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第2卷第5期

1951年04月30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1年 > 第2卷第5期
【打印】 【字体:

關於北江區英徳、曲江兩縣基層組織情况檢査的通報

(廣東省人民政府一九五一年三月九日粵民建府字第八八號發出)


  本省自一九五O年召開了首屆人代會議及民政會議以後,各地都已重視了整頓基層的工作,但有些地區的同志,由於工作尙不深入或滿足於某些皮毛的檢査,對基層認識,仍很模糊。北江區的英德、曲江兩縣是一九五O年土改縣之一,在土改工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基層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具體了解基層組織狀况和對今後展開整頓基層的工作上,會有帮助,現特將北江區土改委員會報來的「英曲兩縣基層組織情况检査報吿」印發各地參政,希結合當地情况檢查硏究,大力整頓基層組織。


英徳、曲江基層組織情况檢查報告


  一、基層組織

  (1)英德基層情况:英徳縣城關鄕是基層組織不純的一個鄉,全鄕有十四個行政村,全部村幹農幹中可靠的僅有十人,沒有問題的(但不負責)五人,其餘全部靠不住,幾估全鄉幹部總數百分之八十。笫一村村長、農會長、民兵隊長全部通匪(已扣留)農會會員中有廿九八人是當過土匪的(已扣留十人)一九五O年十月間,村長和地主曾親送三個土匪去火車站搭車。二村副村長也是通匪,民兵隊長不可靠,五村村長是教書的,政治面目不了解,副村長是二流子,解放前是跟現已逃亡的反動份子做走狗的。農會長也不可靠,副農會長是小販,民乒隊長是做豆腐的。七村村長在解放前曾做過僞便衣隊長,有曾在五年前做過特務。八村村長是吹大烟的,靠不住,副村長貪汚(巳扣留)九村村長當過十二年僞保長,解放後依然貪汚腐化,吹大烟(巳扣留)十村村長中農成份,走地富路綫,農會長是地理先生,不勞動的。十一村副村長社交複什,有槍不繳,不可靠。農會長是打八音的二流子,不負責任。十二村副農會長是二流子,當過僞鄉长,民兵隊長是槍販子,收繳民槍時,他私自藏了七枝歩枪,五百發子弾(已扣留)。

  2.曲江基層情况:曲江全縣有六個區,一個鎮,六十二個鄉,在土改前,縣區方面估計基層政權爲貧僱農所掌握的有百分之三十,為中農掌握的有百分之五十,爲地主掌握的有百分之二十;經過這次土改中所得材料及擴幹會上各區委的檢查結果,實際情况却是:基層政權給地主操縱者佔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中農佔優勢者佔百分之十五到四十,貧僱農佔優勢者僅百分之十到十五。由此可看出基層組織不純,相當嚴重。全縣六個區中,基層較好的爲第一區(也是老區)最差的是韶關鎮及第二、六兩區,但第一區旳幹部成份也很不純,在這次土改中檢查出廿個村中只有二個村爲貧僱農所掌握,四個村爲中農所掌握,其餘均爲地主所控制。第六區分爲七個小鄕,不但村幹不純,區鄉幹部也很不純,鄕幹多爲中農與知識份子,其中有一個鄉長是二流子,當過土匪。另一個鄉長也是二流子,又是富農。羅坑鄉副鄕長是一個老頭子,立塲不穩。區民政助理員曾慶善是富農出身,抽大煙,他在羅坑評一家地主負担公粮應為七十担,後來地主請他吃飯便减了廿五担。韶關鎭分三個小鄕,幹部成份大部是中農、二流子、及地主的狗腿,三個鄕農協中,有二個農協主任是僞保長,農會組織是按戶造册塡寫的,地主也有參加。東廂鄕一農會主任其弟弟當土匪,也不表示熊度,自己又包庇瞞田與地主來往,將公家房子佔爲己有。北廂鄕第四村十個幹部中,二個是中農,四個是僞保長,二個是二流子,僅二個是貧農。第二區的農會組織不是從運動中產生的,是以下列動機組織起來的:(甲)土匪多,農民去別處要有農會的証明才准外出,他們爲了方便寫路條而組織起來的。(乙)剿匪時沒有農會的地方,大軍就去圍,他們爲了害怕大軍團,而把農會組織起來的。(丙)姓氏向有矛盾,組織起農會,可以農會力量互相鬥爭。(丁)個別眞正農民起來組織的,是爲了減租反霸。(戊)地主利用農會組織來掌握政權的。如白土鄕一個農幹後來覺悟了,他就說出了當時地主叫他出來組織農會的眞實淸况,這些自動組讖起來的五種農會中,只其中第四類外,其他大部份是反封建勢力或明或暗所操縦的。

  二、檢查後一些意見

  根據檢查情况,我們可以看出英、曲兩縣的基層組織不純,是相當嚴重的,不但成份上作風上有問題,連政治上也有很多問題,它成為我們土改中一個很大的阻力,所以今天整頓基層組織是土改中一個首要的工作。在曲江馬壩試點中,証明了在土改過程中,如不進行整頓基層,就不能發動羣衆。同時又証明了如未發動羣衆,要想整頓基層是不可能的。因此,如誰能深入工作,堅決依靠貧僱農,進仃反霸、退押、查減,誰就能發動羣衆,搞好工作;相反,如誰存有依靠奮組織,而不深入發勤貧僱農,依靠貧僱農,誰就發動不起鞏衆,搞不好工作,如馬壩山子背鄕的一、二、三村,就是犯了依靠舊組織的錯誤思想,結果工作搞了廿多天,仍打不開局面。相反,第七村及石堡鄕第一、二、三村能堅决依靠貧僱農,羣衆就能發動起來,工作就能搞得比較深入。其次從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們過去很多幹部對基層看法是有偏向的,不是從階級路綫去看基層組織,而僅是看他能完成一些任務(是靠强迫命令的)及沒有與匪特來往的(實際上却沒有看出很多是與匪特有勾搭的)便認爲他是好幹部,但現在一經土改考驗以及羣衆發動起來以後,這些人就被羣衆所拋棄了,如馬壩鄕第三村一個老太婆覺悟後這樣對村農幹說:「夏征模範(在夏征時該鄕爲模範鄕,)是你們的模範,不是我們窮人家的模範」,因爲她在夏征時僅有四十斤谷,也給村農幹拿去交了粮。又如韶關鎭西廂郷有一個農會主任(曾當過僞保長的)在征粮時完成任務最快,被選爲模範幹部,帶了大花,但他却是用强迫命令主義來完成任務的。因此有些地方認爲凡是能按期完成夏征任務的,這些基層就沒有問題,而不深入檢査。再其次是沒有認識到新區幹部是在一時運動中湧現出來的,還未經長期考驗,也未經過激烈的階級鬥爭,而成份不純作風不正是必然的現象。另方面老區幹部成份雖然較好,但思想上仍有很多問題,加上解放後工作繁重,沒有好好給他們學習和敎育,不少幹部發生了變化,過去吃苦,今天享樂腐化,過去積極勇敢,今天太平麻痺,在作風上嚴重的犯上了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的不良作風,因而脫離羣衆。所以今天我們不論在土改區或非土改區,都要深入去檢查,幷以反破壊、反抵抗的總口號下結合查減、退押、廢債、反霸等以及採用訴苦會、鬥爭會來敎育羣衆,發動羣衆,有步驟的,有計劃的來進行整頓基層,爲今年土改準備工作,打好基礎。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