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毛澤東思想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
方 方
(一)
黨的偉大的三十年是毛澤東思想取得輝煌勝利的三十年。毛澤東思想照亮了中國人民鬥爭的勝利的道路。紀念我黨偉大的三十週年,讓我們更好的學習毛澤東思想,澈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中國共產黨從一九二一年誕生開始,就是以領導中國人民推翻壓在他頭上的兩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爲自己現階段最基本的鬥爭任務,並堅决地領導了中國人民進行英勇的鬥爭。然而對於發動羣衆——特別是農民羣衆完整的鬥爭綱領,還是經過不斷的實踐和鬥爭而發展和豐富起來的。
遠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於革命運動的猛烈發展,許多地方農民鬥爭已經起來了,但是當時黨的領導者陳獨秀却沒有堅决的積極的政策去滿足羣衆的要求,特別是農民的土地要求。與此同時,和陳獨秀相反的,關於革命的基本內容和革命的基本任務問題,毛澤東同志就不但已經指出中國現階段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而且特別指出農民的土地鬥爭是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的基本內容,中國資產階級性的民主革命,實質上就是農民革命,因此對於農民鬥爭的領導是中國工人階級在資產階產性的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務。毛澤東同志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分析了中國的階級關係,認爲像中國這樣一個「以農民爲主要羣衆,所要解决的鬥爭任務不是反對資本而是反對中世紀殘餘」,而廣大農民是工人階級最可靠的人數又最多的同盟軍。工人階級對於農民的領導,乃是中國革命成敗關鍵。
當一九二六年蔣介石背叛革命,機會主義者陳獨秀之流,充當了反動派的應聲蟲,高呼農民運動過火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在他有歷史意義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吿」一文中,痛斥了黨內外一切懷疑農民運動指摘農民運動的論點;充分地估計了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指出了在農村中建立農民政權和農民武裝的必要,分析了農民各個階層,指出了佔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貧雇農是農民中最革命的力量,着重地宣傳了放手發動羣衆、組織羣衆、依靠羣衆的革命思想。因爲這様,這侗著作就成了中共產黨人領導農民鬥爭的經典文件。
「四一二」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進行了血腥屠殺以後,中國革命受到嚴重的挫折,當時的農民運動應該走什麽路,可以走什麼路以及如何走法才能勝利,這一連串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又英明而預見地一一的解决了,這即是關於武裝鬥爭和革命根據地問題。毛澤東同志正確地指出:由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缺乏民主與工業的、不統一的大國,因此武装鬥爭與以農民爲主體的軍隊,是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與組織形式;廣大農民所在的廣大農村,是中國革命必不可少的重要陣地;中國可以而且必須建立武裝的革命根據地,以爲全國勝利的出發點。
在土地改革的鬥爭中,毛澤東同志還批判了左傾路綫的混淆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定界限,主觀地急於超過民主革命,低估了農民反封建鬥爭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主張整個地反對資產階級以至上層小資產階級,尤其後期的强調反對富農等等的錯誤思想,毛澤東同志正確地規定了和堅决地實行了土地改革的路綫,即是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保存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而僅僅消滅地主階級的土地革命路綫。(提出「抽多補少,抽肥補瘦」,同時給富農以經濟的出路,給一般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抗日戰爭開始,毛澤東同志一方面指出為了「推動國民黨參加抗日,又使解放區的地主與農民聯合起來反對日本侵畧者」,將「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爲減租減息政策的讓步是必要的,從而糾正了有些同志堅持繼續土地革命的左的錯誤思想。一方面又糾正了有些同志以爲旣然民族矛盾已經超過階級矛盾,因此在「抗日高於一切」的口號下,可以只向農民徵兵徵粮,而不領導農民作任何改善生活要求的嚴重的右傾錯誤思想;而正確地堅持在抗日的原則下合理改善農民生活,堅决地保護農民利益的必要,提出:「共產黨願意停止用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而準備在民主共和國過程中用合法的手段及別的方法解决土地問題」,又堅持「宣佈改良人民生活的綱領,幷立即開始實行苛捐雜稅的取消,地租的减少,高利貸的限制。災荒的救濟......」。黨就在毛澤東同志的指導下,用這些綱領發揚了廣大農民的抗日積極性,使抗日戰爭由於廣大農民的支持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由於各解放區農民運動的深入,廣大農民迫切要求土地,經過反奸淸算、減租減息鬥爭,直接從地主手中取得土地。黨在此時適時地發佈了有名的「五四」指示(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指出「在此情况下,我黨不能沒有堅定的方針,不能不堅决擁護廣大羣衆這種直接實行土地改革的行動,並加以有計劃的領導......」。由於「五四」指示的發佈,及其後「中國土地法大綱」的發佈的結果,使得一億六千萬人口地區勝利地實現了土地改革。
