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音乐

惠东渔歌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惠东渔歌俗称“后船歌”,主要分布在惠东县沿海的港口、巽寮、稔山、盐洲等地的渔村。据《惠东县志》记载,惠东渔民的远祖又称 “后船疍民”,宋代从福建、潮州一带迁入。渔歌也随疍民迁徙而来,并逐渐衍变为具有独特的曲调、风格和表演形式的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的歌词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一唱一和的上、下句结构,多为开头或结尾加衬词、衬句,或开头、结尾皆加衬词、衬句;二是四句式结构,要求一、二、四句或隔句押韵。歌词纯朴简练,深入浅出,内容多为唱海、唱鱼、诉苦、思亲,真实而典型地反映了世代疍民艰辛的海上生活和饱受歧视的悲苦情怀。惠东渔歌是旧时民长期漂泊海上用以解忧自娱的一种音乐形式和精神寄托,故男女老幼人人能唱,且多在终身以之为家的船上演唱,渐渐又融入了节庆、祭祀、婚丧习俗活动之中。惠东渔歌是使用潮州方言的无伴奏清唱,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多种表演形式。音乐曲调也甚为丰富,有啊啊香调、啦打嘟调、贤弟调、罗茵调等29种之多,有些曲调,如嗳嗳调吸收了海丰白字戏唱腔的拖腔,唉唉调(又称苦调)糅合了妈祖庙乐的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庙堂音乐的韵味。

惠东渔歌的调式、音阶比较独特。调式多为传统的五声音阶,但以宫、徵为多,角、羽次之;还可以是六声或七声音阶,显得比较自由。音阶多用小跳急进排列,级进的一列音多是调性色彩较浓的主和弦音;有时也出现个别大跳,大跳时多以滑音的形式顺着音阶滑跳,使曲调清晰流畅、婉转动听。

惠东渔歌既保存了较为古朴的音乐形态,又有较为丰富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在社会学、文化学和民间音乐史研究上均有特殊价值,对当代音乐创作也有重要借鉴作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现在当地不少渔民的后代弃渔改业,加上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传统渔歌在渔民尤其是年轻人心中,已日显淡薄和疏离,老年渔歌手又已相继去世,惠东渔歌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加以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