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月來廣東財政工作總結
——張廳長在廣東省二屆財政會議上的報吿
甲、過去廣東財政工作槪况
Ⅰ四月財政會議以前的廣東財政工作槪况
廣東毗鄰港、澳,是中國南方的門戶,我們又處在解放未久環境複雜、任務緊逼、幹部缺少的情况下,便産生了一些混亂現象,同時又正値全國財政統一的局面,這就更加重了我們的任務,從而也就增加若干困難。在財政情况方面來說也幷不例外,從廣州解放到今年四月份財政會議之前,廣東財政工作是十分混亂的:
(一)亂收稅,名目不一,你高我低,你停我收,你放我禁,隨便收,隨便用,多收多用,少收少用,收不到也只有蠻收,不然則解决不了生活問題,因此苦樂不均,互相埋怨。
(二)在粮食上,三五成羣到處借貸,空白條子遍地飛,無計劃的收,無計劃的用。
(三)收入旣無計劃,支出當然更無制度,不要預算,不要報銷,不要單據,不講手續,亂批亂付,不立賬簿,因而造成了嚴重的貪汚浪費,損害人民財富,敗壞黨與政府的信譽。
以上情况,在第一屆財政會議時已經有過檢討。
中央二月財政會議確定了全國財政的新方針,廣東省根據中央所定的新方針新政策與中南的决定,開了廣東全省的第一屆財政會議,要突然間從分散的、各自爲政的、完全游擊習氣化了的財政工作作風轉入正規,這是工作的飛躍,這是180度的轉彎,以廣東的財政工作基礎,財政幹部條件,業務知識,政策水平來說,確是不太容易的一件大事。雖然如此,我們沒有在突變的過程裏掉下幹部,沒有在政策上出更大的偏差,基本上完成了上級所付予的艱鉅而光榮的任務,這是工作上的重大收穫。
Ⅱ四月財政會議上决定的工作與執行的情形
(一)第一屆財政會議是省財廳與各分區在財政工作上連系的開始,會議上大體做到如下的工作:
(1)佈置了全省稅收任務XXX斤(這是第一次確定數,七月二屆税務會議上已照XX斤眞新佈置)。
(2)堅决貫澈五〇年公粮結存任務—XX斤。
(3)全省執行中央統一稅法稅率。
(4)集中粮庫,建立金庫。
(5)宣佈了第一次全國統一的編制,確定了廣東全省的包乾標準和包乾辦法。
(6)規定了統一的現金繳庫,粮食入倉與支撥辦法。
(7)規定了會計制度與審計制度——預算與决算制度,規定了統一的表報制度。
(8)規定了財政、稅務、粮食部門的機構員額與財政部門的工作範圍。
(9)分配了第一期公債負担。
(10)分配了中南規定的事業費。
(11)提出制止貪汚浪費。
(12)規定了地方財政收支範圖與提成辦法。
(13)分配了第一期公債負担,一千萬斤的其他收入任務。
(二)從財廳成立到八月底的工作做到如下的成績,也發生了一些偏向:
(1)稅收方面
中央規定了統一的稅法、稅目、稅率後,廣東稅局基本上執行了中央統一的規定,糾正了過去各地各自爲政的現象,在省的範圍裡是走向了統一,使稅政建設在廣東有了大踏步的進展,在全省範圍建立起縣以上稅局92個,稅所1424個,配備了六千多幹部,現在全省稅收人員約七千左右,連稅警團已有XXX人。
在開始佈置稅收任務時,曾指出一定要執行政策來完成任務,但由於更强調了國家財政困難,强調了收,强調了羣衆負担幷未達到飽和點,所以在某些地區某種問題上,是犯了單純任務觀點與强迫命令,簡單粗糙的工作方法,這也就產生了下面一些偏向:
(A)亂行征收,如擅自增添貨物稅稅目,揭陽征甘蔗稅,東莞征收菜籽、菜粉稅,開建征菜麵、油舗稅,廣寧四會重征杉木稅。
(B)自行提高稅率。如西江某縣土烟稅率增加70%(五月份前大致糾正)。
(C)在座商稅方面,發生過行業與行業之間、戶與戶之間的畸輕畸重的偏差,就是在地區與地區之間也存在着畸輕崎重的現如東江惠州鎭(工商業六百餘戶)征收去年下半年所得稅十一億元,而珠江佛山市(工商業近三千戶)征收十六億,又如本年度第一季稅佛山市征了卅多億元,而中區江門(工商業1800餘戶)就征了74億;此外中山縣甚至還征了48年的欠稅(此個別問題已解决)。
(D)在臨時商業税方面,五月份前普遍發生預征與攔征的現象,如始興縣對漢口行商運貨扣貨補稅與處罰,淡水把臨商稅票上起運點與止運點寫同一地名。
(E)在地方稅方面也發生亂征現象,如東莞縣擅征易地屠宰稅(此稅指定由邊沿地稅局征)還征了牛稅(政府禁牛出口),恩平在屠宰稅上擅加百分之二十,惠州在娛樂稅上擅加百分之五,筵席稅附加百分之十。
(F)在貨物稅與屠宰稅的評價上曾經發生毗隣地區間懸殊現象,造成奸商投機,內部糾紛,使稅收受到損失。
