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第1卷第5期

1950年10月15日出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省政府公报 > 1950年 > 第1卷第5期
【打印】 【字体:

開國一年來財經工作的囘顧

陳雲


  一年來的財政經濟工作,有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向好的方面前進。同時,由於財經領導機關對當時全國財經情況不熟悉,經驗缺乏,因而,在工作中也產生了一些缺點和錯誤。在開國第一個週年紀念之際,檢查過去一年來的財經工作,對於改進今後的財經工作,繼續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的基本好轉,是有益的。

  一、一年前的困難情况

  一九四九年是解放戰争取得决定性勝利的一年,但是這一年的財政經濟形勢則是很困難的。困難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畧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統治的結果,我國民生必需的粮食、棉花,不小數量是歷來依靠進口的;水利事業遭到大破壞,年年受災,而以一九四九年爲最重;十二年來的通貨膨脹,在官僚資本的領導之下 ,投機市場統制着工商業,人民日夜不安於通貨貶値、物價飛漲;解放戰爭勝利的結果,我們不得不承受這樣一份遺產。另一方面,去年空前規模的革命進軍,對於一切不願抵抗的舊軍隊與舊人員採取一律包下來,實行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的政策,中央人民政府的財政負担是很重的。不僅如此,鐵道必須恢復,被封鎖的上海必須支援,戰爭阻塞了城鄕交流,稅收甚微,支出很大,我們曾不得不暫時仍舊依靠發行鈔票來彌補龐大的財政赤字,其結果是:一方面解决了當時解放戰爭和重點恢復的需要,另一方面則仍不能避免通貨膨脹、物價波動的局面。

  帝國主義者和國民黨反動派曾經預言:中國的解放戰爭雖然勝利,但是財政經濟的困難是無法克服的。因此,帝國主義者和國民黨反動派殘餘分子,爲了加重我們的困難,實行轟炸和封鎖,擴大災荒的宣傳。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後,一年以來的情况,完全與他們的妄想相反,在毛澤東同志的英明領導下,依靠了全國各民主階層、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全體人民的支持,適時的决定了正確的政策,在短時期內,克服了重重困難,扭轉了嚴重的財政經濟的局勢。

  二、統一財經經濟工作

  在財政經濟的管理問題上,解放戰爭的初期,解放區是被分割的。那時,我們所採行的政策上統一領導,業務上分散管理的方針,曾經收得了極大成效。全國大陸解放了,形勢改變了,此項方針必須隨着改變。因此,中央人民政府對於財政經濟所採取的第一個重大措施,是於一九五〇年三月起實行統一國家財政經濟的管理與領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爲此於二月三日頒佈了「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决定」。這個决定的基本內容有三:第一是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第二是統一全國物資調度,第三是統一全國現金管理。財政收支的統一,使國家收入中主要部分的中央收入,集中使用於國家的主要開支。全國物資調度的統一,使國家所有的重要物資,如粮食、紗布、工業器材,從分散無力的狀態中,集中起來,而變爲有效的力量。統一全國現金管理的辦法,是把所有屬於政府的但是分散在各企業機關、部隊的現金,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集中調度,這就不但避免了社會上通貨過多的現象,而且大大增加了國家能夠使用的現金。這三種統一的同一結果是避免了財力物力的分散和浪費,達到了集中使用的目的。這種效果對於扭轉困難的財政經濟局勢是有重大作用的。這樣的統一管理,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一大進步。人們現在談論着中央人民政府是一個有效力的政府,驚問統一全國現金管理這樣的措施,爲什麽一個命令就能實现,囘答這個問題是簡單的,這就是:這個政府不是別的政府,是一個以共產黨人爲領導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政府。在共產黨領導之下,這樣的事情可以做到,而且應該做到。國民黨反動政府統治時期,通貨貶値物價波動的程度那樣大,人民的損失那樣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官僚軍閥豪門偷竊挪用了國家的現金,運用於投機,操縱市塲。人民的損失,就變成了他們的私蓄。

  三、平衡收支,穩定金融物價

  要求穩定金融物價,必先爭取財政收支接近平衡,而平衝財政的關鍵,在於節約支出,整頓收入。由於人民政府與人民解放軍是無條件的爲人民服務的,節約支出的辦法,在一定時期內,又不能不是緊縮軍政公敎人員的待遇,因此,使人民解放軍及人民政府廣大工作人員繼續過着艱苦的供給制或低薪的生活,節省了國家的財政支出,這是人民解放軍與人民政府廣大工作人員的光榮。

  財政收入的主要項目有二:一是公粮,二是税收。兩者的收入,大約相等。此外,還發了一批公債,雖然爲數不多,但對囘籠貨幣調節現金一事起了很大的作用。

  去年徵收公粮是在一種困難情況下進行的,大部地區是新解放區,人地生疏,時間侷促,財政負責機關事前又疏忽了規定全國統一徴收的辦法,因此,居然大體徵起,但有畸輕畸重,强迫命令等項毛病。

