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零年廣東省財政工作總結
財政廳
甲、槪述
一九五〇年的廣東財政工作,在中央、中南、華南分局、省府及各級黨政機關的領導和各級財政工作人員的努力下,貫澈了中央的方針,獲得了成績--統一了財政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克服了或正在克服着工作過程中的偏向,完成并超過了財政收入任務,保證了必要的供給。
年初,廣東大陸解放未久,地區新、環境雜、任務緊、幹部少,當時的財政情況是混亂的:隨便收隨便用,亂收亂用,自籌自給,省財政廳與各地沒有聯繫(事實上也無法深入下去)。針對此種情況,我們的做法是:一方面迅速在省一級建立機構,另方面運照葉主席的指示籌備召開專業會議,以打通上下連系,統一方針和做法。在這時中央於二月間召開了全國財政會議,統一了全國財政,確定了總的方針與政策,統一,多收與少支;中南繼中央之後,也舉行了中南區的財政會議,根據中央的方針政策在全中南區作了佈置。廣東省便於三、四月間根據中央與中南的方針與决定,在廣東先後召開了財政會議、稅務會議和粮食會議,决定了具體作法,堅决貫澈執行。在當時情況下,還是一個大胆的嘗試,但由於我們堅决地掌握了這一的方針,突破了某些主觀上和客觀上的阻力,很快的由分散走上統一、由混亂走上正軌,基本上扭轉了初期的局面。對廣東當時的工作基礎和幹部條件來說,能够如此迅速扭轉,是一個飛躍的進步和突然的變化,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一些偏向,主要是急於求成,強調了「多收、少支」,而對政策掌握不緊,在稅收上與包乾上都發生了一 些偏差。於是我們在年中便根據中央的調整政策,進行了「調整負担」、「改訂包乾」和反對幹部在征收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强迫命令作風和脫離羣衆的現象,基本上糾正了畸輕崎重偏向。此後又曾個別地產生較右 的和束手束腳的偏差,但由於領導上及時的發覺,也得到了糾正。
由於一年來進行了這様一系列的工作,五〇年的財政工作任務是勝利地完成了,也給今後的財政工作開闢了道路。
乙、稅收
一年來的税收工作經過從小到大、從分割到統一、從紊亂逐漸走上正軌。一般說來,本省雖然解放較晩,稅收工作進步是很快的。財經統一以前,各地各搞一套,沒有明確的政策,甚至有各緜各區互征出入口稅。五〇年的税收工作就在這種情況展開,因而上半年的工作着重在抓緊收入和建立組織、統一税政、建立制度方面,在這方面是獲得了顯著成績,糾正了紊亂現象;但由於嚴厲的抓緊了任務後,幹部産生了單純任務觀點 ,加上作法生硬、辩法規定不够完整,政策執行上產生了一些偏差--固定工商税的畸輕畸重,臨商稅的攔征預征,貨物税的誤征等等。在上半年的基礎上,下半年進一步統一稅政,貫澈中央收稅人與納稅人共同負責和依率計征的精神,糾正政策偏差和對工商業者態度上「左」的(下半年初)和「右」的(年尾)傾向及某些工商業者的不正確認識,加强緝私工作和檢査工作,健全制度,加緊督征,獲得了更大的成績,這明顯的表現在十一、十二兩個月稅收佔全年32.6%這一點上。總的來說,五〇年的稅收工作勝利的做到了培養幹部、建立機構、貫澈政策和超額完成任務。
廣東在稅收工作上有其有利條件:税源豐富、商業比較發達,但也有其不利條件:稅分散控制困難,眦鄰港澳、緊靠越南、走私嚴重,這些都使工作上容易發生漏洞。五〇年稅收工作之所以取得這様的成績特別是超額完成任務的成績主要還是由於中央方針的正確,各級領導上的重視和稅工同志積極工作、不斷改正缺點、努力社絶走私漏税、開闢稅源的結果。
