立斷,緊急處理問題的職權,這一措施起了重大的效果。

  (1)為了搶救春耕任務,增發貸種貸肥,「加肥催長」因缺乏秧苗則提倡「少株疏植,節約秧苗,調濟有無」。基本上挽救了春耕。

  (2)為了使全省農民渡過時間較長的「四月荒」在分局省府領導下開展了全省規模的「八字運動」,獲得五億六千萬斤谷的鬥爭果實。(加上去年人代會後到年底的鬥爭果實一億三千萬斤共六億九千萬斤谷)有效地停止了嚴重的春荒。

  (3)開展了節約募捐自由借貸的運動,首先全省黨、政、軍、羣衆團體自四月份起每天節約二兩米,薪金制幹部有節約5%至10%薪金捐献救災,各地羣衆開展了「一人一千元」「一人一天一把米」「百日節約每日一百元」等運動,根據八個縣一個鎭的捐献統計人民幣十三億元,大米廿五萬斤,谷一百三十七萬斤,五個縣一個鎭的節約統計有人民幣一百五十七萬元,大米六百九十六萬斤,谷四十萬斤。

  (4)立即利用鬥爭果實,捐選節約救濟粮投入生産,組織土産收購運銷,如化縣第四區捐募二百八十萬元,恢復了一家停工的鐵廠,獲利八OO萬元,恢復了十一個石灰窰解决了八百多個飢民的生活問題。

  經過了這一系列的緊張鬥爭,貫澈了退租退押,生產自救,政府扶助,社會救濟的救災渡荒方針,基本上戰勝了嚴重的春荒,爭取了今年早造的豐收,由於中央、中南大力幫助,省府葉主席、方、古、李副主席直接掌握領導,全體大軍各級幹部和三萬六千多土改幹部的努力和全體人民支持,使這埸激烈的鬥爭取得了勝利。

  (三)優撫工作

  省首屆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們,對優撫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議,更加強了我們重視優撫工作,據九一縣,汕頭、湛江二個市不完全的統計,全省有烈、軍、工屬一、O二六、七九一人,二七七、八二二戶,大部份是貧僱中農,過去在反動統治時期長期的備受摧殘壓迫剝削,生活艱苦,許多人甚至家破人亡,十個月來主要的是結合生産,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鎭壓反革命等羣衆運動,開展年關雙擁動,有五十六個縣召開了烈、軍屬代表會議,從一月到五月發放了中南撥來優撫粮二、O五二、六OO斤,欵十四億餘元,同時在本省地方粮中撥出一部分烈、軍屬救濟粮補助特別困難的家屬,製訂了代耕辦法,開展代耕工作,在土改運動中,烈、軍、工屬受到了優先待遇,潮汕地區在今年「七一」派出訪問小組到老根據地訪問,興寧縣召開了老根據地代表會話,八月初組織三百多幹部(省一百多,海南、粵東、北江二百多)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海南、粵東兩個分團於八月分赴海南、粵東等地區老根據地進行訪問,响應抗美援朝總會,佈置了「八一」優撫工作大檢查,現正在進行中。此外並進行了調查登記烈、軍、工屬,搜集革命文物與烈士事跡。接收、訓練、安置榮軍,檢評殘廢等級等工作,部分的解决了貧苦烈、軍、工屬的生活困難,提高了烈、軍、工屬的政治地位與政治覺悟。由于堅决鎭壓反革命份子,初步滿足了烈、軍、工屬的政治要求,敎育了羣衆,鞏固和壯大了部隊。但優撫工作仍存在着嚴重缺點:(1)在幹部思想上普遍存在着對優撫工作還重視不够,主要的沒有認識到優撫工作對鞏固隊伍,壯大隊伍,安定後方,鼓勵前方的政治意識,所以產生了單純任務觀點,上級發來優撫粮,平均發完了事。其次是部分幹部存在着嚴重割斷歴史的忘本思想,沒有好好學習和了解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個別地區把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的烈士家屬,不算烈屬,不予登記優待,對老根據地烈士家屬的合理要求,抱着怕麻煩的態度,不加理會,甚至有個別幹部不願到老區去工作。個別嚴重到不認為為革命而犠牲的烈士,反而把國民黨反動軍官或土匪被殺的為烈士的現象也存在。(2)在具體工作上,優撫工作尙未形成更廣泛的經常性的群衆運動,區鄕優撫機構多未建立,或者建立了而不健全,或不起作用;代耕工作未能普遍展開,烈、軍、工屬代表會議未能普遍召開,或開得不好,個別地區發生挪用貪污優撫粮,平均主義發放的現象普遍發生,對先烈屬後軍屬,先前方,後後方,先主力後地方的原則貫澈不够,有些地方的優撫工作存在形式主義,對烈軍屬和廣大羣衆缺乏政治敎育;對烈,軍、工屬的登記調查不確實,審查不嚴格,有錯漏規象,對榮軍的安置與照顧不够。造成這些缺點的主要原因,除客觀困難條件外,主要的還是由于各級領導對優撫工作不够重視,沒有在幹部中進行深入的思想敎育,缺乏經常性的督促檢查。