  稅收工作,更加缺少經驗。一九五零年初所規定的稅務章則,在統一稅務方面是前進了一步,但有不少方面,旣不便於工商,也不利於國家收入,經過政府與工商界合力修改,才納入正軌。

  雖然在公粮稅收公債等方面,有過若干缺點,但由於我們迅速改正這些缺點,由於全國人民熱烈支持,因此在國家財政收入方面,大體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只有收入方面達到了一九五零年槪算的要求,國家財政的現金支出,才能從依靠先發行貨幣來解决,轉變爲依靠稅收來解决,只有徵起了公粮,才能供應軍政人員的食粮和保証大城市的粮食供應。

  平衡了收支,又加上財政經濟的統一管理,這榇就使得今年三月以來,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金融穩定的局面。其直接的後果是:物價問題上,有了一個根本性質的改變。就是說,由通貨貶値而來的物價高漲的因素,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這還只解决了物價問題的一個方面,還必須解决充分的物資供應另一個方面,才能把波動了十二年的物價機定下來。這裏所說的物資供應,是必須對於最主要的物資,在最主要的市塲上有了保證,才能控制物價。這種物價,不僅要能供應正常的市塲需要,而且要有戰勝任何投機者的能力,政府在粮食與花紗布方面,作了巨大規模的努力。粮食一項曾進行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調運,國營貿易機關供給了全國各大城市及災區巨大數量的粮食。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經常由粮食或紗布領專物價上漲的不幸時代,如果我們以後在這方面不犯錯誤,應當說,從此已一去不復返了。

  一九五零年三月以後,國內市場的性質已經改變,官僚資本操縦下的以投機和敗壞國民經濟爲目的市塲,已經基本上改變爲在國營經濟領導下的以服務人民生活與恢復及發展生產爲目的的市塲了。毫無疑問,從此以後,商業投機資本對於國內市塲的領導權,永遠不會存在了。

  國營貿易在確保了國內市埸的領導權的同時,在國際貿易上,在與私人對外貿易結合之下,也取得了主動權。半殖民地性的對外貿易,已經改變爲保護貿易了,非中國國民經濟所需要的外國商品,已停止進口,而國內多餘的農産品與農副產品,在保護農民而不是剝削農民的原則下,實行了最大限度的出口,百年來入超與外滙負債的時代,也從一九五零年起完全改變了。

  四、重點恢復生産

  與上述一系列的財政、金融、貿易措施同時,中央人民政府對於工農業生產實行了重點恢復的政策。一年來的恢復工作中有兩個重點:一個重點在交通,尤其是鐵道,另一個重點在水利和農業。鐵路方面,自一九四九年至今年五月,共修復八千七百一十八公里,佔全國通車鐵路的百分之四零•三九,全國原有鐵道,已基本上完全恢復。水利方面,今年春修工程,全國土工達三億五千餘萬公方。棉田播種的面積,超過了原定增值的計劃。毫無疑問,工業化是我們建國的目標,我們正爲此而奮鬥。但是,百年來的半殖民地經濟,使中國在國民經濟中僅佔百分之十左右的一點近代工業,處於異常脆弱,而且十分混亂的局面。要實現全國規模的恢復與發展中國工業,首先要創造一些基本條件。第一是恢復交通,尤其是鐵路交通。這一方面是革命戰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溝通全國城市與農村的需要,阻塞的交通,將永遠使全國城鄕經濟處於癱瘓的局面,根木不可能進行工業恢復和發展。第二是恢復農業。恢復農業的目的,在於迅速解决粮食與工業原料(尤其是棉花)的需要,同時即爲城市工業開闢廣大的市塲。農業適當恢復之後,大城市的粮食供應與紡織工業的原料才能不依賴帝國主義,並使過去多少年來,佔我們國家主要入口項目的粮食棉花所消耗的外滙,可以轉而購買機器,為工業化積累資金。但是,農業的恢復,目前最重要的關鍵,除完成全國土地改革外,即在於水利,只要幾條主要河流能避免了水災,並起了一定的灌漑作用,加上若干農業技術改良,農業的面貌,就可以大大地改觀。今年的水利工程和各地人民政府領導人民積極防災,使幾千萬畝可能被災的農田,得到了豐收。今年全國豐收,農業增產。在粮食和棉花方面都超過了原訂的增產計劃,棉花已能接近自給,粮食則已經能够完全自給。工業方面,在某些地區和某些部門中,已超過了戰前水平。在東北,今年比較可靠的計劃的工業生產總値,等於去年百分之一百九十三。工業方面的這业工作,都是爲全面恢復以及三、五年後的發展準備條件。

  五、調整工商業

  上述一系列的財經措施,使中國國民經濟進行了一次根本性質的改組。即已經把中國國民經濟從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軌道上,移到了進步的、新民主主義的、獨立自主的軌道上來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這一個轉變,曾經帶來了暫時的然而是劇烈的痛苦。根本的困難在於服務於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以通貨膨脹和商業投機爲基本內容的經濟上的虛假繁榮,突然不存在了。因而使依靠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生存及通貨膨脹和商業投機而存在而發展的一系列的社會經濟組織,都頓時失去了依據。許多工商業突然蕭條、停工歇業失業的現象大量發生。這就是說,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病態,充分暴露出來了。加上稅收與公債在一九五零年春季同時分別在各城市徵收,通貨大量囘籠,更加顯露了這種蕭條情况。我們財經系統中許多工作人員經驗不足,也沒有能够事先設法减少並還在若干地方増加了這種痛苦的程度。這種狀况,到今年夏季已有了改變。

