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广东 > 岭南文化 > 非遗文化 > 传统舞蹈

龙舞(雷州南门高跷龙舞)

来源 : 广东省文化馆
【打印】 【字体:

雷州南门高跷龙舞即是高跷舞龙,将高跷、舞龙两者合而为一,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现仅存于雷州市雷城南门市。高跷龙舞成为民间庆典、祭祀活动的一项传统节目,从明永乐年间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民国雷州道南印务局黄景星编著《黄司令官平匪实纪·提灯会纪事》载有:“高跷舞龙十三人,新历元日。黄司令军队提灯。及前此民间赛会,均有此物,故沿用之。”

高跷龙舞的道具制作也颇为讲究,选用生长2年的甲竹削成竹篾片,编织成长50厘米、直径30厘米的镂空竹笼,中间套长约138厘米的木棒为龙节,再配合竹篾片扎织成大嘴、大鼻、眼睛、长角的龙头。龙头用纸糊好定型,画上龙头图纹;用黄色绸布、镭射金光纸裁制出龙身麟纹、脊鳍与龙尾鳍纹套在龙节上,制成长布金龙。高跷龙舞分十一节,长18米,每节设把柄以便舞动,表演时,一般需演员12-15名。舞者脚踩高跷板,头扎面巾,着开肚衫、统裤古装。龙首以高壮者持之,舞龙身之人多参差不齐,龙尾为矮小少儿。一人前行持龙珠,谓之诱龙。另有一鼓、一钹、三锣鼓击伴奏,渲染气氛。

高跷龙舞有完整规范的动作套式龙唤醒、龙跃起、龙腾飞、龙恭禧、龙出巡、龙穿云、龙卷浪、龙双舞、龙戏珠、龙高盘等程式,将龙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舞龙者随着激越的锣鼓声点,飞舞翻腾,以原地螺旋跳步翻动,进而左右快腾,形成大圆场腾舞,再转为大立圆,称“企龙”,此时龙昂首耸立,态势雄威,龙身盘桓,蕴含团结和谐、吉祥如意。高跷龙舞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明快,威武雄壮。队员踩高跷,如履平地,将龙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其套路技术难度高,惊险精彩,特色鲜明。

雷州南门高跷龙舞历史渊源深远,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组合,蕴含着厚重的“畏龙、敬龙、祈龙、酬龙”等朴素的禳灾祈福的民俗理念,对研究古代雷州人生活生产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高跷龙舞面临着传承青黄不接的局面,亟待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