(G)命令主義作風相當嚴重,如江門征五〇年第一季度稅時曾三次修改任務,這說明事前不了解情况,到了最後沒法結束,採取了捉人扣人的辦法;潮汕區饒平縣也扣過人;北江區某稅收幹部對納稅人不耐心說服,指示商人三條路:一、逃往香港,二、送入法院,三、到銀行交稅欵,引起工商界反感;如江門工商界說:上級苦心,下級狠心,商人痛心;又如北江區工商界代表說:不要把我們當成壊人看,只要我們能安心,即使多納些税也沒有問題。
(H)在稅收人員的思想作風方面,除了上面所說的以外,半年來發現了134人貪汚,29人逃跑,損失稅欵二億九千多萬元,餘如幹部的不安心,不團結,不願學習等毛病也還不少的存在着。經過了七月的第二屆稅務會議,吸收工商業界代表參加,批判了上述偏差,幷根據中央四大調整方針,硏究了調整辦法與組織了工商業界參加的稅收協進會,幷本中財部薄部長指示的工商業稅三種征收辦法「査賬征收,民主評議,定期定額」同時相輔而行,以期達到稅收上的公平合理,(在稅收上各地反映都認為幷不是重不重的問題,而是合理不合理的問題)。這様,在稅收上發生的偏差基本是糾正了,但是在稅收幹部中還存在着的毛病,要求各地黨、政負責同志不斷監督與敎育,以期澈底轉變過來。
稅收任務闭始分配時爲XXX斤,五、六兩月間中央將任務減爲XX斤,照新任務計算上半年已完成百分之四十,基本上完成了中南所給予的任務。由於二届稅務會議的糾偏,由於全省機構已較普遍的建立,幹部大致配齊,經過了幾個月的工作,業務知識也比過去提高,而且經過這一次的評模運動,後半年又是旺月,工作當更有進步,因此估計完成全年任務不會成問題,可能會超過。
(2)征粮方面
(A)四九年秋征
廣東解放晚,當時地方基層政權尙未能很好建立,各地匪特爲患,我們幹部條件也不具備,因此征收四九年公糧動手是比較遲的,十二月初才開始籌備與抽調幹部,在幹部中又極大部份是廣州市的學生,他們才見到共產黨,什麽也不懂得,集合起來後,給以一個星期的訓練,着重在政策上與工作方法上,就這樣上了戰場。各地區開始征收是今年一月份,有的動手還更晚些。
公粮工作在當時是廣東經濟鬥爭裡的一項重要工作,(當時的經濟戰是整理稅收,征收公粮,打擊港幣,推行本幣),這是入廣東後在經濟上的第一戰,在這些鬥爭上,一般都是有成績的。在公粮佈置上,當時連海南島在內共佈置了XXX石谷,可是海南島是在四月底才解放的,當然無法要他去征收四九年公粮,如果除掉海南島,在廣東大陸上公粮分配數是XXX石谷子,照每百斤谷子折米六九斤,合米XXX斤,照此數計算,我們完成XX斤左右,即百份之七十,如果照第一届財政會議時决定的結存任務四億斤,則全部完成了。
對四九年公粮應該有足够估計,估計到當時情况的複什與困難,能完成上述任務還應該認爲是比較滿意的,但這是可一而不可再的,五〇年的公粮就不應該有這種現象。四九年公粮有些地區完成得比較好,有些地區比較差,好的地區如西江、潮汕、興梅、南路等,差的跑區有北江、中區等,當然這裡邊是有因工作基礎的不同而發生了效果的差異,如潮汕、興梅係老區,西江也有一些根據地,但也有是由于主觀上的信心不够,努力不足,使任務受到損失的,否則西江匪情同樣嚴重,南路支前工作異常頻繁,而他們完成的任務為啥又好呢?要解釋也只能從這裡說明。同時拿五〇年的夏征更加說明了這一點,今年夏征北江領導上對征粮工作有了信心重視了這一工作,夏征只才開始就收到很大成績。但不管如何,在49年公粮上,極大部分地區極大部分同志是努力的,在征粮中爲了征粮或為運粮護粮而遭受到匪特襲擊犠牲的有45人(原報吿全省共犧牲154人因塡報不淸,這裡只擇確與征粮有關者刊出,可能有遺漏),犠牲情形如下:
(一)南路欽縣小董附近征粮被襲犧牲幹部29人,另主力軍一班(12人),(二)連平長吉倉庫主任被匪殺害,(三)北江始興因倉庫失火死三人,共45人
在完成上述公粮任務中也發生了一些偏差:
1.畸輕畸重的典型:如東江惠陽縣潼湖區和市圍村黃仁杏耕地三石六斗種負担公粮一千斤,而黃仁業耕地四石一斗種要負担公粮五千斤。又如五華縣有一地主收租一五〇石,按50%計征應繳75石,可是只讓他交了石半,一個中農十口人收入廿四石,却要他交廿八石。縣與縣間也有畸輕畸重的,南路各縣負担額與總產量比較,梅菉佔19.1%徐聞佔18.5%而電白只佔4.9%,防城只佔6%;如西江廣寧爲32.4%四會則爲11%;北江淸遠爲24.4%,始興爲9.3%;東江海豐爲22%,河源爲6.4%;潮汕南澳爲21.2%,惠來爲6.6%,不單縣與縣存在着畸輕畸重,且區與區間、鄕與鄕間、村與村間也存在崎輕畸重,舉東莞爲例,該縣一、二、三、五、七計五個區佔全縣耕地面積49.84%,而公粮只177.000担,佔該縣總數27%,爲各該區總收穫量11%——15%,而該縣四、六、八三個區佔全縣耕地44%,公粮佔該縣任務的73%,佔各該區總產量24%——30%。