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第2卷第3期

1951年02月27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1年 > 第2卷第3期
【打印】 【字体:

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供銷業務的方針與計劃

(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程子華副主任在一九五O年十二月十六日全國合作社貿易採購業務會議上的報吿)


  同志們:中華全國合作總社第一次臨時理事會已經通過了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的供銷業務計劃。這計劃主要的包括了下面三個内容:(一)華東、華北、東北三大行政區的交換物資。(二)三百萬社員的典型配售計劃。(三)赊購。

  以後,我又組織了華北五省的交換物資。也成爲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計劃的一部分。

  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總的貿易採購數字比這四個還要多,這計劃不是全部數字,但主要的數字却有了。尤其是供銷業務的幾種形式都有了。下而我來談一談幾個業務計劃的要點:

  (一)三大區交換物資

  三大區交換物資的目的是為了把華北、華東、東北社員最需要的物資解决一部分。東北社員需要棉花和布疋,他們爲了買進棉布,就需要把自己的糧食和豆餅賣出;華北、華東能够供給東北棉布和一部土產,以換冋自己需要的東北的糧食和豆餅。全國總社為了解次這種相互的需要,組織了這三大區的工業與農副産品的交換,以推銷東北社員一部糧食、豆餅,供紿他們急需的布疋、棉花,以推銷華北、華東社員一部土產和工業品,爲他們解决缺糧困難,和準備一九五一年春天所需要的肥料,這種交換是减少中間流通環節的重要方法。

  這種合作社之間的交換物資,過去在各級社之間都曾不斷地進行過,也都解决了一些問題。但是,把它提到上級社爲下級社服務的方針上來認識,作爲上級社經常有計劃地組織這様的交換,尙沒有爲一般合作社所重視。因此,也就不能極大地活躍城鄕物資交換,以滿足下級社和社員供銷的要求。

  這次三大區之間的交換物資,是在全國總社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的。這是笫一次全國性的交換物資。全國總社缺乏這樣大規模組織交換物資的經驗,但是希望把這一工作做好,作成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在原則上要求交換物資的種類要少,數量要小,東西要好,價格要低。我們賣給物資的對方,是合作社的社員,如果東西好,價錢又便宜,對方滿意了,第二次第三次的交換就好做了,假如東西不好,價錢又貴,以後的交換就不好進行。所以堅持這些原則,不僅是全颤總社的任務,也是各級合作社以至社員的任務。

  從一九五O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一年六月總共交換主要物資的數量如下:

  東北區運往華北、華東:豆餅十萬噸,大豆十萬噸,玉米、紅糧十萬噸;華北、華東運住東北皮棉二百萬斤,各種布六十萬疋。

  其他數量較少的東西,如葵花子、毛料(竹枝),針織品等,全國總社沒有組織交換,由各大區相互另行訂立合同。

  這次交換物資是大家需要的,但在實際做時也碰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經營思想問題。七月會議後,反對資本主義的經營思想基本上是一致了,但這種思想上的一致,還未能在業務經營上完全體現出來。在開始商訂合同時,曾暴露了並批判了各地區提出要推銷的產品,不是從社員需要出發,而是從地區需要出發的資本主義的經營思想。由於過去做自由市塲貿易買賣的資本主義思想未澈底轉變,沒有完全爲社員服務的决心,因而在訂製合同算細賬時,對於貨物的價格、包裝、運輸、損耗等拿不出精確的統計數字,對於社員需要也沒有統計及確實可靠的數字。另外,各大行政區社因考慮物價漲落不定,不敢訂立合同,改訂協議。全國總社爲使這一

  協議能够訂成,担負了物價波動時加以調整的責任,因爲各地區間物價差額較大,在把合理利潤和合理開支精打細算地規定以後,地區差價的總數相當大,大家同意此數由全國總社掌握,以便在物價波動時加以調整。最後,除留出一部作爲全國合作社基本建設之用外,將盈餘返還各區。

  在這次訂立合同中,看出地區之間的交換物資,當着一方面需要,另一方面不即需要時,尤其某一方面的利潤沒有確定保障時,雖然兩方面均迫切需要交換物資,但如沒有上級社來負責組織,是很難訂立較大的交換物資合同的。如東北急需要棉布,華東、華北可以供給;又如東北的豆餅,華東、華北都需要,但是在一九五一年春耕時才要,現在馬上運來,勢必積壓資金。因此,相互間就不能直接訂立合同,必須全國總社來組織,從中墊一批錢,把東北的豆餅運來,放到一九五一年春耕時供給華東和華北。從此看出,上級社爲下級社服務時,中心是在如何調整和保證相互間的合理利潤,解决下級社所不能所决的困難,以實現滿足社員的需要。

