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主改革運動的領導
長江日報社論
自中南局城市工作會議確定了在工廠礦山交通企業中實行民主改革的方針以後,兩個多月以來,這一運動在各地都有了初步開展。各省市差不多都有重點地在進行這一工作,在重點工廠礦山中結束了鎭壓反革命、反封建的民主鬥爭階段,領導機關正着手或已經總結重點經驗,進一步動員幹部、製定計劃,準備有系統的開展這一運動,這是十分必要的。
兩個月來各地重點實行的結果,進一步証明了民主改革方針是正確的必要的。凡是在初步開展了這一運動的單位,由於給了一個壓迫工人的封建殘餘分子以嚴重打擊,工人的政治情緖、生產情緖都空前的提高,在增加生產方面、愛國捐献方面都表現了高度的熱情。對於工會的信仰也較之過去大有進步,小組會開會也經常了,選舉委員也認眞了,許多會員都争納多時未交的會費,經過這一運動,工人們表現了組織性正在逐步加强。但就全局來說,運動還缺乏應有的規模與速度,有些地方甚至運動的發展還不很健全,如有些地方把民主改革運動停滯和滿足於反封建殘餘勢力的鬥爭,而不能有系統的逐歩推進,有些地方政策上發生界限不淸的現象,如混淆內部與外部鬥爭,這些都妨害了運動的正常開展。
爲什麽運動未能形成應有的規模,幷發生個別不健全的情形呢?最重要的便是民主改革的方針、政策在幹部思想上還未完全弄明確。據一般反映,幹部對民主改革有兩種反響,在工會幹部和部分靑年團幹部中,一聽到民主改革就感到興奮、「痛快」、「解决問題」,發生盲目擁護,急於發動鬥爭的情緖,不能冷靜地弄淸方針政策,結合具體情況硏究實施方案,急躁從事,等到進入鬥爭,發覺事實不如想像的順利,問題幷不如此簡單,因而又陷入苦悶懐疑。另外,某些工廠、礦山企業的行政管理幹部,對民主改革的意義認識不足,不了解民主改革是發動與依靠工人階級改變舊企業為新企業,掃除發展生產的障礙,保護工人利益的必要措施,因此就以爲「這只是工會的事情」,不僅不參加,而且也不加以支持,使得力量不能集中統一,自然這一正確的方針就很難在羣衆中貫澈下去。
其次是民主改革的方針,也還沒有在城市人民中間與企業的工人職員中間廣泛進行宣傳敎育。須知民主改革打撃的對象旣然是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殘餘勢力,則這一運動不單符合工人階級與其他勞動人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於城市小資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利益。其所依靠的力量,是在黨的領導下以工人勞動羣衆爲主力的革命統一戰線。所以民主改革的方針與政策必須交給工人階級與城市全體人民。但我們有些地方的領導機關並沒有這様做。甚至有的工作組到工廠去,也不敢公開講明來意,(據說是害怕敵人警惕)不敢以鮮明的民主改革的口號敎育工人職員,而是在抗美援朝或愛國公約上講來講去,以致引起工人職員的疑惑,壞分子也乘機活動。至於在城市人民中的廣泛宣傳就更不够了。因此廣工人職員、各界人民就不能在民主改革的方針下團結起來,反而由於風聞耳食之言,發生一些誤解,分散了運動的力量。如有些工廠,由於政策交代不明引起職員恐慌,以為「民主改革就是來改職員的」,某些中小城市的資本家,更多莫名其妙的顧慮,以爲是要「分工商業」,以至有自動要求給工人店員提高工資的;反革命分子乘機造謠,說什麽「去年實行土改,今年實行商改」;個別居民以爲是要分房子,顯然這種情況不加以澄淸,力量難以組成,運動勢必無力。而澄淸這種情况的必要歩驟,是進行廣泛的、有效的宣傳解釋工作」
要知道,民主改革是一個新的工作,不少幹部對此幷無直接經驗,只知其名,不知其實,一般人民對此就更生疏了。所以在幹部中、工人職員中、城市各界人民中把民主改革的方針、政策、範圍、歩驟澈底交代淸楚,應是進一步展開這一運動的先決條件。兩月以來,各地重點實行中已提供了若干新的具體經驗,使民主改革的一些原則,有了進一步的充實與發展,其主要內容,已在中南局八月一日指示中做了詳盡明確的總結,因此,各級黨委應硏究這一指示,並重新動員。在幹部中可以結合總結重點工作的實際經驗,召開會議,討論硏究,務求人人認識淸楚。在城市人民中則可以彷照武漢市的經驗,在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進行討論,更多地吸收各界代表意見,取得認識上的一致,幷可成立全市民主改革委員會,做爲統一領導的機關。
但要了解,明確了方針政策的各項原則,並不等於運動就可以順利地健全地開展起來,更重要的是依據方針政策,實際指導這一運動,從運動中隨時總結經驗,敎育幹部。領導任何羣衆運動都應如此,城市與企業中的民主改革運動更應如此。因爲第一,民主改革是一件新的工作,不僅一般幹部缺乏經驗,即是領導機關也沒有充實的經驗,我們所確定的方針、步驟、政策原則,只是根據現有經驗,從基本方面加以規定,還有待於在運動中不斷地補充與豐富。打算事先一切都考慮周到,規定詳盡的一套辦法是不可能的。第二,民主改革又是一個頗為複雜的鬥爭,以工廠礦山而論,這是一個發動工人羣衆,爲經營企業化和管理民主化準備基礎的歷史步驟,在運動中有對封建殘餘勢力的鬥爭、有工人職員關係的調整,在方法上包括外部鬥爭、與内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民主選舉工會等等。而運動的每一步驟,又必須要在工人自覺基礎上來進行。因而絶不能以一種規定和一種方法來槪括一切。第三,由於上述兩點,决定這一運動就不能如某些同志所想的那樣可以在一、兩月甚至十幾天裹一蹴而成,而是要劃定相當時期,有計劃有步驟的求得澈底完成。