鄕與鄕畸輕畸重,如該縣六區厚街鄕田畝33.000畝,分配任務爲47.500担,耕地佔全區14.5%,任務却佔全區24.7%,佔總產量31%,該區河田鄕田畝佔全區7.1%,任務佔全區4.1%,佔總產量17%。村與村間的畸輕畸重如該縣二區皇村鄕,元美村230畝田,配額2094担,佔全鄕分配額87.1%,完全在38戶身上,計每畝910斤,每戶5.510斤,而該鄕下墩村151畝田49戶只負担510斤,計每畝征三斤半,每戶征11斤,雖然說各地區間由於田畝數量、質量、人口多少與土地集中分散不同,但由於粗枝大葉,無調査硏究,主觀主義的分配,比率相差太懸殊,則是錯誤的。此外各階層間,戶與戶間也是有畸輕崎重的,一種是片而的羣衆觀點,單純加重地富負担,使負担面縮得很小,例如前舉東莞三區篁村鄕負担面只佔戶數37.6%,其他62.4%戶免征了,這就使有些地方地主負担超過其總收入80%以上,另一種嚴重的就是避重就經,避難就易,把負担加在基本羣衆身上,例如南路海康南田,中貧農負担竟逹其總收入量25%,使以前支持我們游擊戰爭的羣衆說:『你們旣然抽地富那麼輕,找地富去吧,不要找我們了』。該地貧中農已有70%絕粮,嚴重的脫離羣衆,可見其錯誤之大。上述例子,是作爲典型來說明問題的,當然有些是在工作過程中已經發現而端正過來了,有些是未得糾正的。
2.偏向的來源:上述偏向我們認爲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在當時的客觀條件下,主觀力量是無法克服的,因此也是無法避免的,如廣東是新區,各種工作忙碌,又接管又支前,基礎未打好,羣衆尙未發動,我們的幹部又少又弱,情况又不熟悉,政權又未在羣衆中生根,任務時間都很緊迫,征粮條例及指示本身也存在着缺點,再加上匪特地主又進行種種破壞,因此很難免產生畸輕畸重現象;但是有許多現象是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的,末能避免或大大减少是由于我們工作中犯了錯誤,存在新缺點偏向,這種偏向在五〇年的夏征裡已經普遍减少了。
(B)五〇年夏征
今年夏征經過了較長時期的準備工作,在條例上實行政務院頒布的全國統一的夏征决定,幷參照去年的經驗製定了50年征粮施行細則,這個細則根據各地反映比去年完備得多,當然比起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九月五日第九次會議通過的新解放區農業税暫行條例來說還是有缺點的。
50年夏征一般的已分配到村,到戶,正在評產擠黑,有的已開始入倉,在公粮入倉上,曲江犂市區從八月十四到廿六十二天中完成了全任務的百分之九三點四,剩下的6.6%已準備很快完成,在試點中有一天時間完成任務的,在曲江大塘二保還未開始評產羣衆即要求交粮,在夏征裡確實有很多好的例子,在北江區羣衆比賽交粮看誰交的快,有些村荘一兩天便能完成全部公粮任務,羣衆自動組織起來逼地主交粮,在地主門口等挑公粮,用船靠近在江邊等地主交,地主不交不開船等辦法來迅速完成任務,在評産上採取了自報公議的辦法,始興評產口號是『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良心』評高了不要,評低了不行,這都說明今年夏征羣衆已經得了政府收粮確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因爲有了今年的農貸,水利、救濟、賠償等工作在羣衆中有良好的印象所致。
另外,在今年夏征裡各地領導幹部普遍的負責親自領導,包乾担任任務,有足够信心完成任務,這一點差不多廣東各區都是如此,幹部再沒有講今年公粮重或替地富叫重的,事實上也幷不重。
由於以上原因,今年夏征是會很快完成任務而且會少發生偏差。
當然,地主還是有花頭的,如北江南雄六區在羣衆正在評產擠黑時,他帶頭幷發動羣衆交粮入倉,以轉移幹部的工作重點,混亂我們步調,來掩蓋他的黑地,這種經驗是應該注意的。
在這裏49年秋征與50年夏征已經有了一個顯明對比,只要羣衆發動起來,只要社會秩序安定,只呼我們黨做過一個時期工作,只要羣衆眞正認識了政府,什麽工作都會做的快做的好,49年沒有這些條件而且處處都是在向羣衆要,羣衆是最現實的,他沒有從他的切身體驗裏認識到共產黨人民政府之可親,可是僅僅經過半年時間,這種情形就有了這様大的變化,以後工作的飛躍進展也可以預期的,所以,如果以後的成績仍然不好,便應該由各級領導幹部來負責了。
(3)貫潮中央的五大統一。