  (二)三百萬社員的典型配售計劃

  配售制是使合作社的貿易工作,走向有組織有計劃的關鍵。這次全國總社三百萬社員的典型配售,是從北京市總社的經驗吸取來的。北京市總社在全國合作社工作者代表會議後,本着會議的不以營利爲目的,不在自由市塲上去追逐利潤,爲社員服務的精神,堅决地關掉了零售門市部,改為批發部。實行幾種主要貨物的配售,調査統計社員的需要,並集中全力去滿足這些需要,使社員眞正得到物質的實恵。北京市總社在這樣做了以後,業務走上了正軌,並且擴大了。組織上得到了鞏固並有了發展。從北京市總社的經驗中可以看到,一九五一年在各地區實行典型配售後,合作社的工作,必然進一步提高,並且會有一個猛烈的發展。

  為了實行配售制,首先必須在思想上明確兩個問題。

  第一、澈底澄淸資本主義的經營思想。爲了實行配售,就一定要有精確的統計數字;就要調査社員的需要,眞正爲社員服務,如爲自由市塲服務,用主要注意去做非社員買賣,因爲非社員的交易是不固定的,就不可能統計,不可能計劃,只就是盲目的經營。現在總社爲了純正這一點,就要過一個關——關掉縣以上總社門市部,改爲批發部,因爲合作總社門市部都是資本主義的經營思想的具體表現。有些同志說:「門市部現在還不能關,關了養不起社幹部。」這樣的提法,是門市部只能慢慢地逐漸解决,而事實上在這種提法的掩護下,仍在做自由追逐利潤的交易。合作社的目的,要爲社員服務,不是為幹部服務,門市部這個關遅早是要過的。長痛不如短痛,遲過不如早過,早一天關掉門市部早一天走上正軌。北京市總社堅决地關掉了門市部,在一個短時間後,業務就大爲擴大了,原先沒有繳的股金也都繳了,新的社員大批加入了。

  第二、現在有些同志對於爲社員服務和爲勞動人民服務,或說爲基本羣衆、爲農民服務等,在認識上是不明確的。好像爲社員服務就不能爲廣大羣衆服務,認爲爲社員服務面小,爲羣衆服務面大。殊不知合作社是勞動人民的經濟組織,合作社經過業務,使社員眞正得到物質實惠。這種物質實惠,旣爲一般非社員的勞動人民所不能得到,就產生了吸引他們加入合作社的力量。這様,把勞動人民吸收進來,才能達到組織勞動人民,使合作社有組織有計劃地爲勞動人民服務的目的。爲社員和爲羣衆的兩者之間是沒有矛盾的;爲社員服務即是爲人民服務,此外;不應有其他解釋。如以作非社員買賣爲有羣衆觀點,把合作社不能勝任的任務叫合作社負担,如以社員的股金去作非社員的事情,社員非社員在享受上沒有區別,社員倒負有義務?誰還願意加入合作社?這様就使合作就不能得到迅速的發展,或者把合作社拖垮。所以這種空泛的『爲勞動人民,爲羣衆」服務的思想,與前面講的資本主義的經營思想一樣,是障礙着合作社正軌發段的。

  但合作社並不是絕對不作非社員交易,合作社在下列條件之下是可以而且應該與非社員交易的,這外條件是:

  1.出賣滯銷食物。

  2.在有利條件下,採買合作社社員所需要的貨物。

  3.收購非社員土產,並向非社員推銷滿足社員有餘的土産。

  4.國營委託卽若干代購代銷業務。

  以上這些對非社員的交易,與前兩種思想根本不同,而且可以把這種對非社員的勞動人民的交易,和宣傳他們加入合作社聯系起來。把這種滿足非社員的勞動人民的需要,作爲其加入台作社的條件,就成爲有利於合作社發展的一種作法。

  合作社在實現了有組織有計劃的貿易,把廣大勞動人民組織起來後,國營貿易就可以主要的搞批發,這樣物價就好掌握了。另外,合作社經營做到了有組織有計劃時,工廠的生產也就容易有計劃性了。工廠出產的東西,經過合作社賣給社員,這樣工廠就有了固定的主顧,它的産品的數量、質量、様式都可隨主顧的要求來生産,産品出來後,也不愁推銷不了。

  這就是合作社必須爲社員服務,以便組織勞動人民,有組織有計劃地滿足其需要,才能避免中間剝削,才能有利於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

