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首批“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景点之一,圣心大教堂不仅是信徒们安放信仰之地,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一观其容。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实际上结合了中国建筑技术,历经百年,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如今它成为著名的摄影胜地之一,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变幻出不同身姿,待人倾听历久弥新的故事。
◆海丝史话
“海丝”文明对话的产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还是对话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之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广东是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教来华的第一站,在历史遗迹中可见一斑。圣心大教堂,便是文明对话的产物。
它所在之地,是一条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宋朝起就已被称为“卖麻街”,东临“百米巷”,西至“玉子巷”,北靠大新街,包括十八铺、十三行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从清初至咸丰十年(1860年),这里曾是设在广州外城卖麻街上的两广总督府。
据《广州宗教志》记载,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把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1861年,法国政府与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条约:“法国人至通商各口地方其所租地自行建造礼拜堂、学堂。粤桂监牧区首任宗座监牧之法国传教士明稽章看重被炸平的总督部堂基地,要求划给他建造教堂,遭到总督的拒绝。明稽章便依仗法国侵略军势力,由最高司令官出面写信给两广总督威胁:”如果24小时以后不给法方一块适合的地,限期一到全城实行戒严。“逼使两广总督劳崇光与法国参赞大臣哥氏于1861年1月签订合约,将两广总督行署基地永租给巴黎外方传教会兴建天主堂。租地面积为42亩6分6豪,每亩租金为1500文钱。1863年又增租地17亩6分9厘,契约规定,所租之地只能建造教堂、学房、医院、育婴堂及传教士住房,不许别用,如或别用契约作废。咸丰皇帝下诏批准建造圣心大教堂的协议中说:”从现在起战争必须永远停止,必须永远真诚地保卫和平“。于是,圣心大教堂也成了和平的象征和标记。
◆历史遗存
中国化的糯米粘固
在广州的一德路上,高耸的塔尖,消瘦的身形,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让石室与周边的其他建筑区别开来。因教堂全部墙壁、柱子、尖塔是用花岗岩石砌成,故被称之为“石室”。据史料记载,建筑教堂的石料当年是从香港九龙等处山上采运来的。石室奠基时,明稽章主教分别从耶路撒冷和罗马运来1公斤的泥土埋于基石下,其意义深远:教堂前东侧刻有拉丁文“Jerusalem 1863”即“耶路撒冷1863”,西侧刻有“Roma 1863”即“罗马1863”字样,象征着天主教源于东方亚洲的耶路撒冷,发展于西方欧洲的罗马。
既然是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其缔造者也必须是来自中西方。实际上,耶稣圣心堂是由法国两位极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Vonutrin和Humbert设计,中国广东揭西客家人蔡孝工匠监督建造。石室所用石块,数以十万计,有的石块重量超过1000斤。对所有石料从打磨到砌建,蔡孝都亲自验查。根据维修工程的文物专家鉴定,认为蔡孝用了岭南传统建筑的桐油灰浆作为石头之间的粘缝剂,用糯米灰浆来砌砖,不但稳固而且节约成本;穹隆顶部,一部分石块当中凿穿双孔,用铁枝贯穿起来砌结,使建筑物更为牢固。
石室圣心大教堂的修女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建造石室圣心大教堂的石匠基本上是华人,当时华人与欧洲人的建筑思维很不一样。蔡孝当时也只是一个年轻人,鉴于中国的气候跟欧洲的气候不尽相同,所以要打造这个大的工程必须融合中国的建筑技术。对于他提出的糯米粘固方法,法国人开始不以为然,后来一试觉得效果不错,就采用了这个方法,而蔡孝则跟随法国工程师建造石室长达20年。
大铜钟从法国运来
石室圣心大教堂属于典型“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形挺拔巍峨高耸,堂内空间深远,弧形尖拱跌宕有序,巨大的石柱雄健有力,花式窗棂做工精美,直径7米的大玫瑰花窗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再加上彩绘镶嵌玻璃上的圣经故事和圣人行实,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使堂内外气氛既庄严神圣又清幽雅致、沁人心脾,更使朝圣者举心向上之心油然而生。
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堂正面那一对对称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八角形锥体、空心,高插云霄,西侧原来的机械大时钟毁于文革红卫兵之手;现在看到的教堂里的机械大时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钟”,因为在中国钟表史上第一次制造如此大型的大时钟。据石室圣心大教堂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这个大时钟是由山东烟台钟表集团公司铸造;东侧是一座大钟楼,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堂内是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正面大门上面和四周墙壁分布的花窗棂,都是合掌式,所有门窗都以法国制造的较深的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可惜全毁于二战和文革。教堂修女说:“现在我们见到的是国产彩色玻璃,由菲律宾彩绘镶嵌玻璃装饰公司加工制作。”这玻璃可避免室外强光射入,使室内光线终年保持着柔和,形成慈祥、肃穆庄严的宗教气氛。
“现在出堂沿教堂走一圈,你会发现室外排水的石制兽头也不是西方惯常的怪兽模样,而是中国式的狮头,也许这是天主教融入本地文化的历史见证之一。”石室圣心大教堂修女在描述石室建筑风格时如是说。
◆胜景新颜
镜头前展露千姿百态
圣心大教堂几经修葺,新颜美而不失庄严,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其极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更是摄影师们镜头下的宠儿,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下,变幻出不同的身姿。
最近,石室的航拍照走红,石室屋顶的形状,是一个巨型的十字架,令人为之震惊。事实上,屋顶与尖穹之间形成一个水平十字天桥梯,与教堂的平面长宽一样大,十字架的四个与教堂外墙的连接点,南端连接南面圆窗户,北端和东西端的尽头,安放着对教堂有贡献的主教和建筑工程师的骨灰盒,以示崇高的敬意。屋顶上有多个天窗,光线从天窗射入室内,照亮十字天桥,四周暗沉,唯有十字桥被宁静圣洁的光线照射着,显得安静肃穆,令人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