  今年夏季,全國最普遍的問題,一方面是全國財經工作已見新生,另一方面則是普遍要求調整工商業,就是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民經濟軌道拆毀了之後,應當按照新民主主義的軌道,即共同綱領所規定的人民經濟軌道來安排工商業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三個基本環節:一、調整公私關係,二、調整勞資關係,三、調整產銷關係。

  調整公私關係有兩個基本的方面:第一是調整公私工商業關係,第二是調整負担。所謂調整公私工商業關係的實質,是一方面確立國家經済的領導地位,一方面要使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國家經濟領導下面各得其所。在財政平衡,金融物價趨於穩定,國家貿易已經代替投機商業成爲市場的領導因素之後,國家經済的領導地位已經基本上確定了。這個時候,國家經濟的一個方面的任務就是如何使私人經濟能「得其所」。這裏主要的出路是增加農民的購買力,但救急的也是正常的辦法,則是對於若干主要的私人工業實行加工訂貨或其他方式的扶助,使他們按照國民經濟的需要而生産,而不再是為商業投機而生產,在這種合理的生產中,取得自己的正當的利潤。對於私人商業,則是在不允許投機的前提下,國營貿易應在價格與營業範圍上給私人商業以出路,共同爲城鄕互助、內外交流而服務。

  調整負担問題的實質,是在保証國家財政需要的前提下,適當地減輕民負。在農業稅方面,今年新區夏秋徵稅率均已由去年佔農業總收入的平均百分之十七的稅率,減爲百分之十三。工商業稅方面,貨物税目由一一三六種減至三五八種,工商營業稅皆依率計徵,鹽稅減半。這些措施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勞資關係,現在基本上已上了正軌。過去一年,曾經有過兩方面的偏向:一方面有些資本家頑固地反對工人階級的解放。不承認工人必要的民主權利,但另一方面,也曾經發生過一些工人對資本家有過高的要求。這一個問題的解决,基本上遵循了三條原則,第一、工人階級的民主權利,必須確認。第二、發展生產對人民經濟有利,在這一點上,無論勞資,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都是光榮的。第三、勞資間的問題,用協商方式解決,然後過渡到更固定的合同關係。

  最後,是產銷關係。這是如何逐步地克服生産中的無政府狀態問題。當然,調整産銷關係是在經清改組中最繁難的一個問題,高度計劃性的生產目前還不可能,但是,在商業投機基本上受到控制之後,相對地、初步地有計劃的生產,已經成爲可能,產銷平衡現象,應當逐歩可以實現。

  在上述三個問題獲得解决之後,加上全國豐收,中國的經濟狀況,已有很大的好轉。

  六、繼續穩歩前進

  一年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中國人民經濟已經開始了歷史性的變化。這一年的變化中,在重大關頭上,又一次証明毛澤東主席英明領導的光輝。在毛主席正確領導下,在革命戰爭偉大勝利和人民政權的保証下,中國人民在財經工作方面發揮了偉大的潛在力量,以異乎尋常的速度,渡過了財經工作中初期的困難,爭取了財政經濟狀祝的開始好轉。這裏必須着重提到,蘇聯的經験,對於我們有極大的帮助,深深値得我們感謝。虛心學習蘇聯的經驗,應當是我們今後的經常任務。

  一年來的經驗,是豐富的。主要的經驗,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於人民政權在財政經濟工作方面的偉大作用,認識不足,對於於中國經濟的潛在力量,估計不足;這様的保守觀點是不對的。一年的事實証明,恰當地估計中國人與物兩方面的潛力,在人民政權的保証下,我們有極大的創造性的成就的可能。另一方面,必須認識中國社會經濟情況是複難的。我們是處雇工人階級領導下四個民主階級聯合專政與五種經濟並存的時代,一切財政經濟措施,必須是在國營經濟領導下,統籌兼顧,分工合作。必須確認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經濟的領導權,這是不能動搖的。又必須使其餘四種經濟,即國家與私人合營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帶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農民及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各得其所。任何違背這個原則的簡單的片面的辦法,都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依照毛主席穩步前進的方針,有步驟地進行我們的工作。

  一九五一年的財政經濟狀况,在一般情况下,估計比一九五〇年可能還要好一些,這是因爲我們已有可能比較今年更加有計劃地工作。但是,美帝國主義所挑撥的新戰爭威脅,是在日益增加。在這方面,我們應有足够的警惕。向最好的目標爭取,同時又作在最壞情况下的打算,我們就可以立於不敗的地位,穩步地爭取財政經済狀況的繼續好轉和根本好轉。


  (新華社北京十月一日電)

手机阅读

打印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