對民主改革運動的指導方法,顯然就應該從上述幾個特點出發。
首先就是在一個城市,或一個企業範圍,訂出比較周詳的計劃,據目前了解,在鄭州市,江西鎢礦等地都有了這樣的計劃。但還行不少地方事先幷無計劃,要末是一下子幾個系統同時舖開而又不能有堅强的領導,形成先緊後鬆,最後不了了之;要末是漫無章法的,找幾個問題顯著的單位鬥一鬥、改一改,下一步又不知道到那裏去好。這些現象是必須克服的,所以就應該有個計劃。計劃應根據客觀現實的需要和主觀力量的可能來規定。依目前情況來看,城市中需要民主改革之面如是之廣,問題如是複雜,企圖一下舖開、齊頭幷進是絕不可能的。應本民主改革爲生產事業服務的基本精神,求得在本年度首先做好公營工廠、較大規模的私營工廠,其次與城鄕物資交流、交通運輸直接相關的碼頭、內河航運以及建築等業。一般行業與街道則可以放後一些來辦。在一個工廠內也應有所計劃,大致計算全部完成民主改革任務所需要的時間,不發動則已,一發動則從頭至尾,務求貫澈。
依現有經驗可以肯定,無論工廠、行業、街道,進入民主改革之前,必須有一個準備階段。不經準備冒然發動鬥爭,時常是做不好的,且易使運動中斷。在工廠中的準備工作,可以以學習的方式,也可以輔以積極分子訓練班的方式(當然是經過考驗的積極分子),先由領導幹部說明意無,公開交代政策,普遍在工人職員中組織民主改革文件的學習。這一準備階段的目的,要達到思想動員、明确政策、組織積極分子、進行羣衆串連,幷從學習對比中暴露問題、摸清情況,初歩確定鬥爭對象。在這幾個目的達成之後,即可發動公開控訴或說理鬥爭,但也不宜拖得太長。經驗證明,凡是這様做的,積極分子出現的快,情况容易摸淸楚,敵對分子中頑固者雖有所活動,但一般脅從分子却恐慌動搖,便於爭取分化。相反,採取神秘主義的作法,不相信羣衆,不敢公開宣傳,不去正面啓發羣衆覺悟,反而引起羣衆疑惑,積極分子不敢大胆靠近領導,而壊分子更易從中破壞,情況也就摸不淸楚,致使運動陷於僵局,長時間突不開局面。準備時期內,最帶有關鍵性的問題,就是認真的做好訪苦問苦、扎根串連的工作,以形成一批骨幹(不是少數積極分子)。所謂羣衆路綫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依靠羣衆的自覺而形成自求解放,也就是說要正確解决領導與羣衆的關係問題,依靠羣衆中的骨幹,帶動全體羣衆前進,而不是任何形式的行政命令或包辦代替。串連過程實際也正是羣眾本身互相啓發敎育,互相影响互相靠攏的過程,也是羣衆團結組織的過程,現有的經驗也再三說明了串連工作做得好壊是决定鬥爭成敗或運動的健全與否的。如解放以來各地碼頭搬運業,都多少進行過反封建把頭的鬥爭,但事後暴露多不澈底,除當時政策觀念上還不够明確以外,缺乏以羣衆路線的組織原則去發動羣衆也正是重要原因之一。
運動旣經展開之後,領導的職責即在於如何指導運動前進。指導運動應該做好下面幾個工作:(一)根據運動發展的情況,及時提出明確的口號,進行宣傳敎育,在羣衆的實際體驗上逐步提高其覺悟。企業民主改革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從思想上政治上發動工人羣衆,實際的政治運動可以迅速提高工人覺悟,但還要加上思想上的指點和提高。我們要求在整個民主改革過程中,在工人思想覺悟上達到劃淸敵我界限,認識自己力量,增强自信,打破技術、地域、黨派、職工、師徒間的隔閡界限,樹立工人階級團結一致和相信黨的領導等等要求。(二)掌握政策界限,掌握幾個歩驟之間鬥爭方法方式的轉換。這也要通過敎育羣衆去實現。如武漢第一紗廠在反封建鬥爭結束之後,進行一段總結,在敵情、查思想、査政策,是很必要的。(三)及時了解情况,注意運動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具體加以解决。(四)做好下一步生產的準備。特別是行政管理部門,要仔細硏究情况,擬定改善生産工作的方案,以適應民主改革運動後工人生產熱情的高漲。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領導幹部親自下手創造經驗的方法,在指導民主改革運動中是有特別重要意義的。如同上述,民主改革是一個新的工作,又是極其複雜的鬥爭,而在主觀力量不足,城市幹部數量不足,大部分新幹部又缺乏發動羣衆的經驗。因而必須要領導幹部親自動手分析情況,硏究運動的規律,隨時總結經驗,加强指導;否則,光靠原則領導,是難以求得實效的。
實行民主改革的第一批重點工廠礦山的工作總結,只還是運動的眞正開始,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迅速展開運動,指導運動前進,進而從運動中豐富我們的經驗。
(一九五一年八月十八日)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