五〇年全年稅收任務超額35%完成。
在執行政策上除初期曾發生過一些偏差很快得到糾正外,後半年沒有發生多大偏差。由於貫澈了政策的結果,後半年在工商業的發展上一般的起着刺激作用(工商戶増加了)和調整作用(民生必需的増加了,非必需的减少了),如淸遠縣一至五月開業四十六戶,停業五十一戶,六至十二月開業八十二戶,停業二十三戸,其中米糧業油荳業逐漸地加戶數和資本 ,爆竹業紙紮業逐漸減少。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偷漏現象還相當嚴重,由於人力缺乏,稅網佈置不嚴密,緝私尙未能全面展開,貨物稅的偷漏是很大的(其中較嚴重的如廉江縣的酒戶估計至少有七百五十戶,只二百五十戶納稅,農村私酒向城市傾銷,致使城市酒廠虧蝕,這種情形還很多),僻遠鄕村的和在鄕下屠送至城市賣的屠宰稅以及印花稅偷漏也嚴重,工商稅畸輕的也還有,因而雖然超過任務35%,但離依率計征十足收齊還遠。此外,個別部門還存在一些違反政策、違法統一的現象:有些地區强調本地情况特殊,擅自減低税率;有些縣對上級規定的辦法不執行;若干地區對違章的處现掌握得不够好,上半年多為處罰而處罰,下半年又多過份遷就;有些地區則有稅收部門與黨政的關係配合得不够好的現象。
檢查一年來稅收工作的領導方面,是有着一些缺點的:上半年是建立機構的階段,人手少、情况生、任務急、工作亂,在領導思想上對政策强調得不夠,因此下邊發生了一些問題。下半年雖然在政策上抓紧了,但有些問題規定得不够明確,如對共同負責的基本精神不明確,個別地區有嚴重的拖欠稅欵現象。對一年來發生過的或還存在的一.些缺點和錯誤,省的領導上有些未能及時指出或指示得不明碓。
一年來稅收工作的主要經驗敎訓是什麼呢?
第一、要堅決執行政策法令,並與當地具體情況相結合。
第二、領導上要隨時了解情況,精密分析,抓住重點,及時指導工作。
第三、要擴大宣傳,密切聯繫羣眾,密切配合有關部門,爭取主動。
第四、要明確思想,穩固思想,站穩立塲,提高思想。
丙、農業稅
五〇年農業稅工作,在抗美緩朝運動和朝鮮戰爭勝利的鼓舞下,在土地改革的影响下,在分局和省府正確領導、全體幹部努力、羣眾支持下, 勝利地完成了任務,也基本貫澈了政策。同時,在征粮中廣大羣眾經過反轉嫁、反破壞、貫澈合理負擔的鬥爭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大大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在農村中的統治地位,提高了農民的覺悟,爲今後農村工作製造了有利條件。所以總起來說,五〇年農業稅工作是有成績的。
全省全年農業稅征起數字截至五一年二月十五日止,佔中南要求完成數的11516%,佔省對專區要求完成數的97.50%,除海南、欽廉(靠近越南)因解放較晚、匪情災情嚴重、幹部少等客觀條件限制,而不能全部完成,東江專區成績較差(目前只完成88%)外,全省有六個專區超額完成了任務,一個專區即將完成任務。這不但充實了國家的物質力量,且將終止廣東過去漫無期限終年征粮的狀態。
但另一方面,任務雖是勝利地完成了,却不完全是循正常的道路來完成的,很多是以共他辦法,個別的甚至是以很勉强的辦法來完成的。首先,在政策方面是沒有完全堅持依率計征,沒冇堅持的原因是因爲:限於時間(秋征要求快)、人力,再加上部份幹部對任務有抵抗情緖放任自流 ,以致不少地區查黑定產的結果與寶際有相當距離,按攀率計征任務配不下 、完不成。因而便採取了幾種非正常的辦法來解决:(一)自上而下核定產量,結合羣衆評定,糾正評低現象(這是幾種瓣法中最好的);(二)用追收尾欠和其他區鄕超任務數來彌袖(但解决問題不大);(三)民主評議民主攤派,(實際是加大戶);(四)按比例增加每戶負負擔;(五)淸算地主、惡覇、公嘗田管理者對公嘗彌補;這樣做的結果産生了一些偏向,個別的還派給了或多派了工商戶、漁民和華僑富戶的負擔。