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運動是收到了極其偉大的成就的,然而由於某些幹部還不能完全自覺的淸醒的掌握政策,在個別地區曾經發生過左右搖擺的偏向。毛澤東同志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上系統地詳盡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階段的總路綫和總政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和在同一時期黨在土地改革中的總路綫和總政策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後來,又在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基礎上補充了「中立富農」,以便更好的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發展生產。
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土地改革的總路綫、總政策,是我們黨三十年來領導廣大農民反封建鬥爭的寳貴經騐的結晶體,是毛澤東恩想戰勝了「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結果。
(二)
由於毛澤東思想的指導,經歷了三十年的艱苦奮鬥,廣東的農民運動已經取得偉大的勝利。
遠在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建黨以後至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東的東江、韓江、北江、西江(包括粤中),南路和海南島,即已普遍組織了農民協會,展開農民運動,支援了當時的東征和北伐。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海陸豐、潮(陽)普(寧)惠(來)、梅(縣)大(埔)豐(順)、五(華)紫(金)邊和海南島都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組織了千百萬農民羣衆,深入和發展了土地革命的鬥爭,產生了像彭湃同志那樣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在偉大的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中,農民運動和游擊戰爭相結合,發展了十餘萬人民武裝,創造了約佔全省五分之一地區的革命根據地,配合了解放大軍解放全省。特別是解放後一年半以來,有步驟的開展了農村的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革,進行了淸剿土匪、支援前綫、減租反霸、合理負担、興修水利、恢復生產等一系列的鬥爭,去冬今春並在近五百萬人口地區實現了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制度,使全省的農民運動由小到大,從弱到强,表現了今天這樣空前壯大的力量和日益發展的規模。
廣東農民運動的所走的道路,幷不是筆直的康壯大道,而是一條迂迴曲折的道路,其中除了敵人的殘酷鎭壓外,某一個時期黨內脫離毛澤東思想的錯誤路綫給予廣東農民運動的危害是嚴重的。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投降路綫,幇助了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便利了他們對廣東農民的屠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盲動主義的錯誤,孤立了自己而又消耗和削弱了廣大農民羣衆的鬥爭勇氣和組織;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左」傾機會主義的統治,使廣東農村革命根據地遭受到敵人的破壞與摧殘;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統治區黨的統一戰綫的右傾思想的影响,使廣東農民(除瓊崖、東江外)未能在敵後開展更廣泛的抗日游擊戰爭,幷從而打擊頑固派的反共反人民的活動;這些都是三十年來廣東農民運動較顯著的波折。
又由於在華南,一方面敵人特別强大,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集中了龐大的反動武裝長期盤踞了全部城市和絕大部份鄕村,殘酷鎭壓農民;另一方面華南的黨在紅軍長征以後遠離中央,廣大幹部對毛澤東思想及其所規定的總路綫、總政策的體會不深,以及階級觀點、羣衆觀點的模糊,以致全省解放以後,未能有效的有步驟的發動羣衆,改造基層,培養幹部,做好土地改革的準備工作,爲今天的實行土地改革創造條件和鋪平道路。
解放後一年半的廣東農村的基本情况是:大部份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并未得到完全解放,他們仍然忍受着佔收穫物百分之五、六十、乃至百分之百的高租,和利息以三四倍計的高利貸等殘酷的超經濟剝削,終日勤勞,不得一飽,「衣牛馬之衣,食狗彘之食」,雖部份地區經過初步的減租,仍不能基本改善農民的生活狀况;他們積極要求鬥爭,要求改變他們目前受壓迫、受剝削、受欺凌的困苦境况;另一方面封建地主及一切反革命分子,則以僞裝面目及合法形式,盤踞我們的農村基層,依舊統治壓迫農民,吸吮農民血汗,對農民運勸則有計劃地多方反抗和破壞。這種情況指明,如果不加速完成土地改革任務,就不能澈底消滅封建勢力,鞏固農村人民民主專政。
由於抗美援朝、保家衞國愛國主義運動開展,已强烈地深刻地影响到我國一切的政治生活。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加强了廣大農民實行土地改革的要求;如果我們能够滿足廣大農民這一基本要求,就可能更加發揮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和潛在力,深入和發展抗美援朝愛國主義運動,掃除與消滅美帝國主義侵畧的社會基礎,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爲土改後在農村開展愛國主義生產運動和爲國家計劃經濟建設創造條件。
因此,當前我們廣東黨的最中心任務就是發揮廣東農民羣衆光榮的革命傳統,加强業已開展的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的領導,使之繼續高漲,爭取一、二年內完成土地改革,深入和發展抗美援朝愛國主義運動,爲澈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基本任務和準備進入計劃經濟建設而鬥爭!!