(A)核實人數厲行編制。
廣東在四月份前全省工作人員爲170,142人,各級機構都是人員充斥,但做起工作來確是沒人作,有妻、兒、親戚、朋友東拉西扯,眞是吃飯一窩蜂,做事找不到人,有些區鄕的工作人員戰士可以與人輪流到機關吃飯,沒編制,亂吸收,在政治上在經濟上都有損失。
四月財政會議後確定了編制,核實了人數,全省連分局在內,編內人數爲67,058人,編外22,194人,共89,252人,比起四月份前少了一半。但在整編中發生了不少偏向,主要的是把整編看成單純裁員,有官僚主義與舊的編遺思想,動員敎育工作做得很差,東江XX縣將編外人員集中起來說是去受訓,帶到半路才宣吿他們是編外;潮汕區編外的多是公安武裝與勤雜人員,這些同志功臣思想相當濃厚,整編時對他們的動員敎育做得不夠,因此產生不滿情緖,編成了『革命成了功,當官欺負兵』這様兩句打油詩,有些女同志因無家可歸弄得哭哭啼啼,南路XX縣三個編外女同志準備自殺未果,廣州市內的中央醫院是採取抽籤的辦法决定去留,編外人員說:「抽上編外,這是命運不好」也有的地方藉口整編來排除異己,隨負責人的喜惡决定去留,也有個別份子編外後挾欵潛逃,投敵作匪的。
六月十三日中央又頒發了全國統一的新編制,在廣東已在按照這一編制來重新調整,連編内編外與分局、中央機關共124,496人,現正根據這一原則調整編制中,除此外尙有海島管理局、水產局、橡膠管理局、台作事業管理局等機構急待成立,因此佔計人數還會畧爲增加,但這是在局面開展中工作需要下而增加的機構,與兼收並蓄不同。
(B)按照標準實行包乾。
從五月份開始廣東省實行了供給上的包乾,到六月份由於物價粮價發生了差額,各方面闭始醞釀與提意見,認爲有改正的必要對五、六兩月份的包乾,我們仔細的檢討,認爲有以下的缺點:
1.我們沒有接受其他省的包乾經驗。其他省份的包乾是從今年二月份開始的,已經有了很多經驗,我們開始實行時應該派人到其他省份去吸取一些經驗,以作包乾時的參考,我們未這様做,也沒有做更多的準備工作,當然要走彎路與碰釘子。
2.在分配計算時沒有吸收各地同志參加,只是根據漢口分配數,計算了一下分配出去了,沒有像這次會議採取的辦法,更民主的討論,使其更切合實際。
3.機械的在思起上領會與接受了前一屆財政會議的多收少支政策,而忽視了中央的另一供給政策——保證實物供給標準。
4.包乾問題的硏究上沒有化更大的精力,分配過後便認爲百事大吉,以後才發覺這是要不断硏究不斷注意變動的。
5.上下連系不够密切,下邊有依賴心理與推責現象。
(C)金庫糧庫的統一管理。
根據中央與中南指示要我們建立金庫,整理糧庫,建立制度,遵守制度,幷指示分立國家與地方金庫糧庫。
金庫方面向歸銀行領導,財廳未加監督,這是不對的,除加以檢討外,以後應認眞做到監督檢査之責,現在廣東全省金庫已建立起98處,只連山南澳未建立,其他都建立起來,己在履行其監視稅庫之責,幷且不經上級金庫發下支付命令取不到欵。在入庫方面,從四月份開始建庫,五月份開始入庫,到八月二十八日止共入旃XXX元,撥出XXX元,結存XXX元。在國家與地方分開立庫問題上,在廣東幹部缺乏條件下,今年還不易做到。
在糧庫方面也做到了公庫倉庫不經上級支付命令取不到糧的規定,制度一般說還算嚴,從建立起糧庫後,那種不講制度隨便支糧浪費現象是基本上克服了,在對糧倉整理上,從1100多個倉庫縮減到405個,給以可能的整理;幷提出了今年後半年的糧倉修建計劃。
在國家粮庫與地方粮庫分立上,廣東今年還做不到,不論人力財力條件全無可能,擬報請中央暫准緩行。
在執行金庫糧庫制度上,各地區還存在着嚴重的違犯制度現象,應該堅决的嚴厲的糾正。
1.在金庫方面:如河源縣支行已經建立,但縣府又派人來接收金庫主任之職,後經省行與東江專署給河源縣府去信說明此職應由各級銀行負責人兼,始了此事。紫金縣長不按制度借中央金庫欵(現已歸還)。
2.在粮庫方面:如西江鬱南龍彎倉,區長沒有支撥證就憑口頭向該倉領粮500斤,而倉庫同志亦不負責任,照數撥給,粤中有很多縣在征收時自製收據沒有存根,收入數字無法統計,東莞縣征粮不發收據,羣衆送粮時拿一本簿叫羣衆登記,有不少羣衆漏登記的。台山縣卅多個倉庫,各有一套記賬方法,征收粮柴代金混在一起,塡代金而不塡柴、粮數及單價。寳安縣從縣到倉庫根本不設賬,提粮由粮秣科簽名,征起數不列賬只是連同一綑收據上報。興梅區五華縣於淸倉完畢後,合作社仍憑縣府前發之提粮單到倉庫提取稻穀23,00市斤,該縣財粮科混在一起,收支經費財務粮務不分,淸査作隊向其縣長提意見,倉庫同志不但不接受,反說省工作隊凍結公粮。