從政策上來看五〇年農業稅工作,沒有大的偏差,基本上糾正了四九年秋征曾產生的畸輕畸重偏向;從幾個專區數十個村典型調查的材料來看,負担率是合理的,農民的餘粮足以維持其原有生活水平和再生產能力。 但小的偏差是有的,除了沒有堅持依率計征外,主要是:(一)在凍結地租由農民代交中,有些地區對小地主、孤寡戶沒有分別處理;(二)在査黑中有些地區派黑田,也有以「誰報誰種」爲號召的,旣不能發動羣眾,又引起負担不公利土地糾紛。另外,在若干非依率計征的地區地主的負担從表面上看往往有達到收入的70%、80%、90%,個別甚至達到100%,但是否負担真的重了尙不能肯定,因爲地主瞞田瞞產是相當普遍和嚴重的。
一年來農業稅工作的主要經驗總起來說有這幾點:(一)領導思想上必須掌握政策、明確方針、樹立信心、有始有終;(二)力量的組織和運用上必須統一思想、獎懲嚴明、全黨動員、首長帶頭;(三)工作方法上必須面向大戶、深入下層、抓住中心(突擊落後)、依靠羣衆。一年來也有着一些具體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敎訓:對征粮工作的季節性和艱鉅性估計不足、先緊後鬆和中心不够明確是夏征沒有完成任務的主要原因;克服幹部的折扣思想、對任務的抵抗情緖,使其認淸任務認淸形勢,樹立百分之百完成任務的信心是秋征任務勝利完成的關鍵;實行凍結地租由農民代交征粮與減租結合,是在五〇年征粮中的成功經騐;有些地區則在開好農代會組織代表推動秋征工作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目前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一)田畝數字調查得極不確實,夏征總結會議各地區彙報全省總數爲40,353,522畝,秋征總結會議各地區的會報又只有38,825,528畝(均不包括欽廉專區在內)與國民黨統計的數字有距離 。國民黨的材料曲江是八〇四、五〇六畝,英德是九一五、五二八畝,現在他們自己掌握材料曲江只四五〇、〇六〇畝,英德只五三〇、OOO畝 ,相差幾逹一倍。目前超過國民黨材料的數字的有十一個縣。(二)廣東秋征開始較晩,與土改的結合是個問題,五〇年有些土改地區由於結合得不好對兩者都有影響,五一年土改地區將更多,需要很好的解决這個問題 。(三)公嘗田大多收了上期租,租額早巳花完,對此種田,五〇年的征收大部份是動員農民預交五一年部份租額來解決,這在五一年要進行土改的地區來說是一個待解决的問題。
丁、供給
確定編制、確定供給標準和正確掌握物價,是達到節約開支、保證供給、加强管理的關鍵。五〇年我們掌握了這個關鍵,獲得了成績。
年初,在供給問題上的主要情况,第一是吃公家飯的人多(據報總數約十八萬人,其中不少是只吃飯不幹事的);第二是開支沒有標準、沒有制度,伴隨着亂收的情形下,苦樂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在解放初期 ,我們制定了華南暂行供給標準,但處於當時情况,財政尙未統一,只在省直接供結機關實行,未能貫澈下去。二月,全國財政統一,中央頒佈統一的編制和供給的標準,我們即於第一次全省財政會議上佈置下去,建立各種制度,統一管理,在方式上採用了包乾離法。佈置下去後,各地執行的結果,有了初步成績,確定了編制,統一了供給標準,因而大大減少了支出。