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民俗

祭祖习俗(凤阳宗祠祭典)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凤阳宗祠祭典是罗定市素龙街道凤阳村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传统民俗活动。据族谱记载,凤阳陈氏始祖陈宾于明嘉庆年间迁居此地,后陈宾后人九世孙陈圣述,发动陈氏族人捐款建造凤阳村陈氏宗祠,按捐款数目设立各祖宗神位。清嘉庆《建造陈氏宗祠碑记》中称,“择定吉日通知众人定例出钱二千文交入春秋祭用”,其后每年春秋两季、墓祭、祠祭等祭典臻于完善,并代代延续至今。

凤阳宗祠祭典依旧例,每年春、秋举行祭祖活动,故有“春秋二祭”和“春祀秋尝”之说。春祭只祭扫祖墓,时间多为清明前后。秋祭为祠祭,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或十六日。秋祭是家族重大活动,祭期临近,族长召集各房家长共同商议祭典事宜,并成立陈氏宗亲会负责筹备工作,包括确定祭典时间(单春祭需要)、张贴公告通知族人、确定祭祀及执事人员、制作贡品等。

凤阳宗祠祭典的仪式完整,组织严密,祭祀活动有着固定的时间、场所和固定程式。祭典的主要由“通”、“引”两位人员负责主持,还有主祭者、陪祭者、读祭文者等,本族“年上十五,衣冠整齐”的男性后裔均参与祭祀。祭礼需备办丰盛的祭品,要有“五牲”“三馔”,“五牲”即鱿、鱼、猪、鸭、鸡,“三馔”即海参、鲍鱼、蟹。祭典仪式规范繁缛,有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等。在行祭“三献礼”过程中,主祭孙要独立完成“三拜九叩首”之礼,以示在整场祭祀中与众不同的身份。祭祀仪式结束后,在祠堂外面表演108式“陈家棍”,相传是从北宋杨家枪中演变而来。祭典之后,全体陈氏后裔、亲朋和来宾共飨盛宴,在广场上开筵100多席,当天晚上请戏班演出,以示庆祝。

自清代以来,陈氏家族世承祖训,年年祭祖,历数百年而不衰,并在传承过程中保持了传统祭典仪式的完整性。祭典活动的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每年祭祖全体陈氏裔孙及旅居海外的陈氏后裔都会回来参加祭祖。凤阳宗祠祭典通过祭祖仪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并将陈氏后裔紧密的联系起来,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