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专题 > 广东18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要闻报道

【净土防御】土壤防治的“韶味”配方

时间 : 2020-07-07 09:15:15 来源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微信公众号
【打印】 【字体:

  近日,韶关市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获得国务院2019年度督查激励,成为全国获得该项激励的5个城市之一。其中,土壤环境的大幅改善是韶关获得该项激励的重要内容,这是韶关市在打好净土保卫攻坚战中收获的又一张出色“答卷”。

  落实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矿山及其周边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积极探索具有韶关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经验和模式……据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介绍,韶关正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土壤环境管理,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5月时节,万物恣意生长,大宝山附近村民正在田地里劳作,放眼望去,田间地头郁郁葱葱,恬淡静谧的良田乡,上有蔚蓝天空,下有清山秀水,远眺是新绿峰峦,身旁是似锦繁花,一片生机盎然。

  “以前我们这条河看不到鱼,现在我们可以在这里捕鱼虾了,周边土地上也改种桑叶等产品,不仅安全,还可以创收。”村民李先生说,土壤安全利用措施让村民颇为满意。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该村的治土尝试,是韶关市模式的缩影。作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省市共建下,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科学引导土地用途调整、实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着力提升土壤环境管理能力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具有韶关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技术和评估”体系经验和模式,高质量落实国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部署,打一场“稳、准、狠”的净土保卫战。经过4年的实践与积累,韶关市“管土”有何成效,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力?

  配方一

  政企合力,切断源头

  粤北南岭山区地处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三带”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核心区,所在区域的7个县(市)均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占区域国土面积的85%以上,是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印发了《韶关市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大宝山矿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仁化县董塘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等文件,省市共投入超过20亿元,关停涉重金属企业37家,完成90多家涉重金属企业整治提升,全面落实145项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以整治措施化解区域环境风险,污染源头得以有效控制。

  特别是通过政企共同投入资金10多亿元,落实了12个项目生态环境重点整治工程,构建起由源头防控、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和风险防范的大宝山多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体系,让横石水等水质从Ⅴ类稳定上升至Ⅲ类,有效防控了大宝山及其周边区域土壤环境风险。

  配方二

  摸清“家底”,把好脉

  土壤污染防治是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在土壤中富集、迁移和扩散更复杂,土壤质量事关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如何掌握土壤状况,从源头上严控土壤污染,确保“对症下药”?开展调查排查、摸清“家底”是关键。

  韶关结合区域重金属高背景、矿产开发影响面积广等实际,建立了“行政保障+技术纠偏+专业调查+企业参与”的组织实施模式,完成了重点行业企业调查、农用地详查、重点区域调查评估、背景值调查、重点监管单位周边调查、工业固废排查、灌溉水调查等七项专项调查,建设农用地分类单元基础信息库,探索统计以成土母质单元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工业固体废物风险,探索从生态环境角度评价矿山及其周边风险,尝试从源头监控农用地灌溉水水质,全面夯实土壤环境管理基础。

  目前,韶关市通过调查排查基本掌握区域风险及特点,正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和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编制工作,逐步管控突出土壤环境风险。

  配方三

  分类施策,寻找最优解

  建设用地方面,以阻隔污染物迁移、管控生态环境风险为目的,积极打造暂不开发污染地块管控模式,持续推进重点矿区不覆土生态修复工作。农用地方面,结合需求和安全,成功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安全利用产业化模式和水稻安全种植的“齿轮式”组织管理模式。基于现有市场基础和未来发展规划,建立农用地安全利用品种清单。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为了更好更精准的找出修复办法和手段,韶关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开展合作,一方面为科研机构提供研究平台,把院校技术引韶关,助力土壤修复治理,造福一方百姓。另一方面通过对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技术长效监管,保障区域技术措施可持续。

  位于韶关市翁源县新江镇的粤北耕地土壤修复验证评估平台及安全利用与修复展示区是韶关探索土壤修复治理的又一重要实践。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包括一园二平台三展示区N示范推广区,旨在发挥多平台技术优势,提升本土化科学难题的协同攻关能力,全面监督管理区域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寻找土壤污染治理的最优解。

  据了解,该基地耕地平台共58亩,现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等17个科研单位正在开展为期3年的技术研发,通过科研成果大比拼,验证评估后筛选出最优的修复技术,逐步在韶关其他地方做整体推广。值得关注的是,科研成果将在今年年底推出。

  如今,漫步在韶关市区三江六岸,碧水蓝天下,花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怡人,韶关在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接下来,韶关市将持续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土壤保护和修复治理,坚决打好打赢净土保卫战,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