由於制度沒有建立,賬目混亂,貪汚、浪費、挪用、打埋伏的現象相當嚴重,現據這次淸倉淸賬像尙不完全的統計數字,挪用公粮6,371,901斤,挪用代金51,623,000元,浪費公粮3,291,326斤,貪汚公粮1,007,816斤,貪汚代金人民幣103,941元,港幣1,198元,這些都是由于領導上不重視粮食工作和制度所造成的國家財產的嚴重損失,下面跟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a)粤中區台山縣征收代金時穀價高,現時穀價低,以前折征一担穀的代金可買囘兩担穀,縣粮局便拿收到之一千担稻穀代金買囘稻穀兩千担,其記賬仍照收入一千担稻穀記賬,餘一千担稻穀拿去開設加工廠(應追囘幷予以處分)。
(b)南路化縣某區在接到上級慶祝元旦通知後,即召集該鄕地方人士大吃大喝一頓,連勞軍共動用公粮14,000斤,又望夫鄕招待縣長用去大米1400斤。
(c)東江海豐縣高螺村鄭澤賢及村長鄭海平貪汚了公粮8000斤,另外在征收中每担穀加一成計征,交往倉庫時扣下一成,共得1300斤作爲自己伙食,而鄭海平本人娶妻修理房屋動用公粮2,469斤。
(d)北江始興縣存粮代金一億五千萬元,不往粮食分局繳交,由縣直接存銀行,淸倉淸賬時叫他繳給分局,只繳去一億一千萬元,餘四千萬元被縣及倉庫挪用了。
(e)興梅區五華縣附城倉存粮102,466斤,向專區執吿只存66,221斤,打埋伏36,244斤,此粮給縣府員工開合作社用去14,557斤,其他還未査明。
(f)珠江區南海縣第四區區長曹軍以難於保管和不懂制度爲藉口,燒燬粮票,據淸理結果,燒去粮票有米票416,192斤,稻穀票197,975斤,木柴票2,528,945斤,草票140,495斤。
(g)很多地方有私人米機代收公粮,尤以台山爲最嚴重,規定私人米機代發收據由送粮戶向區換據,提粮時以米機發出之收據提粮,送粮戶不向區換據者,米機即從中發了財,此外還擅自規定由交粮者附加4%的保管費。
(h)省粮局第六加工廠羅家寳等六人貪汚達五千餘萬元,現僅追出一千萬元左右。(羅已處死刑)
(i)中山縣粮食局長把收到的公粮代金不上交不入庫存在銀行,被會計騙了他的私章把該局存在銀行的公粮代金五千萬元取出逃到香港,且該局所轄粮庫主任在石岐包了兩個妓女,該局長知道亦未處理,後來粮庫主任逃跑了,他才說過去已經知道忘記處理了。
(D)地方財政:
四月財政會議後,根據中央决定頒佈了統一財政收支暫行辦法,其中對地方財政收入方面規定契稅、公有財產孳息、公營企業盈餘、罰欵沒收賠償、捐獻贈與、規費均爲地方收入,除捐獻贈與外均以七成留地方,三成交省,稅收超任務部份,地方提三成,省提三成,公粮附加15%由省調配。以後又規定城市中有工商業稅、房地産稅附加以七成留地方,三成交省。支出方面規定鄕村行政費、小學簡師(以後又加上縣立中學)、文娛活動、修建、敎育舘、醫院、農塲、苗圃、修路、優待軍工烈屬、訓練民兵等、均屬地方支出範團。
在開闢地方收入方面,珠江專署和花縣等都成立了淸理公產委員會負責整理公産,不少縣已將淸理出的公産和征收辦法、收支情况報來,幾個月來有的地區已按照規定進行,恩平縣七月份以前淸出逆田184號,年租二千三百八十司担。
當時因時間急迫,省府只提出範圍和提解辦法,對契税公產、公營企業、規費、罰欵沒收、賠償、捐贈等均未制發具體的施行辦法,以後財廳雖擬過些地方收入辦法,爲愼重起見,尙未頒發施行,對支出方面,除郷村行政費外也未規定具體標準,地方上執行時便不一致,有的自定辦法征收(如汕頭的契稅法),有的沿用舊法,還有些地區沒有開征,地方上的主要收入是附加粮,一九四九年冬佈置秋征時,因廣東是新區,征粮工作無基礎,所以省府沒有佈置附加粮,七月份以來,工商業稅、房地產稅附加又停止了,(以後經中南决定每月按稅收征起數撥4%)地方收支便更少了。
地方收入旣少,但幾項必須的支出自已征收得不够便另找出路,有不少區鄕政府仍然是不經過正式手續、制度,動用國家公粮或向私商借欵解决,有的地區巧立名目,自定稅法,自行附加,不等批准就征收,地方税形形色色,南路專署要求征收牛皮捐,珠江區在征收公粮時擬每百斤附加七斤作敎育民兵費(已取消),潮汕區饒平等地鄕村學校搞鹽稅附加,據稅務局調査,台山一縣的地方稅捐尙有許多種,(此事是否真實與計算上是否對頭待繼續硏究査明,但要注意幷不是一律不准各地自定辦法征收,而是要經過一定的會議通過和上級批准),北江有兩個縣,鄕幹費用是借老百姓的錢解決,以後做爲行政費向財廳報銷。除上述情形外,還有些地區在四月以後結賬時打了埋伏,準備解决地方開支,由於辨法未統一,光景便苦樂不均,收入多的光景好,收入少的光景壞,南路區防城的幹部有一半是囘家吃飯的,西江區德慶、雲浮縣採取减少鄕幹由農會代替的辦法,學校實行低薪制,中學敎員每月只得薪水一百五十斤谷子。