  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的配售是典型試驗的。因為是試驗,所以有重點和適當地照顧到面,重點有老區;同時要照顧到一九五O年實行土地改革的地區和某些一合作社較好的新區城市。第一季度共配售社員三百一十萬,城市一、九三、五OO人,農村一、九O八、OOO人,城市只配售工廠、學校、機關的社員,不配市民社員。

  配售的生活必需品:粮、煤、紗、布、煤油、鹽、碱、糖。

  這些商品都是國營貿易能够保證定期、定量配售,而且於在社員發展後也能保證的。城市和郷村配售的商品種類基本上一樣,但配售時的重點不一樣,如城市要多配售粮、煤,鄕村要多配售布。此外,各大行政府或省,除國家保證的商品外,還可以按自己的情况另規定一些,如火柴、肥皂等,可分由各大行政區各省與各自地區的工廠訂立合同解决。個別的合作社亦可以經常地或臨時地以若干商品實行配售。

  配售價格:低於一般優待價格,使之顯明的低於市價,因為市價常有變動,如不顯明,很容易因市價降低,而致優待不存在。配售的數量:原則上稍低於每個人的消費量,這樣可以避免社員自己用不了而轉賣掉,也可以避免某些社幹部因配售品有剩餘,而照顧親戚朋友等貪汚行爲。

  享受配售待遇的基層合作社,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不以營利分紅爲目的,不住自由市塲上追逐利潤。

  2.賬目淸楚,按期結賬,按期向社員公佈。

  3.建立會計、表報、統計制度。

  4.理監事是選舉的,並能按期開會。

  各級合作社的配售價格,必須取得國營貿易的同意,並受其監督。所以規定這一條,是爲了防止有些合作社幹部資本主義經營思想未澈底轉變,爲了營利而提高配售價格,致使社員不能眞正得到低廉的配售物品。同時,國營貿易優待了合作社,國營貿易是有權利和責任來監督的。實行配售後,城市街道合作就的職工、勞動人民、機關人員必然要囘到各自的合作社去,這樣街道社的組織將發生大的變化。不過一般市民社員雖不能享受配售的好處,但合作社其他好處還是能够享受的。這樣的結果,將使工廠、機關、學校合作社有很大的發展和走上正軌,故從總的方面說起來是好的。

  (三)賒購

  賒購的辦法,過去老區合作社曾經進行過,但不如現在這様特別地感到需要。這是由於多年戰爭的破壞,使農民缺乏很多東西,經過了土地改革和幾年來的生產運動,農民的經濟狀況改善了,加上一九五O年全國農業生產普慶豐收,農民急於出售多餘産品,以購買必需品,來補充多年來缺乏的東西。但由於目前國家資金不足,不可能收購農民須要出賣的那様多的東西,因此要農民先將産品拿出,以便換囘所要的東西。這樣,對農民是有利的,對國營企業和合作社也是有利的。這是依靠羣衆力量,解决羣衆困難,活躍城鄕物資交流的有效辦法。

  農民需要的必需品,有些東西是馬上需要的,有些東西却不是馬上需要的。如肥料是春耕時才需要的。因此,只要能按時保證給他們肥料,農民是可以把他們的產品先赊給合作社的。老解放區農民由於多少年來的經験,是信任人民政府的,特別是在農民中有威信的合作社,比較容易向股民賒購。河北省永年縣合作社自一九四七年起就做餘購,在農民中很有威信,證明餘購可以進行。但另一方而,在各地老區的合作社,雖已經進行過這樣的餘購工作,但這些經驗尙未經過系統的總結,也還沒有爲大多數合作社所掌握,所以這次餘購的數字暫不定得太大,在老區佈置進行:

  1、粮食一億斤;2、棉花二千萬斤;3、油料六千多萬斤;4、羊毛一百五十萬斤;5、腸衣一百五十萬根。

  餘購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定價問題。定價有兩個郷法:第一個辦法是以貨幣計價。將來還錢時按牌價,看漲不看落。這辦法的好處是有利於貨幣下鄕,擴大貨幣陣地,而且手續簡單。但農民主要的不是要錢,而是要換囘他需要的東西,這就要在償還賒欵時,事先準備好農民需要的貨物,以便保證農民一拿到錢,就可以廉價地買到需要的東西。第二個辦法是以貨換貨。對農民特別需要的粮、煤、肥料(如棉產地區)有了保證,這是農民歡迎的。這個辦法的缺點是換貨種類多了,記賬、定價、算賬、結賬很複雜。