今後的中心工作


  (一)結合各種羣衆運動開展民主建政工作

  一、進一步開好各市縣人代會議,並建立市縣人民政府的經常的會議制度。

  人民政權的本質就是以工人階級爲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把四大階級的人民組織團結起來為自己服務,開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是各專、市、縣當前建政工作中心任務之一。這是國家的「基本制度」與「基本的組織形式」,不能有任何藉口拖延召開,藉口「工作太忙」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認真的開好人代會議與充分發揮人民的力量,比如淸理積案,有些地方不相信羣衆,幹部包辨,結果忙死了也辦不完辦不好,許多地方經過人代農代會議來討論,結果又快又準,有些人認爲召開人代會議會影响土改,這是錯誤的,因爲土改不僅僅是農民的要求,而且是四大革命階級共同的要求,土改運動必須以工人階級爲領導,依靠貧僱農,團結中農及其他反封建階層,結成强大的反封建統一戰線,才能更順利的完成。

  今後各縣市人代會議應根據省二屆人代會議决定的精神,結合各市縣,各個時期的實際情況仍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三大運動爲中心,會議要簡單樸素,提倡節約,學習懷集縣和三水縣節約的辦法堅持按期召開。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要嚴格審查,注意代表性與純潔性,代表的産生,應根據羣衆運動的開展,逐少擴大選舉名額,縮小邀請名額。汕頭、湛江市和土改已經完成,羣衆發動比較充分,基層大部純潔的縣份,今冬施行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選舉縣長和縣政府委員會,一般市縣應積極創造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條件,各市縣協商委員會或常務委員會,必須建立機關,設専任駐會委員經常協商,連系代表,反映羣衆意見和進行籌備下屆會議的工作,各市縣人民政府在尙未正式選舉產生政府委員會以前,應健全行政會議的制度,每半月召開一次,人民代表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正式選舉產生市縣政府委員會之後,則應同時加强政府委員會的會議制度,每月最少召開一次。

  二、結合土改整頓農村基層政權,劃小區鄕,開好區鄕農代會議。

  經過「八字運動」的摸底,更進一步認識了基層政權的嚴重不純,就是經過了土改而羣衆運動不充分的縣分亦有部分基層政權不純,所以整頓鄕村基層政權,仍然是目前民政工作的中心任務。克服建政工作中的「階段論」要密切結合土改運動的三個階段羣運的發展去整頓基層政權,使鄕村基層政權隨着運動的開展逐步純潔鞏固與提高,要貫澈依靠貧僱,團結中農的階級路線,在方法上要運用訪貧訪苦,扎正根子,進行串連及開好區鄕農民代表會議的組織路線,以便成爲鄕村人民民主專政的支柱,竪立國家「基本制度」的根基,使人民民主制度得到推廣與深入。

  為了便于人民管理政權,密切政府與人民羣衆的連系,充分發揮人民政權的基層組織的作用,結合全省規模的土改運動來劃分小鄕是極為重要的,土改運動已展開的縣分別應根據省府劃小區鄕區域的指示,擬出初步計劃,在土改第一階段即應以擬劃小鄕範圍來配備土改工作組(但不過早宣佈劃小郷)來展開農民運動,經過小郷範圍的反封建鬥爭。小鄕範圍的積極分子會議,小鄕範圍的農代會議(或貧僱農代表會議)產生小鄕範圍的農協委員會、農籌會或貧僱農代表會議的主席團領導鬥爭,形成核心,培養領袖,而小鄕範圍的廣大羣衆,也在共同鬥爭,共同分配果實的過程中,在政治上、經濟上團結起來,消除歷史上的各種隔閡,待條件成熟時則可在農代會上正式提出討論,由小鄕農代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選舉鄕人民政府委會和正副鄕長,這是劃分小鄕比較穩當的辦法,要爭取在土改第一階段結束轉入第二階段的過程中,基本上把小郷劃好,在土改的覆查階段中進一步培養敎育基層幹部,這樣才能把封建的農村,改變爲民主的農村。

  三、結合民主改革運動開展市鎭建政工作

  市鎭是城鄕的紐帶,是目前建政工作最弱的一環,今後應當加强,各市鎭除按期開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創造條件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外,汕頭、湛江等十萬人口以上城市亦應召開區人民代表會議,區鎮以下的基層組織,經驗證明,目前廣東的市鎮還不完全是生產的市鎭,各種羣衆組織尙不可能把全體人民都組織起來,居民中有許多迫切具體重要的問題,不是市鎭政府和现有羣衆團體所能完全解决的,因此十萬人口以下的市鎭政府也需要有區域性的下層組織,市鎭现行區以下的組織,形式較多,但均不是一級政權,究竟那一種形式為好,尙待各地創造研究,再行統一,廣州市的街坊代表會議制,各地亦可試行。