從上述的事實說明,要把國家財政工作搞好,必須適當的解决地方財政收支問題,否則便會影响國家財政的統一。
(E-)健全財政機構,充實財政幹部,努力學習轉變作風鑽硏業務。一月財政會議後大家體會到財政任務的重大與工作的重要,在各級黨與政府的重視與領導下,已經普遍建立了財政機構,幷調配了一部份幹部到財政部門來,全省財政幹部連省廳在內已有千人(除去區財粮幹部),照編制應有員額尙差四百人左右,尙未補齊,有些地區的財政科長兼職太多,爲搞好工作也必須適當解脫,尤其今後要担任征粮任務更須要有健全的組織與强有力的工作人員。
在財政幹部對業務的掌握上,可以講普遍尙不熟悉,且沒有更好的鑽硏,記得在第一屆的財政會議上曾指出此點,號召大家悉心學習業務,爲時已四個月,雖然已經有了一些槪念,但還不够得心應手,還是有些『抓不起結不上記不淸說不出』的現象。這說明對葉主席所一再指示的:『不怕事前沒有硏究就怕當事不研究』還沒有更好的體會,因此不能更好的掌握收,適當支,從錯綜複雜裏找出端倪,這是我們全體財政幹部應該警惕與轉變過來的。
至於說到有些財政幹部見到這種工作困難容易得罪人,或認埸組織上對此工作不够重視,因而在思想上不安心,願意改做其他工作,這種『這山尤望那山高」的思想是應該立刻制止的。因爲他妨碍我們悉心硏究,達到精熟,達到專業化,千萬要記得財政工作的重要性,它是『經濟的中心』,積累國家資本用在國防與經濟建設上的有力槓杆,因此應該正確的重視它,同時還要認識到他的困難,努力鑽硏成爲熟手,做好人民的財政工作。
在各級財政幹部的二作作風上,一般的還是埋頭苦幹不計較個人得失的,但也有官僚主義、命令主義、貪汚腐化、不負責任的現象存在着,粮食與稅務部門都比較嚴重,這種例子上邊已經說的很多了,各地財政負責幹部應該在這次整風運動中,在各地黨的領導下,很好的檢討與適當而迅速的轉變,『物必先腐而後虫生』的名訓應該記得,要人家尊重你,必須先從自己尊重自己做起。
當然在這裡應當承認,財廳在領導上同樣存在着不少的缺點,在工作上停留在一般的傳達與規定,對政策、業務鑽硏不够,領導同志一天到晚忙在開會上,因而也放鬆了對政策、業務的學習與硏究,在領導方法上是零碎被動的手工業方式,與下邊上邊連系都不够密切,旣沒有計劃的去了解下邊,帮助下邊,同樣的也就沒有更多的情祝反映到上面去,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指示,也不能及時解决下面問題,是嚴重的官僚主義與事務主義。
這種現象下邊是不是有?同樣也是有的。正像興梅區陳啓昌同志說的,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時間都用在開會上,對自己本身工作沒有,也不可能很好進行,也如北江周凱同志所說的,仁化、佛岡、陽山的財經工作是混在一起的(他們從四月份起根本未到專署領過欵,因爲他們混在一起當然可以機動,但工作是會很亂的),會議時間多,且仁化財政科長過去身兼六職,現在還是兼四職,這樣對財政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定會犯官僚主義,事務主義的,今後必須迅速糾正。
乙、後半年的中心工作
後半年的任務是:
(一)繼續貫澈幷鞏固財政的統一管理和統一領導。
(二)貫澈合理負担,端正政策,整頓稅收公粮,完成秋征與後半年稅收任務。
(三)按照新編制草案完成整編工作,切實做到定員定額。
(四)根據標準保証供給,不斷改善包乾辦法,克服苦樂不均現象,檢舉貪汚浪費事件。
(五)整頓地方財政,統一地方征收範圍、征收辦法,統一開支範圍與支出標準,調劑公粮附加。
(六)健全財政機構,切實樹立與健全財政制度。
(七)有計劃的調整和敎育幹部,提高業務與政治水平,克服財政幹部的混亂思想和游擊作風,改造與處罰貪汚浪費分子,獎勵工作模範。
爲達到上述任務,我們的具體步驟是:
(一)貫澈財政統一管理和統一領導。爲此必須要保持中央財政政策在廣東各地的堅决實施,整編、包乾、地方財政收支、預計算、表報、金庫粮庫制度,不能違犯。同時在金庫粮庫上應該逐漸做到同庫分管,以後發展到分庫分管,各地可根據情形確定,財廳當與銀行、粮局協商辦理,但今年夏征公粮一定要與去年秋征數分開,不能混在一起。
(二)財政部門接受秋征工作完成秋征任務,秋征轉到財政部門領導已是肯定了的,爲着做好五〇年秋征工作,各地區應該很好的傳達中央最近所頒佈的新區農業稅條例,幷引起各地黨政負責人重視,要大家為着做好今年的秋征而努力。爲此要:
