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进•办实事开新局

广东聚焦道路交通安全、基层防灾减灾等为民筑牢安全防线

时间 : 2021-11-11 08:54:46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每当夜幕降临,驱车驶经梅州市S333东升工业园至明山隧道段,就会看到道路两边道钉不断闪烁,这些道钉就像繁星点点,照亮路面,护航过往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与幸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被纳入省委、省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省应急管理厅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以一系列有力举措推进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暨稀土自发光示范路建设现场会上,梅州市试点安装自发光道钉等经验做法得到了推介。

  为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省应急管理厅还在省内各地推动开展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危化品“一企一品一码”标识化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筑牢安全防线。

  道路交通整治出实效

  事故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近年来,“两客一危一重货”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车辆的运输安全是系统整治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加强对重点车辆的管控,省应急管理厅牵头搭建了“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智能监控预警融合平台。该平台接入了广东在运营的数十万辆客运、货运、危运重点车辆智能监控数据,实时监控监督司机安全驾驶,即时对高危驾驶行为进行提醒,大大降低了重点车辆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

  “借助实时监控,我们在后台就可以监控到司机的违规操作行为并及时提醒。”一家运输企业的负责人高先生说,如今其公司的司机开车抽烟、疲劳驾驶、超速等危险驾驶行为,已几乎杜绝。

  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36.4万辆广东籍“两客一危一重货”车辆已实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全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26个化工园区100%完成部署应用。

  在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方面,全省9700处平交路口100%完成“一清一灯一带”建设,19042处国省道沿线村道出入口100%完成“平安村口”建设。不仅如此,广东还发布了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12项措施,强化全链条监管。

  一系列扎实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数据显示,3月11日至10月27日,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81%、21.32%。目前,省工作方案中部署的18类55项任务已完成88%。

  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落实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底线。不仅要加快淘汰57座以上大客车和卧铺车,还将加快与广西、江西、海南等周边省份的“两客一危”车辆监控数据共享。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还要加快推广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建设加油站“司机之家”的做法,为货车司机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保障。

  全面推行“一企一品一码”

  危化品有了“身份证”

  走进中石化广东省分公司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油库,停靠在路边的油罐车身上粘贴了一张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会出现“化学品安全信息码”,化学品名称、危险性说明、泄漏应急处置方法等重点信息一目了然。危化品有了“身份证”,为存储、运输多上了一重“保险”。

  根据应急管理部部署要求,今年4月,广东省率先试点推行“一企一品一码”制度,全力推进化学品登记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一企一品一码”标识化管理部署应用工作。

  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化学品登记中心、省化学品登记办,组成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并组织全省危险化学品和化工、医药企业共3000余人召开视频培训会,分地区建立21个微信工作群,制作了应用培训小视频,加强数据审核、工作督促和业务指导。全省各地也把“一企一品一码”应用工作作为监管执法的必查项目,强力推动企业按要求更新制作“一书一签”并在产品上印刷或粘贴二维码。

  目前,“一企一品一码”标识化管理已在广东全面实施,全省已有132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进口(经营)企业完成二维码生成并进行印刷或粘贴应用,已登记生成二维码危险化学品13106个,实现企业生产的每一种化学品均有“身份证”生成的二维码,按照要求进行印刷、粘贴或悬挂,方便用户、群众和政府部门快捷获取化学品危险信息,为危险化学品危害信息、应急处理方法的有效传递提供了新的途径。

  “十个有”建设全面铺开

  打通防灾救灾“最后一公里”

  “暴雨即将来临,请大家迅速转移到村里的应急避难场所。”今年5月2日14时30分,广州市花都区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区三防指挥部决定启动防暴雨四级应急响应。接到通知后,花都区竹洞村的村干部立即启用大喇叭应急广播系统,发布暴雨信息,通知村民到应急避难场所避雨。村民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按照平时从明白卡、应急宣传手册上了解到的防灾减灾知识,迅速有序撤离。

  能够及时撤离村民,“十个有”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竹洞村不仅拥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的荣誉,更是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示范社区”,这里已经全面完成了行政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

  何为“十个有”?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个有”指的是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

  此前,省应急管理厅推出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针对农村地区分区域选择了5个行政村创建综合减灾示范村、样板村,竹洞村就是其中的一个村庄。

  为完善“十个有”建设,竹洞村建立了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编制了灾害应急预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广场、饭堂等场所,因地制宜设置了避难所。平日里,村里还会印发明白卡、小册子,或者利用宣传栏开展防灾救灾减灾宣传。通过长期的宣传科普,村民不仅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还学会了一些自救技能。

  竹洞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的做法经验,在全省其他行政村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建设的一个缩影。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共有15572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十个有”建设,占全省总数58.4%;1450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个村(居)开展了示范社区创建,占全省88.8%;共成功创建示范社区1366个,数量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