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戏剧

采茶戏(封开采茶戏)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封开采茶戏是在民间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地方小戏,用封开当地方言演唱,其形成过程中广泛吸收、借鉴粤剧与当地民歌等元素。封开采茶戏主要分布在封开境内各地,以贺江、西江流域地区为核心。

封开采茶戏传统剧目以本地传说、日常劳动生活和男女相悦等故事的连台本戏为主,俗称“连戏”。脚色行当分生、旦、丑三行,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生行主要以书生居多,也有老生、娃娃生等,表演唱、做、念、舞并重;旦行分花旦、正旦、老旦、摇旦四类;丑行分正丑、烂丑、褶子丑三类。化妆非常简朴,基本上是用蛋白粉和大红纸沾水化妆,女演员一般化弯月眉、凤眼、朱唇;男演员除了丑行脚色要勾画八字眉、八字胡须、三角眼和白鼻子,其他行当都是薄施脂粉,略微勾画眉眼,唇部涂点红色,两颧擦少许胭脂,便登场演出。表演比较粗疏,只有简单的步法和手法,以唱述故事情节为主。演出时生、旦、丑三行全体先出场引唱,致祝福词和介绍剧情提要,接着正戏开场,终场再全体礼唱拜别。其表演艺术具有“生活化”的特色,表演步法、动作和对白、唱腔都直接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方式,较少戏剧化夸张。

封开采茶戏唱腔曲牌是在采茶调和山歌小调基础上形成的,有南音、英台腔、仙腔、强盗腔、红花腔、万花腔、爱花腔、摘花腔、五柱香等42种唱腔曲牌,其中常用16种。曲体结构为七字句式和四句式,演员根据唱词内容自由处理唱腔的情绪和节奏。唱时有打击乐和弦乐伴奏,伴奏乐器分左、右场,左场为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唢呐、笛子等管弦乐,右场为锣、鼓、镲、钹、木鱼等打击乐。

封开采茶戏生长于粤西地区并扎根于民间,是当地群众传统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形成与发展折射着封开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和戏剧史的研究价值。封开采茶戏有家族和师徒两种传承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年青一代大都外出务工,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