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留言:
广东作为税收经济总量最高的省,粤东西北发展建设至今没有太大改观,贫困人口依旧不少。这与广东经济大省反差极大,广东政府到底有没有为广东整体发展以及民生利益考虑过。近几年全国大发展建设浪潮下,广东已成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最大的省份,粤东西北甚至已经比中西部地区还要落后贫困。
因此不得不提出建议,基于广东现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才能使粤东西北摆脱困境实现全省平衡发展。
1、应当争取按人口所发展需要保留税收财政或者按人口比例获取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广东有1亿多人口,巨额税收上缴后所剩的财政甚至比那些3千万人口接受转移支付补贴的省份可用财政还少,这极不合理,况且广东山多河多建设成本也高,财政又少,光投入珠三角,粤东西北根本得不到财政建设发展。
2、同时深圳也应把百分之三十税收上交省里进行统筹,才能缓解粤东西北部落后地区发展建设需要。另外也需成立广东基础建设队伍归属省财政部,承包广东省内工程建设,降低广东工程造价避免浪费财政。例如杭州湾大桥和胶州湾大桥30多公里才100亿,虎门大桥建的还早3公里要30亿,港珠澳大桥更是1000多亿,不管是平均造价还是类同长度造价都要高好几倍。而广东的平均财政又是全国最低,同时也没有像中西部那样得到中央拨付的全额专项建设款,可想而知广东要实现全省平衡发展财政有多困难。
3、广东省近60%土地属于山区地貌,毫无疑问广东仅有的平原发达城市群珠三角富裕市必须要把资源优先倾向于省内山区县市人民,包括珠三角财政就业落户上学指标,优先配额留给粤东西北山区县市人民。另外高校与产业转移,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分流给省内山区县市。三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广东平衡发展问题率先实现全省小康。
各项具体措施如下:
3.1首先省内发达城市就业落户学习指标应配额给予粤东西北人民,例如深圳每年配额接收河源人口落户就业,广州配额接收肇庆人口落户就业。这样相应缓解广东省内贫富差距大的窘境,同时也要把省内优质企业与公共事业单位的整理出来,优先解决粤东西北人民就业问题,全力缩减省内贫富差距大问题。
3.2粤东西北各市普遍存在农村户口太多,市区弱小落后。必须实施农转非搬迁扶贫或者廉价统建楼政策,扶植农民迁往所在市区落户就业集中人力壮大城市,才能产生集约经济与工业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
采取农转非统建楼以及农业改革同步并行实施,调配人口与土地,一举实现城市工业集约化,农村农业机械化的规模经济。
(具体操作,省府拨款或调配省内富裕市为粤东西北市区建设廉价房统建楼以及工业园,所在市区划出地块免除地价50平米每套廉价房成本也就10万不到,农民出3-5万购房,农田回收抵扣一部分,其余贷款就近企业签合同打工还款。往市区购房就业者需放弃农田,政府收回再集中承包给剩余农民实施机械化规模农业,农产品再与城市签约收购,这样农村农业和市区工业都能形成集约化生产,产生规模效益)
3.3粤东西北普遍教育落后,因此就业能力也弱,所以广东每年也需从万亿财政收入中拿出1/10用于粤东西北发展免费高校教育政策,保障每市不低于2所大学,3所大专院校,5所职业技术学校,推行免费12年义务教育,免费职业技术培训,无息创业贷款,有效提升人民就业能力投入生产建设。落实免费高校教育技能培养工作分配让省内山区人民为珠三角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3.4税收及产业转移解决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如同中央每年拨付给落后省份的巨额转移财政和专项建设款,省内富裕市也应该把部分税收转移支付给省内落后的城市作为发展财政,比如深圳应把每年1/5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给河源和汕尾,广州转移支付给云浮和清远,东莞支付给揭阳,佛山支付给阳江,中山支付给茂名,惠州支付给梅州,珠海支付给湛江。用于粤东西北发展建设,搬迁扶贫,建设大学医院地铁公园以及廉价房统建楼(让农民廉价在所属市区得到一套房,就近工厂工作,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所得田地就变大容易开展机械化),免费高校教育,无息创业贷款,以及交通工业园区建设,企业转移对接,让省内落后城市能有力发展起来,有效解决广东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广东全省率先实现全民小康。
总结关键也就三步,1、争取按人口发展需要保留财政用于省内落后地区发展建设;2、扶植粤东西北农民往所在城市市区落户集中人力;3、省内富裕市全方位支援省内落后市(包括税收财政转移,产业转移,高校转移)。
落实以上措施广东省内贫富悬殊,发展不平衡问题将能彻底解决,最终实现粤东西北部与珠三角优势互补,相互带动,循环省内经济,使广东率先实现全民小康。
题外建议
1、同步深入推进粤港澳一体化,指引港澳对粤东西北投资布局。当前京津冀一体化搞得如火如荼,北京巨资投入,高校&产业转移,就业保护,一体规划设计,协调发展,而粤港澳对广阔的粤东西北部却没有多少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没有就业保护扶植,产业转移微乎其微,粤港澳合作还停留在一句口号,希望省领导紧抓进度早日实现粤港澳一体化,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2、泛珠合作不能只是广东输出,也该有收益机制,应当参考深汕合作抽取税收分成。既然由广东主导输出,就应当把广州设置为泛珠总部,泛珠各省成员需把10%税收交给广州,同时泛珠成员企业总部必须得设在广州。另外广东有城市群自贸区港口金融中心等,泛珠成员省份也不应该再搞。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已稳步推进,而粤港澳合作还是不够深入,粤东西北部依旧落后贫困,这都是广东省领导不能忽视的工作。
请代交广东省长省领导及各政协委员探讨研究,尽早解决粤东西北落后贫困使全省平衡发展率先实现全民小康。
各位网友:
近日,有网友提出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发展和泛珠合作的建议。根据领导批示,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回复意见(附后)。感谢各位网友对我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专此回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4月25日
综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回复意见:
关于支持粤东西北各市发展问题。我省高度重视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统筹全省资源加大对粤东西北各市的支持力度。支持各地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切实提升我省劳动力素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力争“十三五”末,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同时,继续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加快实现全省区域、城乡均衡发展。
关于泛珠区域合作问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开展以来,我省充分运用泛珠合作平台,务实推进与周边省区交流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拓展发展腹地奠定基础。目前,我省与陆路相邻省份各开通3条以上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厦深、南广、贵广铁路等建成通车,我省与周边省区的人流、物流联系更加畅通,粤东西北融入珠三角和泛珠区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二是推进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前十一届泛珠大会期间,广东与泛珠各方签约金额达13390亿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闽粤经济合作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等的规划建设,为我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重要平台。三是推进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跨省区河流综合治理,加强珠江、西江、东江、韩江等干支流及近海海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确保位于下游的广东省用水安全。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国家有关部署,更加主动加强与泛珠合作各方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建设、产业协作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在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于按人口发展需要保留税收或按人口比例获取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的问题。中央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税收政策的制定权在中央,我省一直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适时向中央反映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均财力较低等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争取中央加大对粤东西北的政策支持力度。其中部分建议已获财政部回应,如将结合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财力安排情况,逐步把海陆丰革命老区9个贫困县纳入中央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范围。此外,关于“把深圳30%税收上缴省统筹”问题,根据目前体制,深圳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市财政直接与中央分税分成,省不直接参与其税收分成。下一步,我省将研究适当集中全省财力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省财政对深圳市财力的统筹力度。
关于无息创业贷款政策问题。我省自2003年起陆续出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均可申请贷款并享受政府贴息。根据2015年出台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粤府〔2015〕28号),创业担保贷款的标准有了进一步提高,个人贷款最高可达20万元,合伙创业的可申请每人20万元,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捆绑性贷款,上述贷款均可享受不超过2年的贴息支持。
关于免费职业技术培训问题。我省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2011年以来每年都将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2014年,我省改革创新劳动力技能培训政策,先后出台《广东省省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的意见》等文件,在全省实施均等化、终身制技能培训补贴政策。2017年省级劳动力培训补贴资金分配率先引入“地方财力系数”作为资金分配计算反向指标之一,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倾斜,兼顾全省地区间发展差异,带动粤东西北落后地区的技能培训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