  餘購比其他業務的組織工作較爲繁雜,這是合作社一個很大的信用業務。在目前情況下,國家貿易需耍,農民願意,合作社也能作到,因此餘購業務對合作社來說,不僅是一個突撃業物,而且要當作自己今後的經當業務來進行。這是依靠社員力量,解决物資交流中的困難。這個工作作好,對於城鄕物資交流中的作用,將是不可限量的。

  除購的第二個重要工作,就是必須按照合同辦事,保證償還農民的東西,這是繼續進行和推廣這一業務的關鍵。我們絕不能在赊購計劃完成後,對保証償還農民的東西有絲毫的疏忽。

  華北五省的交換物資與三大區交換物資是同一性質的業務,因此就不多談了。只指出一點,就是察、綏與河北的粮、布交換,是兩方面都迫切需要的,可是由於察、綏粮價過高,造成粮、布交換的虧損,以致不訂立交換合同,最後由全國總社掌握經營,把這一業務與其他大區之間的交換物資結合起來,把從那裡所得的盈餘,塡補這一交換業務的虧損,才訂立了協議。這樣的情况,在其他大行政區社以至縣社在組織下級社的物資交換時也會遇到。這也是上級社爲下級社服務的經驗之一。

  總括以上各項業務,就是各地區相互之間的横的交換物資,由上而下的工業品下鄕,由下而上的農副產品進城的三種形式的業務,就構成了合作社自己的貿易網。以上各種形式的義務,並不是完全各自分立地單獨進行的,而是一種以上的業務,經當聯系着或密切結合着進行的,旣適應社員的需要,又節省了流動資金和加速了資金的週轉。

  爲了實現每一個業務計劃,須要根據業務計劃製訂物資的集中與分配計劃,運輸計劃,貨棧倉庫的設置,會計表報,財務計劃,整理和發展組織計劃,經過精打細算製訂出這些計劃,才算有了經濟核算。全國總社的計劃有了,還必須各大區、省(市)、縣以至基層社,逐級地訂出自己的實施計劃,並用一切方法保證自己計劃的實現。因此,合作社的業務是個複雜的組織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關係,這樣經營業務,才是有計劃的,有組織的經營業務,不是資本主義的盲目的經營業務。當着實現了有計劃地爲社員需要而組織業務時,合作社的發展,將是突飛猛進的,就能逐漸的縮小無組織的市塲,擴大有組織的市塲。

  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的供銷業務已如上述,在進行這些業務時,各級社的領導幹部應該有意識地抓住典型和培養典型。全國總社就是吸取了北京市總社的配售經驗,推行到全國範圍內實行。我們要把掌握典型培養典型作爲一個極爲重要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最後,談一下合作社和國营貿易機關等各方面的關係問題。合作社工作,與國營貿易,稅收機關,鐵路,銀行等各方面都發生着密切關係,尤其和國營貿易的關係最為密切。過去合作社和國營貿易的關係一般是好的,但由於有些合作社以國營貿易的廉價商品在自由市塲上出賣,就使得國營貿易受到損失。因此,國營貿易就不願意優待合作社。我們作合作社工作的同志必須認識,合作社如果得不到國營貿易的幇助是不可能發展的。為了建立起相互間的良好關係,在合作社方面須要堅持兩條原則:

  第一、作好自己的工作,首先是不到自由市塲上去追逐利潤,使合作社業務走上正軌。因爲,國營貿易給合作社很多優待,加上銀行利息,稅收等的優待,合作社的商品就不僅比私商便宜,也比零售商店便宜。如果合作社在得到優待後去作市塲交易,就會擾亂了市塲。因此必須了解國家優待合作社的目的,是爲了優待合作社的社員,優待有組織的勞動人民,而不是優待合作社,更不是優待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是爲了組織百分之九十的勞動人民,不是爲了其他。所以各級合作社要嚴格地對下級社進行審査,凡作自由市塲貿易的合作社,就不能享受優待,這様可督促那些不像合作社的合作社,很快地走上正軌。這様地掌握,使合作社不濫用優待,對於合作社的發展是有極大好處的。

  第二、要在互助兩利的原則下,以協商方法解决雙方的問題。合作社有些同志在和國營貿易交易時,總想佔國營貿易的便宜,以爲自己是爲羣衆服務,國營貿易是政府的,應該佔點便宜。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國营貿易帮助合作社,合作社也應幫助國營貿易,如在赊購工作上,或以收購便宜產品幇助國營貿易,要在兩利原則下互相幇助。同時要相互多交換情況多協商,以便及時解决問題,這樣就能把相互間的關係越搞越好。希望各級社今後把這方面好的經驗,多加總結,按級向上報吿,以便作爲典型予以推廣。

  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的供銷業務,主要的就是這些,希望大家加以討論,並提出修正的意見。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