根據不完全材料統計,五月份全省(省一級及海南除外)行政費開支比三月份減少了百分之九十六點九一(三月份開支數目未包括統一前各地以紅白條動支數,但包括鄕幹費用在內)。但另一方面偏向也是有的。還有個別不經批准隨便添人(如潮汕)和超出編制的現象。總之,基本上是貫澈執行了中央的規定,供給標準也有具體規定,偏向主要是由於物價時常變動,粮價與物價有差額,地域間物價均各不同,而調整不够及時,抓得又緊了 一些,致使包乾出了 一些問題,供給標準因而難於確實保證(此外, 供給標準的醫藥、出差費等一些項目對廣東來說規定得低了一些,製定包幹辦法時未能吸收其他地區經騐和本省各地區的意見,個別分區對包幹的作用了解不够,因而執行得不好,如東江專署竟照省級包乾的每人一四七斤米一直照包下去,專縣區都一様。以及廣東地區大、情況複雜、物價较 高也是原因)。這個偏向發現後,我們隨即幾次加以調整,經中南核准後,提高包乾標準,九月第二屆財政會議實行活的包乾,物價計算採取按人數百份比加權平均法(財政廳並對各區决定一包乾數,如果照物價計算的標準超過的話,則送財廳核定),並適當提高了嬰兒保育費與褓姆費標準。這個决定執行後,供給上得到了保證,個人部份沒有問題,但公費部份某些項目規定的開支標準則仍是赚少的,特別是出差、會議、醫藥專費相差較大,而靠臨時費用則一般都無法應付,因而各地多半都拿到地方財政去解决,影响地方財政的主動性和計劃性,這是亟待解决的問題。
在實物供應上,基本上完成了任務,個別的有些不及時和不能滿足下面的要求是有的,對下邊的經費撥付也曾有不及時的現象,但很快得到糾正,做到上月撥出下月經費,目前省一級供給系統仍沒有確實劃分淸楚, 仍須設法加以解决。
事業費的管理是由各事業單位掌握,情况如何,尙未得到具體報吿。
戊、公糧管理
公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公糧損失和保證粮食的供應,五〇年完成了這個任務。
在防止公粮損失這一點上,我們是有成績的,一年來,損失數字從大到小,有了很大進步。廣東的公糧保管條件是很差的,倉庫缺乏,設備很差,天氣旣熱又潮,幹部和羣衆條件差,特別是解放初期,四九年秋征倉卒開征,倉庫極端分散(甚至有的不出村不出戶),難於掌握,散匪游勇 ,匀結當地土劣,搶刼焚毀,時有所聞,加上不少幹部思想麻痺,內部成份不純,以致上半年公粮管理工作做得很不够,夏征公糧入倉前,全省因破壞(搶劫、焚毀等)霉爛、貪汚以及運輸損失等等共損失公糧穀九、二四五、九四〇斤,大米三一三、八〇五斤,人民幣二、七一七、〇〇〇元。針對這種情况六、七月我們進行了結合調運實行倂倉、加强護倉、重點建倉、普遍修理、强調入庫谷質檢査、淸倉淸賬、建立倉庫支撥等制度、輪訓倉幹二千人等一系列的工作、再加上大部份地區領導的重視,治安的穩定,羣衆幹部條件的逐漸加强和提高,下半年大大地扭轉了這種現象,公糧損失數字已逐漸減少,計下半年(截至十一冃底止)損失穀二五五、〇八九市斤,米四三、二〇三市斤,人民幣六四、九九九、二一一元。
但是,問題還存在着,最主要的是倉容和器材不足,運输工具困難,上半年邊征邊屹,夏征任務也不多,可以勉强應付,秋征則大量公粮入倉,時間要求迅速,沿诲地區又不設倉,領導上事先也估計不足,目前大部分公糧寄存在鄕村祠堂廟宇和羣眾家裹;倉容問題亟待解决。此外,倉幹成份複雜,部份倉幹與正糧幹部配合差,檢查糧質的標準不明確,執行報吿制度不按期、不確實等缺點是待克服的。
總起來說機關部隊食粮和事業粮、貿易粮的供應任務是完成了,特別是前半年配合支前司令部,保證了前綫部隊的充分供給,是有成績的。但由於加工差、粮質不好,摻雜很多,部隊有很多反映,貿易粮供應個別地區沒有和貿易部門好好商量協力辦理,尙待改善。在運輸問題上,由於各地交通條件不同,運費高低不一,尙待調整。
