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回应关切

龙舟竞赛、醒狮表演等将有“湾区标准”

时间 : 2025-05-22 09:14:52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5月21日上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州召开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

  据会上消息,“湾区标准”正逐步成为大湾区建设的一张亮眼名片。目前“湾区标准”总数已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此外,三地在志愿者服务、龙舟竞赛、醒狮表演等方面均已发布或者正在研制“湾区标准”,为全运会等“湾区盛事”保驾护航。

  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

  “湾区标准”全称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介绍,“湾区标准”以清单形式公布,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制定形成,在大湾区没有现行可用标准的,由粤港澳三地相关方共同制定,经确认后纳入“湾区标准”清单。二是采信形成,对已有且适宜在大湾区实施的标准,经确认后纳入“湾区标准”清单。截至目前,“湾区标准”的总数已经达到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湾区标准”作为粤港澳三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需、共享的载体,已成为越来越多湾区人的共识。“湾区标准”的研制主体持续增加,目前已经发布的235项“湾区标准”,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其中,内地单位2752家次、香港单位499家次、澳门单位312家次,涵盖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湾区标准”的实施意愿在持续提升,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到了6827家次,其中,内地单位5710家次、香港单位682家次、澳门单位435家次。“湾区标准”的落地场景也在持续拓展,“湾区标准”被社会各界作为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广泛使用。

  新的一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新烈介绍,即将实施的9项“湾区标准”,涉及产业、营商、文化等方面,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聚焦大湾区的科创成果和前沿技术。包括《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调值(CTV)计算及应用要求》《桥岛隧一体化建(构)筑物防雷技术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3项标准。第二类聚焦三地政务商务合作。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3项标准。第三类聚焦大湾区特色文化民俗。包括《潮菜 鱼丸(汤)》《潮菜 姜醋蛋》《进口鱼胶追溯通则》3项标准。

  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

  “按每项‘湾区标准’参与起草情况统计,在已公布的235项‘湾区标准’中,约有500家香港起草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署理副署长邱诗颖在现场介绍了香港方面参与制定“湾区标准”的情况。

  个别香港团体和企业也担当牵头推动研制“湾区标准”。在银发经济方面,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正合作推动制定照护食“湾区标准”。“这个标准成功制定及推广,将有助业界推出更多适合长者的食品,一方面提升长者的生活素质,另一方面亦推动食品制造业及跨境养老的发展。”邱诗颖表示。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祖荣介绍,截至目前,参与起草“湾区标准”的澳门单位已达312家次,澳门牵头起草的“湾区标准”共3项,牵头部门分别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市政署和澳门发展及质量研究所,其中电梯防雷标准由澳门特种设备协会、珠海机电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联合推动,为粤港澳三地电梯制造商和安装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电梯的防雷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有效降低因雷击导致的电梯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在澳门,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有435家次。同时,澳门特区政府也推荐了交通、物流、ESG、食品、中医药、建筑、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气象等领域的235名专家加入‘湾区标准’评审专家库,支撑‘湾区标准’的评审工作。”陈祖荣表示。

  “湾区标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推动三地在基础设施、民生、人文等领域互联互通。

  市场监管总局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支持“湾区标准”工作,服务三地加快融合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朱忠良介绍,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收粤港澳三地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湾区标准”的制定工作;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战略部署及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在现有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智慧城市、银发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拓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