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音乐

石塘月姐歌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月姐歌”是仁化县石塘村流传的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音乐形式,数百年来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当地女性群体中传唱,并以其独特的演唱方言、演唱形式、独有的唐朝宫廷韵味,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是客家民歌中一枝独一无二的艺术奇葩。

相传,唐代一个名唤月莲的宫女流落到石塘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将宫廷的一些曲调传授给村中妇女。月莲除精通音律,歌唱得好之外,还乐于助人、细心传教,受到石塘妇女的爱戴和崇拜。后人为纪念月莲,把月莲传授的歌曲命名为“月姐歌”。旧时,女性受封建社会礼制的种种束缚,借助“月神”的威严,唱“月姐歌”成了当地妇女们宣泄内心的情愫的一种方式,渐渐地形成了中秋月圆时妇女群集在一起唱歌的习俗,并成为石塘村妇女欢庆中秋佳节的独特形式,代代传承至今。

每年中秋时节,石塘村的妇女们都会聚集一起设月姐歌坛、唱“月姐”,活动由农历八月初一持续到八月十五。她们边赏月边演唱;还一边自由地歌舞和做游戏。活动期间只允许女性参与,尤以年轻女性为主,男性绝不允许进入歌坛。因信奉“月神”,故“月姐歌”只在晚上唱,白天不唱。

“月姐歌”以当地独有的方言演唱,无伴奏清唱,有独唱、合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歌词涉及大量的农业生产、生活、气节的内容,或叙事抒情,或叙述时令节气,或描写人间的冷暖世态,或歌唱爱情。“月姐歌”活动由准备活动、接月姐、迷月姐、送月姐四部分组成。其中迷月姐为活动重要环节,包括:“绣香包”调、“石榴打花”调、“睇龙船”调三大部分。“绣香包”调属于宫调式,内容主要表达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石榴打花”调属于徵调式,最具代表性,内容多为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睇龙船”调属于羽调式,主要描写人们赛龙舟时的热闹情景。

石塘月姐歌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生活性、地域性,其歌词内容涵盖了石塘村社会经济形态、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是活的“典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一些颇有造诣的艺人年岁已高、相继谢世,石塘月姐歌的部分内容已经流失;而年轻一辈多外出打工,很少回来参加活动,因而难以培养新一辈接班人,石塘月姐歌已经面临后继乏人的境地,亟待进行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