中南規定廣東加工出米率爲68%,我們根據各地粮質和加工條件分別訂出各地加工標準,平均68.2%,在這個工作上,有些地區能深入調查硏究就做很好,如珠江區巳由68%提高至73%,但好些地區沒有很好調査研究,經營管理不善,加之各地米機少,大部份是人力加工,致按加工率出的米質量很差。現爲改善供給,除努力改進加工經營外,正硏究提出要求酌減供給糧出米率問題。
己、地方財政
中央在財政統一時,决定割分地方財政。在這個問題上,中央沒有統一的具體規定,需要我們自己來摸索。
第一屆財政會議,我們根據中央决定,參照過去的舊材料,擬定收支範圍和提解辦法。佈置下去後,由於收入極少,四九年公粮沒有附加,五〇年公糧尙未開征,其他收入多未整理,有些地方規費又上解中南,稅收不久也停止附加,再加上省對各種地方收入沒有制定具體瓣法,對支出也多次規定具體標準(限於時間倉卒),各地領導對地方財政沒有重視,也沒有專人去搞,而這個工作又較瑣碎而複雜,幹部又缺乏經騐,因此,地方財政問題沒有很好解决,開支多無法應付,各地乃另找出路:有自定税法,不經批准,擅自征收的,有動用中央粮的,有向商人借錢的,有作爲行政費報銷的,也有以中央部份結餘墊支的,形成混亂現象;同時,由於地區貧富不同,開支沒有制度,也苦樂不均。此外,鄕幹部待遇和辦公費標,各地也反映規定得太低。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從七月份起預借一部份中央粮連同中南按稅收百分之四撥給的市政建設費配撥各地維持,八、九月份和十月份兩度提高鄕幹待遇爲每人每月一二〇至一五〇斤米,鄕政府辦公費爲沒人十五至廿五斤米,並於第二届財政會議,初步明確了地方財政方針,以量入為出的原則,規定了地方收支範圍與標準,制定了各種地方收入具體實施辦法,决定了各項開支的比重,並編造了地方收支計劃。從此,地方財政開始了軌道。至於佈置下去後做到了什麼程度,由於全省集中力量於秋征我們尙未全面下去深入了解,但據大體上的了解,亂收亂支的還有,很多該整頓的又沒有整頓,收了不繳庫隨便花,而各地貧富不一,因而造成嚴重的苦樂不均,又由於中央財政解决不了的就往地方財政塞,致使地方財政處於被動。此外由於鄕村粮價低,鄕幹生活尙未得到保證(富的地區除食粮外餘均發錢就解决了 ),技職敎員待遇標準也較低,而由於各地報來的人口數字增加,鄕幹人数尙不敷分配。
年尾,爲了進一步保證和充裕地方的開支,以應五一年形勢和工作發展的需要,我們遵照中央、中南指示提高附加粮至百分之廿五,開征固定工商業稅、臨時商業稅、交易稅、房地產稅、特種消費行為稅、屠宰稅等附加及房捐。十二月華南財經會議中,據此精神,製定五一年地方收支計劃(掌握稅收附加,重點調劑了公粮附加)。五一年地方財政工作,如大力整理收入、掌握稅源、撙節開支,當能提高一步幷能將過去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加以解決。但目前土改區架設電話線費用、修路費用、土改的鄉村小學經費等等均尚無着落。
庚、財政制度及經濟紀律
財政制度和經濟紀律是貫澈統一管理、實現財政計劃與防止國家財產損失的重要保證。五〇年在這方面是起了作用的,但還不夠澈底。