(1)硏究條例,逐字逐句的弄淸,知其當然與所以然。
(2)研究即將頒發的細則,幷根據條例與細則在各地深入討論,參照各地兩次征粮經驗結合各地實例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以求得到對問題有適富解答,才能眞正掌握起征收工作。
(3)準備征粮幹部,訓練征粮幹部。四九年征粮太倉促了,當時情况也只有那樣做,五〇年夏征在這一點上就大有進步,因偽條件變了,所以能夠預先抽調了人幷給以適當的整頓,檢討了工作,檢討了作風,學習了條例細則,以後更應如此去做。但據了解,各地所用征粮人員仍然不少,在經費開支上是很大的,征粮經費全年上邊撥給千分之八,照現在征粮人數算起來,全部用完還差一半,可是這筆千分之八的經費還包括有着其他開支的,廣東再往下去也不能算是新區,各級政權已經建立,幹部也逐漸充實,將來到征粮時大體上只能照上邊分配人數支配,如因某種情况必須加多時須請示批准。
(4)在作秋征準備過程中,必須掌握到與征粮有關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如農村人口、耕地面積、水田旱田產量、經濟作物等材料,應該先把國民黨時代材料掌握起來,以國民黨時代材料爲基準,我們繼續做下去,再擠出黑地來,査淸人口,評出產量,才能得出工作成績的正確估計來,否則只是人云亦云,不負責任的亂說,四九年我們征粮的材料在廣東大部份地區只能作爲參考,不能作爲完全根據,所以這一點還需要下一番工夫。
(三)繼績整理開闢稅源完成後半年稅收任務(畧)
(四)健全機構充實幹部。廣東全省財政幹部照編制由區算起該有二千九百人左右,但區一級的到現在還未掌握起來,除掉區級的還該有一千四百人左右,現在全省範圍照算還差三百多人未補齊,加之秋征任務又要接受,在機構上與幹部之調整上要早爲解决,以免臨渴掘井,準備不及。
(五)訓練幹部培養幹部。財廳原有此計劃,各地也有這項要求,因此今後財廳打算辦一訓練班,抽調各級財政部門在職幹部來穂輪訓,時間一至三個月,學習中心主要是會計,因爲在財政部門裡有了會計技術,很多工作都好做。
除此以外,各地財政機關應很好參加當地黨領導的整風學習,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作風,端正政策,消滅貪汚浪費現象,幷應嚴格制裁貪汚凟職份子,各地應依照省府頒佈命令堅决執行。
(六)學習業務,加强上下級連系,不斷派人來往巡視檢査會報工作,了解情况,幷把公粮稅收情况全部掌握起來,這是財政工作同志必須時刻注意的。我們已經做了幾個月的財政工作,對情况還不能很好了解,縣不反映到專署,專署也不反映到省,或者是零碎的、不確實的、不敢負責反映,這對工作改進是沒有帮助的。以後必須要建立嚴格的請示報吿制度,按時報吿切實負實,使財廳在政策上的决定,對問題的解决,能根據各地材料,因此月月應有工作總結,半年有半年總結,全年有全年總結,並應有工作計劃按時送財廳(有一份就够了)。這可以提高幹部,提高工作,現規定月結應於下月前送到,半年的應於下半年的第一個月份送到(可隨會計審計表報規定時間同時送來)。
在業務學習上,各級財政負責同志抓緊督促並領導全體同志大家鑽硏,大家是可以學到的,這並不十分困難,就是比較笨一些的同志,只要肯下功夫,也會學到的。因此提議在今年年底大家必須把業務學好,到年終由各地自己舉行一次普遍的測騐,測騐結果由各地財科負責彙報財廳。
(七)開好會計審計的專案會議。會議定於九月廿五舉行,在這個會議上規定幾種簡單易行的表格,全省通行,财廳向下撥欵時間規定上月將下月需欵需粮撥出,使下邊更好的來支配,對預决算要做到:
(1)今年六月前的到九月底報銷完畢。
(2)第三季的(七、八、九月)到十月底全部報來。
(3)以後按季推遲一個月份報到財廳,不能再遲,不按規定執行的地區,給以停發經費以及口頭或書面批評之處分,但主要靠我們自覺的保證。
(八)厲行整編,依照實物標準進行包乾。在編制上應照中央編委會六月十三日的編制草案厲行整編,核實人數,不經一定手續不能隨便加入,隨便供給。
在包乾問題上,這次會議已决定如下的作法:
(1)根據過去經驗,根據各地物價,省廳與地方雙方計算仔細研究得出各地區包乾數。
(2)採取兩種包乾辦法:
(A)潮汕辦法。是以上月物價爲基準再打八折,先分撥各地本月份廿天的經費,等各地區把本月份十四號物價於二十日或廿二日報到財廳,由財廳再補撥上廿天的差額與下十天的經費。
