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光留言:
先来看看我们各大校园,同学们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地清扫校园、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清扫后的校园,为什么又出现了随处可见的的塑料袋和纸屑?刚刚清扫干净的楼梯,又出现了让人恶心的痰液?扪心自问,是谁在不珍惜同学们的劳动?是谁不讲卫生把美好的校园环境污染?难道大家都不喜欢清洁清新的环境吗?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在世界著名宫殿卢浮宫墙上有这么一句标语:“请不要随地吐痰”。这则标语并没有什么问题,引人深思的是,这则贴在卢浮宫墙上的标语只用了简体中文这一种语言!无独有偶,泰国宫殿的洗手间里,也有一句用简体中文,便后请冲水!在世界各地这样的中文标语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如此歧视中国人,我们先不要埋怨别人,反省一下自己真的做错了没有。
专家早就论证过:一个人在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讲究精神文明的人。是否讲卫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很难想象上完厕所后连大小便都不愿冲的人,他的道德水准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远超学好一门课程。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只认可你考了多少分,大大忽略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修养、创新思维这些更重要的东西。
参考方案:(针对广东省各级学校):1、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班主任每学期制定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此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2、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许多好习惯都尚未成型,好象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如果教育者没有用好的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内容就会趁虚而入,到成人后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正因为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
小学生及幼儿园:每天刷牙,不留长指甲、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需特别提醒的细节;让每个学生带到一小包纸巾以备擦鼻涕用,每个班多放几个垃圾篓,发现很多小孩直接用衣袖擦鼻涕,这是很不好的卫生习惯。
中学生:勤换衣服洗澡,学具整齐,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不留长发,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
3、严格约束规范训练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管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4、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会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
各位网友:
近日,有网友留言建议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领导批示,省教育厅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回复意见(附后)。感谢各位网友对我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专此回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8月1日
省教育厅回复意见: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省教育厅一直高度重视学校健康卫生工作,在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为重点内容的学校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卫生健康教育课时。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学生中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增强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2.加强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全省性的健康教育优秀教案评比、中小学健康教育说课比赛、学校卫生骨干人员培训等活动,加强各地学校健康教育教师的交流、学习,提高基层学校卫生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形成我省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学校卫生健康工作发展。
3.积极防控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与省卫计委、省疾控中心、省结核病防治中心等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加强传染病防控等各项卫生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重点防控各级各类学校寨卡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登革热、手足口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确保全省学校无重、特大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的要求,把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