制度的建立是要經過一番鬥爭的,關鍵在於打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思想,和豎立正規的工作作風,在廣東是隨着中央的統一決定正式在全省建立起來的。在預决算制度和會計制度建立以前,專區以下絕大剖份財政支出是根據電話、口頭通知和首長批條來支撥的,很多地方沒有賬,有的只有流水賬,也記不完全,粮秣會計方面也是這樣,因而收支無法掌握,貪污浪費,大吃大喝現象甚爲嚴重。制度建立以後,這種現象是逐漸克服了,開始做到有了數、有了計劃性。但由於幹部少、質量差、業務水平低 、制度本身不够成熟、變化多、審會計分工不明確,而好些供給單位往往沒有很好執行規定,致工作多陷於被動、亂,對收支沒有切實掌握,預算决算未能按時上報。十月舉行了審計會議,初步明確了審會計工作關係,進一步統一和改善了表格、科目、手續,年尾中央又頒佈了統一制度,給更好地執行預决算和會計制度以條件;但據了解,各級首長不尊重制度隨便批條子的現象,個別的仍有存在,如不克服,制度是不可能澈底貫澈執行的。粮秣會計制度在六、七月淸倉淸賬和八月粮倉會計會議加以總結之後,是基本上走上正軌了。
中央在頒佈統一管理决定之同時,頒佈了金庫制度和粮庫制度(粮食支撥制度)來保證,我們也强調了這個工作。各地中央金庫自月份起開始建立,五月份開始入庫,所有稅局所收稅欵基本上均已入庫,做到了沒有支撥命令不能提支(初期曾有將地方附加稅钦一倂解入中央庫,致一時無法提取的偏向)。省庫因幹部缺乏,至九月份始建立,收納地方收入(縣庫決定不成立),目前個別地方尙未切實執行、悉數入庫。現全省共有中央金庫的支庫一〇一個,經收處十五個,省庫支庫已備案的有七十二個(海南一部份縣及連山、連南未建立)。粮食支撥制度也是統一以後才正式建立的,在此以前隨便動支現象很嚴重,建立以後由於倉庫分散、機構未普遍健全,而部份領導思想未轉變,未能立即扭轉局面,至淸倉淸賬以後才轉變過來,但個別的也還有無法解決的開支以「借支」公粮來應付的。
這違反經濟紀律,致使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現象,諸如:化公爲私的貪汚行爲、化「大公」爲「小公」的打埋伏行爲、用不正當的錢的浪費行爲 、因工作不負責任造成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現象以及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和勒索的行爲,在廣東是相當嚴重的(主要在前半年)。要克服這種現象就要:建立制度,加强幹部的敎育和管理以及處理違反經濟紀律份子,對後一項省領導上是抓得緊的,對貪汚舞弊及瞬瀆職份子均嚴加處理,個別地區對此則做得很不够,甚至有雖經上級指示應扣送法院而未執行者;但一年來由於做了前述工作,這些現象是減少了,正待肅淸。
辛、幹部、機構、工作制度
五〇年的財政工作任務是艱巨的,必須配備足够的主觀力量才能完成 ,因而建立和健全工作組織和工作制度便成爲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而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則首先必須要獲得各級黨政領導上對財政工作給予必要的充分的重視。一年來,經過中央中南多次的指示,特別是統一財經的决定,一般的促進了地方領導幹部對財政工作的正確認識,配備了一定数量和質量的幹部(但還不够),加强了具體的領導,這是完成任務的重要條件(但也有個別地區的領導至今仍沒有重視這個工作)。
