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回望•奋斗之路

曾作为早期党组织重要活动场所 培养大批革命骨干 这栋小楼见证了广东党组织发展壮大

时间 : 2021-05-26 16:56:44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宣讲员.jpg

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春日午后,阳光正好。走在位于广州市起义路素波巷的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里,一栋红墙绿瓦的二层小楼惹人注目。走近看,一块写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的牌匾悬挂在小楼正中,门楣上“党的光辉照万代”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1921年春,经过认真酝酿、准备、改组,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最早建立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这栋小楼便是广东早期党组织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广东早期党组织的成立,使得广东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小楼承载的故事不止于此。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同年5月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5月1日开幕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等都与它有着密切联系。

  今年3月,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迎来新一轮升级改造。在中国共产党迎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这栋小楼将以新面貌向世人展现那段历史。

  早期组织

  从“广东共产党”到中共广东支部

  党的早期组织是何时在广东建立的?曾主持编写过《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的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介绍,现有史料显示,早在1920年,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维经斯基就派代表米诺尔和别斯林到广州,开展建党活动,“广东是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诞生地、近代革命思潮传播较早的地区,具备建立党组织的良好条件”。

  广东早期党组织名称几经变化。史料记载,1920年10月10日《劳动者》第二号发表的《共产党的粤人治粤主张》一文中,有“广东共产党”这个名称;12月24日《广州晨报》刊出“共产党广州部”的传单。虽然“广东共产党”“共产党广州部”都是米诺尔和别斯林来广州组建的,但成员多数是无政府主义者,这背离了共产国际的初衷。

  改变发生在第二年春天。据中共一大档案文件《广州共产党的报告》记载,1920年底,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来广州开展建党工作,他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都认为,必须摆脱无政府主义者,建立“真正的共产党”。

  陈独秀抵达广州后,曾将他起草的“党纲”交给“广东共产党”成员讨论。其间,由于无政府主义者不认同共产党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引发了多次激烈辩论。后来,他们认识到自己并非共产党的“同路人”,于是宣布退出共产党组织。

  1921年春,陈独秀、谭平山、谭植棠以及米诺尔、别斯林等人对广东早期党组织进行改组。广东共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最早建立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

  改组后广东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场所,正是如今广州十中校园里的那栋小楼。从那年春天开始,广东早期党组织以新面貌开展工作:以党的机关报《广东群报》为主阵地,报道工人运动情况,宣传社会主义,介绍马克思、列宁的生平和俄国共产党的历史等,内容清新、版面活泼,深受革命青年的欢迎;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讲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开办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大力培养革命骨干。

  中共一大召开后,广东早期党组织“升级”为中共广东支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先后吸收了阮啸仙、刘尔崧、杨匏安等人入党。到了1922年6月,广东支部有党员32人,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了中共广东区委。

  培养人才

  大批革命骨干从这里毕业

  “今日作文题:我们的历史使命。”步入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一楼,黑板上的两行繁体字引人注目。曾负责布置遗址展览内容的广州十中历史老师陈满钗介绍,展厅内部分还原了当年的原貌,黑板上的作文题来自当年养成所学生的回忆录。

  一行作文题目,折射出养成所创办的初衷。

  “培养革命干部人才,是当时广东早期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省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1920年,陈独秀应广东省省长陈炯明邀请,赴广州就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后来他发起创办宣讲员养成所,面向社会招生,培养革命干部人才。

  虽然名为“省立”,但在广东党组织的努力下,宣讲员养成所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与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紧密联系,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印记。

  开办宣讲员养成所花费不菲,师资配备也很强,教员多是从国外留学归来或毕业于北京大学等名校。宣讲员养成所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大多数是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后来,很多学员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如黄学增、刘琴西、施卜等。其中,施卜1922年入党,投身广东工人运动,曾担任广东工团军团长、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队长;黄学增则成为著名的农民运动领导人。

  广东党组织通过创办宣讲员养成所、开办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等,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还推动了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罢工斗争的“怒涛”很快涌来。1922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宣讲员养成所成为此次罢工运动的通讯联络处,负责收转国内外“香港海员后援会”的捐款和信件。

  “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出现的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省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当时中共广东支部发表《敬告罢工海员》,坚决支持并鼓励海员坚持斗争。最终大罢工取得胜利。

  养成所的故事继续书写。1922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开幕,把办事处设在宣讲员养成所。同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筹备会。

  精神财富

  依托小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广东早期党组织成立、活动的地点,曾是广东党史研究的一个难题。”在省委党校图书馆里,已年过七旬的曾庆榴说。

  如今,宣讲员养成所旧址门楣上,“党的光辉照万代”七个大字引人驻足。题这行字的是中国共产党广东早期组织党员谭天度。26年前,正是在这栋楼前,103岁高龄的谭天度老人确认这里就是当年宣讲员养成所创办的地方。

  “我当年就在现场,见证了这重要的一刻。”曾庆榴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合影照片。“找到了遗址,意味着广东早期党组织研究实现了一大突破。”

  在养成所遗址被发现2年后,陈满钗来到广州十中工作。如今,参观者们看到的展板上,凝结着她和其他专家学者的心血。

  在遗址内参观时,这位已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介绍,学校105周年校庆时,曾有校友资助改造小楼。“我是学历史的,当时接到一个任务,就是还原宣讲员养成所的场景,并且重新布展。”陈满钗说,为搜集更多史料,她跑遍广东省历史博物馆、省档案馆等革命纪念场馆,还求助了曾庆榴等专家学者,“在多方支持帮助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焕发新颜”。

  探寻,同时也是学习。随着对广东早期党组织活动历史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陈满钗的内心愈发受到触动。“共产党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种初心始终未改,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速,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她说。

  对于广州十中师生来说,小楼是“近水楼台”的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广州市第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黄劲雄介绍,学校前些年已经把相关党史编写成教材,并作为初一新生的入学第一课,“结合课本和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更加立体、真实,可以更好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广州十中的一些学生主动加入讲解员队伍,在课余时间为参观者讲解。“我为学校拥有一段段珍贵的历史感到骄傲。”学生讲解员吴子彤说,“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一直激励着我,我也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百年后,又是这样一个春天,带着师生们的期待,这栋小楼将迎来新面貌。“修缮、布展工程计划在今年7月前完工,献礼建党百年。”黄劲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