  市鎭建政的方針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其他劳動人民爲基礎團結各革命階級的人民,組成廣大的反封建統一戰線,建政工作要與市鎮社會民主改革工作相結合,不要把建政與民主改革孤立進行,應當認識民主改革的過程就是建政的過程,並結合各地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來進行市鎮民主建政工作,開好市鎭區代表會議與街坊代表會議,發揮市鎮協商委員會的作用。

  四、加强少數民族地區的建政工作

  (1)敎育各級幹部,重視少數民族工作,克服幹部中的大漢族主義思想殘餘;同時在少數民族中,防止狹隘民族主義的傾向。而在目前則着重糾正前者,認真敎育漢族幹部,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體會他們的民族情感,在一切權利方面,給予平等的待遇和照顧,從而和他們建立友愛合作的密切關係,任何認為少數民族是落後的因而採取輕視的態度都足以妨礙民族團結,和工作開展,都必須加以克服。

  (2)在羣衆沒有充分發動的少數民族地區,建政工作,應從消除隔関,加强團結着手,從少數民族實際利益如淸匪肅特鞏固治安解决生産渡荒困難,開展衛生醫療貿易工作着手,加强少數民族內部的統一戰綫工作,積極的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在民族雜居地區,經過人民代表會議,建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少數民族代表人數必須超過人口比例數,一切無準備無步驟的草率建政,都會流於有名無實,一切搬用漢區一套,而不從少數民族實際利益出發的建政方式,無疑也會失敗的。在羣衆已有基礎,少數民族有一定數量的本族幹部的地區。應認真實行區域自治及民族民主聯合政府,一切消極拖延不敢認真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思想,必須糾正。

  (3)訓練培養提拔民族幹部,是推行民旅區域自治和建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的重要關鍵,現在各地少數民族幹部,仍十分缺乏,必須根據中央培養民族幹部方案,不斷選送優秀份子,到各級民族學院、學校訓練,並根據實際需要和主觀力量設立臨時性質的民族幹部訓練班,訓練幹部,同時着重在工作中培養提拔少數民族幹部,使少數民族有足够數量的本民族的革命骨幹,然後方能加速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二)生產備荒防災工作

  一、由於早糙豐收,和全省土改運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如果沒有不測之天災,下半年的「八月荒」不會大嚴重,所以今後的救災工作應轉入生產備荒防災爲中心,因為豐收和獲得大量鬥爭果實,着重敎育羣衆「細水長流」「節約備荒」「用於生產」在可能的條件下有重點建立爲農民所掌握的義倉。爲了長遠打算,加强防洪工作繼續完成防洪募捐(現正進行中),希望各界人民熱烈捐助,為了進一步防止明年的春荒,今冬應大力擴展冬耕及其他副業生產,這一工作要特別注重解决冬耕貸種問題(因去年冬耕失收 )。

  二、老根據地人民由於長期受國民黨反動派燒殺壓迫,流離失所,許多村莊已成廢墟,大部份缺吃、缺住、缺穿、缺乏耕牛農具,因多地是山區,地主較少,土地改革後也存在着生産上生活上的很多困難,必須敎育新區羣衆認識今天的翻身和老根據地人民廿多年來英勇鬥爭是分不開的,飮水不忘挖井人,號召他們大力捐送果實援助老區人民重建家園。

  三、開展中小城市福利救濟工作,首先做好失業工人救濟工作,逐步開展婦嬰保健工作,嚴厲禁止棄婴,有計劃的安置難民,對於散兵遊勇,乞丐、小偷等,一般的停止使用遣送辦法,配合全省土改逐步解决市鎭乞丐、娼妓問題。

  四、協助省救濟分會完成接辦美津救濟機關的工作,深入抗美援朝運動。

  (三)優撫工作

  一、今後優撫工作首先要加强各級幹部對優撫工作的思想教育,啟發階級情感,使他們認識優撫工作是重要的政治任務,優撫工作的好壊是測量城鄉抗美援朝工作成績的重要標準之一,各級幹部都要認真學習優撫條例,及有關優撫工作的文件,認真執行做好優撫工作。

  二、在全省轟轟烈烈的土改通動過程中建立健全鄕的優撫委員會,加强對羣衆的宣傳教育,向烈、軍、工屬及一般羣衆講解優撫政策和條例,使優撫代耕工作眞正成為羣衆性的運動,在分配土地和分配果實時貧苦烈、軍、工屬要優先待遇,解决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困難。

  三、認真總結這次「八一」優撫大檢查,做好今冬年關「雙擁」運動的準備工作,在雙擁運動月内普遍召開烈、軍、工屬代表會議或座談會,讓烈、軍、工屬來檢查我們的優撫工作,總結今年代耕工作,進一步開展明年的代耕工作。

  四、繼續接收,訓練,安置榮軍和復員軍人,使其各得其所。

  五、認真做好烈、軍、工屬的調查,登記,審查工作,搜集整理革命鬥爭史料,烈士事蹟,四個時期革命鬥爭根據地分佈圖等資料,有計劃的以廣東人民英勇鬥爭的歷史來敎育廣東人民。


一九五一年八月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