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回应关切

省科技厅上线“民声热线”回应社会关切 自动驾驶还在“婴幼儿时期”

时间 : 2025-05-06 11:00:44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五一”假期临近,长途驾车是否能依赖“自动驾驶”的话题引发讨论。近段时间,某品牌新能源车在所谓“智驾模式”下发生致死事故,备受社会关注。

  4月29日,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上线“民声热线”节目时,围绕自动驾驶、手术机器人等话题回应社会关切。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军表示,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还不能成熟地应用,应避免夸大宣传辅助驾驶技术。

  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

  面对智能驾驶新技术,公众既期待,也担忧。广东省新型轻量化电动汽车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教授谭晓军认为,当前的智能驾驶技术还处于“婴幼儿时期”,即具备一定功能,但在遇到极端情况时的处理能力有限。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要求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驾驶辅助技术的能力,车企在广告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或“高级智能驾驶”等词汇来宣传尚属于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

  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处长张开升说:“目前所有能买到的汽车,最多只能达到L3级,而达不到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的程度。”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可分为L0到L5级,其中L4和L5级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意味着车辆可在大多数甚至全部情况下独立运行;而L3级及以下的车辆,需要驾驶员全程保持注意力,随时准备接管。

  面对现状,科技主管部门应该做些什么?张开升认为,首先应当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从智能感知、路径规划、决策判断等方面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近5年,省科技厅连续布局4批次“新能源汽车及无人驾驶”重大专项,重点布局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关键部件、检测验证、应用示范等领域技术攻关,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与装备创新发展。下一步,将围绕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智能决策等领域瓶颈问题,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其次,要继续宣传好与智能驾驶技术相匹配的安全观。“如果车企宣称车辆在智能驾驶状态下驾驶人可以睡觉、玩手机,肯定是一种误导。”张开升认为,科技主管部门和车企都应该正确引导和宣传,让消费者安全地享受智能驾驶的便捷体验。

  国产手术机器人已在临床应用

  在节目现场,一台国产手术机器人吸引了镜头关注。在操作台上,一颗饱满的葡萄在机器人的操作下逐步被剥开,不到4分钟就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相较于需开在人体4到6个切口的传统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这套单孔腔镜系统仅需1个切口就能完成复杂手术,显著减少患者创伤。”杨军介绍。

  腔镜手术机器人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在广东省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持下,深圳市精锋医疗公司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和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成为中国第一家、国际第二家同时掌握单孔和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且两款产品均已获批上市。

  目前,精锋医疗的手术机器人已在临床应用。同样是多孔腔镜机器人,进口达芬奇机器人的主机售价超2000万元,单次手术费用达4万元至6万元;而国产精锋医疗的主机价格控制在1200万元至1500万元,单次费用降至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