(三)
土地改革運動是一埸系統的激烈的階級鬥爭,不僅要求我們具有最大的决心和勇氣去開展這個運動,而且要求我們更加淸醒地自覺地領會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去掌握和指導這個運動;在今天,要特別强調運用毛澤東同志所規定的土地改革的總路綫、總政策來指導這個運動。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爲了消滅封建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爲工業化開闢道路。這是一般同志所習知的。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報吿中,指示我們在全國施行土地改革,是改善全部經濟狀況,準備工業建設的主要條件之一。因爲只有澈底消滅了封建制度,解决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土地改革鬥爭中提高了農民的組織程度、覺悟程度和生產積極性,才能正發展農業生產,大量供應城市所需要的工業原料和粮食,提高廣大農民的購買力,爲工業產品開闢廣闊道路,從而發展工業和繁榮市塲,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總任務。
明確了土地改革這一基本目的和現實意義,就要求我們在全省土改第一階段運動正全面展開的今天,農村的階級關係已由於鬥爭的發展與深入而空前緊張起來,鬥争日益尖銳複雜,運動的發展日益急劇寬廣,爲了使這個運動更深入更健康的發展下去,各級黨委和所有同志必須努力確保運動的領導權,加强運動的指導,貫澈土改總路綫總政策以充分發動農民羣衆。即是必須把整個運動掌握在黨的堅强領導之下,按照黨所規定的方向和具體政策來進行,要明確劃淸政策界限,廣泛地向羣衆交帶政策,使政策爲廣大羣衆所掌握。要堅决消滅封建制度,又要保存資本主義;要堅决發動貧雇農依靠貧雇農,又要在貧雇農核心形成後緊緊地團結中農和聯合一切反封建力量,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綫,進行反封建鬥爭;要堅决反對任何與封建階級妥協的右傾思想,又要防止不講鬥爭策畧、不分主次輕重甚至打了自己的混戰狀態;要培養積極分子珍惜積極分子的鬥爭熱情,又要敎育先進分子必須緊緊聯系與帶領後起羣衆一同鬥爭,不要脫離羣衆。尤其要嚴防流氓狗腿甚至階級敵人利用空隙,篡奪領導,把持鬥爭,破壞運動。堅持放手而又有領導的進行鬥爭,堅持放手反封建而不反資本主義,堅持放手發動廣大農民執行政策而不讓流氓狗腿乘機捣亂,堅持合法鬥爭而不用非法鬥爭,堅持有隊伍、有陣地、有重點、點面結合地前進而防止無隊任、無陣地、無重點、一哄而起的冒進。在消滅封建制度的鬥爭中,必須注意盡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堅决反對貪汚浪費和破壊,反對大吃大喝,注意節約。這一系列的政策認識與方法,在今天運動已經全面開展時候,具有突出的意義。全體同志必須好好學習,才能使我們已經開展的鬥爭鞏固地健康地發展下去,以便達到消滅封建制度,發展生產的目的。
過去無數的事實證明,當着我們貫澈毛澤東同志這些指導思想進行工作的時候,運動就勝利,就發展,而當着我們脫離了毛澤東同志這些指導思想進行工作的時候,運動就失敗,就後退;貫澈或脫離的程度决定着運動勝利或失敗的程度。
一百餘年來的鬥爭經驗吿訴我們:中國的農民運動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是不能走向勝利的;三十年來的鬥爭經騐吿訴我們:農民運動不把毛澤東思想作爲行動的指針,貫澈到實際鬥爭中去,同樣是不能走向勝利的。歷史已經做出正確的結論,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成功地光輝地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鬥爭並獲得勝利,就中包括了農民運動的勝利;不僅這樣,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將來還要成功地光輝地領導中國人民勝利地走向社會主義,就中包括領導農民走向集體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勝利。努力領會毛澤東思想,以毛澤東思想作爲我們農民運動全部工作的指導思想,這將是我們勝利的唯一保證。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