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不断深入。省委全面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领导职责,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示范带动全省学习贯彻常态化、制度化。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研究法治广东建设重点工作,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省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在“粤法治”平台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阵地,举办年度培训班,汇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成果,召开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推进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广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全面压实。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组织法和国务院工作规则。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加强研究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宪法宣誓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省政府学法活动,专题学习行政复议法。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作出专章部署。完善向省政府请示报告工作规范,压实省直部门落实请示事项的事先法律论证主体责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我省获全国命名的项目和地区数量稳居前列。
(三)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更加有力。全力做好政治要件的督查落实,切实做好国务院大督查相关工作,督促跟进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落实。创新省级民生实事遴选工作机制,首次由省人大常委会测评候选项目,推动省十件民生实事更贴民意。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贯通协同,制定省级审计整改约谈、督办办法,开展审计项目全流程质量标准化管控。省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并接受审议,围绕“产业科技创新”接受专题询问,认真落实人大执法检查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四)涉外法治建设工作步伐更加稳健。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涉外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形成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平急结合、一体推进的涉外法治工作格局。制定建设一流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方案,聚焦培育强基、引进提质、人才应用、激励保障“四大工程”精准发力。探索建立运用法治工具应对外国限制措施“小快灵”机制,健全跨境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38家律师事务所入选省级涉外律师事务所库,全省首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落地前海。选派涉外律师参与“粤贸全球”越南、阿联酋展会,进驻广交会、大湾区服贸会、知交会等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二、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粤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研究制定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行动方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粤港澳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出台法规加强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械管理和促进港澳青年在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推动出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促进大湾区“政策通”,“湾区标准”增至215项,187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境通办。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促进大湾区建设的决定,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粤港签署法律交流合作安排,大湾区法务人员同堂培训。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增至26家,获准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的港澳律师增至530余名。
(二)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法治支撑。制定全过程创新链“1+N”政策,率先开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发展相关立法,率先出台首部地方科技创新条例,全面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及资产单列管理改革。出台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法规在深圳施行。深入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行动,深圳破产事务管理改革项目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创新案例。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标杆区,将23项省级行政职权委托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实施。
(三)强化“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法治赋能。出台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域经济振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立法。动态调整农业农村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在重要农时开展“绿剑护粮安”、农资打假等专项执法行动。实施律师行业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15项措施,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一体推进市县镇村法治建设。
(四)加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连续多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规范招标投标市场健康发展。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清理重塑财政支出政策项目,推行穿透式监管改革,压降政府项目成本。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法治素养提升计划,举办企业合规经营促高质量发展政企对话会。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电子执法证“亮码入企”制度,推动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拖欠企业账款、限制竞争条款多等问题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五)夯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法治基础。出台林长制条例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移送政府部门监管办法,加强土地督察和生态环境督察,开展土地山林权属争议攻坚化解、整治乱占耕地建房、打击非法采矿等专项行动。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林草湿地资源保护,进一步擦亮国际红树林中心等绿美品牌。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精准科学治污,依法有序开展碧水攻坚和净土保卫等行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同步提升。
三、坚持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一)着力推进立法工作提质增效。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推进地方立法。在全国率先出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成品油流通管理条例等省级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获评全国首届“地方立法十大范例”,江门市出台全国首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广州等5市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区域协同立法,深圳与东莞、中山与珠海合作推进流域协同立法,梅州与福建龙岩加强区域协同立法。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16部法规规章草案及立法制度文件收集吸纳了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
(二)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推进全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粤执法”2.0普及应用,全省4508个单位、9.55万行政执法人员线上办案超221万宗。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职权下放“重放轻管”专项治理。加快建设公安机关“大法治大监督”体系,压实市县主体执法监督责任。强化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创新开展数据分析识别,交办执法线索数千条。
(三)有序推进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贯彻落实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省政府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修订广东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依法开展地市政府规章备案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等工作。
(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国有资产处置、重要政策措施和合同协议等重要事项均落实合法性审查论证。省政府法律顾问室对“两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广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等事项提出法律论证意见。广东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纳入省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报告议题并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等一批决策事项列入重大决策事项目录并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全省公职律师达1.04万人,全年参与办理法律事务超18万宗。
(五)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和信用建设。省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举办新闻发布会25次,扎实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加强重大政策深度解读,积极办理回复网民致省长留言。不断完善全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防篡改、防攻击等能力全面提高。建立健全信用核查制度,探索跨境信用标准互认,“建立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机制”入选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典型经验。
四、坚持以法治政府建设带动法治社会建设协同进步
(一)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更加牢固。实施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基工程,率先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协调办理机制,信访总量下降53%。全面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全部建成并实体化运作防范中心、办案中心,全省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同比下降26.3%、32.6%。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现代化,新增司法协理员1059名,人民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超55万件,社会安全稳定大局持续向好。
(二)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机制,印发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职责和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全年常态化“四不两直”开展应急管理督查。落实“五级书记抓三防”,启动应急响应1968小时,向公众发布应急预警短信78.16亿人次,应急航空救援执行直升飞机飞行任务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严格落实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有关规定,扎实开展核事故应急演练,全年未发生核电运行事故。
(三)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质效持续提升。积极推进省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建设,率先开展行政复议官试点,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提升自然资源类行政争议化解能力指导意见,首次举办行政审判行政复议工作同堂培训,建设府院联动行政争议调解中心89个,实现府院联动开展行政诉讼应诉调解和解全省全覆盖。开展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超过80%行政争议得到有效化解。
(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化。省市联动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建成首个大湾区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全覆盖,连续8年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贯彻落实体育法,依法加强赛事活动和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各地市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岭南特色法治文化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当前我省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如新兴领域的立法有待进一步拓展,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水平仍须进一步提升,涉外法治统筹协调力度还不够,高端涉外法律服务供给仍需加强。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2025年,广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高质量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一是持续完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制度机制,全面总结我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工作成果和经验。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探索推进粤港澳三地区域协同立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强对重大平台建设的法治支撑。四是强化“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法治保障,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五是加大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六是坚决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