(B)北江辦法。規定一個標準數由北江包乾來做,在此標準數下機動分配,超過此數得報請財廳批准,不足此數實報實銷。
以上兩辦法以第一辦法爲最好,因比較進步而合理,除北江外各地普遍採用。在包乾問題上,要各級財政工作同志經常注意加强與財廳聯系,經常反映各地物價、粮價,使包乾能不斷及時調整,因爲我們要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負責。
(九)關於事業費過去是由中南分配,以後因爲情况變化又有增加。按理來講,各廳事業費的開支財廳應實行監督,據悉有些廳對下面情况也不很了解,因此在事業費的請求增減上,確實難以做得很好,爲使事業費得到應得數並與適當分配,各有事業費的廳必須掌握下面情况,正確製出事業計劃與事業費預算出來。
(十)整理地方收支:
(1)四月財政會議後執行財政統一以來,五月至九月份的地方開支多數地區自己設法解决了(當然解决的辦法不一定都合理),個別地方備了中央或私人的粮欵或有必需開支而尙未得到解决的,擬暂向中央借部份粮食補助急需的地區,以解决五至九月份的地方開支。
(2)整理地方財政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征收辦法、收支範圍、收支標準應作出統一規定,以使各地便於執行,在收入方面,根據中央和中南决定,我們的意見如下:
(A)一九五〇年公粮附加百分之十五,以縣爲單位,完成中央粮後劃歸地方,上項附加粮今年九月以前不能動用,因爲明年前九個月和今年後三個月的主要開支,就是靠這一筆地方附加粮。
(B)中南每月按稅收征起數撥給百分之四的補助費用,亦用作地方開支。
(C)追收的一九四九年尾欠粮除中央提二成外,八成留在省內,但須於今年秋征後才能動用,至於省與專區、縣的提成辦法,今年秋征後再規定。
(D)一九五〇年中央的公粮任務於秋征後結算,超過部份除中央中南已提四成外,省提二成,縣提四成。稅收超過部份除中央中南已提四成外,省提二成,地方留四成(專、縣提成數由各專區自定)。
(E)其他地方收入如契稅、房地產稅、房捐、公產、學產、市塲租、碼頭費、捐贈等,全部歸縣,規費罰欵沒收、地方企業收入,照中南規定其收入解繳中南,但應製訂執法進行征收解繳中南。爲使地方經費能比較合理的解决,因此中南補助稅欵由財廳掌握視各地情况調整,公粮附加也由財廳作適當的調劑。
上列各項收入用以解决地方上如下的幾種費用:(a)地方上行政費。(b)優待革命軍工烈屬。(c)區級以下農民代表會議。(d)縣立小學以上的地方敎育費(鄕村小學暫時仍由學產祖嘗產業解决)。(e)民兵補助費。(f)衞生費。(g)地方財務費。(h)其他等地方支出。地方開支中的主要幾項開支應由财廳制定統一標準,但各地在執行上必須掌握住輕重緩急,不是平均分配,樣樣一齊幹。
我們認爲:如果能切實照上面所述進行工作,地方上的基本問題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地方上如有特別地方收入,或因某項支出必需而要新征地方入收時,必須經過同級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全縣的收入經縣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全鄕的收入經鄕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幷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得施行,過去的臨時攤派附加和不合理的地方捐稅必須立即停止,今後嚴禁擅自攤派。
(十一)作好五一年槪算:全省五一年槪算是由財廳吸收各地意見參照半年來的經驗作出的,盡量的使其切合實際,但還不能完全沒有主觀的成份在裡邊。明年槪算中央抓的很緊,超過槪算是根本無法彌補的,必須緊緊掌握,以期能够平穩的渡過明年。爲此各級財政機關必須於今年十一月份作出明年槪算,送到財廳審査核准,以作明年各地區的財政收支計劃。至於怎様編造法?要注意那些問題?可以由徐繩周同志負責介紹給大家。計劃經濟就是要使我們的財政收支能够預先有精確的計劃,按部就班,不亂步驟,今天雖然尙不可能,應該逐步走去。所以各地明年財政工作能否做好,就看你們五一年的槪算做的怎様,這是一樁大事,大家應該認眞辦理,各縣的槪算,各分區可以規定時間,指導作法,按時造好,同様是不能馬虎的。
手机阅读
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