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传承•初心如磐

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李文卫:扎根基层廿五年 真正与渔农干一起

时间 : 2021-07-20 09:29:3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调配.jpg

李文卫在养殖现场调配鱼药。图片来源:南方+客户端

  “今天正好是我开始工作的第25年。1996年7月8日,我开始在花都区渔业管理办公室上班。这一干,就几乎是一辈子扑进了水产事业。”广州市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文卫感慨道。

  一提到“小李哥”,花都渔农们无不咧嘴露出笑容,回忆起他在各家养殖场现场诊断鱼病的样子。“有小李哥,放心!”这是渔农们对于李文卫的统一印象。

  扎根基层25年,李文卫始终将工作放到一线,解决渔农急难愁盼问题。“我只是做了很平常的事情,这是全体农技人员的荣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获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李文卫深感光荣,他表示将继续拼搏,力促花都区渔业走上特色发展新道路。

  一头扎进水产事业

  32年前,李文卫跨出校园的大门,走上了三尺讲台。生态农业、细胞结构、生物进化……在吉首市第一高中的教室内,李文卫抱着生物课本度过了4年。“作为在洞庭湖边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对水产非常感兴趣。”他回忆起当时。“我就觉得,人嘛,总要有自己的追求。”

  1993年,李文卫考入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攻读淡水养殖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花都区渔业管理办公室,他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但没多久,我就去了工厂。”不同于在实验室的研究,去到花都区鱼苗厂的李文卫每天都挽起裤腿,趟在池塘里刮鱼、数鱼、喂药。

  “理论需要实践支撑。在工厂的那两年,虽然苦点累点,但对于如何发展好真正的渔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2005年开始,李文卫担任起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水产高级工程师,坚持为养殖户提供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强化了渔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25年来,无论是巴西鲷和斑鳜人工繁殖、鱼类病虫害和疫情监测等工作场所,还是技术培训课堂、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指导现场、鱼类养殖技术推广会场,随处可见李文卫求索的背影。

  “我认为人必须把工作当作事业去做。”李文卫始终把全区渔业发展作为事业追求。2020年5月,“李文卫技术创新工作室”在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创立。“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市里重点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更好地‘迁移’到花都,产生出更高效益。”他说。

  近来,李文卫又积极投身于花都区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工作,为镇级技术员和养殖户传授“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和工艺”,同时现场指导养殖户治理设施规划和布局。

  据统计,到2020年底,全区共计池塘养殖水治理面积7600亩,拥有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

  把“我的渔农们”挂在嘴边

  “等我写完手头这份《鱼病报告》再开始采访吧。”李文卫说。而他所说的这份报告,要从6月29日说起。

  养殖场里几千条乌鲤鱼突然死亡,焦急的渔农找上了“小李哥”。刚开完“两优一先”表彰会的他来不及回家,西装革履地就去了炭步镇。这对于他而言已是常事。一次,镇上渔农700多亩池塘的四大家鱼岌岌可危,李文卫迅速赶往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并开出治疗处方,渔农根据处方投喂鱼药,5天后鱼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听到我的渔农们打电话时用轻松的语气说‘小李哥,没事了!’我就觉得特别有幸福感。”作为农业技术人员,李文卫扎根基层水产业,始终秉持着“急渔农之所急、想渔农之所想”的宗旨。

  针对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李文卫每年牵头举办“鱼类病害防控和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培训班3—5期,推广水产新优品种、生态养殖技术和模式。如今,花都区的渔业实现了年产值逐年递增,稳居广州市第二位,荣获省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区(县)”称号。

  将“我的渔农们”挂在嘴边,但李文卫牵挂的却不止于此。

  2019年8月份,李文卫主动报名参加“东西联动、扶贫攻坚”交流学习任务,被分配到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农业农村局任一名技术人员,协助扶贫工作。“作为共产党员,我也希望能够扶贫济困,为群众干实事谋福祉。”两个月后,带队扶贫的干部退休,李文卫独自承担起两个单位的技术工作。“从10月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在周末或节假日休息过。”他说。

  “扶贫是对于心灵的洗涤和思想的升华。在毕节,我们看到了那里的人是怎样一心惦念乡村,日以继夜工作的。”李文卫表示,接下来将带着这种精神,继续促进花都特色渔业实现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