建立和健全組織包含着兩個問題:一個是充實和提高幹部,另一個則是以正確的組織形式組織起來。在幹部的配備上,一年來數量方面逐漸有了增加,質量方面各地多半配備了一定質量的領導幹部(主要是稅收征糧方面),但也有把犯錯誤份子調過來的,一般幹部則政治水平不很高,絕大多數爲新幹部,糧倉倉幹成份不純(因而一年來發生的事故不少);至於業務水平則普遍都很低,特別是會計人員缺乏。在幹部的培養上,先後舉辦了糧食會計訓練班(培養398人)、稅務訓練班(共三期培養450餘人 )、會計訓練班(三百餘人正訓練中),個別專區也曾設班訓練,基本上都有成績。在在職幹部政治水平的提高上,各級財政幹部特別是征收幹部大部份都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和業務系統充分重視下進行了整風學習,提高了思想認識,糾正了命令主義作風,領導部門也注意了反對官僚主義作風 ,稅務系統並展開了反貪汚評功的學習,這些對任務的完成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職幹部業務水平的提高對廣東是一個迫切的問題,曾採用輪訓、帶徒弟、出版刊物等方式來進行,個別專區還採用過各縣集體做决算來學習業務的方法,日常的學習也是注意了的,成績有,但還不够。
此外,各級財政幹部(主要是供給工作幹部)中曾存有不願幹財政工作,認爲吃力不討好的現象,經說服後已大體克服。爲了做到財政幹部專業化,省府作了調動負責幹部應經一定上級系統批准的决定,對此有地區還沒很好執行。
組織機構在年初是雜亂的,名目、形式、大小都不一致,財政統一後,始逐漸統一,按照規定和編制建立,目前全省稅務機構計有省局一個, 專一級局十二個,縣一級局九八個,稅所四八八個,稅站四一六個(東江 、高雷稅站未統計在內),機構內部的分工經過一年來在實際工作中調整 ,大體巳臻完善,惟審會計分工與配合問題迄未澈底解决。此外,各部門之間的橫的聯系和上下之間的縦的聯繫尙不夠密切,省一級的財、稅關係尙待解决,專以下的稅、糧的組織領導尙不明確(有些地區認爲税、糧是獨立機構,垂直領導,政府不管)。
工作制度随着工作的發展已逐漸建立和健全。對請示報吿制度我們曾特別加以强調,但能按期將總結報吿送到的尙不很多,寫得也不够好。在稅收征糧工作上曾訂立了獎懲制度,對工作起了作用
壬、結語
全年全盤工作,給我們提供了好多意見,下面幾個比較大的問題,値得我們注意:
(一)堅持政策、堅持制度、堅持稅率、堅持各種辦法細則,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從稅收、公粮、倉庫、預計算等方面,均有許多事實說明了這一點(如六個專區十一個縣卅六個村農業負担調査,按率負担的結果,每人餘粮可以維持生活和不致影响其再生産能力)。
(二)結合每個時期的中心工作和羣衆運動(如反霸、減租、整頓基層、土改),通過羣衆完成任務,在解放不到一年的廣東要堅持作下去,而且也作通了 (如粤中區新會縣、北江區從化縣、西江的大部份地區在征根中羣衆發揮作用很大)。
(三)新地區、新情况、新政策,必須有新的工作方法,任何守舊的過時的老一套經驗,必然使工作遭受損失。所謂新區不能百分之百完成任務的思想是無根據的。而粮食保管上,本省雖然地區新、幹部缺、倉庫少 、氣候潮,但公粮損耗並不很大。
(四)形勢發展很快,隨前形勢的發展客觀要求也就高了,某些幹部對羣衆力量估計不足,對羣衆覺悟程度體會不够,必然落在羣衆之後,如北江英德縣幹部認爲負擔派不下去,可是在城關區開會一試,羣衆立即擁護,當天就完成了一百多萬斤公粮。
(五)人民財政的管理,是一套細膩的工作,財政工作者必需大處着眼,小處入手,任何粗枝大葉,滿足現狀,不深下層,不了解情况的官僚主義作風,是不能解决問題的,我們如不深刻的體會這點,便招致工作上受損失,政策上出偏差。
總結一年來廣東的財政工作,固然獲得了不少的成績,而缺點也還不少,這有待於廣東全省全體財政工作同志共同努力來克服,並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向前提高。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